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毒蛋白「毒」不死人。但有些劇毒農藥一喝就死人,其致死機理是什麼?

有時候遇到反轉人士,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回答不出來~


第一,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第二,一切致毒均有原理。

第三,自然規律不可改變。

重點說第二點。

任何東西,都是化學物質。無論你吃的米飯,還是呼吸的空氣。

這些物質,在生物吸收入體內後,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例如空氣,我們的必需品,直接注射入血液,一樣要你的命。

物質的作用機理,決定了其是否對動物有影響。

例如氰化鉀,它的致毒原理是阻斷細胞呼吸鏈,進而影響細胞供能,引起細胞迅速死亡。

所有生物都需要細胞呼吸鏈提供能量,所以,它就是劇毒的。

而BT蛋白,只有鱗翅目的昆蟲才有毒。因為只有昆蟲的鹼性腸道內才有相關受體,能夠引起BT蛋白衍生物結合引起穿孔。

說BT是毒蛋白的,會毒死自己的,應該是鱗翅目昆蟲精化人了吧(建國後不許成精?)


Bt蛋白,不是變態蛋白,真的不是變態的意思,Bt是Bacillus thuringiensis兩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拉丁文,一種細菌的名字,中文名是蘇雲金芽孢桿菌。

這BT蛋白就是蘇雲金芽孢桿菌產生的一種蛋白質。

Bt蛋白有毒嗎?

是的,Bt蛋白有毒,否則就不叫毒蛋白了。

Bt蛋白是一劑毒藥。但它不是萬能毒藥,只能毒殺某些昆蟲。

問題是為什麼它只對昆蟲有毒性?難道它有一雙眼睛?其實有分辨能力的是昆蟲的腸道。

昆蟲的腸胃是鹼性環境。在鹼性條件下,Bt蛋白晶體的氨基酸鏈被特異性地轉變成活性肽段(注意不是降解成一個個的氨基酸)。此時,昆蟲腸道表面的眼睛——Bt蛋白受體——就能識別這些肽段,並且和它來個親密接觸。Bt蛋白受體就像潛伏在昆蟲中的內應,和Bt蛋白成熟肽段裡應外合,攪動著腸道細胞,掀起了一場暴風驟雨、驚濤駭浪。最終腸道細胞內的電解質平衡被破壞,造成腸道穿孔,昆蟲無法進食,痛苦而死。

看到這裡,是不是脊背發涼、冷汗直冒?

不用擔心。我們不是昆蟲,我們的胃是酸性環境。在酸性條件下,Bt蛋白晶體的氨基酸鏈被降解成一個個的氨基酸(注意不是有活性的肽段)。更重要的是,人的腸道表面沒有識別Bt蛋白的眼睛——Bt蛋白受體。在人的腸胃中,Bt蛋白降解而成的氨基酸被腸道吸收,作為人體蛋白質和其他物質的合成原料。因此,對人類來說,Bt蛋白只是一種普通的蛋白質,一種營養物質而已。

現已證實,Bt蛋白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10個目的500多種昆蟲有毒性。但不包括人、哺乳動物和家禽,他們的腸道中沒有Bt蛋白受體。

就這樣。再說抗蟲棉我們是用它做衣服,你也不去吃棉花,吃了你也消化不了啊,就跟牛羊吃草能行,人吃草不行一樣啊,人體內沒有纖維素酶啊,你把草吃進去還得拉出啊!


反問為什麼大蒜能殺蟲,卻殺不死人。可破


bt「毒」蛋白,實際上是一種正常的蛋白質,就跟巧克力一樣,對你來說是美食,對狗來說就是毒藥了。


BT毒蛋白的本質是蛋白質,人吃了和雞蛋啥的沒有分別,而蟲子和哺乳動物的構造不一樣,蟲子吃了就會鬧肚子。

就像。。。抗生素能殺死細菌,但是把人泡到抗生素里咋弄也死不了啊


要論證一個東西有毒簡單,要論證它安全可是要難上許多倍的。

不好好準備就跑出去科普,碰到稍微懂點的,會被轟!殺!至!渣!的

比方說,以下是科普工作者(簡稱科)和路人甲(簡稱路)的對(撕)話(X)。

:蛋白質被胃腸道分解後就變成氨基酸啦。BT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所以不用擔心。

:瞎扯,蛇毒也是一種蛋白質,你來試試看?

科:蛇毒是動物蛋白,不算。BT蛋白是植物蛋白。

路:瞎扯,蓖麻毒蛋白也是一種植物蛋白,你嘗嘗?

科:蛋白質加熱了就失去毒性啦,所以不用擔心。

:瞎扯,雞蛋,花生加熱了,該過敏的還是會過敏。要不要給你看下過敏的圖?

科:過敏不算。

路:過敏的人不算人?

科:狗吃巧克力會死,人吃就沒事。人不是昆蟲,所以不用擔心。

路:那動物實驗的結果都是狗屁咯?

科:BT蛋白在昆蟲上有受體,在人身上沒有,所以是安全的。

路:硫酸有強酸性,水銀是中性,所以水銀就是安全的咯?

科:論文A說BT蛋白是安全的。

:論文A和商業公司有利益衝突。

科:論文B說BT蛋白是安全的。

:論文B的樣本量太小,實驗長度太短。

:好累啊,我怎麼說你才能相信呢。

:你把以下的書給我好好解釋一下就行了。

(倒退三步):你,你,你,你到底是?

路:我乃

查一下 Bt-MAIZE case study, 你會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有這個時間給路人答疑,不如去寫文章呢。


不要沾個毒就覺得不得了了,毒蛇泡酒不有些人照樣喝么?

或者你可以告訴他,狗(還是貓?)吃巧克力會死,所以你以後還是別吃巧克力了。

還聽不明白,那人的智商也基本可以放棄了。


支持 @陳蘭香 的答案

這個問題把兩個原理完全不同的毒放在一起比較是幾個意思。

我來補充一下農藥的毒理

我來以有機磷農藥為例解釋一下

有機磷農藥不能通過消化道分解,但會通過消化道吸收。

由於肝臟無法有效解毒,農藥經肝門靜脈進入整個循環系統,進而進入全身。

其與膽鹼酯酶結合後,使膽鹼酯酶失去活性,造成乙醯膽鹼大量聚集,神經系統就會發生嚴重的功能紊亂。


你這樣回答他:

「你一口喝掉一杯500mL飽和食鹽水不去醫院信不信你活不過一天?」


人教版高中生物有


首先反駁一下認為蛋白質吃下去不會死人的看法,我們不說瘋牛病蛋白,朊病毒這樣的蛋白,我們就說植物本身可能產生的毒蛋白

以下引用自互動百科

鏈接:毒素_互動百科

植物毒素:最常見是食用含毒植物(主要是有花植物)中的毒素。也有的毒素在植物的刺毛或汁液中。一類是小分子有機物質植物毒素,包括生物鹼、糖苷(毛地黃苷)等;另一類是毒蛋白,如蓖麻毒素和相思豆毒素。從中藥天花粉提取的天花粉蛋白和從半夏中提取的半夏蛋白,有引產作用,屬致敏性蛋白質,也可說是毒蛋白。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劇毒的蛋白質,是植物凝集素,分子量為62000,由兩條肽鏈組成。蓖麻毒素的毒性在於抑制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毒素分子中的A鏈是毒性多肽,能作用於核糖體的60S亞基而抑制蛋白質合成。B鏈除肽鏈外還含葡萄糖胺和甘露糖,是凝集素,能與細胞膜上含半乳糖基的糖蛋白或糖脂受體接合,通過受體介導胞飲作用而進入細胞。B鏈使細胞囊泡膜上形成小孔,便於A鏈通過,進入細胞漿發揮其毒性。

再次說BT蛋白毒不死人,這個看法肯定是不準確的,你吃鹽巴都可能會死人,你喝水都會死人,達到一定的劑量吃任何東西都會死人,你吃飯吃得太多也會撐死。

中文互聯網上流傳著BT蛋白只是對昆蟲有毒,因為只有在昆蟲的鹼性腸道中才有蛋白質受體,然後BT蛋白導致細胞膜穿孔進而導致昆蟲死亡的說法,大部分持這種說法的國人基本上都不是相關專業的,對於BT蛋白毒性的相關專業知識並不了解,僅僅是因為習慣於跟風,習慣於人雲亦云,所以導致這樣的看法在中國互聯網上非常廣泛的流傳。

但是實際上據研究膜生物學的吳炬先生的觀點:

1,哺乳動物也有著相應的受體,當前的膜生物學完全還無法排除哺乳動物也存在著相應受體的可能性

2,蛋白導致昆蟲腸道細胞膜穿孔的理論也不是唯一的理論

當然了以上是我自己的一個簡單的大略的總結,更專業的分析還是看吳炬先生自己的博文

以下引用

來源:科學網博客

作者:吳炬

鏈接:科學網-一片亂象--轉基因作物的不確定性 - 吳炬的博文

在談Bt對哺乳動物有沒有害之前,先了解下Bt毒素對所謂「目標生物」的作用機理是什麼。我先直譯一下這段「Bacillusthuringiensis (Bt) bacteria produce insecticidal Cry and Cyt proteins used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different insect pests.... The 3d-Cry toxins are pore-forming toxins that induce cell death by forming ionic pores into the membrane of the midgut epithelial cells in their target insect. The initial steps in the mode of action include ingestion of the protoxin, activation by midgut proteases to produce the toxin frag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primary cadherin recepto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onomeric CrylA toxin with the cadherin receptor promotes an extra proteolytic cleavage, where helix alpha-1 of domain I is eliminated and the toxin oligomerization is induced, forming a structure of 250 kDa. The oligomeric structure binds to a secondary receptor, aminopeptidase N or alkaline phosphatase. The secondary receptor drives the toxin into detergent resistant membrane microdomains formingpores that cause osmotic shock, burst of the midgut cells and insect death. Regarding to Cyt toxins, these proteins have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toxicity of some Cry toxins. Cyt proteins are also proteolytic activated in the midgut lumen of their target, they bind to some phospholipids present in the mosquito midgut cells.」[9]

Bt細菌產生殺蟲Cry和Cyt蛋白,用於不同害蟲的生物防治。...3d-Cry毒素是成孔蛋白,可以通過在目標昆蟲的中腸上皮細胞膜上形成離子孔道導致細胞死亡。作用形式的開始步驟包括攝入毒素前體,由中腸蛋白酶激活成毒素,並與初級鈣黏蛋白(cadherin)受體反應。單體的Cry1A毒素與鈣黏蛋白受體作用,促進進一步蛋白水解,蛋白域I的阿爾法螺旋消失,毒素形成寡聚體結構,大約250 kDa。寡聚體結合第二個受體,氨肽酶N(APN)或者鹼性磷酸酶。第二受體將毒素導入耐去垢劑膜微區,形成孔道,造成滲透壓shock(這還真難找個合適的中文詞),漲破中腸細胞導致昆蟲死亡。就Cyt毒素而言,這些蛋白對某些Cry毒素有協同效應。Cyt蛋白在目標中腸腔中也有蛋白水解活性,它們可以與蚊子中腸細胞的一些磷脂結合。

補充:1. 需要說明的是在對昆蟲的毒理學研究中,發現Bt蛋白受體Bt-R1、BtR175等,均來自昆蟲,屬於鈣黏蛋白樣受體(Cadherin-like receptor)。而哺乳動物中大量存在不同類型的鈣黏蛋白,未知是否能夠參與Bt蛋白的細胞毒性功能,這方面的研究報告很少。

2. 在Cry蛋白的毒性作用中,最關鍵的並不是Cry蛋白與小腸上皮細胞刷狀緣囊泡(BBMV)的結合,而是結合鈣黏蛋白樣受體後,促進了Mg

2+

依賴的信號途徑,從而使得細胞死亡。非特異性地,如Cry1Ab蛋白寡聚體與脂筏結合不能產生細胞毒性[10]。

3. 關於Cry蛋白對目標生物腸道細胞的毒理學研究並不完善,發現鈣黏蛋白樣受體及氨基肽酶N(APN1)受體都是近些年的工作。並且不同Cry蛋白,比如Cry1Ab與Cry1Ac,儘管序列相似度很高,但卻可能通過不同機製作用目標昆蟲的中腸細胞[11],不同受體對不同Cry蛋白的親和力不同。

4. 到現在為止我僅僅看到一篇報道涉及Cry蛋白對哺乳動物小腸上皮細胞的實驗,說Bt蛋白不影響小腸上皮細胞的膜完整性[12]。這篇雜誌影響因子不到1。但也就在這個實驗中,證實了Cry蛋白可以與牛、豬的BBMV的結合。看看數據,與昆蟲腸道的BBMV結合量差別很大嗎?(圖二)

圖二([12])

綜上,在已看到的資料中,Cry蛋白一定會與哺乳動物小腸細胞接觸,但是毒理學研究卻呈現不同的理論。一是受體-信號理論,即Cry蛋白結合受體後,由受體導致Mg

2+

依賴的信號途徑,激活胞內凋亡信號,從而殺傷細胞;二是成孔蛋白理論,即Cry蛋白本身,由受體促進水解,成熟蛋白寡聚,在細胞膜上形成孔道,造成滲透壓shock。也就是說,對於Bt蛋白,即使對於目標昆蟲的作用機理,目前也呈現完全不同的解釋。我真的覺得很悲哀,怎麼能這些毒理學內容都沒有研究透,就敢拿給人吃呢?這就好象我們常說食鹽吃多了也有毒性一樣,可是食鹽的毒理學理論清晰,造成電解質平衡的破壞可以通過相應的方法防治,而Bt蛋白呢?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就意味著根本沒有相應的解毒方法。最好的方法只能是遠離,接觸越少越好。

有了以上毒理學研究的認識,現在來看轉基因專家們宣傳的Bt蛋白理論上的「三道防線」:第一,「哺乳動物腸道細胞沒有受體」。請看上面的毒理學研究,鈣黏蛋白(cadherin)、鹼性磷酸酶,哺乳動物腸道里沒有?實際上,你得問,哪種細胞沒有鈣黏蛋白?哪個組織沒有鹼性磷酸酶?同一蛋白家族的成員,其序列相似度可以很高。再看細胞的耐去垢劑微區,這是近十幾年內的發現,細胞膜並不是平均分布的,上面大量存在耐去垢劑的被稱為「脂筏」(lipid rafts)的膜結構單元。大量功能蛋白都是通過這種細胞膜上的集中、寡聚在脂筏中從而發揮功能的。那麼,哺乳動物哪種細胞沒有脂筏結構?;第二,不耐胃蛋白酶、但是耐胰蛋白酶。可是,看看中國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黃崑崙實驗室怎麼證明「Cry蛋白易被降解」的?Cry蛋白量與酶液濃度比是1:19[13]。試問你平時吃飯的時候,胃裡的蛋白與消化酶量比是這樣的嗎?實際上,飼餵動物的實驗已經在糞便里發現了Cry蛋白[14],這說明什麼呀?第三,煮熟了就沒事?Bt蛋白熱穩定性超強,100℃,60分鐘不會降解(圖三)[15]。變性蛋白當然還存在致敏性可能,更何況,你怎麼知道它們沒有可能突變成了高溫下仍然具有活性的蛋白,如RNAase;以上「三道防線」排除了什麼不確定性?

圖三([15])


狗吃了巧克力也很危險滴


前面的回答已經很充分也很通俗了,冒昧地說一句,如果題主的水平只停留在問這種問題上,就安心做個吃瓜群眾吧,反駁反轉人士的事兒就交給相關知識的人吧。


道理我都懂,可是這年頭連bt蛋白都得分著寫了?


推薦閱讀:

有什麼好的防脫髮洗髮水?
網易雲有哪些很耐聽,不會聽幾遍就煩的音樂?
我想和你好好聊聊,努力奮鬥的意義
卧室里適合養什麼樣的植物?

TAG:生活 | 轉基因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