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奧義書中的自我(阿特曼)和大梵的關係是什麼?


梵:梵語Brahmā音譯詞「梵摩」的簡稱,意義是清靜、離欲、寂靜,後來引伸為由祈禱而得的神秘的力量,又引伸為世界的主宰。而印度稱大自然或者宇宙為「梵」,中國的「靈」,印度稱之為「阿特曼」(Atman,準確翻譯應是「真我」)。總起來看,中國講「天人」,印度講「梵我」,意思基本上相同。宇宙、梵是大我;阿特曼、我是小我,印度古代哲學家有時候用tat(等於英文的that)這個字來表示「梵」。印度古代梵文很有名的一句話tat tvam asi,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就是那個」,真正的含義是「你就是宇宙」(你與宇宙合一)。「梵我合一」(Moksha)是在古印度奧義書中提出的哲學命題,成為奧義書的精華,同時也是古印度文化的精華。一如就是等同﹑無差別。梵即是是印度語中的天,我即是人、人類。梵我一如與中國古代所說的天人合一在思想上不謀而合。天可以看做是自然,那麼意思就是我與自然的相容,自然與我的和諧。後來佛教也採用了梵我一如的思想,把它改成「佛性」(Buddhatva)的說法。

印度古奧義書認為,宇宙最初的狀況是梵,梵化為一切,我從「梵」所生,死了復歸於「梵」,當證至梵我一如即證至真我,才能得到徹底解脫。「梵」是最高的絕對存在,也是普遍的存在,阿特曼是「梵」在人身上的體現,它富有普世意義,記錄人生命現象的全部密碼。因此,任何人通過努力學習梵的知識都有親證梵我的可能。印度人的人生安排和日常生活幾乎都圍繞著實現梵我一如的目標展開。「梵」作為世界的最高實在,一切事物的主宰。印度人用否定達到肯定的方法論證梵是既不具有任何屬性也不表現任何形式.既超越於人類感覺經驗又不能用邏輯概念或用語言來表達。他們把這個梵和作為人的主體的阿特曼結合併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為:作為外在的,宇宙的終極原因的梵和作為內在的、人的本質或靈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本我(Atman)則是梵在各別事物中的呈現(That art thou)。阿特曼終究應該從梵得到證悟,但是由於人的無明(無知),人對塵世的眷戀,受到業報規律的束縛,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兩種不同的東西,如果人能擯棄社會生活,抑制七情六慾買行達磨(法)的規定,那麼,他就可以直觀阿特曼的睿智本質,親證梵和我同一,從而獲得解脫。人生種種的修鍊,只為求得一個完美的歸宿,獲得最高的梵,獲得徹底的解脫。印度的聖人如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耆那教創始人大雄等,他們終其一生思索,創立學說,皆為親證最高的實在——梵。

印度古經典奧義書的思想中相信創造神做完創造之後,即進入萬物之中,因此萬物之間的關係就是「梵我一如」,所強調的是「我就是一切」,也就是我與一切之間並無分別。奧義書的思想藉由翻譯廣泛地流傳至西方,並且對西方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力。印度哲學的最重要命題為「梵我同一」或「梵我一如」。「梵我同一」論,是幾千年來印度人生哲學中最根本的學說。它發源於古代奧義書,大成於商竭羅大師時期,發展到今天,歷經兩千餘年,始終如一,對印度民眾產生了深遠而不可磨滅的影響。梵我一如,溯其根本,可遠就吠陀時期,成熟於奧義書時期,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人們對宇宙與人生都作了層層深入的思考觀察,所以,想了解印度從古到今的宗教哲學的思想內涵及其思想背景,就有必要學習了解「梵我一如」的思想。印度哲學的核心是:「靈魂源自於無限,也必然復歸於無限」;用印度人的話說,就是「我源自於梵,也必復歸於梵」,最終達到「梵我合一」。梵我一如的哲學思想是古印度文化史上的一個頂峰,在人類思想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梵我一如作為印度人最基本的世界觀,數千年來支配著印度的文化和思想,成為印度各民族共同的思維和信仰模式,哲學、宗教、文學、藝術乃至人們的日常行為,無不圍繞著它而展開。梵我一如是印度天人關係的極致表達。印度人的人生目的在於學習梵我理論,獲得有關梵的一切知識,親證梵我意味著走向解脫。


推薦閱讀:

TAG:宗教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