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網路傳輸中的數據結構對學習華為和思科認證有什麼作用?
最近在學習華為和思科的認證,在各種視頻教程中,每個概念最開始的部分都是對乙太網中的各種幀結構,數據報結構進行分析,想請教各位:
1、學習認證是否需要對各種數據報結構和幀的結構深入了解?2、如果需要深入了解,怎樣才能對各種結構有相應的清晰概念?3、在實際網路工程中,包括規劃、實施,排錯過程中,那些地方要用到以上提到的這些?
謝邀。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不以考證為目的的學網路都是好同志!
如果真的熱愛網路技術,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網路工程師,拋棄一切功利雜念,靜下心來,安心地學習。
「淡泊明志,心靜如水」,心靜可以產生智慧,如果諸位不信,可以嘗試一次,當心完全靜下來時,會不經意產生很多靈感。
計算機網路架構非常清晰,美國人發明了TCP/IP協議,這個協議棧向上支持各種應用程序,比如瀏覽器、郵件客戶端等,向下和網卡/驅動程序對接起來,這樣應用程序發出的數據,被TCP/IP協議棧在中間處理了一下,最後被網卡發出,最終到達目的地。
之所以要被TCP/IP處理一下,是因為加上一些IP頭、TCP頭,為何要加上這些頭,因為IP頭可以找到世界任何角落的電腦A,TCP頭可以找到電腦A上的進程。
在用戶眼中,網路就三大塊:網卡/驅動程序、TCP/IP協議棧、應用程序,用戶對於網卡、瀏覽器等應用程序會有直觀的感受,因為可以肉眼看到,但TCP/IP卻跑在操作系統的內核里無法看到,但操作系統卻提供了足夠的工具讓用戶觀看,比如在 windows 系統提供以下工具:
IPconfig
這個工具可以觀察IP介面參數,可以使用 /all,/renew /release 來觀察DHCP的工作過程
netstat
這個工具可以觀察 TCP連接,UDP會話
Nslookup
這個工具可以觀察域名解析DNS 的工作過程
Route print
這個工具可以觀察路由表
ARP
這個工具可以MAC地址的解析緩存
Ping/Tracert
這個工具可以觀察 ICMP工作過程
有這些觀察工具可以對TCP/IP協議有一些感性認識,但這還不夠,還需要一個抓包工具來研究這些協議的協議欄位、以及交互過程。
現在警察破案基本上都靠監控,依據嫌疑人的衣帽特徵、時間窗口,追蹤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終準確鎖定嫌疑人的身份並抓捕。
而抓包工具就是網路流量的監控,可以還原現場,需要用協議過濾器來縮小包圍圈,如果只想研究ARP,那就把它過濾出來,其它統統不要,那研究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不會受到干擾。
協議里的欄位都有其必要的作用,舉個例子,比如DHCP Discovery報文里,有「client Hardware Address」這個欄位,剛研究的時候,我在想為何以太幀頭已經有了「Source MAC Address」,為何DHCP報文還需要嵌入客戶端MAC?
其一:網卡提交給IP層的數據里,沒有以太幀頭,自然就沒有「Source MAC」,那DHCP Server 也無法獲得
其二:一般的網路都是通過DHCP Relay 將廣播的DHCP Discovery 通過單播路由到DHCP Server,自然會丟失客戶端的MAC地址
而DHCP報文嵌入客戶端MAC地址,可以讓DHCP伺服器得到客戶端MAC,以此來分配IP地址。
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先放一放,隨著學習的深入,那些問題會迎刃而解,當一步一步邁過最初的艱難旅程,會發現接下來的旅程輕車熟路,因為計算機網路的協議都是人類發明出來的,都是遵循極其類似的套路。
職業生涯也見識過一些大牛級的人物,為人謙遜,平易近人,沒有桀驁不馴的戾氣,相反有一些半罐子的自負者,偏執地堅信「老子天下第一」,在此我對於大學生的一個忠告:永遠把自己當小學生,低調、低調、低調!
80年代初一部武打片《少林寺》風靡全球,觀影的我看到少林寺練武廳地面凹陷了下去,當時鏡頭停了三秒,這是導演的鏡頭語言:要想成為武林高手,首先要練好馬步,梅花樁、然後才能上金剛經、葵花寶典…我只想說做交付和售前都是沒錢途的。
還在入門階段還是放棄別入門好了。
僅僅是為了考證的話,背題庫敲版本就夠了。
了解幀結構,報文交互流程能讓你更深入的理解協議,知道如何根據協議的特性去規劃使用協議。認證考試中排錯需要你對協議遠離有較深的理解,否則看不出問題的原因。實際工作中,了解報文交互流程就能抓包分析網路中的故障,便於排錯。工程上面各種對接問題,通過分析協議也能規避掉很多問題。
推薦閱讀:
※我們買的無線路由器只是為了設置無線 Wi-Fi,有真正使用到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嗎?
※400平,怎麼才能讓wifi滿信號全覆蓋,同時又能在家裡任何地方讀取timecapsule里的文件?
※搭建中型區域網時,核心層面的路由器及交換機有哪些選擇?驗收工程質量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華為當年為什麼會放棄華為3Com?
※電力貓是否真的那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