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7歲,每當回想她小時候我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態度,都非常後悔,可以說是扼腕嘆息。請問我還能補救嗎?

舉幾個例子。

1. 女兒兩歲那會兒,有時候會大便到褲子里,每當發生的時候我就強迫她坐自己的小馬桶,即使她說沒有也不行。孩子哭著坐了,看著我可憐地叫爸爸,我卻無動於衷。

2. 還是兩歲,坐在小椅子上玩,我坐在地上給她拍視頻,她看我坐地上了,於是邊擺弄手裡的玩具邊用不清晰的稚嫩的語言說「爸別坐地上。。。」,連說了六七遍,可我對她的話完全不理會,孩子說到後面都帶點兒哭腔了,再後來她也不說了,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了。

她小時候我對她很兇,雖然愛的時候也非常愛,但總是缺乏耐心,導致她很怕我。現在她7歲了,在別人眼裡她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可我總擔心那都是她因為小時候怕我生氣而養成了取悅別人的習慣。

我越來越意識到我曾經是多麼愚蠢,害怕因為我的無知已經對女兒的人格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現在我正在逆轉自己的行為方式,在她面前盡最大努力去做一個和藹的、會讓著她大朋友,對女兒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陪她玩、給她講道理、教他功課,想像著在各種影視劇、媒體、身邊見到的完美爸爸的樣子去打造自己的形象。

請問,我還能通過什麼方式補救些什麼嗎?感激不盡!


1.朝聞道夕死可矣。

2.不必擔心她,只管去喜歡她。(請注意,我用的是喜歡,不是愛。喜歡意味著欣賞、肯定。愛意味著付出)

3.有時,你也可以依賴她,讓她感到自己被爸爸需要。


北京市曾經組織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孩子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北京青年報曾報道說,全國有6000萬對父母承認自己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並對怎樣教育孩子感到很困惑。

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和你一樣對子女的教育存有許多困惑,甚至有不少父母根本不重視家庭教育,題主你及時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你的孩子才七歲,沒關係還不晚 。

作為家長希望你注意:

(1)不要過分寵愛孩子

家長對孩子愛得過分,愛得無原則,以致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於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遲熟、不能忍耐謙讓、也不懂如何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往往可能會出現性格突變。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無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扼殺了孩子的能力發展,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自私、依賴的孩子,不會有什麼出息的。家庭教育一定要堅持理性,否則孩子就會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最壞的習性。

(2)不要過分專制

孩子沒有自由獨立的空間,家長經常以權威口吻規範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並使孩子逐漸失去自信,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另一方面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往往也容易讓孩子崇尚暴力,凡事喜歡暴力解決,在孩童時期為了發泄不滿,該孩子會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當該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父母存有懷恨的心理,會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泄回父母身上。

(3)不要過度放縱

有的家長抱著「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想法來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採取聽之任之,少加約束管制。也有的家長確實是因為工作很忙,沒有時間來管理孩子,儘管他們嘴上常常也說孩子最重要,可是行動上卻往往仍是工作最重要。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對孩子的教育採取放縱的方式這無疑是存在嚴重風險與過失的。

(4)不能過度保護

有時候縱使孩子具有非常優秀的先天條件,但由於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如當孩子想奔跑時,有的父母則會害怕孩子摔倒受傷而禁止他跑,結果孩子便會逐漸養成不好動而好靜的習慣,最後會導致身體發育遲緩且柔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會受到阻滯,性格也會變得膽怯、退縮、缺乏自信、無法獨自面對困難。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明白,關懷應該是心靈上的溝通、安慰以及鼓勵,而不是行為上的過度干預,對孩子外在過度的保護是會嚴重妨礙孩子潛能的發展的。

(5)不要亂髮脾氣

若家長情緒不穩定、經常愛亂髮脾氣,這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易導致孩子性格變得扭曲、行為變得極端。孩子有可能變得極端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責任感,或是變得自我封閉、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樣養成愛亂髮脾氣的毛病。

(6)不要漠不關心

如果家長對孩子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孩子為了引起家長注意,往往就會做出各種叛逆的舉動與行為,這些舉動與行為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不幸誤入歧途。更有甚者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從不關心他,令其對人生感到失望,覺得人生毫無樂趣,因而走上絕路。

(7)不要限制說話

許多家長不喜歡孩子問太多的問題,所以遇到喜歡問問題的孩子,就會覺得很煩,他們往往會硬生生的打斷制止孩子問問題說話。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有的家長會經常替代孩子回答,這樣做會讓孩子喪失練習說話及與人交流互動的機會,會逐漸導致孩子自我表達能力變得越來越差,不利於孩子日後的社會交際活動;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跟家長說話交流,這會直接導致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陌生疏遠,乃至會令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對立排斥。

(8)不要嘲笑挑剔

有些家長喜歡挑剔孩子的過失,經常把孩子的缺點與不足掛在嘴邊,說話比較刻薄,總喜歡用挖苦嘲諷的字眼訓斥評價孩子,如總是說孩子「笨手笨腳,比豬還笨」,還有如說孩子是「討厭鬼、無用蛋」。甚至一點不避諱在別人面前直接斥責奚落孩子,讓孩子感到丟臉,抬不起頭做人,嚴重損害其自尊,令其性格變得越來越膽怯、退縮,越來越缺乏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則絕不是能在較短的時期內能恢復得了的,那是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可能恢復的了的。有些孩子自尊心一旦受到摧殘,甚至會永遠無法重新建立起來。

包括對孩子的耐心鼓勵等,先佔坑,回頭來填~


首先我覺得你已經意識到了,這真的非常及時。

我媽小時候很喜歡打我,作業不會寫打我,(我一直班上前三)、做錯事打我、沒帶好妹妹打我。打了我之後又會跑過來後悔,安慰我抱著我哭。有一次小時候當著親戚的面,我把她形容成《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她大概意識到了,之後上初中後很少打我,但是還是很喜歡大聲說話。之後上高中第一次離開家,開始感受到沒有媽媽的生活,沒有家人的照顧,十分難過,媽媽也很擔心,經常通電話,自那以後,之前對媽媽所有的不滿都煙消雲散。

有著血緣關係,母子或父子的感情都是很難磨滅的,孩子也不會記仇,但是多少會給她留下點不好的童年記憶。所以從現在開始,換一種方式好好跟她溝通吧,別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你跟她講道理,耐心點,多半是能聽懂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太重要了,也有可能我是個心胸比較開闊的孩子哈哈,所以現在對我媽沒有一點怨言,但是你應該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改變為時不晚的。


2-5歲是她開始和世界進行互動的第一個階段,所有經歷會形成她的最基礎的世界觀,然後成為她思維和行為的最根本的基礎。

可以很負責的說,她已經具備了某些不好的基礎。

BUT,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重組、改變、替代、補償..............

BUT,我估計你也不曉得咋辦..........HAHAHAHAHAHA

Because 你沒有學習的習慣,我們是幫不到你的。雖然你有了學習的動力(可能僅僅是一時衝動而已。)


幸好你意識到了,幸好她才七歲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父親 | 女兒 | 母親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