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承是個什麼樣的體驗?

國家開師承很久了吧 貌似也有很多人選擇了師承 簽了合同

很好奇你們的經歷,老師都是怎麼教授知識的?是一整天都在老師身邊嗎?


上面shangyisure同仁說的是實情,現在國家搞的所謂的「承師」,僅僅是個假的東西,能做到「師承」二字效果的不可容易。現在這種方式,用個合適的名稱叫「參師」,而不是「師承」。

我說說我當年跟師的情況:我師父是家傳第三代中醫,我跟師時就是住到師父家,每天與師父就是一家人的感覺,隨著師父生活、學習,這樣長時間地在師父身邊數年。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也才真正的是傳統師承學習方式。中醫歷代的學習傳承就是這樣過來的。


本人中醫,家傳,也算是師承,從業二十六年,真心體會是,診病,辯證論治,譴方用藥,稍有心得,雖如此,但是執業助理 執業醫師證書是要考試取得的,而我們所學的知識,雖然實用,可以治病救人,但無法應付考試,所以,還是安心上學校去學習吧,那裡可以教會你如何考試,如何取得高職稱,至於治病救人, 唉……隨他去吧!


不請自來……

16年5月最為外省小逗比中彩票般獲得了縣裡唯二的一個名額,然後開始了師承燒墨水之旅………

師承老師是揚州市名中醫王老師(名字不寫了),是市裡排得上的脾胃科大咖,擅長脾胃病、呼吸道疾病、不孕不育病,現76歲,一周5個早上,一個早上門診量在30~60人次左右。中西醫都是一把手,性格隨和,老頑童的即視感( ̄▽ ̄),每天就是給老師打下手抄方,開化驗單,上電腦,等閑下來就是兩個人瞎扯。

步入正題,因為門診量多,一天下來看到很多不同的病種,每一天都能學到很多。這一年多下來拍下的病例超過了4500張

之後晚上回顧下白天的病例,第二天門診結束後向老師提問與討論。幾乎可以說你能想到的問題老師差不多都能給出一個甚至多角度的回復,同時從西醫的角度闡述下該問題的解決之法。

你看一切似乎都那麼完美…………

既然是燒墨水之旅怎麼可能讓你這麼爽快,又不是我靠能力拜的師父,這是衛生局開展的師承:在真正確立下如何上交材料後,以下是我手上的材料,一周至少3篇學習筆記

http://wx.lenovo.cn/s=PF0LW7YQ_89K2U96RN2 (二維碼自動識別)

1月1篇心得2000字起,一季度一篇名著心得3000字起,15份完整病案討論,3年內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發表的1篇較好總結歸納指導老師學術思想和技術專長論文。mmp

還有於去年11月份自動成為名師工作室成員,成員要求一月6篇臨床心得,一篇2000字起的小論文,對了必須要寫在這個本子上

以上是在確立在一切上交材料規定書寫格式和紙張後的,在去年5月至11月這興奮和mmp中寫了2本4a紙大小的筆記本2本,每本200頁左右,最後確定用規定的格式列印下來「填滿」上交

我這個應該算是知乎里比較規範的師承吧,或許吧。。。。。但對於衛生局我只能說mmp

另一個回答:在中醫有沒有立竿見影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56124/answer/161727706


本人沒有經歷過中醫師承,據我的一個經歷過師承的同仁說,其實國家組織的師承就是面子工程,徒弟都是要有資歷的,一般都已40以上了吧,中醫的思維、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因而要接受一個70幾的老中醫師傅的中醫觀點確實非常有難度。師徒間其實見面交流的機會很少,他一年去2次,跟師傅學習,跟診,每次1-2天左右。所謂的師徒,只是一個形式而已,當然可能極少數例外,但絕大多數是如此。


每天都在訓斥和打罵中度過,我是師傅四十多歲收的弟子,他老人家一代骨科名醫,只要是骨頭的病他基本能治。

但是我沒那個福分,打罵三個月我再也忍不了就跑了。現在還在一個城市,感覺可惜也覺得我真是不適合以前的老中醫育人的法子。那種打罵給我一種在少林寺學功夫的感覺。唉。感覺這中醫正骨快消失了。

補充一下,這位師傅家醫術傳了五代。據說是他家先人以前去北京拜的師,回來這裡救濟沒錢看病的人,他醫術確實高超,在他那裡待的這段時日我真是見識不少也學到不少,但我還是沒法靜心上手。他這一套真的過時了,能教出醫術高超的醫生,但可惜他也不明白為什麼現在他收的徒弟沒幾天就跑了。因為現在沒幾個能吃那種苦的人了。

再說一遍可惜吧。


我媽做骨傷,她師承北京雙橋羅有名,傳給我也算家傳,具體不想說太多,骨傷是很講究臨床經驗的,當年為了學也吃了不少苦,我媽是非常傳統的嚴格按照老師傅教的一步步來,到我了反而放開了,什麼都學能用的全加上,感覺中醫骨傷手法要發展離開人,離開師承是不行的,可是基礎知識臨床知識相比更重要。還記得手摸心會真的收益很久。


現在所謂師承大多數還是給錢掛個名,然後拿到去考試的名額。關鍵還是靠自學和臨床實習。跟大學是一樣的,大多數學不到什麼。過去么,就不太一樣。直接住在師父家裡做小工,高興教你兩手,不高興了不給飯吃或者挨打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十幾年下來感情也會很深。


本人現在就是師承,首先,學習都是自己看書,也就是自學。其次跟診,在老師進行四診的時候一定要積极參与。自從師承以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習真是一輩子的事情,兩本經典常看常新。


半吊子師承 跟過一個師傅 祖上是清朝御醫 但是師傅年紀大了 無心授徒和接診 所以我都是自學的 師傅沒教過什麼醫術但是一直告誡我醫生要有醫德


中醫傳承本身最大的一個方向就是師承,這也是很多傳統行業傳承的一個大方向。不可否認現在的師承存在很多水分,但這其中水分就像在大學裡一樣,老師給方向,定課程,學生自己研究學歷,缺少了師承最重要的傳承精神。

當然了也不能一棒子全拍死,我自己身邊就有幾個從事學習中醫的,有家族式傳承,也有正在師承的。家族的這個咱就不說了,師承這個當時也是在我們那找了很久找不到老師 ,最後還是去鄭州找的培訓機構,幫找的主任老師,最近一次聯繫聽他說的還是不錯的,老師很好實實在在的教導,現在住在老師家,每天跟老師身後學習。現在頒布中醫藥法 ,今年就要實施,從他的口氣中還是能聽出來對以後的路很滿意的。

最後我也希望這個朋友以後能在中醫行業發展的很好。 傳承精神很重要,現如今很少有師承能懷著傳承的思想去育人了,願中醫行業越來越好,畢竟連習大大都說過 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並在多次重要場合表示發展中醫藥學,現在的中醫藥法就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這個分情況。

從現在規定來看,一般師承是有綜合科室的醫院的註冊大夫才有代教資格。

而這些醫院的老師,一般工作、科研啥的都很忙碌。

所以,教授知識的時間和頻次肯定不太多。大部分的師承人員,是按照規定,每周至少4個半天來跟診的。

在跟診的過程中,老師會交流交流治病心得啥的。

但是,如果你希望從師承這塊,獲取中醫最基礎、最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那幾乎是,不可能。

總結一下就是,中醫師承有點像教授帶研究生。教授會給方向,研究生進步需更多的自學。

也就是,只有自己有底子,有基礎,才能有老師點撥後產生的頓悟!


現在的師承,更多的是作為報考執業醫師考試的一種渠道。學員拜師學藝,並不需要住在老師家裡,一直跟老師學習,而是像平常的培訓班一樣。通過上課,培訓等方式,傳授一些知識。在平常的時候,考生該工作工作,該生活分獲。

師承滿三年就可以報考師承出師考試。師承出師考試結束,就可以報考醫師資格考試。進而有機會報考執業醫師考試。

這跟古代的市場是不一樣的,古代的確實是住在師傅家裡,有兒徒,學徒等很多種類型。但在古代,這也是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道理上跟現在的市場培訓班類似。


目前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間是有師承老師的,每周跟診1~2天,每月需要寫一篇文章關於治療經驗的;3年內需要學習一本老師指定的專業書,並做讀書筆記;畢業時需要寫一篇不少於5000字的論文,關於老師經驗的總結。


「中醫可以通過現代製藥技術創新藥物劑型、改善質量控制與管理等,而現代醫學也可以從中醫的積累與醫學資訊中發現新的藥品。」陝西省人民醫院兒童病院院長焦富勇對中西醫結合的必要性體會很深。他認為,應該使醫護人員認識到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以及中西醫結合的必要性。

「治病是醫學的目的,而疾病並不分中西。」陝西省山陽縣衛計局副局長徐毓才表示,「現在很多醫學院校的中醫專業也學西醫,以我自身為例,我當時學的是中醫,但有60%以上的時間都在學西醫。因此在實踐中,「西學中」和「中學西」一直都在進行。現在國家號召西醫師學中醫,有其必要性。」


跟師學習「宮廷理筋」二年多,情同父子今生難忘!


我媽的老師是某省的中醫杠把子,某國家領導人的私人醫生。

我媽是還算蠻厲害的中醫,但是我沒有學醫,她經常發愁技術應該穿給誰。。。


師承會讓你體驗病人的脈嗎?


推薦閱讀:

TAG:中醫 | 中醫師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