"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句話的問題在哪?

記得多年前考GRE時,曾經有一道作文題目是「為什麼不能對道德立法」,這與「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有什麼關係?

隱約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是有錯誤,但又不知道從何分析。


行俠仗義就是違法


我不是學法律的,不清楚法學怎樣定義道德和法律的關係,我僅從我的世俗世界觀對二者間理解進行說明。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二者有一定相互影響和參照關係,但二者本質是獨立的,不互為依託。道德是自己對「心」的約束,是個人與社會相處,自我主觀意識自定約束「心」的規範。

而法律是對人「行」的約束,此外法律是統治者制定出的,要對社會秩序有管製作用,因此與世俗認定的道德相違背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舉例說明:交法規定, 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10%以上不足30%的,罰款50元,扣3分。這條法律字面上來看超過道路限定速度,從「心」的層面來說是漠視其他人和車輛安全,這是不道德的。從「行」的層面上來說是行駛速度高於道路限定速度10%,是違反交法的。但實際情況中,一個人在高速公路開了兩百公里下了高速,一時目測速度還沒適應過來,不經意80的路上就踩到90了,他違法了,但他不道德嗎?不是吧。另一個人在限速120的高速路上長時間維持著130,正好沒有超速10%,沒有違法,但他道德嗎?

法律只能約束行為,法律執行也是根據行為證據進行定罪的,不能憑行為推導出當時人「心」的實際狀態,用法律來約束道德也就無法執行。

又因道德是約束自己的「心」,那麼就存在因人而異的道德標準,一個從小在城市生活的人在城市馬路上隨地吐痰無視公眾衛生是不道德,一個從農村過來的人隨地吐痰就不一定違反他的道德觀,因為以前在田間有痰就是隨便吐的。

道德又會因時而異,比如早三十年前做小買賣視為市儈,是不道德的。道德還會因地而異,比如上面說的吐痰問題。道德還會因成長而異,比如任何一個成年人反思一下自己前半輩子,從孩童少年青年到壯年,部分道德觀恐怕也是變了又變吧,比如我以前就經常指責別人這不道德那不道德,後來經歷一些事之後深思了幾個月,覺得以道德名義指責別人與自己衝突的道德觀是不道德的,估計多數人不這麼看,那在這點上以誰的道德標準為準呢?

綜上所述道德沒有規範的標準,沒有可客觀判斷的手段,因此無法靠法律對其約束。


其實這句話的原本是「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尺度和價值標準」,一個文明社會,法律和道德是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衡量一個行為是屬於道德還是法律,就看該行為法律是否予以相關的法律規定。法律不是道德,法律是維護道德的基礎,是保障道德得以行使的依據。法律為道德保駕護航,道德作為法律的最高標準,兩者無法獨立存在。


這個話沒錯,錯的是你對gre的題理解錯了。對於道德是可以立法的,達到一定程度的不道德行為逾越了法律規定的底線,就可以被罰。

比如,學術不誠信。小抄襲是不誠信,大抄襲侵犯他人權利過甚就可以法辦之。

gre的題都是有多面性的。

gre說不能對道德立法你可以正論,可反論,可以綜論。但是不要把它當一個事實判斷


法律是規範人行為的一條底線,道德是規範人做的更好而不是僅在不犯法這條底線上。

犯法會被抓,不道德會被指責,犯法也是不道德,不道德不一定犯法;包含於和被包含於的關係,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沒毛病。


若干年前的理解:法律與道德沒啥關係——不法的未必不道德,比如違反程序法,這就與道德無關,而來底線意思?

以上。


任何獨裁和暴政都是完全合法的


道德向上,法律是底線


道德是共識。法律是約束。


推薦閱讀:

我國法律賦予記者哪些特權? 或者說,正式記者的哪些行為會受到區別於一般人的保護和限制?
案例讀法.總分公司來迴轉,我的僱主是誰?
頭部損傷確證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這是怎麼鑒定的?
合租的女生一定要帶男朋友回家住,我該怎麼捍衛合法權益?
家裡借出144萬收不回來,把對方告了也沒公開資產可以拍賣,怎麼處理比較好?

TAG:法律 | 道德 | GRE | GRE備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