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28歲的海龜金融男,為什麼回國後薪水卻很低?該做點什麼?

留學,金融


利益相關。。市場給你的定價都是供需決定的。

你知道十年前華爾街金融海嘯,九大投行隨便一個小小的senior associate回國就能在券商當上director,直接提兩級。。那時候,你我對「華爾街」三個字的感受是什麼?不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如今呢,我經常自嘲,連我這樣的都進了華爾街,而我周圍還有千千萬萬這樣的「我」,拿著類似的master學歷,做類似的工作,有著類似的背景。。所以每當我聽到身邊十個人有九個對我說:「我的近期打算是先在美國工作兩三年積累點經驗就回去」,我心裡就不由一陣發慌。這麼大一幫子人三年後都要回國,都是本科985+哥大碩士+摩根 analyst/associate,國內有那麼多坑嗎?國內的機會出來了,海外名校、華爾街的bar卻降低了(大批優質phd被吸引到了矽谷,所以我這樣的才能混進去,要知道就在幾年前我在jpmorgan的那個組全是斯坦福、MIT、哥大的phd,最低也是藤校phd,如今一半master)。

其實通過更senior的人的回國求職經歷就能看出來,現在國內對海外金融人才的供需平衡早就倒過來了,現在不是國內企業上門求賢,而往往是一個大基金/券商要招一個人,一大群華爾街的junior/mid level去競爭,這在十年前不敢想像。我就見過好幾個top4投行的vp(學歷都很華麗)爭奪一個國內二線券商的中台部門副總。

大家都看到十年前回去那幫人吃到肉了,異口同聲的說「國內機會多,所以今後我要回去發展」。別的沒有,先給自己開個虛值期權再說。

呵呵,承認國內前景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中不少人始終放不下身段,或者缺乏對自己市場價值的準確定位,嘴上不說內心還是隱隱覺得自己是名校畢業外加花街大行的精英,會玩高級的衍生品,身上有層鍍金(其實只是業務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不要總覺得自己被低估了,事實上市場給你的往往就是最fair的。

問過國內不少金融屆資深從業人員,國內早就過了人傻錢多的時代,非常現實:你是海歸不假,能給我帶來多少價值?創造多少pnl?事實他們更傾向用本土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因為他們更熟悉國內市場環境和玩法,少了點不適應,多一些務實。

以上這些不包括大牛phd+two sigma/citadel front office這幫人,特指mfe/msf畢業+1—3年工作經歷的「花街小夥伴」


我先黑為敬,題主你坦白說是不是我土澳留學的^_^


你也沒說你有沒有國外工作經驗,如果畢業直接回來的話,不足為奇。


10月30號,再更一下,今天聽家裡人說最近兩個武大本科南洋理工碩博的學長回國直接找的總裁面試想進長江,見面交談完之後現場直接被總裁給拒了,現在還在找工作。。。我一瞬間覺得我肯定要失業。。。。。去年也是父母朋友的小孩武大法律本科,瑪麗女王學院的經濟法碩士回來直接找總裁面試覺得也還可以就進了長江的合規部門,,,當時看著她的情況我自我感覺良好了一年,現在看來我到時候就肯定失業了吧(手動再見。雖然聽說長江的合規離職率很高。

我現在一邊想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一邊吃著今天下午在Aldi買的打折的草莓,我的凄慘就難以言表。要是我吃的是全價的草莓我也許心裡也會好受點。

現在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難啊。

=========我是分割線========

金融回來的話,回國工作基本看三條,1.如果是出國讀碩,除非碩士學校非常厲害,否則只會先扒你本科出身,本科出身不是985或者強財經211,基本就大打折扣了。

2.工作經驗和實習經歷,沒有實習經歷只是純粹學歷的話,再次大打折扣。金融行業工作很看實習,那些「耳熟能詳」的高薪崗位很多甚至都是只留用實習生的,你一裸歸想應聘又不是名校沒有實習,想的倒是挺美。

3.人脈關係,這個行業很看人脈關係的,有人介紹會方便很多。我這有一朋友,普通二本本科,紐約大學金融碩士,爹厲害,回來直接給找到某大型國有資管機構的工作。

如果這三條都不滿足,回來薪水低就是必然的。我一本科室友不想讀研,拿到了招行深圳分行的offer,進去一看,同一批招進來的一大堆海龜碩士相似崗位入職的。讀了個研回來和人本科生一樣從銷售崗做起,雖然不知道以後晉陞速度如何,我覺得挺雞肋的。

另外,拋開金融,我很想說現在來英國這邊非G5的學校讀商學院的。有的學生基本上就是啥也沒怎麼想過就來英國讀個商科碩士鍍銅,尤其是人力資源市場營銷什麼的,這種課在英國這邊本身課程強制任務相對也少一些,分雖然不好拿高分但絕對更好過,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看書和實習,然而大多數這些學生都做不到,而且不少人還像高中生一樣應付考試的學習,商科就不是這麼學的好么???甚至商科都不太適合這種本科剛畢業的學生來申請好么???最後也沒有工作經歷就回國了。我就想說,這種學生你回去當然和本科生沒什麼區別了。而且現在英碩被黑的也主要是這些專業的學生。

最後打個廣告。本人誠找男友,頭像不是本人,有意私信謝謝。運動型、學術型、事業型均可,拒絕姐妹型。我喜歡做飯,你喜歡吃啥我雖然不會我也樂意去學做。就是這麼居家。

昨天已經和之前接觸的英國男生確定關係了,不再征男友了


非世界名校的碩士等於0,世界名校的碩士對於國內金融機構來說約等於清北復交的碩士


大齡海歸 尤其是金融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留學群體基數大,另一方面西方社會白人至上主義,相比來說,回國發展會更好一些。

但是有的海歸回來之後,現實還是比較殘酷,坦白來說,券商投行還是研究所的薪水並不低,嫌薪水低的話,不是你自己的能力不行,就是咱們常說的眼高手低。

相比較留學生 ,國內北京上海的本土學生可以得到大量的實習機會,而薪水很高的崗位的名額是不會在校招中放出來的,基本上都是長期實習考察留用發offer,所以一些海歸回國差不多已經是秋招結束了,自然是又錯過秋招 又錯過實習。

對於金融海歸來說,如果自身實力一般,個人建議是先找一個好的實習機會,通過圈子內的消息,看能不能轉推薦留用。

對於題主來說,擺正心態,確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一步到位不行,那就曲線救國也可以,我認識的一些中信證券的朋友,也不是清北復交的學歷,就是通過大量的實習先在小券商實習留用,再跳去中信和國泰君安的。

另外一方面,多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一些海歸群體的聚會多參加,獲取一首信息,萬一身邊的小夥伴可以提供機會呢?


滿大街都是又窮又聰明的人。


哎,核心還是人才太多,供給和需求嚴重不平衡。這些金融名校生培訓的路徑和技能同質化太厲害,當然工資上不去啦。但是追本溯源,真的很低嗎?相比其他行業的,應該至少也是個中上水平吧。我個人拙見還是先把技能學到手,再討論工資問題,你拿多少錢不就決定於你有多少價值嗎?很多人會認為給我個機會培養我,我不會比其他任何人差,從學歷能力來說我都不比他們差。不好意思,這個機會也得靠自己爭取,不是隨便給你的,這就是現實,國內高端金融人才早就過剩了!

很多人會問,那什麼樣叫做有價值?我認為自帶體系,比如你做量化的,你有個成熟的思路,給你幾個人你就能把團隊做起來。你做投資的,你得有成熟的體系,聽完別人的路演至少能了解個大概,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談到每個公司的問題,比如茅台是否隱藏利潤,得有高見,這樣我認為工資是肯定不會低的。不然,你能提供的可能跟其他人高度同質,人家還比你預期薪水低,肯吃苦,陷入一個死循環。


那就別回啊


補充:

題主問為什麼「回國後」薪水「」很低,我想問你回國前薪水很高嗎?還是回國前連個工作都沒有?

——————————————————————————————

原回答:

本世紀初的海歸至少是top10 PhD + tenure或者大公司中層以上起步才叫海歸,FED或者world bank顧問、Goldman的MD、KPMG的partner這個級別才叫人才。

現在的海歸……尼瑪聽兩年英文講課就管自己叫海歸,以為給你發工資的你父母這一輩人都是傻子不成?你離青千資格有多遠?在海外投行做到VP了沒?


不是在社區大學讀過幾天金融的,都叫海龜進入男,你連OPT期間的工作都拿不到,你能回中國跟四川財經專科業務夜大學的學生競爭嘛?


來做鴨子吧,我們這最近老外特別多,缺個會英語的,我曾經在MiT讀了思念的金融工程,回國之後毅然決然做了公關這個行業。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實薪水低是海龜回國的一個普遍問題,原因和對策:

1、自十八大以來,海龜人員總數達到265萬人,是一波很多的留學歸國潮。這波歸國潮使得原本相對有含金量的國外文憑瞬間貶值。當海龜源源不斷的時候,自然就會被市場所壓價;

2、大部分海龜當初是因為在國內待不下去了,或者某些重要考試沒考好,才選擇出國的,不排除出國後變得很努力的一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仍然是相對比較頹勢。所以回國後能力其實並不一定比國內的學生強。虛有一張國外文憑,其實在面試過程就很容易知道是否有深度,所以自然也因為能力不足被壓價;

3、相比在本土讀書的同學,大部分海龜是沒有優勢的。本土讀書的同學有比較多的本土實習機會,這些實習經歷能直接幫助本土的同學進入該企業。而到海外留學的海龜則相對較難在本土找到實習,無論是時間銜接上,還是其他原因,導致海龜只能在國外找實習,而國外找實習如果只找到一些名聲不大的公司,其實回國後幫助也不大。也造成了本土企業又一壓價籌碼;

4、金融行業在國內的玩法很不一樣,特別是投行等高收入的職位,是需要有資源的,部分海龜回來後高不成低不就,於是就陷入了困境。一旦錯過了秋招,再錯過了春招,基本上註定了去不了大企業,也註定了只能在小公司,薪水自然也相對較低;

5、對策就是,擺正心態,回歸樸實,正視差距,放下面子。承認海龜的一紙文憑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價值,從低做起,找准切入點,好好紮根。還在讀的同學,如果將來考慮回國,儘快在國內找實習,豐富自己的簡歷。

微信公眾號:海龜金融圈


早期的海龜都是精英,即使不出國留在國內一樣混的很好,現在的海龜好多國內高考都通過不了,這種人出不出國意義不大,關鍵還是人的問題,和是不是海龜沒有關係


哇,這裡戾氣真的重。

現在好多人看到海歸兩字就高潮,不服不行。

不管海歸還是211,985,都有畢業就失業,工資起薪低的情況,提升自己競爭力才是主要的。

而不是跑到知乎來吹逼,我985就是看不起你們這些高考不行跑出去讀書的。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沒興趣來撕這種逼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