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下正火的「全面屏」概念,普通消費者的真實看法究竟是怎樣的,它能引領真的換機潮么?

全面屏概念在手機圈非常火,各大廠商也是爭先恐後地推出各種價格梯次的全面屏手機,不過「全面屏」究竟是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廠商們的自嗨呢,希望有經過一定調查的解答者解惑


個人認為,現有的全面屏產品很難引發大規模換機潮(只能引起階段性換機熱點調整),僅僅擴大屏佔比無法實現操控體驗上的飛躍(相比從按鍵到屏幕觸控、或者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改變)。但是由全面屏這個理念引申的後續發展,如果能夠做到更加優秀的交互,那麼將會帶來一些新的變化,或許到了那個時候,能夠引發換機潮。

現有全面屏潮流的技術基礎還是屏幕技術進步的結果,但是技術風潮轉化為市場風潮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簡單提高了屏佔比就能帶來的:更何況現在屏佔比還沒有多高,也僅僅是在80%-85%左右的水準。或許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屏佔比能達到90%左右,但是後面應該還會有更大技術難關需要攻克(COF封裝技術下,屏幕與COF連接的Bonding區域是無法顯示具體信息的,屏幕邊框在這一側就很難繼續擴大,或許這個時候就需要全新的屏幕技術來作為依託,但是這種改進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個人認為,當前廠商們都只是通過「大屏佔比」手機作為一個宣傳理念來收割市場,以保證自己的產品不會和其他的廠商拉開代差而已(畢竟在外觀上的改變還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市面上的產品表現出來的實際體驗提升,給消費者的感覺相當有限。類似我這種年輕人比較追求新鮮感,或許比較關注一些,但是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真的值得因為這個技術去更換自己手裡剛剛入手不久的產品?很難說。個人認為這其中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產品帶來的實際操作體驗並沒有改善(甚至還有所降低),二是大屏佔比的機型普及後帶來的一些心理需求下降。如今的全面屏手機的「名聲」,都不如去年的小米MIX一般轟動,主要原因就是小米發布了「第一台」屏佔比超大的手機,給人以非常大的衝擊,同時市面上沒有其他類似的競品,物以稀為貴,因此前期價格炒得極高。但是這種熱潮只是一時。到了今年,三星、蘋果等世界頂級廠商已經跟上,國內VIVO、努比亞、榮耀等等也有了相應的產品,甚至於榮耀已經試圖將全面屏普及到千元機市場。這樣一來,全面屏帶來的「逼格」已經越來越低,也就很難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實際操作體驗上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以此來說,全面屏時至今日想要引發大規模的換機潮?誠為難矣。

但是我商家們肯定會想得更遠一些,不論是三星蘋果華為OV小米努比亞等等,肯定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產品都糾結在「全面屏」上面,那麼就真的失去了意義。最近多家公司都試圖「定義全面屏」,我覺得其實這點已經沒有必要了,只要你屏佔比足夠大,屏幕長寬比一定要18:9嗎(比如MIX以及S8)?不論是去年MIX,還是今年的S8甚至於蘋果的IPX,都沒有試圖去下定這麼一個定義,我覺得原因就在於根本沒有必要糾結這些字眼。去年MIX發布的時候國民歌姬說「我認為手機的終極形態就是一塊玻璃」,其實提出的就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概念,即:手機的屏佔比應該進一步提升。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也是如此,18:9和17:9或者18.5:9有什麼差別嗎?重要的是手裡的手機屏佔比變大帶來的體驗改善才是關鍵!

但個人認為,屏佔比提升,應該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目的,不應抓住這點就忽視了其他東西。

前面提到,個人認為「全面屏這個理念引申的後續發展,如果能夠做到更加優秀的交互,那麼將會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因此我覺得IPX算是第一台真正做到深思熟慮的全面屏手機(這也是我即使是米粉也完全沒有勇氣拿MIX2和IPX比的原因),雖然解決方案未必是最出色的。不論是三星小米還是榮耀VIVO努比亞,他們做出了全面屏,但是僅僅產品來看卻僅僅是「配置升級的手機+全面屏」,只有IPX做到了「全面屏手機」:這其中最核心的差異就是交互邏輯的改變。因此,個人認為全面屏將會引發各大廠商對於手機與用戶的交互模式的思考,如何提高手機的本身的體驗是問題的核心所在。10年前很多人也覺得實體鍵盤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如今,我們有很多東西是否還是有必要的?比如Home鍵、返回鍵和菜單鍵,甚至是電源鍵?鎖屏為什麼要按按鍵?手機是否有必要關機?後台清理是否一定需要人去完成?手機的未來形態可能性很多,而且應該是圍繞著用戶打造而不是硬體打造,有很多現在用戶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許都是不必要的,只是在硬體技術沒有到位之前的妥協而非必須的義務。因此,如果全面屏趨勢如果可以帶來這種提升,屆時或許能引發一波新的大規模換機潮。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

小米MIX發布時間為2016年10月25日。

註冊商標「全面屏」搜索結果:

其中最早提出申請的是樂視(2017年3月13日)

其後是瀚麗美電子(2017年3月24日),是一家顯示設備OEM廠商。不清楚和小米或者其他手機廠商有沒有關係。(猜測有一點可能是小米電視的代工廠,官網上電視的外觀和主板布局和小米電視3s有點類似。但沒有找到任何直接證據,存疑。)

這三個商標目前都還在「等待實質審查」狀態,對商標註冊申請的實質審查從五個方面進行:

(1)商標是否具備法定構成要素

我國《商標法》第八條中規定了商標的構成要素,即商標應當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誌和顏色的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

(2)商標是否違反了禁用條款,即審查申請註冊的商標是否違反我國《商標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商標禁用條款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不能作為商標註冊和/或者使用的情況。

(3)審查商標是否符合我國《商標法》第九條中規定的:申請註冊的商標應當具有顯著特徵。

(4)審查商標是否與他人註冊在先或者初步審定在先並公告過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是否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權利。

(5)審查商標是否與他人已經失效但沒有超過一年期限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

希望有懂法律的同學能進一步解釋一下疑問:

1.樂視公司在並未推出過「全面屏」手機商品的情況下是又有可能通過實質審核第4條:「審查商標是否與他人註冊在先或者初步審定在先並公告過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是否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權利。」?

2.如果樂視成功註冊「全面屏」商標,會對現在使用「全面屏」概念進行宣傳的廠商(小米,蘋果,Vivo,華為等)帶來什麼影響?

3.如果樂視的申請被駁回,其他手機廠商有可能會爭奪「全面屏」商標嗎?最先以「全面屏」作為宣傳用語的小米是否會有優勢?

另外關於「全面屏」的註冊專利:

共得到16項結果,其中共11項與手機「全面屏顯示」相關,全部由小米公司於2017年註冊。

其中就包括關於MIX系列的外觀設計部分的專利(CN206402273U):

甚至似乎包括曾經讓魅族副總質疑小米「全面屏」的COF技術?(CN206422068U

很神奇。。。


沒有更好技術的一種噱頭。

消費者不需要全面屏,目前消費者需要的是能持續使用一周的電池,做的出來嗎,做不出來,所以...


絲毫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屏下指紋,優秀的攝像頭和演算法,沒有凸出來的背面和3.5mm耳機孔,還有流暢好用的系統,哦對了,還有防水

而且我並不覺得這算是真正的全面屏,只是小米等公司自己玩弄一個概念罷了。有本事就做真正的全面屏(就是各大廠商渲染圖裡面那樣),別弄個18:9就假裝自己是全面屏了,沒什麼意思全是噱頭


我覺得如果有2米以內摔不壞的屏,絕對比所謂的全面屏火爆多了;如果有能支持持續看24小時電影的電池,絕對比所謂的快充火爆多了。


現階段「全面屏」就是一個營銷概念,包括三星的「全視屏」,所以普通消費者怎麼看,要看這些消費者看到的廠家宣傳信息是什麼。

什麼是全面屏?18:9是嗎?高屏佔比是嗎?沒有額頭是嗎?沒有下巴是嗎?正面全是屏幕是嗎?

在我心裡以上全都不是,我覺得真正的全面屏不值在於屏幕,還在於使用體驗的全面提升,不是為了屏幕而屏幕,為了屏幕而犧牲其他體驗。

當然,我代表不了普通消費者。既然是個營銷概念,各家粉絲理解不同,莫衷一是非常正常。我們更應該關心後續廠家的產品升級,而不是單純的關注屏幕。


曾經有韓國三大手機廠商之一(不記得是LG還是泛泰),出過一款後置觸摸控制(游標?)操作的智能機。

個人認為,各廠商與其靜待科技爆髮式進步,解決正面全是屏幕又不影響操控的難題,不如退求其次,把安卓三金剛放置到後蓋上。類似PC滑鼠的操作方式,我想用戶學習成本,幾乎為0吧?

————疑惑的分割線————

話說,你們不贊成,不反對,老是感謝幹嗎?

評論區里非常有趣,一群人說,體驗不好什麼什麼的,說得你們跟用過一樣?我只是提出了設想,你們覺得不妥,可以指正、討論,上來就是噴,有意思嗎?你們和當年地心說的支持者,說要燒死異端的日心說那類人,有區別嗎?


一句話:全面屏是(目前為止)手持設備的整體尺寸與屏幕尺寸的矛盾最好的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三點:

第一,受限於人手的結構(以及褲兜的大小,大霧),以及多數情況下單手使用的場景,智能手機的整體尺寸是有極限的。尤其是橫向尺寸,按照京東手機分類中銷量從高到低排序的前10名(剔除iPhone),只有小米MAX 2的寬度達到88.7mm,其他的9款產品,均處在70-76mm的區間內。

第二,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在現有(通過屏幕呈現內容)的技術條件下,屏幕所需要承載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大尺寸的屏幕。

第三,技術是有局限的,未來的到來需要時間。我們無法一步跳躍到全息投影、視網膜投影等理想形態。

基於以上三點,在一個受限的整體尺寸之內,如何減少屏幕之外其他部分所佔據的正面面積,從而留出更多的空間給屏幕,是整個手機行業幾乎是唯一的路徑。因此,全面屏應運而生。

一張圖: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X正面對比。

iPhone 7的正面尺寸:138.3x67.1mm,屏幕尺寸4.7」。

iPhone 7 Plus的正面尺寸:158.2x77.9mm,屏幕尺寸5.5"。

iPhone X的正面尺寸:143.6x70.9mm,屏幕尺寸5.8"。

搭載全面屏的iPhone X,僅需iPhone 7 Plus 90%的高度,91%的寬度(相對於iPhone 7,比例為103%的高度,105%的寬度),即可呈現一塊比iPhone 7大23%,比iPhone 7 Plus大5%(按對角線長度計算,晚上回去之後我試著通過PS計算一下屏幕顯示面積的差異)的屏幕。

這就是全面屏對於消費者的意義:獲得一台屏幕更大,同時更利於手持和單手操作的手機。

至於張小凡的18:9理論,先不說因果關係是錯的,更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事實:手機屏幕的目的,是為了呈現內容。事實上目前大家選擇18:9的原因,是因為硬體設計和軟體交互的層面,需要在16:9的內容之外,留出更多的空間留給虛擬按鈕和(iPhone X上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而已。


「全面屏是否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是的。更小的機身容納入更大的屏幕,讓使用者更賞心悅目,體驗更佳。

「全面屏是否能引領換機潮?」

個人認為,並不

雖說屏幕更大了顯示的內容更多了,但實際上目前的「全面屏」手機都採用「18:9拉長屏幕,吃掉原手機額頭和下巴位置」的方案而不是等比例16:9放大屏幕佔據整個機身正面。

如此一來,針對豎屏握持顯示的內容,實際上只是增加了一條半的微信、增加了半條微博、王者榮耀增加了一點視野。

就現在看來,除了看21:9的電影會有更好的展示空間外,所謂「全面屏」並沒有解決什麼剛需和痛點

(來自Fview的小米Mix2消費者報告)

(在iPhone X上也只是多顯示了一條半的聯繫人)

(iPhone X的設計規範也顯示豎屏狀態下僅能多展示一個狀態欄的內容)

私貨:

「全面屏是不是小米首創的?」

不是。

先別急著噴。

在以前,我的觀點是:「全面屏」這個營銷概念確實是小米首創的,但「全面屏」的本質「增大屏佔比,讓手機正面鋪滿屏幕」本來就是業界趨勢,並不算小米首創的。

現在我的觀點變了,「全面屏」這個詞其實也不是小米首創的。

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

去年10月25日,小米MIX發布,「全面屏」這個詞的百度指數第一次被收錄。

雷總以「全面屏的百度指數從2016年10月25日才第一次被收錄並增長」作為「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的佐證。

那麼看看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怎麼說。根據Google Trends的數據:遠在小米Mix發布的2016年10月25日之前,全面屏就已不是一個新詞,搜索量也不比小米Mix發布的時候低

而且在2015年、2013年均有比小米Mix發布時熱度更高的時點。證明「全面屏」這個詞至少不是小米首創的。

再看看與「全面屏」相對的英文「All Screen Phone」的谷歌熱度,遠遠比全面屏高,手機正面全是屏幕的概念壓根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有興趣可以順便搜一下無邊框的英文「Edge to Edge」、「Bazel less」)

總結:

「全面屏」這個詞並不是小米首創的,「增大屏佔比」、「手機正面全是屏幕」的概念也不是小米首創的。

個人認為,把「全面屏」作為主打營銷概念,把中文「全面屏」套到「手機正面全是屏幕」這個業界趨勢上,在有跡可循的資料里,小米確實算是首位。

最後祝大家雙節快樂,節日期間不接受撕逼。單純闡述觀點,歡迎指正。

2017年10月4日,中秋節。

Google Trends 有興趣和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自己查證

資料來源《全面屏的前世今生》作者雷軍


又來一堆人拿18:9說事,好像這個比例就等於全面屏。你們是怎麼根據這個詞聯想到屏幕尺寸比例的?說要感謝供應商的更是搞笑,好像是那些硬體廠商跟谷歌去談的一樣。說什麼18:9屏幕的手機尺寸更小了真的不是在忽悠人嗎?IPhoneX和MIX2倒可以這麼說,但是那些ID全面屏難道不是相同寬度的情況下更長,空間更大了嗎?和以前的手機設計基本沒差的情況下,設計難度會更大?我是不懂,還請懂的人說明一下。

至於這個問題,作為普通消費者的一員,全面屏之於我,就是字面的意思啊。正面全是屏幕。現在的手機還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但是從設計角度,與當前的主流有區別,削弱額頭或者下巴的存在。向真的全面屏這個方向靠近的就能稱之為在如今的技術限制之下全面屏能有的樣子,這才是進步的方向。至於那些和現在主流外觀基本沒差,拿著18:9的屏幕就自稱全面屏的廠商。我呸:),真下作。


沒有視覺無邊框的「全面屏」只是屏佔比較高的屏幕罷了。


謝 @針刺入棉 邀請,這個趨勢是毋庸置疑的,相對更小的機身相對更大的屏幕,一定會帶來更好的體驗,視覺和握持感是非常影響消費者使用與購買的體驗,那麼如何在相對小的機身里,緊湊的設計空間要求下,保持良好的信號性能,儘可能大而穩定的電池,避免死亡之握,通過嚴格的跌落測試......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具有挑戰的工作,我只能說感謝我菊那些默默無聞奮鬥的研發與設計工程師們,你們是最棒的!

出差去新山的路上,有感而發


說句外行話,不管是小米蘋果還是其它,不是都留著一塊邊框么……這算什麼全面屏?

而且這到底哪裡美觀了?


全面屏不應該只是增加屏佔比而是應該有些更加根本的變革——滑動操作代替點按操作。

回想一下功能機時代那塊小屏幕無法對其進行操作你只能通過下面的按鍵進行操作,這時屏幕只是一個顯示工具。iPhone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屏幕是可以進行編輯的,你的操作加入了滑動這一項。iOS在除去home鍵的操作幾乎都是滑動。Android的三大金剛的點按操作或許可視作「等量的三個home鍵的操作」。iPhone X加上iOS 11更是把呼出多任務的操作由點按改為滑動,這個改變幾乎完成了由點按—滑動混合向全滑動的轉化。在屏幕尺寸加大的趨勢下,滑動操作也更加適合。試想大尺寸屏幕下,點擊下方的按鍵,由於手機的重心和點擊處不重合勢必會造成手機的握持的不穩定;反之,滑動操作卻沒有此種問題。


至少目前沒看出來有多大意思,包括iPhoneX也是,當然具體要等真機到手在看了,現在光靠腦補測機,還是覺得FaceID並不見得能完全超越TouchID

要做到開創一個新的時代,起碼要比以前更好用,而且這種好用必須是全方位的,不能這個地方更好用,那個地方反而更難用。

iphone能火,得益於電容屏的體驗全面超越電阻屏。指紋的流行是因為TouchID不僅僅比以前的指紋模塊更好用,而且比輸入4位密碼也好用。3D Touch就沒有流行開,因為你說不出它比原來的交互方式有什麼切實的提高,看到現在也就iOS11取消3D Touch呼出多任務被吐槽了一下,才有不少人提到這個功能。取消3.5mm耳機孔也是如此,也許節約了機身裡面的空間,airpods也確實好用,但是綜合耳機價格和邊充電邊聽歌的便利性來說,成不了潮流。

全面屏還是這個問題,優勢是多了一丟丟的屏幕顯示區域+正面屏佔比更高看上去好看點,其他好處呢?基本沒了。帶來的問題是交互方式要改變,其他功能更難用。不論是小米把攝像頭放到下巴里,還是三星的指紋放在背後那個尷尬的位置,亦或是X乾脆不要指紋改成只用FaceID,都不見得比原來用起來更順手。


有意思

10年我用SH01B光學防抖的時候

你們還不知道啥叫手機攝影

13年我用F02E指紋解鎖的時候

你們才有普及帶防抖的攝像頭

15年淘汰F02E換SH01G全面屏的時候

你們才想起來用上了指紋解鎖

過段時間換手機,讓我想想用啥領先世界三年。


我認為目前的「全面屏」很難引領換機潮

還是看對換機潮這個概念的理解了,我理解是至少要有用戶體驗的質變和一定的技術成熟度,用戶換機的目的不是因為手機壞了,而是因為手機跟不上主流趨勢了。比如以前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變。

另外,解釋一下,全面屏打引號是因為目前稱為全面屏的手機基本上是80%左右的屏佔比,而我認為真正的全面屏應該就是字面意思:正面全是屏幕。

當然,如果真的能做到100%屏佔比,我認為是可以引領換機潮的。

但是目前的「全面屏」雖然以後可能會成為設計主流,但是很難讓消費者產生「不換機就沒法過了」的衝動。

全面屏只是開胃菜,下半場才剛剛開始,不著急。


人們在乎的是在保證好用前提下的屏佔比,而不是相反動不動犧牲方便來搞所謂的全面屏,因為現在還沒任何一款手機能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全面屏,都是吹牛皮而已,這方面蘋果和三棒倒是比國內廠商要臉得多,沒有自稱全面屏。而前置攝像頭和指紋解鎖基本上可以認為是邏輯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要像真正的全面屏,這兩個問題幾乎無解,除非犧牲方便性。

------------------------更新

有人提醒蘋果,三星也叫類似全面屏的啥叫法,好吧,看來不要臉也是可以傳染的


更小的尺寸換取更大的屏幕,我覺得OK。

如今智能手機日益同質化,產品更新越來越像pc的換代一樣,難以激起人們的購買慾望。而全面屏,不管在現階段有多少噱頭成分,因為它一眼看上去的與眾不同,一定會成為至少未來一年內影響消費者換機的關鍵詞。

新賣點的產生總是伴隨著初期科技的困難和輿論的質疑,從來都是如此。現在的全面屏手機的確會因為追求驚艷的觀感而犧牲許多其他的體驗,但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不遠的未來,當各位用著更智能的手機時,請不要忘記曾經這些全面屏的先行者,不論這個概念成功與否,至少都對目前愈發缺少驚喜的手機市場帶來了些許變革。(部分蹭熱點的廠商不在此範圍內)

探索,不論成功與否,都是在為更好的未來鋪路,為無趣的現實添彩。

所以不論初代iPhone有多麼不完美,今天沒有人會否認這是偉大的產品。

最後插一句,個人認為,電池一天一充就不錯。還是不要隨便代表全體消費者為好。


作為一個消費者,完全不關心全面屏,我更希望手機可以做得厚一些,保證電量能夠續航一天,這比什麼都實在。

我感覺現在的手機有些走火入魔了,至少於我個人而言,不是我追求什麼全面屏、什麼超薄超薄再超薄,而是我根本沒得選……

矮子裡面總能拔出將軍,但並不代表喜歡矮子,有時候也挺無奈的。


推薦閱讀:

小米為什麼不可能做人造耳蝸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限時免費申請XPwn 2017入場券
自行車的剎車方式有哪些?
科技對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用 iPad 的 HDMI 線輸出,投影顯示1080P ,但與 1080P 的藍光碟,或下載的對比,為什麼會相差甚遠?

TAG:iPhone | 手機 | Android手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