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能夠避免長輩春節催婚,緩解老一輩的焦慮感?

子女不婚娶這件事為什麼能輕易勾起父母「焦慮感」?比起消極抵抗,有沒有主動解釋和陳述利害的方法?


啊,有個朋友的做法不知道是否適合你。首先他是真的不焦慮談朋友結婚。他的做法是:比父母表現更焦慮,諸如告訴今年談了幾個談了多久,但很快沒成功,所以對自己很懷疑,非常擔心以後可能找不到了,現在很害怕相親,認為一旦見面肯定沒戲,對自己的打擊很大等等,不知道怎麼辦了,可能心裡的恐懼能夠消除都是難題,現在肯定接受不了安排陌生女孩見面等等。


春節將至,大多數單身青年人都面臨父母催婚的苦惱,但是-----------

結了婚就沒有苦惱了嗎?圖樣!

結了婚的小年輕會被催要孩子!

所以啊,歸根結底,父母著急的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啊!

古人云: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都在告訴大家要「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娶不嫁就是和大家不一樣= ̄ω ̄=況且人類的適宜生育年齡就那麼一小段,你說你遲遲不肯延續優良基因,父母能不著急嘛?就好像統一考試快結束了,眼看同齡人都交卷了,你卻不答題。。

其實,什麼叫焦慮?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

,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說白了就是無法掌控,才會產生焦慮感。天天只和父母說,哎呀,你們別操心了,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父母心想,你凈說了一堆廢話,我能會相信?然後接著催,你接著不耐煩地再說一次。。。【這就是消極抵抗】

所以,怎麼才能讓父母不焦慮,不催婚呢?就是讓他們有掌控感。比如,時不時和父母更新一下進度【女生篇:老媽,最近幾個小伙在追我,我在慢慢挑著約會呢,你表著急哈,這事急不得。】

【男生篇:老媽,最近有人介紹了個女孩給我,聊得挺好,我得慢慢追人家,你們幫我支支招,別總催我呀。】

多彙報進展,多溝通想法,這些是建立在事實的前提下哈,不能欺騙父母喲~

當然啦,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崇尚個人自由,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不必違心,為了父母匆匆結婚,提交答卷。沒有愛的婚姻是不快樂人生的開始。好的婚姻是為你的人生錦上添花,不好的婚姻就會進一步降低你的生活質量。好像又要扯到婚姻的重要性什麼的了。。

簡而言之,要麼讓父母有掌控感,要麼和父母認真溝通,現代的婚姻已經不同於他們的那個時代,告訴他們你想要的婚姻是什麼樣,也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當你們達成了共識,也就沒有催婚的煩惱啦~【這好像是理想狀態哈。。。】

在這條戰線上,一起加油啦,我不會告訴你們我想盡了辦法讓父母有掌控感(~ ̄▽ ̄)~


作者:龍窩裡的倪納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祝各位看官「雞年大吉」。

在這月黑風高夜,快要回家看父母的我不禁詩興大發,難免搖頭晃腦的吟詩應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被媽(cui)*(hun)。

關於催婚,網上關於如何「懟回去」那種抖機靈式的教程不勝枚舉,我就不在「技術流」上獻醜。本文主要想從長輩這個視角上來聊一聊,他們催婚到底催的是什麼?面對催婚,不該妥協;然而催婚不一定就把兩輩人堆到了完全相反的對立面。也許深入了解了長輩們走過的時代和他們經歷過的歷史,我們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能更坦然的聆聽來自於那一輩的聲音。

父母那個年代是怎麼過春節的?

那時候,中國的鐵路還是「綠皮箱」,很多的人還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城市裡面吃著政府給的「鐵飯碗」。想想看我母親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一到除夕下午,就牽著我的手,從自家政府分的公房走到臨街的奶奶家。不到晚上,各路親戚陸陸續續都來了,一家三口齊齊整整地給奶奶爺爺拜年。孩子們在院子里亂跑,男人們聚在客廳胡侃,女人們在廚房忙前忙後。電視裡面放著熱熱鬧鬧的春節聯歡晚會,門外面是「二踢腳」此起彼伏的聲音……

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這才是過年。

那是一個什麼時代?

  • 爸媽那個時代,中國的平均壽命只有60多歲,80歲過世算喜喪。在他們的觀念里,40歲就已經是要步入老年了。他們哪裡想得到20多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44歲以下的人都定義為「青年」了。在我們的觀念里,年齡不到30,人生何曾開始!而在老一輩人心裡,估計覺得30歲的我們,都屬於半隻腳踩入棺材的人吧。

  • 爸媽那個時代,由於體制的管制,爸媽看不到丁克、也不曾聽說過同性戀。由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牢靠(主要是因為經濟落後物質匱乏),他們不懂什麼出軌、也不用智斗小三。在他們看來,單身很複雜,婚姻很簡單。
  • 爸媽那個時代,沒有「餓了嗎」也沒有支付寶。他們的人生很線性單身住父母家,結了婚就和愛人搬到政府分的公房裡,過一年生個娃,然後要麼婦女上環要麼男的結紮。他們從來沒有作為單身的個體獨自一個人生活過,就連「一個人怎麼能做一頓飯」這個概念都沒有。在他們眼裡,單身生活 = 吃不好穿不暖+生病了沒人照顧。
  • 爸媽那個時代,女人一輩子最好只談一次戀愛。媽媽和我說,她和爸爸戀愛的時候一年多了不見爸爸的家裡人來提親,她心裡暗暗難過了好幾個月。那時候,女人一旦分手,輿論就會嫌棄她「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所以沒人要」,或者質疑她的「貞操」。那種巨大的社會壓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現在,因為我單身,我的母親不時為此替我恐懼著、難過著。

……

父母的心目中,我們的單身生活是這樣的:

但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們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的:

面對父母的愛,不能妥協人生,但必然尊重

父母的觀念都是錯的嗎?不見得。在具體的歷史環境,它們也許是成立的。而他們的觀念是過時的嗎?一定是。時光如開弓的箭,一去不回頭。他們的觀念在如今的時代,的確行不通也不合理了。社會的進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就是「人生能有多少選擇」。我並不高舉「唯單身論」的大旗,但是單身這種生活方式並沒有對任何人造成實質傷害,選擇它的權利不可褻瀆。

然而,在面對父母催婚的時候,我從來沒有選擇「背過身」這個選項。有一年回家看母親,她和我聊著天,突然欲言又止,猶豫了一下,然後開始嚴肅的和我說我的「個人問題」。母親的那一秒鐘猶豫,擊中了我心裡最軟的地方,讓我無法忽視她對我催婚的念叨。父母沒有趕上中國社會最好的時代,他們的思想再怎麼超前也很難越過他們時代的禁錮。我們是新的浪潮,正在順著風頭向前行,回頭看看已經拍在沙灘上的舊浪,我實在無法苛責它如今狼狽的模樣。

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不厭其煩地教我們讀書識字。現在大了,面對催婚,我的選擇是:不妥協,但聆聽。父母的擔心需要釋放,他們需要確定你聽到他們的話了,才認為自己做到了盡為人父母的責任。我會不厭其煩地聆聽他們每一次催婚的佈道,也會耐著性子一次又一次和他們解釋我過得很好。不管最後父母的想法有沒有改變,你聆聽,能讓父母有最起碼的寬慰;你解釋,就算父母不認同,也能知道你的態度。

父母的愛,不能成為我們妥協人生的理由;但是父母的愛,最起碼值得我們用「耐心」兩個字去尊重。

想想看,還有幾天過年了,全中國大部分的父母現在應該是這樣的吧?

如何區分「因愛催婚」和「以愛之名催婚」?

催婚分兩種,一種是「因愛催婚」,一種是「以愛之名」。因愛催婚的不見得一定都是父母,「以愛之名」的也不絕對全都是親戚。

我見過把女兒當商品賣的父母,也知道有十分疼愛侄女侄子的姑姑姑父。若有愛,縱你催婚千百遍,我還用耐心待你如初戀;若是打著愛的名號,一聲聲催婚,只為了討伐和Ta不一樣的人生,那麼就請堅決地「無視」這種噪音。

我們究竟怎麼分辨這兩種催婚?

1. 如果沒有男朋友,對方催道:你是個好女孩,配得上你的本來就不多,不抓緊不行啊!這是滿滿的愛。如果對方催道:你這個年紀啊,還是別眼高手低了,找個能過的最要緊,我可是為你好!這是滿滿的嫌惡。

2. 如果有男朋友還沒結婚,對方催道:男朋友人品怎麼樣?他家裡的人對你好不好?你年紀不小了,再晚的話生孩子身體不好恢復,如果人好,你就早點結。這一聽就是愛。如果對方催道:他哪裡人啊?一個月賺多少啊?家裡人幹什麼的,彩禮給了多少錢?你也老大不小了,如果條件好,再不結婚你這年紀也難找到好的,趕緊把自己嫁了。這一聽都是傷害。

對於這樣的聲音,我建議,自信的姑娘們,用一種「悲憫天人」的心態面對這一切吧。一般這樣直接否定別人人生的人,自己的人生過得都不太如意。在內心無法「肯定自己」的時候,「否定別人」成為了唯一可以讓自己心靈有一些安慰的途徑。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日行一善」的慈悲心,面對這種逼婚,做到三部曲:微笑、點頭、不出聲你不要否定他,否定了他就刷出存在感了;你也不要肯定他,肯定了他就以為自己佔據道德高地了。有禮貌地的拒絕回應,過一會,他就會沒趣地尋找下一個能聽他暢談人生經驗的聽眾了。

催婚,催的是他們無處安放的更年期

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觀比我們的簡單多了,相對他們所了解的時代也純粹多了。

我們一年見不上幾次面,一回家,我們嘴裡面冒出來的詞都是「大數據」、「雲計算」、「我在寫一份BP」、「輕食主義」……長輩們其實也會慌,他們發現不僅我們變了,他們身處的這個時代也變了。中國快速發展了40年,經歷了別的國家100年才經歷的經濟大躍進。長輩的知識和觀念根本就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他們能怎麼做?他們只能本能地把我們往回拽,這樣才能保持和我們的聯繫,這樣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時代淘汰。

30多年,也就是一個從青春期到更年期的時光,一切都變了。催婚,也許是那一輩人想維護他們所熟悉的社會結構的一種努力吧。無論是用耐心回報愛,還是用禮貌地無視來應對催婚帶來的傷害,我們都一定能從這樣的經歷中收穫更強大的內心。

致所有奮鬥在抗擊催婚第一線的姑娘們:

努力讓自己優秀起來,這樣的話,被催的時候聽到的是「你沒結婚也不意外,配得上你的男孩子真不多」;而不是「還沒嫁出去啊,就你這樣,再不嫁就嫁不掉了」。

祝大家雞年大吉,「抗催」順利!


他們從婚姻獲得依賴感,我們不需要...

我們只會從心智不成熟的人,需要依賴的人,沒判斷力的人中獲得無盡的拖累……所以只能寧缺毋濫


我爸今年56,我媽52,我21。

他們催婚的時候,我就一句話:那你們當初怎麼回事?

所以後來就不催了。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一哥們被家裡逼相親煩了,於是騙父母說他談了一個女朋友,但是還沒離婚,要等她離婚。父母一聽立馬催婚的改勸他早日斷絕關係…之後安靜了一個新年,


告訴家人,有星盤大師告訴你夫妻宮不好,建議晚婚,否則會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災難甚至牽連到子女。老人都比較迷信,告訴他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p.s.為了顯示的專業一些你最好事先查查自己的星盤,現在世風日下整體民眾夫妻宮平均水平都在下降(也就是說沒幾個人夫妻宮那麼好了),所以找出幾個煞星應該不難。


很多人討厭被催婚(當然,被安排的相親也在這個範疇之內),大叔也是,不過大叔爸媽思想的很開化,不會逼大叔從事自己不喜歡乾的事情,雖然大叔一路走來,也讓他們操碎了心,大叔在此,藉助這個平台,感謝一直以來,一直支持大叔的爸爸和媽媽。

眾所周知,爸媽那代人的思想和咱們這代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只不過這一點很多咱們的爸媽都接受不了,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有些小夥伴們身上也有很多「工業時代」的身影,即一輩子安安穩穩的找一份工作,然後娶妻生子,過完一生。可你找另一半時,為啥要選擇不將就,非要找自己喜歡的人呢,這大叔就不懂了。而解釋這個現象的原因只有一點,從本質上來說,你還是想過有意思的人生,一個不同與別人的人生。

(關於你思想和你爸媽思想不同的根源,建議你看看《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篇文章,在菜單欄「新粉必讀」里,看完你就知道了。)

既然是這樣,那大叔就和大家分享下如何破被催婚/被安排相親吧。

1、如何破領導和同事給你安排的相親/催婚

這個是最好破的,如果你不想見領導給你安排的相親對象,只需說一句(記得附帶微笑),「謝謝您的美意,可我已經有自己的打算了」,領導那麼聰明的人,一聽這話就知道是啥意思了,而且礙著面子,以後也不會給你介紹,當其他人給你介紹時,如果被你領導聽見了,他說不定還會幫你呢,畢竟在職場上混,領導才不管你是不是單身呢,只要把活做好就行。

對於同事介紹的,你也可以這麼說,不過你得更加委婉一點,比如「X姐/X哥,我知道你對我好,可你知道的啦(面帶微笑),我已經有自己的打算了」,當她/他想打破砂鍋問到底時,你可以看著他/她,尷尬的一笑,一切煩惱馬上搞定。

這一招無論你是否單身或者在職場上隱婚、隱藏已經戀愛的事實都可以,而且百試不爽。

2、如何破朋友、閨蜜給你安排的相親/催婚

嚴格意義上來說,同事都不能算朋友,而朋友也分很多類,對於一般朋友,你也可以像對付領導和同事那樣打發他們,因為真正你的閨蜜和朋友是不太想給你介紹的,除非那些特別懂你的需要,特知道你口味的「死黨」和「閨蜜」遇見特別好的單身(前提是經熟人介紹),才會給你介紹,這樣的,建議你才可以去試試,不然一般的人還是算了。

3、如何破家人給你安排的相親/催婚

家人也要分幾類,近親和遠親,要是八竿子打不著或者一年都見不了幾次的親戚想給你介紹,你完全可以聽他們說完,然後按照上面對付領導和同事的辦法對付他們,可面對那些和你爸媽關係特別好、特別近的親戚,你就得想點其他辦法了,最好的辦法如下:

【女生實用法則】

你先讓這些七大姑八大姑把話說完,女人嘛,最喜歡嘮叨了,讓她們把話說完比一切都好,起碼咱們得懂禮數的不是(至於我真聽還是假聽那就再說咯),聽完後,你可以裝委屈,做哭狀嘛(裝不出來就盡量裝,女人就是喜歡當同情專家,你一委屈,她們就有保護欲),自然也不會再和你啰嗦這類事,這一招對付街坊鄰居也可以。

【男生實用法則】

你甭管其他人咋說,你把這一年賺的錢給你七大姑八大姨把禮物買好,再多陪陪你媽媽,再來幾句「男人四十一枝花」之類,我相信,你爸媽會理解的。

如果你爸媽實在太「封建」,你可以安排他們去個「國際旅遊」之類,所謂見不到最好嘛~

以上的招數會不會有些損,不管啦,能幫到大家就好。

【大叔曰】

1、破催婚就這幾招,一次性拿下就好,如果實在拿不下,就多給爸媽和親朋好友發點紅包(俗話說,拿了別人的最短就是這個道理),然後聽他們嘮叨幾句,完了後,你就可以繼續做自己的事。

2、如果還搞不定,今晚來找大叔答疑,參加答疑方法見下一篇文章所示。


謝邀~

由於 時間倉促,我暫且先將想到羅列出來吧。

首先破題,題主提到說想要主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消極應對,敷衍了事。既然重點是主動,其實說到底就是如何溝通,讓父母接受自己的現狀以及不再催婚。

有了問題那麼就先尋找原因罷。

為什麼父母要催婚?大致分類是存在的以下幾個可能性:

1. 父母思想還是比較傳統,不延續後代就是不孝。

很多中國父母都抱著這種思想,覺得結婚就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無論男女都逃不過這樣的焦慮。在出於這種考慮下,女生的壓力普遍要高於男性,畢竟將來生孩子的重擔是壓在女生身上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都是生兒育女的的阻礙,所以父母不得不催著孩子趁早結婚生孩子。

2. 父母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從眾心理。

說實話,這是我最無法理解的一種, 但是確實也是存在的。可能總有人覺得父母活了四五十歲了,怎麼說也有點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想法了,不至於因為周圍人怎樣催婚,自己也催自己孩子。可是從眾心理是不分年齡和閱歷的,從眾看似就是輕描淡寫的一個理由,但是不知不覺中,被催婚的年紀會被越拉越低。比如正常來說,原先是三十歲的年齡被催婚,從眾之後導致的結婚就是二十二歲的年紀就會被摧婚了。甚至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到了年紀大了不結婚就是給他們臉上抹黑。

3.父母擔心孩子將來生活無保障。

不論男女,結婚了,那一紙婚約就等於有了法律保障,有事兒兩人一起扛,生活一起奮鬥。人都是害怕孤獨的,將來父母走了,一個人抗爭於這個殘酷的世界,年輕的時候過得艱辛,年老的時候過得孤獨。

找到原因了,那就對症下藥。

1. 針對第一類父母,有年輕人說,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事情現在還有誰拿出來提啊,多老土啊。事實就是,站在父母這一輩的角度這個是一件很重要的的事情,他們在獨生子女政策中已經稍作讓步了---女兒生孩子,將來的外孫也算是後。

a. 如果結婚生子是你的人生計劃之一,只不過比別人都來得稍微晚了一些,那麼你就跟父母坦誠你的想法,生孩子這會是你的計劃,以及你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並且解釋為何你會讓計劃比別人都來得晚,一定要是實實在在的解釋,避免敷衍,形而上的解釋(比如沒碰到合適的,沒有做好准,沒有緣分等等,雖然這些都是真的我們認為的原因,但盡量避免這種說法)一旦父母認為你是在敷衍,都會導致溝通最終無效。

b. 如果你是丁克族或者是同性戀等等將來計劃里不會有結婚生子這個選項,那麼問題會更加複雜。針對父母的接受程度,看溝通的程度能到什麼地步,這需要非常長的一個過程,也是需要針對不同家庭不同問題進行不同的應對。這裡按下不表。

2. 第二類父母,某些程度上其實是父母的虛榮心佔據很大的成分。人都是有虛榮心的,父母其實自己心裡也清楚,除非是真的到了他們覺得無法接受的程度,一般也就是停留在說一說的程度,絮絮叨叨地表達一下自己的擔心和觀點。如果無關痛癢的話,其實一般的消極應對也沒什麼大問題。若是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你的生活,那麼可以心平氣和去跟父母談一談。比如跟他們剖析一下他們的想法你的想法。

3. 第三類情況,就是那句俗稱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我想重點是在這類情況吧,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一旦碰上他們充滿關切和希望的雙眼,可能我們就無法說出那些會讓他們心碎和難過的話。雖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們的「為你好」是負擔,即使是負擔,我們也無言以對。

a. 讓他們不要擔心,首先就是經濟,能力和心理上的獨立,有能夠為自己選擇承擔代價的準備的能力。多少人工作了其實也完全脫離父母的資助,當然還有很大程度上其實不是經濟上的資助,有的即使經濟獨立了,可是能力--心裡依賴也是存在的, 這種依賴和不獨立就是讓父母覺得你永遠也沒長大,只有結了婚才有會獨立才能學會擔當,即使不會,也會有另一個人來幫助你,跟你一起奮鬥。

b. 要讓他們知道我的想法,我的價值觀。當然,你也要擺正好心態,因為你的價值觀很有可能不被接受,可是不管怎樣,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是接受你現狀的第一步。

c. 擔心春節回家才會被催婚?那是不是你平時跟他們溝通太少,他們不知道你的生活狀況?所以就是一刀切的在春節被催婚?平時多跟父母聯繫,讓他們知道一些你的生活細節,知道你的狀況,他們了解你,了解你的處境這也是溝通的一部分了。

d. 所謂溝通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對方讓步,說實在的,每次溝通的失敗都是雙方只想著如何能夠攻城略地,讓對方完全妥協,但是這又怎麼可能呢?試著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你或許心裡也會有了大概的想法。

TIPS:

1. 之前也有答主提到了,一定要心平氣和地與父母溝通,別父母一涉及這類問題自己就已經炸毛。

2.即使你能夠暫時說服父母不摧婚,請做好心理準備,催與不催這是一個反覆發作的問題,不太可能一次性就可以解決。這次不催了,不代表下次他們又鑽進死胡同了。

3.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吧。

-----------------------------分割線-----------------------------

紙上談兵講了這麼多,說說個人經歷或許會有意思一點

答主本科讀的就是一個女子學院,女子學院嘛,難免的就會涉及到一些女權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這些內容。大學的時候喊喊口號什麼的,也是非常容易的。大人們看著你這個小孩子瞎鬧鬧,也就笑笑不說話。

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剩女的時候是大學畢業,那會兒跟自己很親近也是很崇拜的一個親人聊天,說起婚姻,說起父母的態度。我原先以為她是從小生長在北京,思想會比較前衛和開明。當我提到說我的母親認為我才22歲(虛歲23)還小,不著急催我。她非常嚴肅和認真的跟我說:「23可不小了。我23的時候孩子都出生了。」當時我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可是卻又不知如何爭辯。當時內心只有一陣抗拒接受這個說法。在後來的日子裡,我才漸漸明白,當時我的反應不過是內心的想法還只是靠理論形成,沒有經過時間和生活的洗禮,雖有觀點卻不夠堅定。因此,我曾經猶豫過,這是我的問題嗎?那時候的我一提到婚姻總是不知不覺地想到女性平權……

過年回到家,我跟母親提起,當時我嘟囔了一句:「你看你都不覺得我大……」 母親一臉無語,不等我說完就接到:「人家是真把你當親人啊,才會跟你說實話。你可能大學剛畢業覺得自己還小,還是孩子。可是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年紀大了,就是要貶值,父母不催你,是因為一來父母看著你覺得你還小,二來是因為你大學讀的女子學院,前22年都是乖乖學生,偶爾來點叛逆言論,但生活經驗趨近零,總不能一畢業就讓你去結婚吧。說實話,咱們家生活在南方小城,本來就傳統閉塞,若不是你將來就是要去外面發展,在這小城裡可不就是讓你22歲就計劃結婚了嗎?等過幾年你還這樣,我們」 這一番對話,我讓我明白了父母的真實想法,雖然我一直以為他們跟其他父母不同,以為他們很開明,的確在某個程度上來說,他們是開明的。然而一切我以為的父母開明,並不是我以為的那種。

距離這次談論,四年過去了, 跨入2016,我應該已經是標準意義上的中國社會的剩女。這四年間,關於催婚的話題,也是反反覆復。其中最激烈和最深入的一次就是,我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都沒有另一半和婚姻這個選項。父親把我拉出去散步,問我到底在想什麼?我的回答是我想讀書,我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父親沉默了一會兒,問:「你讀完還想不想嫁人了?我們畢竟是傳統的家庭,還是希望女孩子將來可以有個家庭」

其實當時我的內心是極度矛盾的,我不想讓他們擔心,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我卻也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想法。我選擇跟父親坦白內心的想法。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在我一生中的很多重要關口裡給予我選擇的權利,我想正是因為這種給予,讓我想有跟多的選擇。我想,我可以選擇婚姻也可以不,我想我可以選擇生孩子也可以不。我不認為一個人的感情最終只有一個歸屬---婚姻。我在我想要什麼的路上漸漸明晰,可也不明晰。可是我卻越來越明白我不想要什麼。

東拉西扯之後,父親越發沉默,只問:「你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嗎?」

我突然有種大山壓頂的感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一向沉重,我內心的想法是說:「有,正是因為有,所以我選擇跟你單獨,客觀地聊,我想母親大約是不會同意我剛剛一切的論調,估計沒有完全探討的餘地。也正是有考慮過你們的感受,所以我即使我並不喜歡孩子,沒考慮過婚姻,但我其實也並沒有將婚姻和孩子完全排除在我的人生計劃之外。我要做的就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父親想了想:"當初就不應該把你送到外面去讀書,你老老實實地呆在我們身邊,心還能野到哪裡去?(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就是真實養了一隻竄天猴,咋還不上天呢?笑~)你現在只是暫時說服我了,你知道你如果真的這麼選擇將來要面臨什麼吧?不只是來自父母,還有周圍的親戚,以及社會對你的評價。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人最終歸屬都是要家庭,將來你能保證看到別人天倫之樂的時候你不會後悔嗎?」

我很無奈的表示:「我不能保證將來不後悔,可是我知道不論將來如何,我都必須對自己的每一次選擇負責任。僅此而已」

父親笑了笑:「即使你現在說的很多想法我可以慢慢去理解,但是我也是要堅持我自己的看法的,或許哪天你就改變想法了呢?說實在的,做父母的催完你結婚,就該催生孩子,一輩子都操不完的心……」

之後的結果就是,我回到了校園,然後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的走,依舊沒有結婚的打算。催婚偶爾也有,但是並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困擾,我想大約是那次的談話讓我對父母的想法和擔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即使父母說什麼,我都比較能夠接受。我想大約父親那句一輩子都操不完的心,讓我明白其實,完全說服其實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一輩子就跟過關一樣,過了這一關,還有那一關。其實沒有盡頭……其實他們也開始願意去理解我了,催催也是他們的樂趣,催也就催了,如今的局面也算是比較和諧的了。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其實最後還是給出了一個無解的答案……

感謝你們的耐心,祝好~


沒有,一個人的焦慮本身多因為他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而不是事兒,一個焦慮的人不管時間地點,哪怕坐擁金山銀山,也依然充滿焦慮,所以就讓他們繼續焦慮吧


同樣是二十五六歲,為什麼我過年沒有遭遇逼婚的窘境?

作者 歐小咪呀

歐小咪呀(第三十一篇原創文)

同學群里聊的砸開了鍋,大家都在吐槽父母親戚各種花式逼婚法。

最常見的是雙方知道對方簡單的工作收入家庭背景後通過第三方交換微信號,在老媽的眼皮底下聊天見面相親。

最狗血的是雙方父母在你們回家前已經在媒人或者自動自發的情況下相互串門,等你回家的時候你媽約上未來女婿一家一起共餐商議婚事進程,而此刻你對男方的認知僅僅停留在你媽描述的詞語上。

最無法忍受的是你對象趁過年拿要麼結婚要麼分手來威脅你,一人威脅還不夠,還帶上他的父母外加你的父母,讓你在道德底線邊緣掙扎。

同樣是二十五六歲,為什麼我過年沒有遭遇逼婚的窘境?

今天初五了,在家的第十天,年前見的主要是爸爸這邊的親戚,年後見的是媽媽那邊的親戚,以家庭為單位總共見的親戚總數不低於20家,除了大我7歲的表姐一起自拍的時候,隨口問了句什麼時候帶男朋友回來看看?其他的人一概沒有正面提及我的婚姻問題。

所以在鞭炮與鑼鼓喧鬧的氣氛中,我依然可以看書、碼字、賞美景,讓自己每一天活成昨晚計劃的那樣。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事情,總是有跡可循的,秘方透露三點。

一、讓自己看起來像尚未畢業的學生

小咪,放學回來啦! 這是每年我在村裡閑逛時,聽到最多的打招呼方式。

小咪,現在是讀高中還是大學?這是客人吃飯前最常問的問題。

怎麼做能產生這種群體效應呢?

首先,走在路上,主動和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問好,面帶燦爛的笑容的同時要附帶一句祝福語或讚美語,知書達理是學生的外在表現。

例如:嬸嬸好,一年不見你怎麼越來越年輕了。

爺爺,身體還好吧?

其次,在服裝選擇上以粉色、黃色、綠色等暖色調為主,在鞋的穿搭上平底休閑鞋、雪地靴勝於長筒皮靴、高跟鞋;妝容上避免濃妝艷抹,宜淡妝,略施腮紅;配飾上手錶、眼鏡為標配、戒指、耳環應拋棄。總之一切以體現青春活力為準則。

最後在行為表現上要落實學生的風貌,看書寫字是必備,當大家都沉迷於麻將、鬥地主時,你在看書做筆記;當親戚來你家串門時,看到你正從房間拿本書出來倒茶;當你去親戚家拜年時,還不忘教弟弟妹妹做寒假作業,儼然一個好學生的模樣。

哪有還沒畢業就結婚的理。

二、學會講故事,讓父母感同身受

其實回到家的當天,我媽也絮絮叨叨的說了相親的事,但從第二天起改變觀念,認為結婚是件小事,兩個人的三觀合不合才是關鍵。

改變的原因,來自我講的兩個同學的故事。一個大學畢業就被家裡人逼著和相處不到半年的男朋友結婚,婚後不到半年就鬧離婚了,然後抑鬱在家一年無法工作;一個奉子成婚後,在小孩教育上和婆婆衝突很大,又暫時沒有能力買房搬出去單獨生活,婆媳關係緊張的同時夫妻關係也面臨著衝擊。在我詳細生動的描述完以上兩個悲劇後,老媽眉頭緊鎖,略有所思後感嘆:看來婚姻的事,不能著急,不然耽誤了該有的幸福。

講故事遠比敷衍拒絕來的靠譜,畢竟父母催婚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幸福快樂,如果通過故事讓他們知道,不按自己意願進行的婚姻會過得不幸福,那麼他們就會放棄這種無效的方法。

故事講的好,月老也喊好。

三、有一群可愛真實的長輩

可愛真實的長輩不是每家都有,但也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同一位爺爺可能今天催著A外孫趕緊結婚生子,明天對B外孫說結婚前要多談幾年,性格不合的走在一起生活很累。態度的不同來源你給爺爺的感覺是再過幾年沒人要的主,還是對未來有規劃的青年才俊。

其實長輩們都知道年輕人事業是大於婚姻的,但前提是你得有事業,否則他們只能寄希望你在婚姻上儘快穩定。

飯後,桌上的碗筷已收拾完畢,爺爺邊喝茶邊對我說:小咪結婚的事,千萬不要急。有對象了要多相處一段時間,對象對象要是對的才行,兩個人觀念態度一致很重要,不要一個人往東一個人往西,經常吵吵鬧鬧的日子不好過。爺爺七十多歲了,見了很多了結婚,也見了很多人離婚,婚前的了解很重要。

不僅是爺爺,叔叔嬸嬸姨媽表姐表哥這些已婚人士都在用親身經歷誠實的告訴我:婚姻急不得,慢慢來,比較快。

《奇葩大會》中,著名學者李銀河老師提出「婚姻終將消亡」。現在人的壽命越活越長,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未來五十年人類有可能實現永生,要你在二十多歲決定接下來四五十年的婚姻伴侶本是難事,何須著急。

最後希望如果你選擇了婚姻,是因為你遇到了想要結婚的人,你選擇不結婚,要麼是因為目前的狀態不適合,要麼是內心並沒有想要一段常規的婚姻,無論如何都不能因為到了年紀身邊人覺得你應該結婚了,你應該生孩子了,你就去做這件事情,你的人生終究是為自己而活的人生,要和社會妥協的事情已經很多,如果連婚姻也成為其中一件,何其不幸。

如果你已經啟程回到工作崗位,願此文來年再用。

我是歐小咪呀,沒有特長,只有腿長的90後處女座,生活中的段子手,語不驚人死不休。


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給長輩買只狗來養。

設身處地為長輩們想一想,他們催你找對象似乎並沒有什麼錯。

我父母那一輩的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工作,晚上處理下家務或者打打牌看看電視就睡覺了,生活應該比較單調吧。他們不像我們有網路,有社交工具可以聯絡到千里之外的朋友,他們的社交圈比較狹窄。

我奶奶外婆那一輩的,年紀大了,也沒什麼工作,每天就是幹些農活和家務,然後和鄰居他們聊聊天,所以誰結婚了誰怎麼了,大事或是瑣碎的小事就像是自己長了腳一樣,他們不用網路不用電腦可是這些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當中被添油加醋的同時被傳得飛快。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父母和我奶奶我外婆當然希望生活中發生些新的事情,比如我結婚啊之類的,然後他們也好忙起來,給生活添點新意和樂趣。

所以養只狗實在是不錯的選擇啊!這樣長輩就可以寄託他們的關愛,你也不用急著結婚生孩子了。

編不下去了,我自己還單身呢……


你可以和父母主動談,語氣平和,態度堅決,父母催婚多半是希望你過得很好,有一個人可以替他們很好的照顧你,談話要點,1,我現在一個人過的很好,一點都不需要趕緊找一個人結婚。2,我的價值不是結婚,而是可以找到一個可以讓彼此幸福的人,如果你們希望我過得幸福,就讓我慢慢來。3,可以適度態度強硬,例如,如果你們只是想讓我結婚,嫌我不結婚給你們丟面子,我明天大街上隨便找個人扯證,反正你們只是需要我嫁人(娶個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希望可以給你一定的啟發,謝謝


誰讓你趕緊找對象,就讓他介紹對象


首先非常感謝你能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避免被催婚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做到自己的心態要好,不要家裡人一提到這個問題時,自己先有不滿情緒出來,要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心平氣和的和家裡人交流,交談。

2、在交流過程中態度誠懇的說明自己目前的狀況和想法,盡量表達清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以求得家人的認同。

3、不論你是男生抑或是女生都請明白一點年齡增長是一方面,最主要是家長要清楚的知道你目前一個人的狀況和你的經濟收入和支出足以滿足你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儘可能的不要讓家長在這些方面過多的擔心。

最後,雖然說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也的確需要緣分,但是個人的主觀很重要,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方面的資源和環境,你平時再對這方面不聞不問,積極主動,那種想當然的伴侶不可能都像電影里演的那樣不期而遇。

做為家長不著急才怪呢,所以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家長你也會這麼做的。

相互理解最重要。


長輩親戚們催起婚來真的是很恐怖,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也是表示真想默默吞一籠肉包子靜一靜...

最好是能和父母的觀念達成一致,然而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是如此開明,最煩的是平日里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還有社區里的鄰里街坊。

除去少數真心希望你過的幸福的,更多的到是頂著一張陰陽詭臉炫自己兒女還帶踩你幾腳的傢伙...真想一個手抖,糊對方一臉包子餡...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