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秦兵馬俑坑現最完整弓弩,最大發現是首次明確了弓弩上的「檠」(qíng),有何考古學的意義?


可以認為就是後世的弓挪子。

圖片出處是哈佛燕京學社網站,這個是給清弓上弦的時候的照片,注意綁在弓臂上的那塊木頭就是弓挪子。這個東西上弓臂一塊,下弓臂一塊一共兩塊,注意上弓師傅腿中間的那個是也有一塊弓挪子。

這個東西的主要作用是在制弓完成後以及平時使用弓弩下弦後,需要上弦的時候矯正弓臂彎曲程度,使上下弓臂在形變上保持一定的對稱,同時預防兩弓梢歪偏的情況。

下面說說複合角弓長時間不用弓挪子訓弓會出現的害處。

出處:博物館的老照片和弓~

圖片作者:dgczsshqq

第一種:弓臂嚴重變形,弓檔變小,像這張弓科爾沁博物館的弓就屬於此列,基本屬於射一箭就廢的狀態。

出處:香港海防博物館

圖片作者:蛋撻

因為清弓是這樣一種弓種,上下弓臂實際是不對稱的,如果長時間上弦不下弦保養,就會出現因為一個弓臂力量比另一個弓臂力量強,將其中一個弓臂強行扯平的情況,像這種情況這種弓因為內部結構已經損傷,基本上就廢掉了,即便再強行恢復,效能也比之前正常狀態下打折扣。

所以在這則新聞裡面:傳說中的「檠」 終於知道幹啥用了(圖)_網易新聞中心

專家對檠的解釋,基本還是正確的。

其實這東西在考古學的意義上來說價值比較有限,意義不大,因為這個東西從先秦到清代,並未失傳,這次發現也頂多就是確定了具體形制而已。過往的先秦兩漢考古早就發現過這個東西,只不過沒這次這麼清晰而已。有驚呼發現的功夫,那些搞兵馬俑發掘的最好還是多做點基本功課,別在出什麼秦兵馬俑坑現最完整弓弩:有效射程或為AK47兩倍 那種標題,因為那種射程的弩根本就不是這次發現的弩,最後你自己發現的東西射程到底多少你都不知道,我想請問暴露的是什麼?


謝邀

我不是這次考古的負責人和參與者,沒有第一手資料,所以只能根據經驗胡說了。而且唯一的新聞圖片真的太不清楚了,我也沒法根據那個胡說八道。

好了,在說意義前先猜測一下檠的作用。

檠在古書,或者古詩詞了有很多出現,包括一句出自《淮南子·說山》的「檠不正而可以正弓」。這首先告訴我們,檠的形狀是彎的/歪的。

然後可以正弓,那麼正說的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一是在弓下弦後,保證弓在儲存時不會變形的工具。古代弓好多都是拿筋角竹木以動物膠複合而成,因為複合材料的關係,冷熱乾濕都會引起弓臂變形,從而降低弓的性能甚至直接報廢。所以檠可能是一種類似於骨折夾板作用的工具,貼合弓的型,把弓放在其中保證弓不因環境變形。

二是調整弓弦的工具。前文說道複合弓的問題,複合弓也叫反曲弓(有別於現代競技那種),因為造型原因,上線後很可能弓弦不正,導致弓臂受力不正扭曲變形,所以檠可能是正弓弦的工具。

以上所說通用於弓弩,且很可能兩個作用集於一身。

至於意義……我個人感覺沒有多麼巨大吧,古書上普遍有記載,然後找到了實物證據而已。而且還要待徹底出土復原以後再做定論呢,國內考古界在兵器方面犯的錯也不在少數,當然國外也一樣。也可能確認以後,能證明我國很早就使用了反曲弓臂的弩吧。其實我覺得把出土個馬鐙,把馬鐙的歷史提前一點,這種程度的發現似乎還有一點意義。不過,馬鐙吹啥的就算了,馬鐙固然重要,但沒想像中那樣改變了歷史。

補一點,最後有點跑題,然後忘了提最完整的秦弩。比以前完整在理論上就意味著能更準確的計算出它的拉力性能,也就能了解當時弩的技術水平。當然,希望客觀的計算,不要出現考古網站上那種「最強秦弩射程可達800米,或超越AK47射程兩倍」的逗逼標題和內容。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為什麼弓和弩沒能淘汰劍槍等短距離武器?
弓弩在古代戰場的作用果真像電影描述的那麼恐怖嗎?
武俠小說有劍的門派,刀的門派,那有沒有弓的門派?

TAG:武器 | 冷兵器 | 古兵器 | 弩箭 | 弓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