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解決15億人的糧食問題的?


1,大量涉農補貼,穩定現在的主糧產出。所以我國水稻小麥基本自給,玉米自給率82-86%。

2,油脂和蛋白食物外包。我國大豆主要靠美洲。82%靠進口。豆油直接食用。豆粕做飼料,產蛋白。

3,大食物觀念。我國東部耕地損失,西北部耕地增補。為了更好的利用中西部新增土地,我們種土豆。食物不應該局限於幾種主糧。

4,境外農業。我國食物進口潛力還很大。大趨勢看,儘管現在國際糧價不高。美帝糧商控制南美,實在是我國糧食安全之隱患。烏克蘭和俄羅斯倆國去工業化很快,規模農業增產迅速,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小麥出口國。我國企業,央企和私企都在外麵包地種糧。

隱患:

1,中國三農問題的剝離是巨大挑戰。

農業必然要成為強勢行業,否則國內沒有足夠產量,也就無從與國際糧食寡頭談判議價。因此要強調效率和規模。而農村逐漸消失,農民逐漸市民化。這些人口的安置,需要一個公正和漸進的制度改革。這兩方面的是我國需要平衡的。

2,我國人民膳食結構可能大變

美帝在1969年之後,膳食結構從澱粉為主,變為肉食為主。我國也會經歷這個過程,對肉類和動物蛋白的消費會大量上升。

3,寡頭操控糧價。


解決夠吃是一回事,

解決吃是另一回事

現在飼料用糧佔比越來越高,早就破40%,給牲口吃的早就超過給人吃的。肉類消費大大提高,糧食是無論如何都是扛不住的,最多也就是減少進口。


15億人?哪來的數據?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生活 | 經濟 | 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