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的筆名或其他名字是因為粉另一個人而起的?

比如有個人仰慕周星馳,還有個人仰慕司馬遷,於是有了馳星周和司馬遼太郎。

古今中外的都算


日本推理小說之父 江戶川亂步(發音: エドガワ ランポ Edogawa Ranpo),原名平井太郎,筆名來自美國推理小說鼻祖 Edgar Allan Poe,漢語音譯通常是埃德加?艾倫坡,但是日本人的音譯大家懂的,日語音譯的發音應該接近於"エドガー アランポー Edoga Aran Pou "

個人覺得這個筆名取得真是巧妙。

然後說個不切題但相關的,人盡皆知的「江戶川柯南」這個名字又由江戶川亂步和柯南道爾而來的。

-

Pink Floyd雖然漢語音譯是平克弗洛伊德,但是和精神分析的那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沒半點關係,這個弗洛伊德名字是德文名Freud。Pink Floyd的名字是為了致敬兩位美國樂手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但確實也有一支波蘭樂隊叫Pink Freud。

奇怪的笑點


想到了這一對兒:秦觀,字少游;陸遊,字務觀。

秦觀生活在11世紀,陸遊生活在12世紀。有傳說說,陸遊的母親在生陸遊之前夢見了秦觀,因此以其名作為陸遊之字,其字作為陸遊之名。不過這只是個傳說而已。陸遊的名只是因為他的兩個哥哥的名都從「水」而取,與秦觀的字「少游」沒有關係;陸遊的字「務觀」倒是有可能因為仰慕秦觀而取,但也有可能是取自《列子》中「務外游,不知務內觀」一句。

但意想不到的是,秦觀的名和字,卻確確實實都是因為仰慕別人而取的。秦觀的名是取自當時另一位詞人王觀,王觀有個弟弟叫王覿(dí),秦觀也有個弟弟叫秦覿。秦觀本字「太虛」,後改為「少游」,後者是取自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從弟馬少游。

參考文獻:秦觀陸遊名字考釋――中國文學網


史景遷:景仰司馬遷

小澤征爾: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

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的侄子,特地把叔叔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里

崇寧:宋徽宗年號,取義尊崇熙寧(熙寧是宋神宗年號,王安石變法的代名詞)

長孫無忌:信陵君魏無忌

ps:補一個軼事。

清末山西票號日升昌有兩位創始人物:雷履泰和毛鴻翙(hui),後來倆人鬧矛盾,毛就跳槽跑到日升昌隔壁開了一家新票號蔚泰厚,兩家互相競爭,兩位掌柜也不示弱。雷履泰給自己的兒子起名雷鴻翙,毛鴻翙馬上還以顏色,給孫子起名毛履泰。


司馬相如,仰慕藺相如而名之


日本作家兼評論家新崎智,筆名吳智英(讀作Kure Tomofusa,也有時讀作Go Chiei)。

吳智英本人一般聲稱筆名來自《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但早年曾說過「吳」字取自夢野久作小說《ドグラ?マグラ》(漢譯版本眾多,有一版題為《腦髓地獄》)中的吳氏家族(小說裡是中國唐朝宮廷畫師的後裔)。

此人愛好研究中國古典文化,自稱為儒家,公然反對民主主義和人權思想。

題外話:吳智英堅持稱呼中國為「支那」。他認為支那二字沒有歧視意義;反而西方人都可以說China,唯獨日本人不行,是對日本人的歧視。

呵呵。


(長文慎入)(法國樂壇和美國影壇的冷門邊角料)

獻給我女神,和我女神的女神。

法國歌壇常青樹瑪蓮·法莫(Mylène Farmer)的藝名就來自30年代好萊塢女星弗朗西斯·法莫(Frances Farmer).

(上圖為Mylène,下圖為Frances)

Mylène Farmer本名Mylène Jeanne Gautier,1961年9月12日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法國人家庭,8歲時隨父母搬回巴黎。青少年時期的Mylène迷戀過馬術,後來在17歲時,她又愛上了表演,並進入巴黎一所戲劇學校學習。這期間,她作為模特,開始用Mylène Farmer——這個向她偶像Frances Farmer致敬的藝名——參演一些廣告。

1984年,她遇見了學電影的Laurent Boutonnat。兩人一拍即合,一起創作了很多音樂作品,尤其是1984-1992年間兩人以每年1-3部的速度推出的一系列經典MV,其極具爭議卻富有詩意的歌詞和大膽直率的風格基本奠定了Mylène在法國樂壇的地位。92年後,Laurent將一部分精力投入了電影拍攝,並開始為其他歌手幕後操刀。但他和Mylène一直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可以說,Mylène最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Mylène的音樂事業一路順風順水,中間或有一些小的起落,但這並不能阻止她成為法語樂壇有史以來最賣座的歌手。在法國,她的唱片總銷量超過了3000萬張,有12張專輯在法國拿過TOP1;她也是登上法語單曲榜第一名次數最多的歌手——至今為之總共15次,其中8次還是連著的。2013年,她憑藉470萬歐元的收益,在「最吸金的法語歌手排行榜」上名列第一。而Laurent和Mylène至今仍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從歌曲到MV再到音樂會,兩人每每聯手,必然大獲成功。(這樣的工作夥伴給我來一打吧。)

愛與死、宗教與性,這些都是Mylène歌曲里常見的主題;波德萊爾、愛倫·坡、王爾德、伍爾芙等大師的作品,都能在她的歌詞里找到影射。強烈的個人風格讓她成為了偶像級的歌星,其作品被粉絲奉為cult,甚至有狂熱的粉絲開槍打死了唱片公司的接待員,只因為他拒絕提供Mylène的住址。

但紅得發紫的Mylène並不喜歡接受採訪,也不愛出現在公眾面前。記者Thierry Demaizière在2005年一月曾有幸採訪到了她。據他講:

Elle pense que tout ce quelle a à dire se trouve dans ses textes et ?a lui suffit.

她認為她要說的一切在歌詞里都說完了。她沒什麼別的好說了。

僅憑歌曲就已經征服法國的Mylène也確實不再需要通過言論來吸引人注意,或是通過花邊新聞來刷存在感。甚至她的這種「隱形」狀態,本身就是最大的存在感,就像那個法語短語「briller par son absence」所說的——「因不在場而閃閃發光」。

但對Mylène自己來說,有沒有存在感,這根本就不重要。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

Je n』ai pas fait ce métier pour être connue mais pour être reconnue.

我投身這項事業,不是為了出名,而是為了得到認可。

簡直酷到骨子裡。

而她的偶像Frances Farmer的名氣就要小很多,人生道路也要波折許多。

她於1913年9月19日(和Mylène的生日只差一星期)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演舞台劇起家的她,登過百老匯的台,在1936年和派拉蒙簽約,踏入電影圈,演過西部歌舞片《聲韻動天地》(Rhythm on the Range,1936),並在《紐約的酒宴》(The Toast of New York,1937)中和加里·格蘭特有過對手戲。

然而她對她的事業發展卻並不滿意。她覺得跟她簽約的派拉蒙公司總讓她演花瓶角色,沒有給她展現真正才華的機會。她也抗拒演藝公司對她私人生活的曝光和美化,並很少參加好萊塢的名流聚會。於是她1937年重返舞台,參演了大獲成功的劇目「Golden Boy」,並和該劇編劇Clifford Odets有了一段情。然而,Odets當時已婚,無法給Frances任何承諾。後來,當他突然結束這段關係,而劇團又為倫敦巡演挑選了另一位能為劇團提供資金支持的女演員時,Frances深感被背叛了。她又參演了兩部並不成功的劇,然後回到了洛杉磯,為了生活而繼續出演一些花瓶角色。

到1939年時,她隨性的工作習慣和酗酒的惡習已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名聲。接下來的3年她雖然也接了一些不錯的角色,得到了一些好評,但基本都是作為租借演員,派拉蒙這邊仍然沒有給她足夠的重視。1941年,老情人Odets邀請她回百老匯,她拒絕了,宣稱要在好萊塢重新建立自己的事業。可一年之後,她就因為拒演派拉蒙給她的一個角色而被解僱。此時她的第一段婚姻也結束了。

1942年10月,她因為違章開車且對執法人員出言不遜而被拘留。在交錢保釋之後,她又因來自髮型師的一項攻擊指控而重新被逮捕。被逮捕時以及後來出庭時她都曾激烈地反抗,並指控警方侵犯人權,還曾大呼「Have you ever had a broken heart?你體會過心碎的感覺嗎?)」。後來,她被診斷出精神問題,反覆幾次被送進精神病院和療養院,期間還出逃過。在後來的自傳里,她聲稱她在那裡遭受了各種非人虐待。直到1950年,她才又被送回母親身邊。

這之後她來到賓夕法尼亞州,試圖重回舞台,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一度,她還在地方電台有了自己的電影節目「Frances Farmer Presents」。不過最成功的還應數她參演的一些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出品的舞台劇,其中包括契訶夫的《海鷗(The Seagull)》以及迪倫馬特的《老婦還鄉(The Visit)》。後一部中,她出演主角Claire,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關於1965年的這部《老婦還鄉》還有一段逸聞:在演出前,Frances曾酒後駕車開進溝里。在警方對她進行詢問時,她整個人都陷入了富婆Claire的角色,大嚷著要買下整個見鬼的小鎮,不斷引用劇本里那些狂妄的台詞。警方於是把她送去拘留了。第二天這事登了報,然後當晚的《老婦還鄉》劇票就賣得一張也不剩。Frances很不想登台演,但在好朋友的鼓勵下還是去了。後來她在她的自傳里寫道:

「[T]here was a long silent pause as I stood there, followed by the most thunderous applause of my career. [The audience] swept the scandal under the rug with their ovation." It was "my finest and final performance. I knew I would never need to act onstage again. I felt satisfied and rewarded."

我站在那兒。先是一段漫長的寂靜。然後就是我演藝生涯中聽到過的最震耳欲聾的掌聲。觀眾們用掌聲將那段醜聞掩蓋掉了。那是我最好的也是最後的表演。我知道我再也不必登台了。我已經獲得了回報。我已經心滿意足。

這的確是她演過的最後的角色。這之後,她又因精神問題而結束了和普渡大學的合作。而疾病複發的導火索,極有可能是她在一個全國性的電視節目中被問及在精神病機構度過的時光。

1970年8月1日,一生如火般恣意燃燒的Frances因食道癌去世,終年56歲。她被安葬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郊區的Oaklawn Memorial Gardens。

這時,那個將要征服法國樂壇的冰美人Mylène還只是一個9歲的小姑娘。剛隨父母搬回巴黎不久的她,正在母親的故鄉布列塔尼度假。她發現自己深深愛上了這裡充滿狂野氣息的海岸風光。

上圖:Oaklawn Memorial Gardens

下圖:布列塔尼海岸


梁羽生、馳星周


辛棄疾,他的父親非常敬仰霍去病。


江戶川柯南


巴金。

巴枯寧(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 克魯泡特金(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ропоткин)。

=======================================================================

驊嬅嬅指正:

巴金筆名的由來?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叫梁從誡。因為他倆崇拜古代建築學家李誡。女兒叫梁再冰,因為梁思成的老爸梁啟超的書房叫做飲冰室,再冰是紀念自己的父親。


久石讓(Joe Hisaishi) ,本名:藤澤守 ,「久石讓」這個名稱的來源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把「Quincy 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再聯上最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 JONES致敬。


第十任博士的演員David Tennant(原名David McDonald),藝名取自Pet Shop Boys主唱Neil Tennant。


薛岳,其父因仰慕岳飛,取名薛仰岳,後改名為薛岳,果如岳飛一般精通兵法,抵抗外辱。

藤吉郎,農民奮鬥的楷模,為了提升身份,從丹羽長秀、柴田勝家姓中各取一字,改為羽柴秀吉,後天皇賜姓豐臣。

鐵木真,也速該俘虜塔塔爾首領鐵木真兀格,恰逢兒子出生,便給自己的兒子起名鐵木真。

柳亞子,估計是崇拜改名的典型,原名柳慰高,崇拜盧梭,要做亞洲的盧梭,改名柳亞盧,後來又崇拜唐庄宗李存勖(李亞子),改為柳亞子,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兒子叫柳無忌。


司馬相如,原名司馬犬子,崇拜藺相如


居然沒有人提Bob Dylan!他崇拜Dylan Thomas 所以改了名字。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