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獵頭怎麼找人?
在做互聯網職位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傳統行業的cold call方式無效,請問大家一般怎麼有效地進行人才搜尋?比如找一個java工程師,在資源很少的情況下,大家怎麼到某一公司迅速找到那個最合適的人?面臨的問題,比如,前台無效,java開發團隊人很多等等
先從招聘渠道說起:
候選人的渠道很多:1.傳統的招聘網站:51job,zhaopin.com,獵聘網 - 中高端人才求職、找工作,首選招聘平台! and etc.2.社交化網路:linkedin ,weibo,twitter, personal blog.3.reference:候選人推薦。4.cold call:陌生電話,call獲取。
5.其他渠道:比如qq系統推薦,linkedin系統推薦 and etc,還有很多skill6.list:通過候選人關係,獵頭圈內朋友,其他渠道獲取等。7.線下社交人脈的獲取:Tech Party and etc.--------------------
客戶是誰?客戶公司對人才有什麼喜好?這個職位是replacement還是new?同一個類型職位是否有人?是否有那個人的背景?
屬於IT行業的什麼領域,互聯網 還是 企業級?
如果是互聯網領域,競爭公司有哪些?從競爭公司先挖起,其他互聯網公司基本都能挖。。如果客戶是互聯網,是否願意看一些大的企業級?
--如果是企業級軟體公司,再看產品的類型吧。
----------------------
從你的需求來看,鎖定互聯網公司,產品線關係不大,關鍵看產品的用戶,大並發,高負載的技術是否很多出發;從一個人尋找突破口,後期以推薦為主;可以觀察某人的社交化網路,比如weibo@ 好友,通過社交化渠道發掘。
---------------------互聯網行業和其他行業的尋訪方式,甚至整個獵頭職位的操作的差異非常大。
傳統行業的行業排名比較穩定,人才流向非常明顯,一般來說招聘方的行業排名以及職位的薪水和空間是很重要的因素,決定獵頭職位能否做好的關鍵因素是尋訪的全面性。
互聯網行業從行業的特點來說以及候選人考慮問題的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當然職位的重點和尋訪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總的來說,做互聯網職位要首先注意以下幾個特點。
1、互聯網行業的招聘需求很多都是來自相對比較新的行業。比如門戶網站、搜索、社交、遊戲、電商、團購、移動互聯網,都曾經或者正在受到大量的風投的青睞,因此在某個階段很多的需求都是來自這些相對較新的行業。在細分行業上的顛覆隨時可能發生。因此作為獵頭,在行業和企業的選擇上非常的重要。自己沒有感覺的行業和企業做起來就容易非常艱難。在加上互聯網企業往往比較激進,有一定的吹噓的成分在裡邊。就顯得行業相對很亂。
2、在這樣的行業特點的前提下,互聯網行業的人才的職位變動往往也有很大的風險;有些看起來團隊、模式、資金都很不錯的公司,卻最後消失了。而一般能夠受市場上新興企業喜愛的人才往往是來自前浪中的相對成型的企業,也就是說這些候選人在原來的職位上所能動用的資源,待遇,穩定性都相對較好。本身原有的基礎加上互聯網行業的魚龍混雜,很多候選人首先希望從獵頭這裡得到的是關於團隊、模式、資金等基本信息,然後結合自己的思考方式確定是機會還是大坑。我覺得這是行業特點決定的互聯網獵頭職位操作上最大的一個特點和對獵頭的挑戰。
3、具體的尋訪途徑上,社交網站對於人才市場的影響非常大;而本身就是互聯網行業的締造者的互聯網行業人才的社交更是活躍。舉例來說,社交網路、同行交流會、大賽各類形式全面推進,有的時候相互是競爭對手的公司的核心人物之間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谷歌的人就可以到百度去介紹最近怎麼干deep learning以及今後想怎麼干(這在傳統行業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如果說您找不到Java之類的人才的聯繫方式的話,可能是您剛入門。比如有一個關於java的技術交流會,可能去的都是java工程師。
在這樣的大的背景下,對於獵頭公司和獵頭顧問的挑戰非常大,需要回答的問題是還干不幹獵頭?怎麼干獵頭的問題?我自己現在的體會最重要的是倆點。
第一點,獵頭要對於行業和企業的前景有獨到的判斷,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投資人關注的問題,有人會說這個問題很難,獵頭幹不了,我想說的是,我能接受幹了一段時間幹不了,也不能接受不幹;
第二點,技術招聘類的獵頭,或者所有的互聯網行業獵頭要有聽風能力。一是聽行業中哪些優秀人才被曬出來了,比如騰訊搜搜,或者搜狗,或者拉手是不是有某種人才曬出來了;二是要會根據間接的判斷人才的能力,比如看app的界面就可以判斷相關的UI和產品經理的能力水平,使用百度的語音識別模塊來判斷最近余凱和賈磊團隊的進步大小,看github上的一些源代碼看某些候選人的代碼能力。sam寫的比較全面了,萬變不離其宗
推薦下我們的創業項目:望才招聘:)
其實無論哪個時代,候選人搜尋都有足夠多的渠道,收費?不用便是了!提高綜合技能才是王道!
億獵獵頭 整理分享獵頭該知道的幾個免費找人渠道:
1、linkedin
基於現有人脈,再靠熟人推薦,層層遞進,即可無限拓展。不乏優質候選人,雖然在中國有水土不服的現象,但不影響其職場社交領域的地位,
2、赤兔
Linkedin適應本土化的一塊基石,基於職場的陌生人之間的實名社交,通過群組、動態消息、線上報名參加線下活動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拓展弱關係,找到實名的職場人脈。
3、脈脈
本土化的職場社交應用,其強大的二度人脈功能注入了更多的熟人社交DNA,更符合中國用戶習慣和需求。對,二度人脈,無盡的寶藏。
4、知乎
一個強大的用戶產生內容社群,「潛伏」著無數牛人,透過關注、點贊、私信...
5、微博
雖然不如當年那麼火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各種技巧不必贅述了,做透機會無限。
6、QQ群
面對龐大的普及率,小編妥協了...必須放在這!
7、微信群
同上,面對龐大的活躍用戶數,小編再次妥協了...比起前面的職場社交互動形式更直接!
8、招聘平台
智聯卓聘、無憂精英網、大楚獵頭... 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9、垂直論壇
放在中間肯定就被刷掉的渠道,沒錯,垂直論壇,泡進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應該有很多方式來找到合適的候選人吧。1)朋友幫忙——親友同事介紹。看自己的工作環境和人脈圈吧,運氣成分比較大。2)花錢——到簡歷庫(智聯 51 獵聘)買簡歷。簡歷庫建立陳舊,而且都適合低端職位的多,且花費不菲,無論時間金錢。3)守株待兔 —— 拉鉤等網站發職位等候選人找上門。如果公司無名,待遇不突出,基本上收不到簡歷。
4)自己動手——通過http://matchcv.com 找到那些在社交網路上的候選人,聯繫他。但如果候選人不使用社交網路,那基本沒法找到。
我喜歡在知乎上關注大牛,和他們互動,然後……
互聯網行業變化太快了,尤其是多如牛毛的創業公司,融資、市場都直接影響項目甚至企業的發展方向,也直接影響了人才引進的計劃,獵頭真的要有極好行業敏感度和人才儲備量,才能很快的響應,真正完成獵聘呢
最近在操作幾個難度很大的case,也是面臨找人的問題。先說一下個人經歷:獵頭從業3年,之前做項目全靠拼速度,拼在網站上刷到正在找工作的候選人速度,技巧就是不斷的向企業推薦正在看工作機會的候選人,這些候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網上更新的簡歷比較活躍。
現在回想一下,我遇到的場景是每天都在和很多企業在搶候選人,這些在看工作機會的候選人是否真正如他們簡歷上優秀暫且不說,即使面試成功,還要讓我的候選人接受我的offer,這樣的尋訪模式無疑是低效的。
我認為不妨這樣,我們大多專註某一個行業,大家既然能夠上知乎討論這種問題,應該獵頭功底都不錯,應該具有判斷候選人是否匹配我們客戶職位的能力,也就是識人能力。我們為何不在尋訪的開始就列出我們能夠找到完全符合企業要求的候選人名單呢?這些名單中正在看工作機會的一定是很少的,但我們能能夠找到50個甚至100個,我們只聯繫這些最合適的,因為他們是完全match的。
這些人選可能看工作機會的意向很弱,但只要我們的基數大,就一定有意向強的(也就是沒有想過換工作,但其實是應該換工作的),把這部分人喚醒,我們做單就不會這麼累了。原因很簡單,方法比蠻幹更重要。
智樂聘通過調查整理出以下有效途徑:
1、脈脈、領英社交渠道、互聯網招聘網站
2、熟人轉介紹
3、專業群、技術論壇、微博
4、行業聚會
目前人們常用的脈脈、領英、微信群、傳統的互聯網招聘神器都會有一些效果,但偏向中低端職位,真正優質的候選人需要獵頭夥伴們長期積累並建立聯繫。
而轉介紹,主要在於獵頭跟候選人的信任度,如何取得信任度,主要是獵頭本身的專業度、親和力、坦誠以及責任心、耐心,如果能跟候選人成為良師益友,關係到位了,轉介紹水到渠成。
再者,專業群和論壇,相信常混行業群和技術論壇的獵頭都知道,魚龍混雜比較多,常冒泡的小魚為多,大魚都潛伏的比較深。怎麼抓到大魚,就要花時間觀察了。 一般情況,在論壇里跟技術大神們請教技術問題,拋磚引玉是個不錯的聊候選人的手段技倆。
最後,尋找候選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加群聚會、論壇的年會Party,尤其是權威性的專業聚會,名片發一圈,或者找聚會組織者要個名單,大魚基本上都在了。再經過face to face的溝通,信任度自然高於電話,抓幾個性格隨意的作為線人,圈子的消息就明了了。
可以看一下這個站點 知名IT公司人才搜索,這個站點通過抓取互聯網上公開的信息,把知名it公司(如BAT、滴滴、小米、華為等)的員工信息做了列表展示。獵頭拿到這些信息後,可以嘗試進一步建立聯繫。
用心,多關注行業,獵頭是個積澱的活兒
推薦閱讀:
※要去參加一個獵頭公司面試了,求前輩指導可以嗎?跪謝!
※獵頭打Cold call扮演虛假身份有範圍限制么?
TAG:獵頭 | coldcal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