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宗教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嗎?

我看到身邊的一些人,本來都是無神論者,但是因為人生受到了一些挫折,就開始信仰宗教了。那是因為他們內心不夠強大嗎?


是的。

酒壯慫人膽,白面兒讓你成仙,人生遇到挫折,一夜就學會抽煙。

宗教也有以上效果。

一戰士兵都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但是衝鋒前要喝酒,不然沒膽面對馬克沁。

從這個細節看,宗教的威力比酒差一點。

另一宗教屬於例外。

不喝酒不抽煙,照樣敢玩命。


信不信仰,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先不提文藝復興以前那個人人把宗教信仰當成生活習慣的時代。

就說現代,人類隨著工業化社會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這一句又包含很多意思,但是有機會再談。)

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固定,你不用再子承父業、不用再被綁在土地上。

你變得越來越自由,同時也不安。

人總是希望有一些確定的「什麼」可以抓住。

而再沒有一個東西,能夠比宗教更固定。

一本聖經,自由詮釋,人甚至可以經由聖經直接跟上帝溝通。

這意味著你可以架構一個你自己的主觀世界,你依靠著自己的信條行事,你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並且充滿力量。

有些人把科學奉為唯一真理,由此探索自己身處的世界。

科學就是他們的信仰。

所以我認為,宗教只是其中一種選擇,並非唯一的,也無關心靈的強大與否。


內心強大的定義是什麼?

誰能內心強大到視自己為確立一切準則的超人呢?

連尼采同學都瘋了。


不能一概而論。

我認為創教者一定是內心強大的,因為他的目標就是用宗教來控制一大群人。

內心強大與否與是否信仰宗教似乎沒有必然聯繫。


不是內心不夠強大,而是為了尋找真理/真相(truth)

先說內心強大這回事吧。

我們說的內心是什麼?我們了解我們的內心嗎?了解我們自己嗎?我們的心裡是不是裝有太多的想法、理念,而這些常常自相矛盾?所以我們會時常糾結,時常陷入理智和情感的掙扎中,時常變來變去。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內心吧?我們所說的內心其實也就是靈魂,心也可以說是心靈、精神、思想或意志等等。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源自於想法,也就是我們想做什麼之後,我們才會去做這件事對吧?就是說靈魂才是真正的我們說的自己,身體只是個軀殼。

那麼怎樣才算是內心強大呢?也就是在面對逆境和各種磨鍊、試探的時候,能夠不被環境所擊倒吧,面對誘惑和順境的時候也不會迷失掉自己。那首先就得明白環境是怎麼來的吧,得分析環境吧?之所以會被環境影響是因為我們的心裡有私慾,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慾望就會被很多東西所轄制。就比如你很想討一個人的喜歡,就會拚命滿足他/她的要求,甚至強迫自己做出一些自己不願意的改變。我們真正渴望的是愛和美好,但是卻用很多錯誤的方式來填補這些需求,以致於我們的內心從來沒有真正的得到滿足。就像我們需要吃飯喝水來補充能量,讓我們慢慢長大,但是卻吃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們的靈魂也有個成長的過程,需要吃的也是屬靈的食物,以可以感知的方式來表現的話就是話語(word),具體表現為各種文字、圖像、影片等等可以傳遞思想的媒介。就像食物有健康的和垃圾食品之分,屬靈的食物也有,比如有的書和電影能夠激勵鼓舞人,有的則讓人更加迷失自己。所以需要選擇真正有益於我們靈魂成長的食物吧?這也就是神的話語,因為創造萬物的就是神。(說來話長.....)

再說說宗教吧。中文裡,宗 是 來自上天的啟示 的意思(宗 的結構就是 天的啟示),教 可以說是 孝順父親 的意思(教 的結構),宗教也可以說是 接受來自上天的啟示和教導,來孝順屬靈的父親,也就是創造主神。而英文里 re-ligion 源自於希臘文,這個可以查查 wikipedia,裡面有詳細說明,是 再連接(關係)的意思,就是人類因為犯罪而與神斷絕了關係,不認識神了,偏行己意,結果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災禍的世界裡,也拚命想要尋求美好,卻找不到。但是神不願失去所創造的一切,也不願人類這樣受苦,就賜下經書,想要恢復與人類的關係,靠著神的力量與智慧,來解決人類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請原諒我解釋得很粗糙.....)

所以宗教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虛幻,反而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往往充滿各種虛幻和謊言,我們只是想尋找真正的答案和真相。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 8:32)


謝邀。

來設想這樣一個情景。飛機在三萬八千英尺的高空飛行,忽然電閃雷鳴,飛機開始猛烈晃動,一聲巨響後乘客們意識到兩側的引擎都已燒成了火球,飛機開始極速下降,機上廣播開始重複「brace brace brace!" (不知中文怎麼說)在這個時候,所有自詡為無神論者的乘客都開始用各自的方式呼喚一個更高的力量:「神啊救救我吧」,「老天爺呀我孩子還小」,「上帝啊如果你讓我幸免於難我一定虔信你」……

這是因為人本是弱小的,我們內心深處知道,我們對自己的命運的掌控是有限的,對外在因素更是時常束手無策。每個人的內在自我都知道,應有一個更高的更強的力量能掌控我所不能掌控的,改變我所不能改變的,知道我知道的,也知道我不知道的。只是我們時常因安逸而疏忽這種本性中的意識,用享樂去壓制這些想法,試圖營造一種「唯我獨尊」的假象。在危機時刻,諸如上述的情景,這種意識就會迸發出來。內心再強大的人,也會有走投無路仰望蒼天的時候。

如果沒有這個更高的力量,如果我們的生命和世間千萬種高度縝密的規律都是偶然,那麼存在豈不是很徒勞?短短几十年里積累的物質資料將隨死亡而與一個人分離,享受的愉悅也無非成了記憶深處殘存的碎片;如果沒有這個更高的力量,如果善惡沒有被全然見證,也沒有相應公平的結果和結局,那麼努力豈不是很徒勞?這世上有許多善良美好的人在遭受苦難,也有許多邪惡殘暴的人在逍遙法外。如果沒有這個更高的力量,如果世界的存在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設計也沒有什麼智慧在背後,那我們的衣食住行,豈不只是無謂的虛度光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我們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事實是一切宏觀和微觀的精妙設計和和諧定製是有源頭的。事實是短暫的今世只是一個過渡,一個測驗,一個揀選,一個培養性靈的地方,以便行善制惡的人在後世獲得真實的,長存的,無憂的,全美的生命。

「難道你們以為我只是徒然地創造了你們,而你們不被召歸我嗎?」 (古蘭 23:115)

「我確已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為大地的裝飾品,以便我考驗世人,看誰的工作是最優美的。」 (古蘭 18:7)

今世的生活,只是嬉戲和娛樂;後世,對於敬畏的人,是更優美的。難道你們不了解嗎?(6:32)

所以,如果一個人不了解他存在的意義,不了解創造他的主宰及其對他的期待,他的內心將會是弱小的,他會患得患失,順境中他會洋洋得意沾沾自喜,逆境中他會自怨自艾叫苦連連,他的心境將隨他的經歷而起伏不定。

然而,當一個人認識了他的創造者和最終歸宿,意識到他全知、全聽、全見,意識到他的計劃都包含著仁慈和智慧,認識到任何事的發生都不是偶然而是完全依照他的設計,認識到他是掌管禍福、貧富、生死的唯一力量,他的內心將會是強大的,他會寵辱不驚,順境中他會謙虛謹慎感恩,逆境中他會堅忍樂觀信任,他的心境將因信仰這個強大的後盾和歸宿而平靜。

他們信道,他們的心境因記憶真主而安靜,真的,一切心境因記憶真主而安靜。(13:28)

祝君平安


挫折是讓無神論者產生宗教信仰很直接的一個因素。也不排除一些人天生就具有的某宗教的特質,比如佛教中的鳩摩羅什、玄奘、虛雲等諸法師,基督教中的聖方濟各、特蕾莎修女、史懷澤等傳教士,在他們身上,你看到的是無盡的才華、博愛無私的高尚品質,這是讓教徒相信宗教真實性的絕佳的例證。

從無神論改信宗教的人,內心有質疑、抉擇、猶豫、徘徊,他們正視自己的弱點和煩惱,但自身的智慧又不足以抵抗內心的消極。而宗教提供了一個解釋世界的新視角,在這個視角中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再加上宗教活動的體驗進一步加強其觀念,這些都是促進無神論者轉化的動力。

有神理論、無神理論其實本質上都是人的思維意識對世界的解釋,沒有對錯。宗教能促進思維積極向上,教化風俗,就這一點來說它是優秀的。


1.如果一隻綿羊對著一隻獅子,揮著手臂喊著說:「我比強大!」那這隻綿羊不是內心強大,而是不切實

際的自大。這隻綿羊如果承認自己打不過獅子,那不是內心不夠強大,而是承認事實就是如此。同樣的,

如果上帝真實存在,而且他創造天地萬物,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存在都依靠他的供應,那麼相信上帝相信

耶穌,並不是內心不夠強大,而是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2.因為人生遭受挫折,會促使人反思自己的有限性,因此,上帝有時候會借著人生挫折帶領人歸向他。

3.因為人生挫折而信上帝的人,當有有一部分人只是在尋求安慰,而不是真正相信上帝。對他們來說,他

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尋求安慰的階段,而是要在生命中真實地認識上帝,否則,最後不但得不到安慰,而且

也得不到真理。

4.人相信上帝,不僅僅是因為人生挫折,更是因為相信耶穌基督為我捨生命的大愛。因為上帝愛世人,差

遣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成為替罪羔羊,讓所有願意信靠耶基督的罪人,不但免於沉淪,並且得到永生。


我看到很多回復的人說的話打出來的文字都在誤導所有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或者被推薦進來看到這個問題的讀者。

不是坐不住了,而是我覺得有必要去簡單的訴說一下,哪怕這個答案被壓在塵埃背後,總有人會在別人都關注別的問題的時候發現我。

這就夠了。

題主疑惑為什麼看到很多認識的人,在經歷了很大的挫折之後,都信了宗教。

暫時只談中國,現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這五種被承認的教。

我一直認為如果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或者想預知事情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閉上眼去把那個人那件事情的過程親身模擬自己經歷一遍。

假設兩種情景:其一,經歷了巨大挫折。其二,經歷了病痛折磨。

這兩種情景發生了之後都會讓人在一段時間內安靜一些,試想當你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誰都不想理的時候,或者一個人在病床上躺著的時候,一開始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發生這種事情,等再過一段時間,或許想的就是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這麼渺小,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個時候,你會尋找解決的辦法,也可以說是解脫之法,正好在這個階段如果有人有意無意間把你引入宗教門口,或許你自己就會走進去。或者你也可能在機緣巧合下自己發現。

先不談現有的宗教是對錯和好壞,就像人漂泊在海上,突然有浮木,你不一定會仔細辨別它是塊好木頭還是朽木,只要能救你,先來的就是好的,至少大部分人會這麼認為。

前面說的是契機。

宗教,為什麼會選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初衷,也有每個人認為該信奉的原因,所以不做任何看法。

還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在知乎上說出來,種種原因。

總之,只有一點,宗教既然存在於世如此多年,必然有它的原因,管住口與心,閑時莫論人非,須知舉頭三尺有神明。

全文完。


自己有本事的話,豈會有求於虛假的宗教。


信奉宗教的人,可能是內心不夠強大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沒有主見,當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難以面對,宗教可以是他們的精神寄託,而一些宗教人士(這大概算是高僧大德了吧)也確實可以給他們提出合適的建議,這樣的人自然就成為了宗教的善男子善女人。

而對於這些內心相對脆弱的人來說,宗教和宗教人士確實可以提供他們想要的,有了信仰之後他們的生活不再漆黑無光,他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去面對挑戰和苦難,並且宗教給人的精神力量是難以估量和想像的,甚至可以戰勝疾病等(不至於單純用科學解釋,畢竟人類現在掌握的科學還只是些皮毛,宇宙中很多事情我們還是未知的),那他們信奉宗教也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將一個龐大的群體籠統的歸結為一個癥結未免過於簡單粗暴,就像你不能認為是一個中國人就得喜歡餃子是一個日本人就抱著壽司一樣。

我給出下面一個結論,其實內心強大的人同樣很可能信仰宗教。

現在我來說明我的想法。

宗教(以我熟悉的佛教為例),其實宗教人物往往是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孔子對於儒教也是一樣),而他們的思想精華就是宗教裡面的經典,譬如經書。閱讀經書,就是和這些精英們進行跨時空的對話。而這些經書講的是什麼?其實是宇宙間,人世間,普遍或某一領域的真理。佛學和哲學,物理學等等一樣都是從某一個角度觀察這個世界,並把之加以概括和總結,有時還加入對其的闡釋,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佛學就是哲學,或者是哲學的某一個學科。而閱讀佛經,就是學習普遍真理的一個過程。譬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請題主查閱資料好好理解這句話,體會其中的深意。

而內心強大的人是什麼樣的呢?必然是有一定能力,並能清醒的認識自己和看待世界的人。這樣的人相信自己,並且悅納別人的一切合理內核。而宗教,宗教典籍,宗教人士高僧大德,這些智者與智者之言,恰恰是內心強大的人所需要和喜歡的。皈依宗教,閱讀經典,與大師對話,也滿足了他們的求知與思考的慾望。因此,宗教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精英俱樂部一樣,他們學習這些知識可以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因為掌握真理就能戰勝一切,同時,就是因為他們內心強大,所以他們才能讀懂宗教里的深意。

當然,宗教是很複雜的一個事物,裡面除了讀經講經還有各種修行,篤信宗教還要存善心行善行等等,他們也能得到自己,他人和神仙的幫助,如此總總,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了。但是真正的宗教,必然是積極向上和與人向善的,它一定能夠滿足世間一切人的需求,這樣才能吸引內心脆弱與內心強大的人共同聚集在其門下,學習知識,修養身心。

題主不妨購買一些和宗教有關的書籍,結交一些信奉宗教的人士,與他們多多溝通交流,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一定是不一樣的。當然,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對於宗教,題主也要通過自己的理性判斷,選擇適合自己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將它進行下去。

祝題主的生活一切順心順利。


散兵坑裡沒有無神論者。

當面對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時比如疾病比如死亡,我們都會尋求一些終極的東西來支撐自己。可以是上帝、是愛、是性、是理想,可以是任何東西。而宗教無疑是最有包含性的也是最常見的。

內心強大無外乎是找到了支撐自己的東西。


跑題了嗎?

我說啦

懦弱滋生了權力。

宗教也是一種權力的載體。

額,樓主,你是對的。


人的內心,是不可能像神一樣強大的。人也必然會遇到以自己的理性無法應對的狀況,必須要訴諸信仰。就題主所說的情況來講,「內心的強大」本身就是一種信仰。至於你要信仰「我的內心無比強大」還是某個神明,這是個人的選擇問題。


信仰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所見之事的實據


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理性的道路永遠比宗教的道路要難,投向神的懷抱永遠比提升自我來得容易。絕大部分信徒都是將上帝當成一個人格化的存在,實際上就是一種權威。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