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道教人士在同時背誦和推廣佛教和道教經典?在宗教里信仰不專一不是很大罪嗎?
我是道教的,非普通信眾。
道家是非常有包容性的一個宗教,就算我們門下弟子也都要尊重其他教派神明。道家弟子一生都以幫助別人活得更好為己任。道講今生佛講來世。道家認為你今生所受的苦難可以今生就免去,醫、卜、相、卦;風水堪虞:法術道場等等,哪一樣不是在普渡眾生?
你去菜市場買條魚回來去江里放了,佛家認為你行善了,道家可不這麼認為。道家講究一切順其自然,為什麼呢?你們看啊,假如菜市場里每天要進購1000條魚以供市民之需;放生者去市場買魚,實際需求卻沒改變,依然要1000條,放生者眾多要多加一百條。一共是1100條。但販魚賣魚的過程中會死掉一批魚,假如每10條魚中要死一條,那麼以前不放生的時候只能死1000條魚,放生後卻要死1010條魚了。你們認為這是放生呢還是殺戮呢?還有一條新聞是說上游一群人在放生下游一群人在侯著魚群入網,記者大呼信仰哪去了。可是你們覺得放生的人就有信仰了嗎?他們只不過是在求必庇佑而已。可憐的魚兒白白受這等苦,大家都像以前一樣按正常需求去買魚,就不會有人多捕那麼多魚。
道觀里功德箱甚少,因為道家認為你造的孽不會因為捐點錢就一筆勾銷了。要捐就捐給山區兒童,我們道士都有生存的本領,尤其我們正一派的,各個都在建設這個社會,我們活在凡塵俗世里,幫助凡人、做著俗世。但我們是這個社會不能缺少的一分子,出家修行的讓人太多了社會生產力就會下降。說到底出家人還是靠著信眾們養著的。對不起我說的很亂。我只是有點兒激動,道教乃是我本土宗教,只因為師父收徒弟的時候總是嚴格選拔,導致道教弟子不算多,對於找我們看風水、催財催官那些人我們也從沒強逼人家信道教。人家信,也只是信我們道士本身,覺得我們本領好,並不是信道教啊。我們道觀也供奉慈航道人,在佛教為觀世音菩薩,菩薩都不在乎,你還在乎么?佛教寺廟也拜太歲、敬財神,這些都是道教神靈,神靈都不在乎,你還在乎么?佛、道都是信仰,也沒有高低之分,向善便是最大的修行,何必拘泥外物?我進寺廟也上香,尊重別人的信仰也是一種尊重,如果連別人的信仰都無法尊重,也不是正確的信仰,我們作為道教徒,要做到尊重其他宗教信仰者的信仰。
興揚有個習慣,路過廟宇無論佛道都會去上個香拜一拜,但對上香如此認識,所謂上香,所謂放生,只是表達信仰的形式。雖然不可或缺,但是沒有明智的心,僅僅盲從為了上香、放生而去上香放生,其實沒有任何正面意義,反而多了負面影響。得與不得,安與不安不能僅僅追求一個自我的滿足,而是精神的完善。
佛、道或許最終都是讓人能夠平安祥和的在人世間不虛度此生,修道是為了得道,修佛最後也是得道高僧,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信仰,都講究行善積德,但是法門不同,走的路不同,有人喜歡走平坦大路,一路向前,有人專喜歡走山野小徑,感悟自然的風雨,感悟自己的內心,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的自由,都是向道之心。
傳善不傳惡,皆因說人惡者自己未必善。個人不認為道士應該傳誦佛教經文。所謂包容性是有前提的,自己本身不精,空談包容其他,最後失了本身的精華,丟了西瓜撿芝麻。修行大忌。但是如果自身精到,以一統萬,處中御外,倒是問題不大。所以這事得看誰來做。有的道士寬袍大領,但道士的東西不懂不修,卻在宣揚佛教理論,那倒是有點過分了。叫不明就裡的百姓以為道教就是留著頭髮的和尚,這個對於教門來說沒有半點好處。這樣以名壞實之輩很難算是真正的道士。而有些鍊師,精修道法,善用佛教經文勸化俗人向善以做入門,這倒是不妨事的。
有一種說法是,這世間所有的神都是同一個神,只不過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樣子,所以在真正的修道人眼裡,都是一樣的。神有千面,你看到的只是一面。
作為道教虔誠的道教徒~了解其他宗教的教理教義很合乎情理嘛~了解其他宗教更有利於宣道弘教~
佛道共修,放下執著,是很好的事。
佛道兩教都是很開明包容的,好東西就學就用,又不是閃米特三教
全真教提倡儒釋道三教同源,佛教的心經,儒教的孝經,都是全真教必讀經典。
泛神大法好,入教保平安~
推薦閱讀:
※佛教是不是也發明了一些概念來威脅人們要做好人啊?
※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姿勢等,有什麼可以給普通人借鑒嗎?
※【雲居山夜話】初上雲居之六:坐香
※為什麼道教法本裡面會出現佛教咒語?
※凈空法師曾說過「編故事的人(作家、編劇)福報不好」,請問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