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的時候,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中國現在會怎樣?
今天看完《河西走廊》紀錄片的時候,說佛教在東晉十六國的時候迅速紮根中國大地,佛教是崇尚個人輪迴的一種思想(我不是很懂~~~),但是如果在當時是基督教代替佛教傳入中國的話,會怎樣呢,畢竟在基督教徒的心中,君王只是月亮,教皇才是太陽。
你聽說過景教嗎
我們知道,佛教在傳到中國後不久的公元三四世紀迅速崛起興盛,成為了中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此後這個地位一直得以維持直至今日。題中想問的應該是,如果當時傳入的是其他宗教,能否取得像佛教一樣的成就?這就要考量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了。
東漢時期,儒學的一個明顯的發展就是作為政治哲學的儒學(經學)與作為神學的儒學(讖緯)的分化。前者由於進入門檻較高(需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而在中下層並不普及,而後者由於儒學體系自身的問題(並不回答人生意義和最終關懷等神學問題)也難以得到發展。於是,作為讖緯神學的儒學被民間剛剛出現的道教打敗,發動了黃巾起義的太平道就是其中一支。
東漢末年以來的戰亂,使得儒學的權威性受到廣泛質疑。而在數百年的亂世中,人們飽受戰亂之苦,精神信仰極度空虛,面對這種情況,無論讖緯儒教還是道教,由於教義的問題,都無法填補這個空缺。而本來默默無聞的佛教,由於教義更加符合則得以盛行。因此,無論是愛好同非漢地的佛陀的北方胡人統治者,還是統治岌岌可危的南方漢人統治者,也都對此大力崇信推廣,這又使得佛教進一步盛行。
只有入世型的系統化普世性宗教,才能在魏晉南北朝的數百年大亂世中盛行。而佛教,主張靈魂不滅和人人平等,企求死後或來生的幸福,強調忍耐服從,恰恰就是這樣的宗教。思想更加適合絕望瀰漫的亂世,是佛教自東漢時期便已傳入中國而直到魏晉南北朝才在民間信仰中佔據主導地位的的原因。我們也可以發現,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也和當時的佛教一樣,具有以上特徵,並因此在公元一二世紀在羅馬帝國盛行。因此,如果換成基督教,面對當時十分有利的社會環境和對此無能為力的其他競爭對手,像佛教一樣得以盛行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種宗教必定會與皇權發生衝突,也必定因此進行修正,最終實現中國化。佛教開始盛行時的中國,有臨近西域諸國的堅實信仰基礎做後盾,有鳩摩羅什等佛學大師的闡發與改造,其發揚光大的命運,在於遵循歷史的行程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個人的奮鬥。而基督教徒能否做到這一點,屬於歷史的偶然,這就很難說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宗教史的關鍵期,正是這個時期有了系統化的宗教填補了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空白。因此,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外來宗教就很難在中國有所發展了。隋唐時期,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景教),摩尼教(明教),都得以傳入中國並受到開放的李唐皇室的禮遇,但此時佛教的穩如磐石的主導地位已經難以撼動了。而如果是某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在當時傳入的中國,並接受不得不發生的理論的中國化改造,則會與原始基督教以及後來的羅馬天主教大相徑庭。所以西方國家也許會更加蔑視中國吧,畢竟,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06282/answer/64567461
可以參考我這個回答。在唐代,我國是有基督教派的。
景教_百度百科
景教(聶斯脫利派,英語:Nestorianism),東方亞述聖徒天主教會(東方亞述聖徒大公教會,英語: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與現羅馬天主教無關,景教也並非東儀天主教)或簡稱東方亞述教會(英語: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是繼承東方教會主教聶斯脫利的基督教(天主教會)分支宗派之一,也是強調神聖性的宗徒繼承教會。該教在唐朝時期傳入中國譯作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被視為中國官方最早承認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的一個活躍領域。唐朝時曾在長安興盛一時,並在全國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今天在香港仍有其少量教徒。
在景教的教義里,耶和華叫什麼?
不叫耶和華。也不叫上帝。
叫:皇父阿羅訶
也有叫阿羅訶大天尊的。景教的中國化:
景教在中國演化時,大量參考佛教概念。其中較有趣的是,四福音書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稱呼: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盧珈法王、馬可是摩距辭法王、約翰喚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上帝的稱呼則取敘利亞文Alaha音譯,叫作「皇父阿羅訶」,亦有按道教規則以「天尊」稱之者。 在中國佛教及道教影響下,景教有發展成綜合主教(Syncretism)的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作者景凈曾著有《志玄安樂經》,教導世人如何得到安樂。經文按照儒家經典《中庸》的格式撰寫,滲入「無為」、「清凈」等中國哲學概念,經文曰:「無動無欲,則不求不為。無求無為,則能清能凈。能凈能凈,則能晤能正。能晤能證,則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樂緣。
景教為了傳播,不得不中國化、本土化。不然老百姓聽不明白,不支持,不信奉,還傳播個毛線啊。
就算上帝,來到中國,要想發展,也得改名。說實話,比起至高、全能、公義、聖潔、信實、慈愛的神,我更喜歡阿羅訶大天尊。謝邀……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是把佛教的位置完全替換成基督教,即在基督教當時已經達到了佛教的發展程度上來分析;第二是不考慮宗教的發展程度,直接把三世紀的基督教傳過來。
在第一種情況下,大概儒家和道教不會取得今日的地位,但也不會像黑暗中世紀那樣寂靜。基督教可能會像吸收古希臘哲學一樣吸收諸子百家思想為己所用吧。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基督教這種純粹外來宗教,本身就和中國傳統理念很難融合,再加上三世紀基督教自身發展程度也未必有多高,如果不能和中國文化相適應,基本就只能成為中國歷史中的寥寥一筆而已。哪怕它適應了中國文化也並沒有卵用……中國和羅馬的距離太遠,各方面實力對比又不懸殊,基督教在這種情況下很難造成傳播優勢。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就是唐朝傳來的景教。
景教的例子,上面很多答案已經解釋了一些,我這裡就來詳細地多說兩句:比起今天基督教的勢力,唐代的景教其實算不了什麼。唐代有「三夷教」之說,摩尼教居首,景教次之,祆教最末。所謂景教,即為基督教聶斯托利派;聶斯托利提出二性二位說,稱聖母為「基督之母」而非「天主之母」,因而被羅馬教廷判定為異端,其思想在中東和波斯得到發展。在波斯帝國的庇護下,聶斯托利派不斷擴大影響,498年在波斯首都塞琉西召開會議成立東方敘利亞教會,587年與羅馬在教理上公開決裂。以塞琉西、泰西封為中心,從敘利亞到波斯,從阿拉伯到印度,到處都可以看到聶斯托利派的傳教士,甚至一度超過了羅馬的影響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敘利亞人阿羅本把聶斯托利派思想傳播到了大唐,名為景教。景教的譯名音意兼顧,取景的光明之意,又取基督的發音為景。(此處涉及到中古漢語,具體的我記不太清了……)
景教在會昌法難中受到佛教和摩尼教的牽連一起被滅,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可謂極其有限。元代聶斯托利派通過蒙古再次傳入,但此時信徒以蒙古人為主,對於中國主流文化沒什麼太大影響。明清時期,基督教的傳播主要以海路來的天主教為主,景教也就漸漸消失了……
景教在國外的傳播顯然比中國好得多,早在16世紀馬丁路德就否認聶斯托利派為異端,然而這個主張並不被羅馬教廷所承認。19世紀末,聶斯托利的晚年著作被發現,其中記載了聶斯托利否認以弗所大公會議對其的指責和對自己的辯護。此書中關於基督的解釋接近正統教義,而區別於長期以來大公會議對其的記述。教宗保祿六世在讀後承認當年對聶斯托利的裁決出自於誤解。1994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東方敘利亞教會牧首馬爾·丁卡四世在羅馬簽署了「羅馬天主教會與東方敘利亞教會共同基督論之宣言」,天主教放棄以弗所大公會議對聶斯托利的裁定,並接受其提出的對於聖母的稱呼,即基督之母。聶斯托利被尊為聖徒(此處存疑,亞述教會方面尊聶斯托利為聖徒,梵蒂岡態度未知),東方敘利亞教會與天主教會完成共融。
天主教與東方敘利亞教會 共同基督論之宣言
然後再說回景教在華傳播的事兒。景教在中國的發展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景教不像祆教一樣只在內部傳播,它與摩尼教一樣都有著傳教全世界的野心。但摩尼教有近在咫尺的回鶻勢力支持,景教的大本營卻在波斯和敘利亞,實在是鞭長莫及。從全世界的宗教發展史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宗教想要成功傳播,要麼它的宗教思想水平遠高於當地原有的思想,要麼就要有龐大的政治軍事科技勢力支撐。這兩樣景教都不具備,所以它的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景教為了實現順利傳教,在中國化的角度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景教的文獻中了解一二,數量而言景教文獻是三夷教中最多的。當然,有幾份文獻已經被確認為偽造,也有文獻現在還在疑偽狀態,這個就不一一細說了。總而言之,這個問題的解釋就是:傳進來也沒用,思想再高深也沒用,文章寫得再好也沒用。背後沒有政治勢力支持,啥玩意都妹有用。
-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
無上諸天深敬嘆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羅訶一切善眾至誠禮 一切慧性稱讚歌一切含真盡歸仰 蒙聖慈光救離魔
難尋無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凈風王於諸帝中為師帝 於諸世尊為法皇常居妙明無畔界 光威盡察有界疆自始無人嘗得見 復以色見不可相惟獨絕凝清凈德 惟獨神威無等力惟獨不轉儼然存 眾善根本復無極我今一切念慈恩 嘆彼妙樂照此國彌施訶普尊大聖子 廣度苦界救無億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辭勞願舍群生積重罪 善護真性得無繇
聖子端在父右座 其座復超無量高大師願彼乞眾請 降筏使免火江漂大師是我等慈父 大師是我等聖主大師是我等法王 大師能為普救度大師慧力助諸羸 諸目瞻仰不暫移復與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潤善根滋大聖普尊彌施訶 我嘆慈父海藏慈大聖謙及凈風性 清凝法耳不思議對應的今日翻譯為天主教《榮歸主頌》和《謝恩經》。「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主、天主、天上的君王,全能的天主聖父, 我們為了袮無上的光榮, 讚美袮、稱頌袮、朝拜袮、顯揚袮、感謝袮。 主、耶穌基督、獨生子; 主、天主、天主的羔羊,聖父之子; 除免世罪者,求禰垂憐我們。 除免世罪者,求禰俯聽我們的祈禱。 坐在聖父之右者,求袮垂憐我們; 因為只有袮是聖的,只有袮是主,只有袮是至高無上的。 耶穌基督,袮和聖神,同享天主聖父的光榮。阿們。」
- 《尊經》
敬禮妙身皇父阿羅訶、應身皇子彌施訶、證身盧訶寧俱沙,已上三身同歸一體……
- 《志玄安樂經》
岑穩僧伽!凡修勝道,先除動欲。無動欲,則不求不為;無求無為,則能清能凈。能清能凈,則能晤能證;能晤能證,則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樂緣。
- 《宣元至本經》
時景通法王,端嚴進念,上觀空皇,親承印旨,告諸眾曰:善來法眾,至至無來。今可通常,啟生滅死,各圓其分,靜諦我眾。如了無元,礙當隨散。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無元,無言,無道,無緣,妙有,非有,湛寂常然。吾聞太阿羅訶,開無開異,生無心浼,藏化自然渾元。發無發,無性,無動,靈虛空置,因緣機軸。自然著為象本,因緣配為感乘。剖判叅羅,三生七位,浼諸名數,無力任持;各使相成,教了返元真體。夫為匠無作,以為應旨,順成不待而變,合無成有,破有成無,諸所造化,靡不依由,故號玄化匠帝無覺空皇。隱現生靈,感之善應:異哉靈嗣,虔仰造化,迷本匠王,未曉阿羅訶,功無所炫,施無所仁,包浩察微,育眾如一。觀諸浼有若之一塵,況是一塵亦非塵。米心見非見,悉見見故,無界非聽,悉聽聽故;無界無力,盡持力故。無界無向,無像無法,所觀無界無邊,獨唯自在;善治無方,鎮位無際;妙制周臨,物象咸揩。唯靈惑異,積昧亡途。是故,以善教之,以賓士之,以慈救之。夫知改者,罪無不舍。是謂匠帝能成眾化,不自化成,是化終遷。唯匠帝不虧,不盈、不濁、不清、保任真空,常存不易。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粵若常然真寂,先先而無元;窅然靈虛,後後而妙有。總玄樞而造化,妙眾聖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阿羅訶歟!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風而生二氣;暗空易而天地開,日月運而晝夜作。匠成萬物,然立初人。別賜良和,令鎮化海。渾元之性,虛而不盈。素盪之心,本無希嗜。……於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彌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圓二十四聖有說之舊法,理家國於大猷;設三一凈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制八境之度,煉塵成真;啟三常之門,開生滅死。懸景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宮,含靈於是乎既濟。能事斯畢,亭午升真。經留二十七部,張元化以發靈關。法浴水風,滌浮華而潔虛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無拘。擊木震仁惠之音,東禮趣生榮之路。存須所以有外行,削頂所以無內情。不畜臧獲,均貴賤於人;不聚貨財,示罄遺於我。齋以伏識而成,戒以靜慎為固。七時禮讚,大庇存亡。七日一薦,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惟道非聖不弘,聖非道不大。道聖符契,天下文明。 ……
詞曰:真主無元,湛寂常然。權輿匠化,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救度無邊。日升暗滅,咸證真玄。赫赫文皇,道冠前王。乘時撥亂,乾廓坤張。明明景教,言歸我唐。翻經建寺,存歿舟航。百福偕作,萬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築精宇。和宮敞朗,遍滿中土。真道宣明,式封法主。人有樂康,物無災苦 玄宗啟聖,克修真正。御榜揚輝,天書蔚映。皇圖璀璨,率土高敬。庶績咸熙,人賴其慶 肅宗來複,天威引駕。聖日舒晶,祥風掃夜。祚歸皇室,祅氛永謝。止沸定塵,造我區夏 代宗孝義,德合天地。
開貸生成,物資美利。香以報功,仁以作施。暘谷來威,月窟畢萃 建中統極,聿修明德。武肅四溟,文清萬域。燭臨人隱,鏡觀物色。六合昭蘇,百蠻取則。道惟廣兮,應惟密強。名言兮演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豐碑兮頌元吉。首先,題主這個問題不成立。因為基督教早在公元635年,也就是大唐貞觀9年,就由敘利亞傳教士傳入大唐首都長安了。唐朝宗教政策很開放,唐太宗也一度給了基督教(當時叫景教)相當的禮遇,還給修了教堂。其後在元朝和清朝,基督教又有兩次進入中國的高潮。清朝利瑪竇、湯若望這些著名的傳教士,史書上亦有明確記載。 但是,基督教這種一神教,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能在中國有什麼重大發展了。原因很簡單,中華文明是早熟的大一統政權。皇權至高無上、而基督教徒那是認教皇不認國王的。這如何讓皇帝們能容忍?相比之下,儒家是輔佐皇帝。道士們依附皇帝。佛教徒有段時間不聽話過度擴張,三武滅佛就來了,殺的殺,關的關,佛教現在老老實實。同是一神教的綠教,繁殖能力超強,不也是被殺的血流成河?
總之,基督教要在中國成氣候,有兩個門檻邁不過。第一就是中國無比強大的皇權,不允許有凌駕皇權之上的存在。直到現在,我國的大主教仍然是政府任命,而不是教皇。第二,中國化。佛教在中國化之前,也沒有像今天這樣人人會念阿彌陀佛。但是佛教一旦中國化,就變得面目全非。以中國老百姓實用主義深入骨髓的操行,滿天神佛,不管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還是耶穌基督,只要有問題挨個拜過去。事情一過,誰還記得誰?面對這樣的民族,你跟他談什麼原罪、地獄、救贖,都是扯淡。
似乎就是我們的文藝作品出現一股神秘的味道。圖片從某位知友處下的。_(??ω?? 」∠)_
好兒郎,聽我講,耶城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大衛王,十年倒有九年荒……當里個當,當里個當
那麼現在城隍廟裡會有「送子聖瑪麗」供奉,香火不斷。
別說那時候了,就是現在的基督教在很多地方我看他們跟觀音菩薩和玉皇大帝差不多,能破災,會算命,可驅魔,還設有功德箱一類的東西。我看只是泥塑變了個樣子,中國的家族傳統產生了儒家文化,併產生了類似的政權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被這種文化瓦解的。
很多人沒看題目就噴題主了,這是不對滴。
如果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的時候,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中國現在會怎樣?
這個時間點很重要啊!!!
這是什麼時代?——大分裂時期。
分裂的不光是國家領土,還有人心。人們對延續四百年的董記儒學開始產生懷疑,對皇權、國家的無限膜拜的「忠」,被以維護家族利益至上的「孝」取代,玄學興起,其後道教、佛教紛紛登上政治舞台。所以用所謂「皇權」來否定基督教能在勃興是不現實的。外來宗教佛教就公開表示:沙門不敬王者論
道教因孫恩盧循民變而幾喪人心,佛教趁勢而起。你說漢人不拜外來宗教,可當時多半的漢人都被外族統治呢!所以華夷之辨來否定基督教能在勃興是不可能的。
基督教不可能在中國興盛,因為其教義的一神論,和中國傳統的「敬天法祖」的宗教思維嚴重對立,中國不是沒引進過一神論的宗教,給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機會還少么?然而沒什麼卵用。能在中國興盛千年的儒釋道,沒有一個是一神論的。公元三四世紀大概是東漢末年,三國,魏晉南北朝中期。這段時間我們這兒亂。基督教或能趁亂而起嘗試逐鹿天下。但因中心思想與我國國情相距甚遠。必然會嚴重走樣導致。詳情請參見太平天國運動。。。
三武滅基督,管你什麼教,膽敢威脅世俗政權的就是被滅的下場。
如果說題目中基督教的傳入其實不存在假設,景教已是史實,那麼討論「假如佛教沒有傳入中國,中國會怎樣」,將會是愉快度等同於「假如亞歷山大沒死,世界會怎樣」的腦力遊戲。
Let』s play the
game and rock the world!
首先限定遊戲主體。到底是漢傳佛教沒有落地中國,還是連藏傳、南傳都不在了呢?後者的假設既龐雜又涉及敏感詞,還是前者吧。
然後是遊戲玩家。好的,當年因為種種原因,佛教沒有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是因為絲綢之路崩壞了嗎?哎,這遊戲有bug,不可深究),所以隨之而來的日本和韓國也加入了「我們沒有佛教」的玩家戰團中。(難道日本韓國就不能從印度、藏地、斯里蘭卡等地傳入佛教嗎?哎,就一個遊戲,別計較了……)
遊戲目標:景教在中國、日本、韓國的努力推進並普及。
遊戲流程:
中國:景教在其他民族推進還算順利,但是漢族人太頑固了,「什麼?不能崇拜祖先?」「什麼?出海不能拜媽祖?」「神父神父,請問這大衛亂搞女人,怎麼能算聖賢啊!我們的孔夫子才是聖賢啊!」「這聖經上說,要殺掉兒子獻給上帝,可是中國人可不能無後啊!」……
日本:豐臣秀吉提前出生,發布詔令驅逐修道士,又將國內外的基督徒釘在十字架上。在神道教勢力壓制下,基督教在日本舉步維艱。
韓國:新羅時代,誕生了一名叫金喬覺的人,滿身金光,口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家紛紛表示:「你在說啥子?」
「阿彌陀佛。」
「那是什麼?」
…………
(繼續推進n年後)
中國:
儘管君主並不熱心扶持,但推行還算順利。尤其是歐洲君主向聖母瑪利亞求子成功後,捐資興建教堂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再次上演。在聖經翻譯過程中,辭彙增加了一千多個。雖然在另一個「佛教盛行的中國」平行世界中,通過佛經翻譯,漢語辭彙增加了三萬五千多個。
不過總體而言,景教氣焰總是被本土道教壓制著。兩派衝突嚴重,經常出現景教徒衝進道觀,摔壞道教徒崇拜的偶像,而道長起壇施法還以顏色等事。但聽說自己遠在羅馬的教皇號召大家前往耶路撒冷東征後,貧民人口大量流失,皇帝命人將景教的牌子放在白蓮教的牌子旁邊,同屬「嚴密監視控制」級別。
景教為保生存,自立教會,想由皇帝任教會領袖。不過信奉道教的皇上,不太看得上景教啊。
韓國:
(1)世界遺產名錄申請辦的日常——
「其他傳統文化都申請了,還有什麼呀?」
「找點名目,將教堂也申請一下呀!」
而在「佛教盛行的」平行世界裡,無法跟中國石窟相比的石窟寺,也因保存完好、風景優美、善於包裝等原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朴槿惠寫自傳時,總覺得向國民贖罪那個地方,寫得不夠誠意。她托著下巴想: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而在「佛教盛行的韓國」平行世界裡,她既到教堂懺悔,又到寺廟進行了一百零八拜。後者對於中年人來說相當疲累,盡顯誠意。
日本:
(1)日本人畫了《聖哥傳》的漫畫,裡面主角是耶穌和穆罕默德。但自從法國《查理周刊》出事後,膽小的主編勒令漫畫家停刊了,漫畫家在採訪中表示好不鬱悶但又無可奈何。而在「佛教與本土神道教並存的」平行世界裡,釋迦摩尼跟耶穌這兩聖哥至今還相處融洽。
(2)某一天,男星山下智久接到一個叫做《朝5晚9》的劇本,原作由漫畫改編。他翻了翻,隨手扔到了一邊。「這什麼東西嘛?跟神父結婚?馬丁·路德跟加爾文那年代就已經做過這事了嘛!這題材一點都不禁慾啊,能吸引女性觀眾嗎?歐洲文藝片里,神父孌童案還多著呢。拜託能不能想個好一點的劇本啊!」
編劇聽說這事後,開始撕稿子扯領帶,上竄下跳破口大罵。
要知道,這可是個沒有禪宗,因此也沒有隨之而來的茶道、花道、書道的世界哦,因此也沒有了平行世界從克制的土壤中生出來的日式設計,更沒有什麼優雅有禮的日本人了。
這麼一想,雖然我們在這個平行世界裡損失了一位在鏡頭前洗瀑布澡的俊美和尚,也沒有了空海和尚帶去的美味烏冬面,但起碼我們還是維持了「優雅的中國人」名聲千年不變嘛。
——————
反對說」歷史不容假設「的那位。
歷史從來不是什麼神聖的東西,它是我們經歷過的每一個去年,昨天,上一*剎那*(此詞在「沒有佛教」的平行世界中不存在)。既然我們經常發出「哎,昨天沒吃那個蛋糕就好了,就不會拉肚子了」「為啥我當初會不長眼喜歡那個渣男啊!」的感慨,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對歷史進行假設?
不打破對歷史的迷信和崇拜,我們永遠會是迷信官方權威說辭的人。這樣的人,我們身邊還少嗎?如來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兩條路,要麼教派式微甚至滅亡;要麼像佛教一樣完成中國本土化——對於政權完全臣服且不能形成全國性的統一組織力量,對於民眾打著一神教的招牌實際默認被當做聖經中的各路人物與道教各路神仙一起並列齊拜的多神教。
一句 子不語怪力亂神,應該能解答你的問題。天朝,有神,但關鍵是沒人(掌握政權及輿論的知識分子)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