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國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中東亂局
現在有五個國家斷交,我們來看看這五個國家分別是誰把沙特:不用提,整個事件始作俑者。
巴林:在一個什葉派居多的微型國家的遜尼派君主,要不是靠沙特五對負重輪(不好意思拿錯稿了),是水箱,對,沙特水箱送溫暖吊著阿拉伯之春時候就已經變什葉派國家變伊朗小弟了,大哥發話當然跟著。
蘇丹:巴希爾總統苦啊苦,大半個世界都嫌棄他,自己是個通緝犯,南蘇丹都分出去然後過去的好基友天朝現在和南蘇丹打得火熱對他也就「意思意思」,石油都被南蘇丹划走了就靠沙特養著,這能不跟緊帶頭大哥嗎?吉布地:如果說實用主義外交是很常見的,那麼吉布地算是把實用主義外交玩到極致了——我們講俗話說就是「給奶就是娘」——除了地理位置啥都沒有怎麼辦?吉布地有一窩各國軍事基地(是的,還邀請過天朝建基地),吉布地除了收過路費就是靠軍事基地租金過日子,當然還有沙特土豪支持,斷交有賞。再說吉布地也不怕出事,左手一指是第五艦隊,右手一戳是法蘭西國旗,往前走兩步是中國工地,往後退兩步看見膏藥旗,誰敢隨便找事啊……索馬利亞:不鬧……咱不鬧……你能控制多少你懂的,就是要點錢。金元外交專治這種23333其他海灣國家為什麼不斷交:
卡達:作為穆兄會最大支持者,與沙特關係不太對付好久了。還記得前兩年利比亞內戰後民兵派別大打出手嗎?其中一派是沙特支持的另一派可是卡達支持的。卡達和沙特近幾年不太對付,甚至海合會(又名沙特親友打手協會)會議竟然想邀請魯哈尼來……所以怎麼可能斷交。只是召回大使,屬於臨時措施。科威特:科威特是遜尼派國家啊……但這國家太小了還有好多什葉派外加離伊朗太近,所以一直以來是平衡外交。比如……科威特是不多的旗幟鮮明支持伊朗利用核能權利的國家,兩伊戰爭時候伊朗飛機炸完巴士拉路過科威特看看風景科威特也都認了,所以科威特也不會跟隨。只是召回大使,給沙特個交代而已。阿聯酋:阿聯酋與伊朗共享霍爾木茲海峽通道,但長期和伊朗關於波斯灣問題還有三個島(別小看這些島,波斯灣的島呦,資源多多的,航運多多的)有摩擦。而另一面離伊朗實在太近自己又弱,所以一直以來又與伊朗接觸又強硬對待伊朗。這次沒有斷交但也降低了一級關係,大使級到代辦級。畢竟離得太近往來太密了,斷了交不方便不是?阿曼:阿曼是一個特殊的穆斯林國家,不是遜尼派也不是什葉派而是一個獨特的伊巴迪國家,和伊朗沙特都沒啥矛盾,又積極發展與美國關係,長期在美國伊朗中間牽線搭橋順便也是海合會熱心成員,多邊外交玩得很轉。埃及、約旦、摩洛哥……這些國家相對較大而且國力較強,經濟上不太依賴沙特的同時也相對不受伊朗威脅。而對他們來說,更沒必要在政策上跟隨沙特搞得自己像個跟班(多掉價啊)。
對了漏了一個最最最最最熱心的「國家」——敘利亞反對派。這個不必多說……如果說沙特和伊朗是爭奪中東主導權較量,他們和伊朗可是真刀真槍的事,伊朗作為阿薩德最主要支持者,敘利亞反對派自然要最為積極了——可他們好像不是國家。跟隨沙特與伊朗斷交的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國家。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世仇,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遜尼派各國一直擔心伊朗搞伊斯蘭革命輸出。薩達姆死後伊拉克已經變成什葉派的天下了,茉莉花之後埃及的國力也一落千丈,而今沙特就是當仁不讓的遜尼派老大,小兄弟們自然得唯大哥馬首是瞻了。
像科威特巴林這些海合會君主國自海灣戰爭以後一直是跟著沙特混的,阿拉伯之春後,巴林占多數的什葉派也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上街遊行,最後是沙特派出坦克幫助巴林王室鎮壓民眾的。而今在茉莉花之後整個中東風雨飄搖的大背景下,他們更加要抱團取暖了。
約旦的哈希姆家族當初是被沙特家族趕出漢志,失去了聖地保護人的地位的,所以兩國關係一直不睦。但是自阿拉伯之春後,兩國關係也開始緩和,開始強調兩國都是君主國,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所以約旦也日益和海合會國家走近,共同對抗民主派勢力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組成的什葉派聯盟。
沙特多年來一直對遜尼派各國大肆撒錢,像蘇丹吉布地這些國家長久以來一直接受沙特的大筆援助,老百姓平日里領取的免費食物大多來自沙特,民眾對食品包裝箱上的沙特王室的飛毯上的駱駝的標誌早已習以為常,所以民眾對沙特有親近感是必然的。
而沙特多年來一直無條件的收容伊斯蘭各國的下台領導人到沙特流亡。從當年烏干達的阿明到後來的穆沙拉夫再到阿拉伯之春後下台的突尼西亞的本阿里,只要承諾不在沙特從事反對現政府的政治活動讓沙特為難,那麼就都可以在吉達獲得一幢豪華別墅安度晚年。而那曾派人行刺沙特國王的卡扎菲就沒這麼好命,最終落得被人爆菊的下場。所以在這一片混亂的中東局勢之中,像蘇丹的巴希爾之流即使是為自個將來留條後路,就也必須要討好沙特啊!謝邀。導火索是沙特處決什葉派人士尼米爾,引發伊朗民眾抗議,燒毀了沙特的駐伊使領館。沙特以及他的遜尼派盟友本來就跟伊朗不對付,現在終於可以直接發難。伊朗經過多次六方會談方才達成的伊核協議,為的就是改善國際環境,擺脫國際制裁。現在突然被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外交逼宮,國際環境驟然惡化。西方的制裁措施有可能藉助外交爭端繼續執行。這從一個側面而言對沙特是極為有利的。沒有伊朗石油的解禁,沙特可以更從容的應對國際油價下跌。油價一直降,為何沙特堅持不減產? - 黃兔子的回答
伊朗自身對民眾的約束力度不夠。雖然自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對沙特處決尼米爾的事件表示憤慨。但是要區分外交設施。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何況民眾抗議,要確保有理有力有節才是。伊朗人沒有毛主席的睿智,他們一遇到國際問題就情緒化,衝擊使領館是對當事國主權和國際法的踐踏。從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人就熱衷於衝擊使領館,這好像已經成為傳統。這種情況下雖然有沙特故意小題大做,陷伊朗於不義的原因。伊朗自己也太罔顧國際行為準則。
跟隨沙特對伊朗斷交的國家都是沙特的遜尼派盟友。它們此舉一是可以向沙特表忠心,二是可以彈壓國內蠢蠢欲動的什葉反對派。斷交風波歸根結底還是外交爭端,對國際事務的影響也只不過是一時而已。跟熱戰,代理人戰爭的影響還是不能比擬的。所以中東重點還是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的混戰。哈梅內伊:我不是針對國王陛下你,我是說海合會全家都是辣雞
沙特開班會:「隔壁那個小賤婊想跟老娘爭男盆友,搞她一下泥萌滋不滋慈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