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不可不聽的音樂,不可不看的電影,不可不去的地方,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
02-06
它們是人類高級文化和終極夢想的化身嗎?是編者和書商們賺錢的噱頭?跟著這樣的列表過一遍,客觀地說,會得到什麼呢?
我來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數年前,一次我和我愛人,跟著另外兩對20多歲的年輕人赴越南旅行,短短六天時間,要從西貢到芽庄再到會安然後去順化再回西貢,行程十分緊張。加上那次我和我愛人偷懶,沒做功課,結果幾個年輕人安排地幾乎天天早七八點出門,晚上十點多到達目的地,基本在趕路。
其中有一段路程,是從會安到順化,這段路是兩對年輕人中一對兒的女方指定要走的,因為這段路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人生必走50條路」之一。那天也是早八點多就上車趕路了,不過還好在會安多待了1天,休整了一下,我精神還可以,加上這四位英文都不咋地,我就一路上都坐在副駕駛座位。
看著地圖到了這段路的開頭了,我就睜大眼睛拚命瞧,看看這段路是怎麼個「人生必走」法,可是開了大概十來公里,我看到的無非就是南方水鄉常見的稻田和水牛,當然遠處還有些當地人的竹樓,談不上呆板枯燥,可也沒看出有什麼特別來。這一段時間我光顧著看景了,加上越南司機也在反覆放著一盤磁帶(裡頭是一些從日文歌曲改過來的港台歌曲的越語版),所以我基本沒有和後面的人對話。可是突然之間聽到後面傳來了輕微的鼾聲,回頭一看,那位指定要走這條路的女生,已經做夢到爪哇國去liao!她老公雖然還沒睡死,不過迷離的眼神也看起來堅持不住多久了。相當於「不轉不是中國人」,是一種表達無力
誰有資格判定哪些是你的「不可不去」?
是一種試圖將自己的三觀強加給別人的無力表達,產生的結果不同,要理性的區別對待。
消費類的體驗的經歷
被它環抱的某一瞬間,什麼記憶都湧現了,什麼記憶都忘卻了。只覺得心頭一緊 一熱 一松,通透了。----------但畢竟摻雜了太多個人經歷和情感,所以推薦語用力再猛,往往未必能如此感同身受。最後從詞曲電影或風景等具體事件中抽象出的情感和引發的思考卻能擊中相對較多的部分人群的內心,於是格(嗶)調(格)就這麼劃分開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