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民主黨與維新黨合併稱呼為民進黨?


其實這個很簡單查一下維基都有:

在正式組黨之前,民主黨提議新黨名為「立憲民主黨」,維新黨提議為「民進黨」。兩黨於2016年3月12日和13日各自舉行民意調查,最後「民進黨」獲得大多數支持。最終兩黨舉行協商會議,決定使用「民進黨」這一名稱。「民進黨」包含了目標成為「與國民並肩前進之黨」這一。

而英文名稱方面,該黨曾考慮將「Democratic Innovation Party」作為正式英文名稱,但因其縮寫「DIP」在美國俚語中有「笨蛋」的含義。最終民進黨在2016年3月18日決定其英文名稱為「The Democratic Party」(直譯為「民主黨」)。

另外其實台灣的那個民進黨也不是不知道啊

《產經新聞》等媒體引述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自民黨議員稱,「民進黨」成為新黨黨名候選之後,在日本千葉縣參加活動的部分台灣民主進步黨(簡稱同樣為「民進黨」)籍議員在與自民黨幹部舉行會談時,對新黨有可能取名為「民進黨」一事表示不滿,認為這一舉動會拖累民主進步黨的形象。但有別於台灣的「民進黨」是民主進步黨的簡稱,日本的「民進黨」為全稱,岡田克也在2016年3月14日的記者會上也強調了這一點;而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禎一表示,「民進黨」給他的第一印象是台灣的一個政黨(民主進步黨)。但在民主、維新兩黨正式決定新黨名稱為「民進黨」後,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楊家俍表示,民主進步黨和包括民主黨在內的日本各政黨都有很好的友誼,現在多了一個有相同名稱的政黨,也讓民主進步黨「感到很親切」。

作為一個聖母心,我對於任何國家的中間偏左的政黨,都會有一定親近感。然而,民進黨的形勢不太好啊。據說民進黨的會徽都有爭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在民進黨公布黨徽之後,有民眾批評黨徽「就像一名男性在性侵一名女性」······

算了,祝好運,自民黨還指望著你們去抗衡啊!


台灣那個叫做「民主進步黨」,日本這個就叫「民進黨」,英文和原民主黨相同


日本叫「民進黨」,台灣叫「民進黨」。


在野黨為應付安倍上台後自民黨一黨獨大再次穩固以及安倍政權日漸長期化下的產物。

至於名字怎麼樣,和台灣那個重複不重複,無關緊要。

個人覺得這次兩黨合併意義並不大,跟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會兒自民黨分裂,各種合併後的民主黨的處境完全不同,無論是領導人還是黨的本身。

現在民進黨內很少有大手腕的人物了。

較短時間內可以說民主黨(民進黨)已經失去了它最寶貴的機會,除非自民黨再一次出現幾個首相都無能到極限或者醜聞不斷的現象,否則國民是不會把選票投給民進黨的。

自民黨55年體制維持了30多年後被社民黨打破了神話,讓社民黨執政了一小段時間,國民覺得

還是自民黨好。

隨後自民黨內部分裂,一些當時有相當政壇影響力的人物都另立牌坊,(包括鳩山、小澤等等。ps:鳩山當總理確實沒有啥成績,不過我真的佩服他搞自民黨的實力真的。「自民黨終結者」)快速發展了十多年後再次打破自民黨的神話,而執政了幾年後給國民留下的印象是,

果然乾脆還是自民黨好。

而且現在民進黨美幾乎沒有啥大佬,那些大佬正在不同的地方逐漸失去政壇影響力。

就是這樣。

(說的有點語無倫次,請題主見諒。)


記得我國外交部說不予評價。。


其實日本自民黨也是自由黨民主黨合併來的

當時的另一大對手社會黨現在叫社民黨

尷尬的是日本現在還有民主黨這個黨

誰能說清民主黨的整個歷史,到日本可以直接讀碩士


無感


日本民主黨(DPJ),也就是民進黨前身,在早年期間十分注意focus無黨派群體的選票,但無黨派卻存在諸多選舉上的阻力,如受教育程度不高、多分布在鄉村地區等。隨著時間流逝,種種弊端日益顯著。

在經歷維新黨事實上的分裂後,為了吸收維新黨(同時也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率),民主黨決定與其合併。

日本新聞中對於民進黨支持率現狀的用詞為「急落」。顯然這是由於合體後的民進黨甚至比結黨前的民主黨、維新黨兩黨加起來的總支持率要低得多。

也就是說,民進黨作為新結成黨派,其支持率比它的前身——民主黨時代更不被選民看好。

至於如何評價這個合併舉措,我想是民主黨在面對支持率一點點下滑時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有人可能認為是黨派野心所致,不盡然矣。況且為了儘可能爭取到議會的席位也得如此。

題外話,日本近兩年正在面對一個選舉改革,就是將合法選民年齡由20歲調至18歲,從民進黨結黨宣言等角度不難看出民進黨也在強調「未來的一代」「年輕的力量」等,由此可見新生選民力量在未來的日本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且看DP(民進黨)如何發展吧,在自民黨為大勢所趨的現況下。

可能不太恰當,但我看到民進黨就想到一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個經濟生的班門弄斧,還望海涵。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國際政治 | 民主進步黨 | 日本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