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到現代官民比越高?

漢代一比七千,唐代一比三千,清代一比九百,到現在已經一比三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一比三十,這數字是「財政供養人口比」。

所謂的財政供養人口,說白了就是由政府支付薪酬以提供公共服務的 人員,其中絕大多數是事業單位編製人員,包括科學、教育、醫療等。要是認可這數是「官民比」,那麽,小學教師,護士,全都成了官吏了。

有媒體透露,傳統官員數量,2007年的數據是976萬 【鳳凰週刊:中國財政供養規模調查,共識網,2013-04-22】,私以為這個數據比較可信。

此外,不同時代的政府規模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具備可比性。古代府學縣學只服務於少部分人群,太醫院的覆蓋面就更小了。非但如此,古代最低一級行政機構是縣,大量吏役不計入官員範圍。如隋朝,190郡、1255縣,1445個行政機構,外官額制9995【《通典》,大業五年數據】,基本上縣一級官員就縣令主簿了。統計口徑不同,數據比較就沒多大意義了。


首先,這應該是公務員比例,不是官民比,之前看過考據,這還很有可能是被誇大了的公務員比,估計把居委會大媽都算上了。

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政府都是不怎麼管民事案件的,我國的法律基本上都是刑法。

現代人結婚要登記,離婚要上法院,古人需要嗎?

現代人領養孩子要登記,古人需要嗎?

你家車舊了破了,政府不管;你家房子成危房了,政府不管;你家孩子不上學,政府還不管;

樓下小攤佔道了,政府不管;街上家庭作坊雲集,政府不管...

你殺人了,放火了,造反了,政府才竄出來。

你說用得著幾個公務員?

就是這麼一種原生態社會環境,想回去的儘管回去。


我猜這是由於「封建制」到「大一統」的國家的變化過程。

先秦時期,天子管諸侯,諸侯負責各國的管理。換句話說,天子根本管不到地方,只是把天下分封出去了,地方上是高度的自治。

後來中國開始選拔官吏,各層管理都經由統一的中央政府,然而仍然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什麼「鎮長、鄉長、村長」,古代都是沒有的。只有縣太爺是中央政府任命,其實現在想想一個縣是很大的,居然只有一個(或者幾個)國家任命的官員,很不可思議。事實上,具體到每個村子,一般都是族長、鄉紳管理,仍然是有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的。

再後來,黨支部建立到了連上,後來村裡都有了黨支部。

幾千年間,發生了從地方自治的管理制度,到大一統的現代社會的變化。所以公務員增多。


古代你看的一比三千里只有「官」,沒有「吏」,「吏」是沒有功名的。從前屬於「吏」的職務,現在很多都有了公務員編製,所以比例提高了。這也是原因之一


精細化,社會分工精細化,下一次科技大爆發過後,幾乎可以人人都是公務員


以前縣衙就搞定的事情,

現在得公安、檢察院、法院、政府等等

還不算政府還得分好多了


默認官是指由國家財政供養的人。

根本原因是因為生產力的提升。

基於此,相比古代,更少的生產人口就可以生產出足夠人民生活的物資。

因此,其餘的人就會去做那些「更高端」但不生產生活物資的工作,比如從事教育行業,做警察,搞研究,做食品檢驗等等…………

又基於此,經過複雜的互相聯繫,最後得到的結果是:

由財政供養的部分,比古代要多的多,因此比例上升。


推薦閱讀:

作為留學生,如何應對公開反對川普的老師?
阿拉伯之春最先發起的國家突尼西亞現在情況怎麼樣了?
為什麼英國的議會辯論唇槍舌劍再激烈也不會像部分亞洲國家和東歐國家這樣大打出手?
林毅夫為何選擇冒死到大陸?
施米特的決斷式政治創建論——一個思想史的考察│城與邦

TAG:歷史 | 政治 | 中國民生 | 官本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