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民謠都要扯上性,流浪,孤獨,大海?
02-06
為什麼很多民謠都要扯上性,孤獨,流浪,大海,南方北方,鮮花什麼的?這樣才更有feel一點嗎?求解啊!
謝邀。首先問問題主,你覺得民謠裡面應該有啥樣的詞語才顯得更高大上?
玩民謠的基本都會一種樂器,拿吉他來說,能沉下心練吉他的人,最起碼能經受得住枯燥。能經受住枯燥把吉他彈好的人往往生活中都是孤獨的,否則根本坐不住去擺弄那六根弦,所以他們寫的歌會有孤獨。但是玩民謠的也是人,也都渴望擁抱社會,渴望有三五知己對酒當歌,可是現實里基本很難遇到交心的知音,所以大都會幻想遠方有一個民謠的樂土,那裡會有真正喜歡音樂的人,那麼民謠里出現遠方也就無需驚訝啦。而去遠方尋找民謠樂土最有逼格的方式就是流浪,用流浪的方式去感受這個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另外,很多民謠人雖然身體沒有流浪,但是心一直在路上,所以歌詞里出現流浪也很正常啦。至於鮮花女孩還有性那就更正常啦,民謠本來就是唱自己生活的,生活中有夢想有失望,當然也會有女人,也會有性愛。只是聽歌的人看到性愛時會更留心而已。個人認為,民謠里用什麼詞語都很正常,關鍵是這個詞語有沒有表達真情實感。詞藻華麗也好用詞樸實也罷,關鍵看能不能在打動別人之前,先打動自己。
有人問宋冬野斑馬斑馬 為什麼要取斑馬這個意向 他自己回答說思維枯竭恰好想到。現在很多民謠歌詞真的是在拼湊意向,但是這些意向到了郭龍 張瑋瑋 陳鴻宇的歌里就很有畫面感,看整體歌曲的質量吧。
有更多的民謠沒有這些東西,然而你不聽。
吉他玩的越好
可能人越孤獨
你在意這些東西,恰恰說明你沒有把它們看成生活本身最真實的一部分
這樣顯得很牛逼
因為你聽得少
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強行用詞來填補它空洞的內涵而已。有些創作者自己心中並沒有多少有價值來創作的東西,為了完成一首歌,靈感匱乏了就撓破頭皮塞點東西到歌曲中去。很多所謂民謠中各種模糊不清的辭藻可能創作者本身都沒想那麼多,隨意用來押個韻啥的。這是在做音樂,已經叛逃了譜寫音樂的本質,這種音樂更沒有靈魂可言了。真正有內涵的音樂,離不開質樸或是深刻,我最喜歡的男歌手之一:胡德夫,我覺得他的音樂是兩者都具備的,認真聽他口中的民謠民歌才會明白真正優秀的音樂該是什麼樣子
。推薦他的:《匆匆》、《太平洋的風》、《臍帶》、《牛背上的小孩》、《流星》……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 說麗江古城新規 規定啥時候才能在室外放音樂 還規定時間段多少分貝 有個評論說 從此以後 古城約炮只剩下詩和遠方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