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小心丟了100塊錢,你會花200塊錢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一個愚蠢的問題,可類似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被人罵了一句,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為報復;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傷心好久……
謝邀,花200找100在某種情況下是合理的。
首先,如果明知要花200元成本找回,那麼一般不會去找,但是找之前可能並不知道要花那麼大的代價,這時花錢找錢就是射幸行為,跟買彩票是同一個思維模式。
其次,當已經花到190元時,如果再花10元就能找到100元,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花這個錢,因為已花的190元在經濟學上屬於沉沒成本,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即將要花的10元才是成本。
第三,經濟學上的成本是機會成本。李嘉誠肯定不會花200找100,因為損失的時間精力遠遠不止於100元,花200找100的通常是較閑的低收入人群,如老人。花200找100綜合各種成本可能就是合算的。
第四,丟失100元讓人產生懊惱,氣憤等不好的心理體驗。如果能花200元把這種心理體驗消除,同樣也是合算的。
謝邀,如果不小心丟了100塊錢,你會花200塊錢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好不容易受邀回答一個非專業性的不需要專業解答可以隨心所欲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看情況。如果是感情的事情,會!在沒有放下之前,我會不斷的花很多錢去找那100,因為那100早就不是市值了,是心理價值。如果不是關乎敢情的事情,不會!不值得我的心裡價值,丟了就丟了,我很能止損的。蘇眉,希望這篇《蘇眉》能幫到你。難過肯定會有,但不會花更大的代價,去彌補小於代價的損失。
除非,不彌補這個損失,會帶來更大的損失。謝邀。
有個朋友對我說,如果丟了口袋裡的錢,肯定要原路折返找回來;如果丟了半條命,就不會回去找了。
哀莫大於心死。可見我們會去找的並不一定是價值最高的東西,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它能被找回來。花掉的那更多的代價並不是愚蠢或者看不開,只是為了彌補其他明知失去卻無可挽回的遺憾。慚愧,我真的干過類似的事。兩張提前訂的音樂會的票不能退,去不了了,兩張票加起來300塊。幾天都轉讓不出去,一生氣,一砸滑鼠,電腦屏幕下角碎了。結果第二天,票原價賣出。損失液晶顯示器600元-_-||
財險一般條款,對屬於保險責任的,救援發生的相關費用本身就屬於保險合同中約定的施救費用,這是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要負責賠償的,其限額以保險金額為限,因此即使救援發生費用,只要費用花費符合國家或者保險公司的相關標準規定,都是保險公司要賠付的。
不會!丟了就丟了吧,生活不會因為丟了那一百塊而活不下去,要相信人是最具韌性的動物。
謝邀。這要看情況了。如果為了找回那一百塊,要我掏出實實在在的兩百塊,付出大於收益,我不會那麼做。 如果只是付出時間等隱形成本,且不耽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會去找。
如果真能簡化成花200賺100的生意,就沒人幹了。問題是好多人看不破啊!
好問題。止損是個難題。
這個讓我想起股票期貨交易的時候,你目前手頭上虧損的倉位,你是願意當機立斷截斷虧損,還是想用更多的資金來挽救當前的倉位?在經歷過大量的交易後,我自己得出的結論是能止損儘早止損,不要猶豫,止損之後重新再開始新的交易。而繼續加大倉位挽救當前持倉的行為,除非你有完善的交易策略和倉位的控制,能保證這筆交易最終能夠安全地撤出,否則不僅在加倉時需要忍受巨大的虧損,還會對心態有消極影響,所以我是不會為了去找回那100塊而去花200塊,丟了就丟了,再掙100塊就行了。
謝謝邀請值與不值?不是等量對比拯救大兵瑞恩說出了人類比較特殊價值觀你不會為了解決性慾拿心愛的人和賣性的人比花費的錢。
謝邀我記著有一個故事,說的就是李嘉誠干過類似的事情,大概意思是: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陰溝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後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後,再從錢夾里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情,他解釋:「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對錢的敬畏和尊重,所以他才會去撿。
不知道故事真偽,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大抵就是這樣,如果被附加了其他價值,那麼一百塊錢也就不是單純的一百塊錢了,比如執著,比如不甘心,比如不想讓它消失,比如……總之很多了,世界上那有那麼多講道理的事情?再說了,道理都是人定的,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唄。別人覺得丟了一百塊錢再花二百找回來不值當,但是你卻覺得做了應該做的事情,那有什麼不可以?
人生不是賣買,那來的那麼多公平?我想大部分人都在花了200以後才發現之前丟的只值100
用單純的數字 加減往往會得到理性的答案,但是 題主給的類比 卻好像是比較牽強的。
作為有情感的動物,人卻經常希望利用量化的數字來處理自己的情感知乎上面很多關於 結婚的話題 往往開始便是 多少年的感情 多少錢的房子 多少錢的嫁妝合不合適來開頭,這樣的開頭 我們一般能夠猜到結尾。被人罵了一句 卻花無數的時間難過 往往取決於被誰罵, 在知乎被網友噴一下,你可能一笑了之 但是被你心愛的人 嫌棄了一下 你可能很多天都心情不好。回到你說的一百塊,往往有的時候,你失去的東西 對你而言不僅僅只值一百塊(如果情感真的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話), 而你花的兩百塊去找回的 所獲得的效用 可能超過了 兩百塊。我不會花200元去找,可能會花100元以下去找。只要划算就會去找,不計成本去找的人是衝動型的人。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過。」
推薦閱讀:
※你的素質就是你最好的資源
※家裡有院子是種怎樣的體驗?
※怎樣才算過好這一生?
※什麼是「輕奢主義」的生活方式?
※老婆讀博太累了,平時該怎麼緩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