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一下一段旋律為什麼要配上和弦呢?配和弦的作用是什麼呢?


謝邀

我從說話的角度給您舉個例子

我會先描述一件簡單的事情

逐漸添加形容詞和語境描述

我吃米飯。

我大口吃米飯。

我大口地吃米飯,甚至顧不上旁邊的人踩了我一腳。

他大口地吃著米飯,他會不會覺得米飯很咸?因為我看見他的眼淚滴在碗里…有的則順著臉頰流到嘴邊;他也顧不上我不小心踩了他一腳——他把頭埋在碗里,用力地吃著,彷彿刑滿釋放的犯人剛剛吃到久違的垃圾快餐一樣。

我吃米飯。

我小口地吃著米飯。

我一邊回憶剛才發生的事情,一邊把米飯往嘴巴里送。

我有些心不在焉,我沒想到他竟然對我有那種看法。雖然我很餓,但是我沒什麼胃口——可能是因為這個米飯又硬又難嚼吧。

動機

動機發展

配和弦

豐富和弦色彩

一段樂句里

關鍵的音(個人喜歡稱之為目標音)

一般是一到三個

包含這目標音的調式以及相對應的和弦有很多

所以很多和弦都能用

和弦的色彩(聽覺反饋)有很大差別

根據想要表達的情感選擇最合適的和弦

這樣才能讓表達更加準確和富有傳染力

配和弦的目的就是這樣


這個應該從Musical textures(音樂織體)講起。

音樂根據不同的織體可以分為好幾大類,比如Monophonic(單音)、Polyphonic(複音)、Homophonic(主音)等等。如果你的目標只是寫一首Monophonic類型的音樂,自然不用考慮配上和弦;Polyphonic類型就要額外考慮Counterpoint(對位)之類的手法;而Homophonic考慮的就是在用一個聲部作為旋律的基礎上,用和弦的思考方式去實現和聲。

之所以說「一段旋律要配上和弦」,是因為主音音樂(Homophonic)是現今音樂創作的主流

維基百科「主音音樂」條目:

"一般認為主音音樂在18世紀才成為西洋音樂的主流,在此之前是以複音音樂為主的宗教音樂為音樂主流。儘管如此,現代的西洋音樂即使以主音音樂為主,但仍或多或少的都運用了一些複音音樂的手法,尤其是表現莊嚴氣氛的宗教性音樂尤其如此。"


其實跟炒菜一樣

旋律是食材,變成菜的時候

比如我就生吃,大腸刺身,可能對應的就是獨奏

比如我清炒一下,清炒大腸,可能就是配了和弦的鋼琴,吉他等等

比如我炒的葷一點,回鍋肉大腸,可能就好幾個樂器搞配器了

比如我就想糟蹋糟蹋,老乾媽拌大腸,那就是dj喊麥慢搖唄

沒有為什麼,只有口味不同,廚子經驗手法習慣不同


這個問題嘛,不配和弦彈彈單音就知道了。


若這個問題問一層,我可以回答你,和弦豐富了曲子的層次。

你若不明所以,要再深一層,這個問題就太大了。

食之百味,畫之千色,音之萬律。說的無非一個「變」字。

故「變」才是人行為的本質,而和弦只是變中一法。可有(bwv1007),亦可無(bwv1013)。如餐食可濃烈,亦可寡淡。

你說,這用花椒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了麻,那麻又是為了什麼?是吃慣了川渝之人好這口。 所以加花椒,加多少花椒,加什麼花椒。就得看你做給誰吃,在哪裡吃,是的是哪餐。那你就得看食譜,知食史,明人情。

給你我有一建議。

追其法,而不能通其理。通其理,法自隨而至。


為什麼吃飯的時候還要吃菜呢?吃菜的作用是什麼呢?


簡單粗暴,你唱歌,要麼清唱,要麼給放伴奏。哪個帶勁?

配上和弦是伴奏製作的基礎。


提高複雜度,讓人類聽的更有「滋味」,節奏也是一樣的,總是動次打次動次打次豈不是很沒勁,和弦在徑向 而非時間軸上給人類了更多感覺。


就像炒回鍋肉要放海椒,要放大蒜蔥花和油鹽醬醋一樣!


和弦就好比語言里的主謂賓,樂曲就好比一篇文章。詞語組成句子,句子組成文章。

所以旋律就是和弦進行的表現,創作一段單旋律本就是要有完整的和聲進行。所謂配和弦只不過是把它的進行標註出來罷了。

但是很多人喜歡通過自由哼唱來創作,某段旋律可以適配多種和聲進行,所以可能會標註幾種不同的和弦。


音樂由四要素構成,和弦、音階、節奏、音色。這四點相輔相成構成我們所聽到的音樂,你所說的旋律主要是由音階構成,和弦起什麼作用呢?不同和弦之間的組合運用構成了和聲,也就是音樂的架構,旋律可以在這個架構中自由的發揮,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以跳出這個架構,跳出了就會給人產生不和諧的感覺,除非你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推薦閱讀:

和弦標記大全
作曲天賦可以測試出來么?
用轉位三和弦替代原位三和弦
「大小七和弦」為什麼又叫「屬七和弦」?
χορδ?/彼世之與自約書

TAG:和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