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過一段時間知乎之後,你覺得對它最準確的定義是什麼?

社交問答?微問答?實名問答?問答社區?


四季常青的花園,植物各種瘋長,園丁有點忙不過來。。。


知乎應該是一個漂亮而有內涵的白衣美女,當你接近她的時候,你可以得到很多你想要的東西,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美女很多,但是腦袋裡還有東西的就不多了,也正是因為不多,所以很多人都想接近她。但是她為了保護自己,所以閉門謝客。她的父母們就給別人發送邀請來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但是這個機會比較少,而且門檻比較高,比如你得有學問,你得有內涵,這樣才可能有機會進去交流。正是因為這個門檻,所以知乎妹子在一開始很快樂的和別人做著交流,其他參與交流的人也能學到很多東西,然後大家紛紛說:知乎是個好妹子!

外面的人聽到了這個風聲瘋了一樣的往裡擠,但是畢竟知乎家裡就那麼大,而且她的父母為了保護自己的姑娘還限量提供門票,於是有些人嗅到了商機,然後很多人開始倒賣門票。一旦有了商業行為的介入,那就會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人得到機會,有些人是抱著平和的心態,但是有些人是抱著調戲和圍觀的心態來的,這樣就嚴重破壞了知乎妹子回答問題的耐心和質量。於是她的父母很著急,心想這樣可不行,於是做了很多改進來幫助自己的女兒更好的幫助別人解答問題,而胡舅舅拿著打狗棒專打那些壞人。但是效果似乎並不是很明顯,於是亮晶晶叔叔和蠟筆小新叔叔經常會問其他人如何去保護知乎妹子更好的幫助別人,大家紛紛給出意見。知乎妹子的家人收到這些意見去教導自己的女兒如何更好的幫助別人。知了們都在期待知乎妹子從娘親哪裡學到更好的保護自己,幫助別人的方式。

知乎是一個擁有高貴血統的樂於幫助她人的知性美女。未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野外的壞人帶壞了,同時對那些壞人不能手軟,家人在發門票的時候還是需要分辨一下哪些是好人那些是壞蛋,保持自己原有的吸引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將知乎妹子打扮的更漂亮。

似乎這個回答有些飄,但是這就是我的理解思密達^ ^


問答形式的意見交換社區。問答形式和「意見交換」看起來有點不協調,後者其實更像bbs,不過我覺得知乎的好處就在這。問答形式為這種意見交換提供了一個限制。有限制才能有效率。


一個具有工具屬性和社交屬性的問答平台。

這兩種屬性的比重,取決於你的玩法,以及你的存在感。

工具屬性很好理解,我買各類商品的時候也會在知乎上搜索一下,畢竟有一些樂於分享的行業內人士已經把很多因素整合了。

至於社交屬性,我只能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裡也有撕逼,和各類平台一樣凶,一樣不堪入目。

這裡也有拉幫結派,和各類平台一樣噁心。

這裡也有垃圾信息,胡編亂造的身份、自我YY的經歷和故事、想當然的體驗。

平台變了,用戶依然是那些人。

以前他們在天涯,後來在D8,然後去了微博,最後有部分人流落至此。

也包括我。

知乎是一個越是你認真去玩,越發現認真不起來的地方。

我玩知乎是因為第一眼見到它的「稀奇古怪」,果殼上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內容,但是對於比較low的我來說,知乎更有參與性。

從這個號註冊到現在已經半年了,前幾個月以來我都是在玩單機版知乎,我認為這反映了知乎目前的一個問題,三無用戶的存在感為0,他們提出的問題和作出的回答,就像是魚塘里的泥鰍——大V們不給空隙,是沒法鑽上水面呼吸的。

而微博上除了自己關注的明星牛人之外,還可以和朋友們打趣,權當自娛自樂。

從這一點來說,知乎的社交屬性其實挺弱的,不止一個現實中的朋友對我說,知乎對他們而言就是代替百度知道的搜索工具。

我從來不忌諱別人說的一點:的確是「如何看待童瑤涉嫌詐騙」這個問題下我那群嘲一般的回答讓我獲得了一些關注。開始有人私信,有人邀請,算是勉強脫離了單機版。

看到我的贊數破4萬,粉絲奔著8000去了,我在想,何德何能。職場上我是個年輕人,生活中我是個普通人,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為生活而掙扎。可能就像一個不知名網友對我的評價:這人的答案沒什麼,無非是一些人人都懂的道理罷了。

這個評價我是認的,在此之餘我也要稍微申辯下——道理,人人會講,然而把道理講的好,可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反過來想,這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用心的在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文筆上的努力,就可以獲得認同,所以知乎還是一個很寬容的平台。

有時候會翻翻大V們的回答。

有的讓我很慚愧——好多細緻專業的乾貨啊,而我寫的一些自認為是乾貨的東西呢,恐怕很難經得起行業牛人的推敲。

有的也讓我很安心——這純爆照賣萌的大V也這麼趾高氣揚啊?看來我還挺謙虛的嘛。

那天和知乎上的一個朋友說,我能得到贊,可能是和我的回答風格有關,對於「依然是那群人」的用戶而言,行業大V們的回答過於深奧了,有一種小學生聽牛人在講台上講課的感覺。

而我,是席地而坐,和關注我的人嘮嘮嗑。

所以,作為一個用戶,就我目前的態度而言,沒有必要刻意的去搞清楚知乎的屬性,我依然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在知乎上胡鬧——熱點問題進去吹吹逼,三零問題進去關愛下小透明,本行業問題進去強答一記,有人噴,噴對了我就認錯,噴錯了我就反擊,罵我我就嘲諷一番再拉黑,捧我我就真誠的回復一句:謝謝支持。

你關注的話題和人,決定了你的TL內容,也決定了你的回答方向,決定了你所處的知乎內的小圈子。

所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知乎,你不能要求別人按照你的眼光去看待它,這是滑稽的。

對我而言,因為有厲害的大V們存在,我懂得自省和謙虛,因為有無腦大V們的存在,我懂得要敢於和任何人剛正面,而因為有人關注我,這一場遊戲,我玩的很開心。

對了,好久沒跟知乎小管家正面硬剛了,好懷念啊。


我認為知乎最大的特點是:聚集了各方面的牛人,來回答各種跨學科、小眾的、又非常有趣的問題。

一方面,回答這樣的問題,標準答案很難滿足你的好奇心,或者更多的時候,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要回答好,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學術素養之外,還需要有比較開闊的視野、雜七雜八的知識儲備,最重要的是跳躍性的思維、聯想能力,再加上一點幽默感、機靈勁。可以說,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社區能聚集這麼多專業又聰明的牛人。

另一方面,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能提出這樣能刺激牛人思考的問題:可能從來沒有人想到過、或者是從小就開始困擾你但至今沒有解答、或者是大部分人司空見慣但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的......偏偏又是有趣而有意義的。提出這樣的問題同樣需要跳躍性的思維、聯想能力,還有細緻的觀察。正是這些問題,把牛人們吸引過來,不離不棄、不知疲倦、樂在其中地回答各種各樣你挖空心思也想不到、在別處找也找不到的問題。

高等教育的普及、經濟的發展和網路,給活力充沛的「知友」們提供了一個在智力上進行充分發泄的條件。

  • 他們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很多人有出國留學、工作的經歷;
  • 通過網路、閱讀、工作,他們「認知盈餘」;
  • 「獨生子女」政策、專業化的訓練,讓他們中的大部分相對孤僻、缺少交流和娛樂;
  • 社會的問題、工作、生活的巨大壓力,讓他們渴望交流;

他們年輕、聰明、敏感、孤僻,但又「認知盈餘」,自然需要表現並得到認同、娛樂身心並舒緩壓力。

這時候,知乎適時地出現了。在這裡,他們發現了和自己一樣的聰明的年青人,他們驚呼問題的生猛火辣有趣,他們為機智、幽默、不落俗套又讓人長久回味的好答案擊節叫好,他們一起為生活的壓力哀嘆,又一起為模糊而光明的前途加油鼓勁,他們為科學、藝術、哲學而爭論,他們為美食、情感、性而激動......在這裡他們找到了心靈上的安慰、找到了智力上的滿足、找到了情感上的寄託、找到了朋友、女友、玩伴、吃貨......

這就是我理解的知乎和知友。


知乎:一個讓我看到了比我之前所關注的人、事、物、話、思想等等還要多而精的社區,不對,應該說:一個世界。


學習型智庫,有感情,可成長,將來會成為一個叫知乎的人工智慧,我們都是他一開始的人格和知識的提供者。


互聯網站長大會。或者是工科男女的露營聚會。


專業IT交流社區,以知識經驗的分享和閱讀為主。當然,以後有可能會不再IT,不再專業,不再分享知識和經驗,一切皆有可能。當前階段,我是比較喜歡知乎的。


基於it行業的知識問答社區

用戶海量增加之後的方向不明朗。


1、看到感興趣的信息;2、學到一些知識;3、消磨時間


社區

嘗試解決內容與社交的衝突,開放內容增強互動,以期達到同時增長。

內容妨礙社交請參考豆瓣,社交妨礙內容請參考貼吧。


在知乎中,你的價值是通過他人的失敗來衡量的(你進來了,別人卻進來不了)

雖然目前正在呈下降態勢,但因為總起點比較高,

更相對於海量的需求來說,更是鳳毛麟角了

當經常聽到別人說一個東西不錯,而你又接觸不到那種心理落差.

這樣的價值體系應該還可以維持相當的一段時間...


目前還只是問答社區,只是質量比較好。但是知乎只能通過口口相傳,不能作大量推廣,因為會加入質量不高的用戶,最後會讓知乎變得和百度知道,問問差不多。


改進版的的 社區問答而已,沒有特別的含義。外界的呼籲聲太誇張了。永遠不能與百度知道相比。百度知道是底層的問答站,百信希望的。直呼 ,算是社區了。脫離了問答概念,看似是天使。


感覺吧,類似貼吧,卻勝過貼吧。相比之下,還是挺喜歡這裡的。不一樣的風格。當初也只是為了嘗鮮。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