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移民國外好不好?你打算移民么?

你覺得移民是正確的選擇么?也許你會獲得更好的空氣質量,更高的福利,更民主的環境,但是飲食和風俗可能不習慣,可能還有其他困擾,假如你可以的話,你會選擇移民么?你希望移民到哪裡呢?


我多年以前在英國做過一年交換學生,結束回國的時候,感覺是雖然西方發達國家發展得很好,但是卻沒太多願望想再回去生活

現在到美國(加州)來一年多,卻打算留在美國,甚至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新家。

很明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太不一樣,不針對具體的地方,討論移民就是耍流氓。移民到日本,到新加坡,到法國,到加拿大,以至於到泰國,到迪拜,這些是很不一樣的選擇

整體上,我覺得華人和亞裔較多,不歧視大陸移民,有移民歷史、最好是有亞裔移民歷史或者移民構成非常多元化,移民就業機會多,居住環境好的發達地區,更適合大部分中國人移民。因為在這樣的地方,作為中國新移民,更容易被當地社會接納,融入當地的工作環境,適應當地的生活,在當地結交新的朋友(不管是華人還是外國人,這一點特別重要)。畢竟,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跟去一個地方留學還是很不一樣。對於留學生,有時候當地生活跟中國區別越大,越難於適應,體驗越豐富而有趣,越能促進你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但移民不同,你要在這個地方建立家庭,長期工作,生活,還是應該怎麼舒服怎麼來。

拿英國和加州相比較,英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近幾十年才有移民且以黑人和東歐人為主,華人移民較少且主要是香港移民,對待大陸移民態度未必友善,而且英國人整體上優越感較強,社會也較為固化,新的工作機會也不多,而且對中國的移民政策較嚴。加州半數以上人口都是三代以內的新移民,特別是一二代移民,其中亞裔比重又很大(13%以上,在加州的大部分好一些的高校,亞裔加亞洲留學生數量超過白人),且歷史很長(自加州變成美國一部分,開始大規模的發展,就有華人勞工),矽谷附近的很多大陸新移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在當地形象相對較,當地種族很多元化,人們在價值觀上也很開放,整體上美國人對於英語口音也很寬容。加州本地經濟增長快,新的產業比較多,工作機會也較多,收入較高,物價較低(相對英國),稅較低(相對於英國),自然環境好,天氣尤其好,住房雖然在美國較貴,但因為人口密度低,相對於歐洲,同樣的價格還是有更開闊的居住空間。所以後者遠比前者更適合移民。

這種差距具體到生活上,就是我在加州這裡,更容易吃到中餐(隨處都是,而且美式中餐是加州本地食物的一部分,有時有非華人經營),更容易交到移民或非移民的華人朋友,也比較容易交到非華人的朋友,在大街上走著不會被當做外來人(在英國有的小鎮,當地人很少看到亞裔會盯著你看),甚至有時候,在工作的環境中有比較平等的升遷機會。每天天氣很好,冬暖夏涼,離海也不遠,心情很舒暢。

至於具體應不應該移民,我覺得也是因人而異。下面根據我在英國和加州兩地生活的經歷,從普遍性的角度說說哪些人更適合移民,哪些人不適合移民:

  1. 外語能力比較強的人適合移民。我剛去英國的時候,雖然從6歲就開始學英語學了好多年英語,自認英語在國內也算很好的,出去問路吃飯住宿都沒問題,聽我專業的課程也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用交朋友的方式去跟人交流,自己在人文方面積累的辭彙量,對具體辭彙感情色彩的拿捏,對當地俗語和社交文化的了解,都要弱很多,很難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對方的想法,要做到酣暢淋漓的交流,時不時的來點幽默和俏皮話就更難了。後來我在南大中美中心待了三年,每天跟很多美國人交流,英語提高了很多。來到美國以後,基本上不管是聊什麼歷史政治、社會熱點,還是開開玩笑什麼的,都不再是問題,交朋友也就容易了不少。
  2. 社交需求比較強的人不適合移民。到了國外,總歸不像國內能那麼容易認識好多朋友,華人還是比國內少,非華人呢就算語言很好了,共同語言還是少點(關注的話題會不一樣),而且用外語聊天總是沒有母語那麼省力和自如。而且國外大部分城市,特別是移民國家的城市,密度都很低,見個面吃個飯喝個酒扯扯淡遠不如國內容易。所以移民比較適合相對耐得住寂寞,喜歡跟家人孩子呆在一汽的人。
  3. 神經比較大條的人適合移民。神經比較大條,就不太容易因為被別人誤解,在聊天中插不上嘴,不能被別人認可,被有意無意的當做局外人,因為不懂/沒有經驗而做出難堪的事情這些事而感到傷心和鬱悶。但是要移民,這些事情難免會遇到。
  4. 喜歡都市生活的人不適合移民。主要的西方移民國家,人口密度普遍比較低,很多地方沒有都市的繁華感覺,沒有高樓,大街上沒有熙熙攘攘的行人,也沒有那麼多的夜生活。

還有事,以後慢慢補充


身在澳洲,就寫點澳洲的。算是對上面答案的具體補充。

1.在澳洲如果自己買材料弄吃的,其實還是挺便宜的,如果在外面吃,其實貴的是人工。住的話如果在悉尼這樣的城市,租金不低,住的遠的話,交通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始,所以基本來開,如果剛畢業的學生每月稅後3000多澳元的話,一個月剩下的不多,取決於你是否養車或者還有其他的保險開支。

2.澳洲人基本都還算熱情,如果是交朋友的話,大家都還是挺有禮貌,不過還是會有距離感,這種距離感不是說只針對亞洲人,而是所有陌生人之間的。記得之前看到知乎上一個說北京和上海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差異,北京人的熱情就讓你感覺是那種好客的大媽迎面而來的感覺,大家可能就是一拳的距離,而上海人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保持一臂的距離,但這種距離可以讓大家保持進退自如的狀態。澳洲的情況差不多像上海,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還是會相對保守一些。

3.環境真是不錯,空氣好,就是紫外線強了一點,皮膚癌率高一點,不過注意保護就好。

4.與國內的距離感,父母是否過來,有沒有一個能夠陪你一起吃苦奮鬥做一代移民的妻子。

5.教育是我最想說的,誰說在國外讀高中不苦,想上好學校照樣要很辛苦,學校只是下課早而已,之後的全靠你自覺。這兒也有學區房,墨爾本的好學區房,house基本都是180w澳幣+,很多華人選擇送子女去私立學校,每年也是不小的開支。所以想走精英教育路線,就得話精英教育的錢。

6.食品,前段時間爆出來澳洲的free range eggs(溜達雞的雞蛋)很多都是圈養的,這些雞一輩子的活動空間不超過1平方面,很多甚至只有A4紙的大小,已經有消費者聯合起訴各大超市連鎖了。估計這個官司得打到高院,畢竟free range的定義本來就不好確定。當然這只是生產商打擦邊球的例子,在大多數有標準的領域,還是沒人敢亂來的,違法成本太高了。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之後再補充


他們在廉價酒吧狂飲的時候,我在幹活;

他們中學畢業成績全是不及格的時候,我在為博士贊助費心勞力;

他們為擁有一份最低時薪工作而驕傲的時候,我在為設計事務所和拍賣行的活發愁;

他們在為自己約克郡口音而自豪的時候,我在努力的提升辭彙量,並糾正自己的發音不準;

他們搬入政府住房的時候,我在乾巴巴的等著客戶的酬勞,從而能讓自己居住於更好的環境;

然而,他們卻覺得我裝逼,

我還覺得他們懶散和愚蠢呢。


說近點,是為了自由、眼界甚至只是寧靜的生活。說遠點,是為了孩子、長期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說說移民的不好處: (不一定是壞處, 就當是一種人生的經歷):


1. 除非你是有錢的投資移民, 或者是通過有效工作簽證完成的技術移民, 否則你的工作環境及生活質素在開始的5-10年都要降一個檔次;


2. 除非你從小開始就對移民的宿主國非常了解(比如從小學開始在那邊生活), 否則你很難結交到真正的當地朋友, 因此很難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3. 因為一般人很難在宿主國結交到朋友, 除非你非常厭惡中國社會裡面大家庭一般的人情世故, i.e. 你在國內已經習慣獨自過著沒有什麼朋友的生活, 否則你可能很快在移民的宿主國感到孤獨;


4. 因為你很快感到了孤獨, 最重要的(來自網路文字改編): 你的身份經歷了一個由母國到宿主國的自我身份的困惑到對現實的困惑的轉化過程, 中間會出現很多如全盤否定, 越洋愛國等情感轉變, 這個改變你接受了, 你就算這樣了, 如果你一直接受不了, 你就很難說了;


5. 如果移民還涉及到了家庭, 就會出現諸如裸歸, 伴家等眾多社會人倫問題;


最後, 套用一個老外對我說的話(大意): 一個人一旦離開了祖國, 他就沒有了母國, 有的只是(寓居的)宿主國.


移民最大目的及好處:教育

本人自中學到大學都在華南最好的學校(之一)

但依然覺得中國教育就是屎

想要讓下一代真正能自由的成長並且學到些真本事必須出國


如果有能力移民 如果不反感移民只是在猶豫階段 那就移民吧 無論如何 要把進退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上 移民辦下來了 出不出去可以你自己決定 如果因為那些臆想的困難就不去辦 那永遠你都沒有主動權


之前考慮了很久這個問題,1L的答案把不好的地方說的很詳細了,再補充一些

假設移民國家歐美的話

移民好的地方:

1. 食物:比較乾淨,普遍情況下比較放心

2. 環境:污染少,乾淨倒是真的

3. 風氣:歐美人普遍比較開朗熱情,好相處,陌生人幫個小忙是基本上沒啥問題

4. 教育:好學校有很多,而且學業壓力沒那麼大

5. 社會:比較自由

6. 生活:物價,房價會比國內便宜(當然是分地點)

7. 其他:...

移民不好的地方:

1. 食物:美國人民吃肉不放血,會對口感有影響,而且人工添加的成分也很多,歐洲這方面會好很多,比較天然,但是普遍飯館做的口味比較淡,口感因人而異

2. 環境:有些城市也會有比較髒亂的地方,比如地鐵或者某些區域

3. 風氣:比較遵守原則和秩序,如果已經習慣了在中國用關係和錢解決問題的話,可能會經常碰壁

4. 教育:中國父母會有可能不習慣比較放手的教育風格

5. 社會:太自由,合法持槍有木有,另類的人會很多有木有

6. 生活:想去的地方可能都會比較遠,需要學會開車

7. 其他:...

其實如果把優點和缺點都列下來的話,只能說移民這個選擇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而這個選擇也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


回來的都是家裡有關係找好工作的,或者工作不愁的,你們信那些回國的答案??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回答。最好的方式就是拿短期的工作或者學習簽證到你想要移民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至少10個月以上吧,人文氣候等等各方面都了解適應一下,看看自己適不適合移民。

就像我大學同學裡面很多人大概都處於相似情況,同樣學校同樣專業畢業,就業競爭力基本相同。同為小留,國內的家庭情況大體相似。但是就在這樣比較相似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有些人一畢業就回國了,像是解脫了一樣,有些人回國幾天就大呼實在不適應,在這邊工作買房買車完全就是要一直安家的架勢。

聽再多別人的意見都沒有用的,你自己的體會永遠是最準確的。


好。


因為只有在很少的某些國家才能和我喜歡的人結婚。


當然,我知道,這看起來很幼稚,國外不好的地方也很多。我也知道,想要定居,想要生活得好,也很困難。我也知道,為了這種事情移民挺不孝的。


不過,有些事情,只需要一個理由就夠了,因為那樣我可以活得自由。

情況特殊,謹慎參考。


我很想去外國生活段時間,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不想移民,其實很多移民的只是拿著綠卡,隨時都可以回國,國籍並沒有更變。你一家人移民了親戚朋友都在國內,沒有意思。


我從小就不知道受了哪裡的洗腦,總覺得外國好。由此而來的也覺得中國不好,就想著怎麼移民,至少出去看看。最後竟也成功地出國留學了,算是實現了人生理想。如今觀念也稍微變化了些。

剛上大學那會,參加了大學組織的英國暑期夏令營,真的很感謝爸媽,雖然家裡不窮,但爸媽都比較節儉,自己也很少去旅遊,卻能花幾萬讓我去英國參加夏令營,很感激。當然,我也很為他們省錢,出去不會亂買東西,連簽證翻譯的材料都是自己網上搜模板一份份翻譯的。

第一次出國,就去了歐洲,還是歐洲的英國,那種景色的衝擊真的特別特別大,記得剛出機場看到那麼藍的天空,那麼大片的雲朵,無比興奮。自己做煎牛排,無比自豪。跟同學們一起,無拘無束地一起打牌看電影,無比難忘。走在英國的大學裡,吹的風都有愉悅的氣氛。環英旅行的一周時間,每天都有美景相伴,每天我都會拍好多照片,寫成遊記。不可否認,外國的人們生活的快樂,外國的空氣清新景色怡人,從宜居方面來說更好。當然,同行的同學,也有人實在受不了英國的飲食,還有想家,最後真的很想回去。還好我有堅強的胃,和味蕾~

從此,我對歐洲印象巨好,一直想有機會去留學一下。終於之後的研究生時候遇到了絕佳機會,去德國讀研。德國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國家,重教育,以至於你去讀研任何一個學校都不會收你學費,只需要繳納每月700rmb的保險費。同時,物價也跟國內一線城市差不多。這點真的比英美澳留學好太多了。

第二次出國,去了濟州島旅遊,還是一樣的風光秀美,人民友善。就是免稅店啊 推銷啊什麼的,確實很坑。但我可以不買啊~ 泡菜國的飲食,也確實很差。動不動就炸雞 年糕 泡菜 泡麵。所有食物都是泡菜味。但那次旅遊還是很享受的,畢竟團費很低,性價比就高上去了~

從此,我決定旅遊只去出國游……國內的景點簡直又貴又坑人又多。山水大同小異,名勝古迹商業感太重,已經沒了人文氣息。

第三次出國,就是去德國讀研了。要說德國的房子、景色什麼的,真的沒有英國那麼小資和情調。而且公寓為主,獨棟較少。英國好多獨棟別墅,那小花園整的,太漂亮了。不過德國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郊區會有一塊專門的地方給各家用來做花園。周末的時候人們會開著車來打理花園。那些花園也很美,只是沒有英國的精緻。其次,德國的建築偏實用,不太注重外表。我們學校的所有門都是自動門,所有廁所都有母嬰專用,殘疾人通道更是不必說,特別醒目與寬敞。對了,所有停車場都有殘疾人專用停車位。機場殘疾人可以直接找工作人員來推他,幫他辦各種手續。德國對殘疾人的照顧真是我見過最高的,所以路上經常能看到殘疾人,正因為照顧的好,他們才能像正常人一樣出來活動,中國之路上卻很少殘疾人,估計他們出來非常不方便吧。

我德國大學所在的小城市,人民非常友好,雖然他們英語不好,但人人基本都會一些,所以在德國不會德語並不是問題。市民都很熱情,也不排外。只是,德國確實是辦事效率低,服務機構工作懶散。一個銀行周五下午就不營業了,周日所有超市都關門。唉,資本主義過得太悠閑了。德國的娛樂活動真的很少,就只能在沒啥可逛的商場里逛街,或者逛公園。終於理解他們為什麼喜歡開party和去酒吧,因為沒有娛樂,只能自娛自樂!哈哈。

我們的同學大多都是來自亞非拉的國際學生,偶爾有來自歐洲和美國的,但都比較少。比如俄羅斯,以前我印象中一直覺得俄羅斯還是個不錯的國家,可是俄羅斯的同學告訴我他們也有貪污腐敗現象、辦事效率低下,土豪炫富,氣候又不好,最重要的是人人都脾氣差。不愧是戰鬥種族,人人脾氣差驚呆了我。所以他想留在德國。看來老大哥的發展已經不如中國了,這點我感到很欣慰。比如另一在德國待了5年的博士,也是俄羅斯人,他說其實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會對自己的國家不滿,就算德國人也是,他們還想移民澳大利亞呢。比如一個孟加拉人,他說他們國內的就業真的非常非常難,他一個大學生,工作要求也不是很高,可在國內愣是找不到工作。才發覺中國的就業壓力並不算太有壓力。比如一個巴基斯坦人,對我們特別有好,有什麼資料都願意分享,後來我在某個節目中看到中巴是好兄弟,中國在建設上給了巴基斯坦很多支持。原來在國外受到的優待,都是因為強大的祖國給我們鋪好了路。比如一個來自台灣的同學,他非常客觀地告訴我,台灣現在正在衰落,以前做的風生水起的電子行業現在正在被日本搶生意。而且新一代的台灣青年早已沒有了老一輩的奮鬥精神,他們這個德國留學,政府有很多錢的補貼,可是名額竟然都沒有報滿,人人都只想悠閑地生活,甚至都不願意付出一點點努力換來去外國看一看的機會。這點來看,他們的中國爸爸還是在不斷強盛的,畢竟我們那麼勤勞那麼拼。祝他們早日回到祖國懷抱~比如一個在德國待了3年的中國人,他說在德國確實是孤獨的,外國人的圈子有,但就是因為文化差異,相處並不太自如。中國人的圈子也有,但會發現很複雜,因為留學的人背景千奇百怪。而且,家裡還有老父母等著我們啊。再比如,一個敘利亞同學,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他說他的女朋友在一次爆炸中死去了,說的時候眼裡充滿淚水。天哪,我們的身邊,竟然有人的祖國處在戰爭的水深火熱里。珍惜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才為我們換來的和平吧。

回國之後,我慢慢開始欣賞我們的祖國,我知道,歐洲確實好,但他們現在已經在吃老本了。我們的祖國雖然現在還不夠高雅,有種土豪氣質,可能經濟上來了,素質還沒跟上。但是我們在不斷努力,不斷追趕,相信我們的制度會越來越完善,與歐洲的差距會不斷縮小。而且我們已經比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人民幸福好多了!!!


不問好不好,但問能不能


大部分選擇移民主要原因都是為了孩子教育和發展,還有就是家人的生活。客觀地說一句,國外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基本都會比較好些。就憑這點,移民國外當然是有好處的。

聽過一些已移民的人說過他們的故事,有些是子女在外,自己在國內;有些國外國內兩頭跑,兩邊都可以來回居住;不管什麼方式,多個身份也總有好處,就是看你想去哪個國家,適合哪個國家項目才是關鍵。

很多人都會選擇傳統的移民大國,比如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大部分人都會比較了解,那些暫且不說,就說一個省心省錢的小國項目吧~ 馬爾他25萬歐元國債移民項目:目前是移民界的「網紅」,受到很多投資者的喜愛。教育、環境、醫療、養老等等都是世界一流水準,而且房產、物價等都非常吸引,在那裡生活就如度假一般,就算不到那邊居住,拿了身份,享受福利,時不時去度假也不錯!!目前還有融資方式可選擇,更加實惠。詳情可加註(普業移民)了解。如果條件符合,本人也是非常想去邂逅一下馬爾他滴~~


,一個移民美國的媽媽的切身感受你可能會因為國內的霧霾,官員貪污,部分人心冷漠等等問題而想要逃離,被國外的高福利,民主,開放的文化所吸引,認為移民意味著到了天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以移民美國為例,有優越的教育,開放的文化,但同時也存在著種族歧視,和某種對抗仇視的心態,每個國家都存在他的優越之處和陰暗面,想要享受他的好,就要接納他的不好,否則一味抱著逃離的心態,嚮往天堂,到了哪裡都是異鄉人。可能再多事外人的見解都不那麼有說服力,這篇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80566或許可以給你更深切的體會,來自一個移民美國媽媽的切身感受,文筆不錯,可以看看作為參考


本人未居於國外,僅略有所聞,歸納如下:

- 福利好,對不需要的人是更多負擔

- 福利好,所以工作不積極,周末商店關門,可能服務業也不如國內發達

- 福利好,所以人工貴,基本上雇不起人,很多事需要自己動手

- 對消費者福利好(如使用過後無理由退貨),對商家成本就高

- 華人少,本民族文化難延續

- 小費

以上幾點不利之處必因國不同而有別,若有不實之處,望指正。


花了五百萬,項目已經成功了,而且最近EB5移民門檻持續提高,匯率跟著走高,賺大了。


國內無法生存了,靠自己根本拼不到好一點兒的生活,靠年輕的自己買房簡直不可能,沒房娶不到老婆,村裡的姑娘都要房,我擦,一直都在想移民呢。佩服鳳姐的魄力!


推薦閱讀:

當我們說移民,我們在說什麼?
論文大燜鍋:NBER 美國的柢端人口
移民到海外的人們,你們家中有空巢老人嗎?
一篇文章理清職業評估、扣減年限、EOI打分的問題
澳洲技術移民手冊 - 申請條件

TAG:調查類問題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