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的負面效應是被取代者刻意放大的嗎?


其實劉邦倒是沒有怎麼黑過秦始皇。

始皇帝殺了四百來個亂說話的儒生在當時根本不是個事!

焚書也只是焚民間的。官員,政府藏書還在!

劉邦本身很討厭儒生,更不可能提儒生出頭了。

那是後世儒家興起,才有的這些黑資料。

成王敗寇,因為始皇帝二世亡國!所以他是殘暴的!

但是換成成吉思汗,忽必烈。就沒那麼多事情了。康乾搞個文字獄,善待一下文人。養一群貪官一樣是英明聖主。甚至把漢人文官當成比奴才還低賤的人。他們一樣歌頌。

反到是對文人開明,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明反被黑。

不過得罪文人的雍正一樣不好過,雖然他是好皇帝


「焚書坑儒」這個舉措,其實是受到了秦帝國「律令治政、以法害情」的連累,否則不會名聲這麼臭。

漢以後的制度化儒家,是很奇怪的。今天我們歌頌的「程序正義」、「依法治國」、「法不容情」等觀念,儒家歷來是極端厭惡和反感的。

儒家一貫崇尚「寬刑減律」、「熄訟無司」,從而導致這樣的觀念:

制定繁瑣法律規章的朝廷是「刻酷生民」;

利用法律規範治理地方的官員是「風塵俗吏」;

擅長進行法律訴訟的百姓是「刁滑奸民」;

為程序正義而不講人情的判罰是「違逆倫常」……

一個官員,能夠不顧法律約束,不拘泥於法律條文,而是以「禮」為依據,以孝悌倫理為準繩,進行「春秋決獄」,才是合格的儒者。

也因此,秦朝在後世儒家看來,是比任何異族政權都可惡的「異類」;始皇帝,又是千古暴君之集大成者。

他做的「焚書坑儒」,自然也就十惡不赦了。


題主的題目本身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焚書坑儒是有負面效應的,但不應該是我們在歷史中看到的那樣。故而去詢問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被取代者刻意抹黑——這樣看起來問題的傾向性很明顯啊。

接下來來回答:

焚書——這個確實很糟糕。按照李斯的說法: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也同意了。也就是說,除了秦王朝的博士官,所有民間私藏的文學、歷史、政論類的書籍全部都是非法的,全部清除。這個事件的影響力十分深遠,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文化斷層。所幸秦王朝延續時間不長,所以破壞力還在可控的範圍內。但是只要去翻閱《漢書·藝文志》這本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就可以看到有多少書籍從此遺失,永遠無法被我們讀到。這次文化浩劫,秦始皇要負主要責任。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不是還有博士官嗎?他們的藏書呢?很遺憾,項羽打到咸陽後又是一把火。戰亂對文化的破壞是驚人的,從秦末群雄逐鹿到太平天國,莫不皆然。

坑儒——這個其實比較容易造成誤會,坑殺的460個人,其實是燕齊之地的方士。你說他們是古代的科學家也成。講道理,秦始皇是讓他們幫著開發仙藥的,而這群哥們兒明顯不把領導當幹部,科研任務沒有完成,還妄議始皇帝。皇帝也不是好惹的,就把他們都活埋了。以上這段可以參考始皇本紀。至於他們為什麼被稱作儒生我也非常奇怪。大概也受到過儒學思想的影響?畢竟戰國時期的顯學就是儒家和墨家。隨著孔子弟子再傳弟子三傳弟子不斷的周遊講學,這種現象也不算奇怪。再加上儒生確實喜歡群聚議論國事發表看法,所以只能做這樣的推測。

再接下來討論負面效應的問題,是否被取代者放大了呢?我的回答是:沒有。漢家承襲秦代的統治理念,從目前出土的竹簡木牘來看,西漢也是繼承了秦代的律法體系,當然也進行了一些局部的調整。在思想控制上,挾書令在始皇時頒定,一直到惠帝時才廢除。在如臂使指,從中央到地方整齊劃一的要求上,秦與西漢前期並沒有什麼不同,整個國家都是建立在嚴刑峻法的體制上。黃老政治只是對秦的軍國主義色彩做了修正,但骨子裡還是法家的——讀一讀《韓非子》的《解老》、《喻老》兩篇就可以明白。在「漢承秦制,有所損益」的背景下,漢帝國實在沒必要去批評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思想控制,只要說秦帝國窮兵黷武就夠了。

再接下來,歷史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評價正確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偽問題。如果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那麼站在儒家立場上批評秦始皇就是不合理的。因為大多數古代史學家都是深受儒學思想熏陶。但是,再接著問,我們站在反儒家的立場上去評價秦始皇,是否就一定比那些史學家更合理呢?我並不認為這更加合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者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種說法,本身就取消了對歷史事實的探尋,也取消了歷史評判的可能。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前見。而且我們也沒有辦法穿越回去探尋歷史的真相。

但是!我相信經歷歷史的沉澱,有些事情永遠沒有辦法否認。人文精神是人類在歷史中創造出來的偉大財富,焚燒書籍的做法從全人類的角度來說,不能被原諒。人需要為自己錯誤的行為付出代價,但處罰必須與錯誤相當。罰九賞一,嚴刑峻法永遠都不能成為一條合理的治國之路。秦統一天下,證明了商鞅急耕戰之賞的改革適應戰勝強立的戰國環境,幷不代表此軍國體制能夠長期、穩定的維持政權。六國之後並起而亡秦族,也不要只是給六國貴族掛上大反派的面具。要看到,秦所實行的法治並不為六國人民所接受。相比之下,漢要聰明的多,早先郡國並行的體制,在西部原來秦國的統治領域維持法治,東部仍然保持六國原來的舊俗。進而逐步地實驗、滲透,由是鍛造出穩定的大一統的帝國。(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網友推薦去看北大陳蘇鎮老師的《春秋》與漢道)

另外,看到其他回答外樓到評價儒家上去了,多嘴一句。在焚書的大背景下,很多知識分子,要麼把竹簡藏到了牆壁的夾層中,或者別的什麼地方,要麼硬生生把書籍背了下來。在口耳相傳中,將一些經典保存了下來,到漢代協書令取消後,被記錄成文字,這就是漢代今文經學派的來歷。那些被藏起來的竹簡後來被發現,因為文字是戰國文字,所以又被稱為古文經學。這些幸免於難的作品,有《詩經》,有《尚書》,還有其他很多子部書籍。不消說子部圖書,那些被認為是儒家經典的,也並非都是孔孟荀等大儒所作——儒家實在不敢貪天之功,把我們民族的文化據為己有(先秦諸子都稱引詩書,它們無疑是共同的文化資源)。但這些拼盡全力保護文化的人,都是些什麼人,《漢書·儒林傳》的作者比我們更明白。


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坑的是儒還是方士也有爭議。一般認為坑儒的負面影響是不怎麼大的。主要在於焚書。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史記·秦始皇本紀》)

有人說雖然民間藏書燒了,但官方還有存底,這大概是對的,可是如果這些書在民間被禁絕,那麼就算有所謂博士官所藏書,知識得不到傳播,或者像歷代所謂禁書秘藏一般常人不得與觀,它們的意義又何在?到後世頂羽燒毀秦宮殿,這些藏書也付諸一炬,無非是作了最後一步而已。

對這些典籍失傳的追責,項羽當然是要付責任的,但他這只是蠢,本質上跟拿竹書紀年的竹簡當火把的盜墓賊一個樣,像「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這就是標準的壞。


個人觀點應該是,就從史記最初記載秦始皇是「焚詩書坑術士」,而後來演變成「焚書坑儒」,就可見某些人的別有用心,目的性很強。


戰國200年的歷史反而沒有春秋200多年的歷史脈絡清晰,怎麼回事呢?因為戰國初期有人根據春秋時期列國國史編了本《左傳》,把春秋大事基本上全囊括了。到了秦漢交界之際,人們想再編寫戰國歷史,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可靠的歷史藍本!各國國史淹沒不見,唯一可參考的《秦記》時間錯亂,或者根本不記時間(司馬遷語)。乃至於司馬遷編寫《史記》要靠一些稗官野史民間傳說,或者《戰國策》之類的散文著作!嗚呼哀哉!「坑儒」可以,好歹把書留下呀。我不否認秦統一對中華民族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單就文化傳承特別是歷史方面來說,「焚書」太絕了!

要知道從春秋晚期的孔子開始,國家文脈就下移到民間了,百家爭鳴開始。左傳的成書也是民間文人的努力,不是國家意志。如果真的戰國史料存世量比較大的話,怎麼可能沒有第二部春秋產生呢?


得罪「文人」的後果。


秦始皇焚了民間的大部分的書,只在王宮留本。

項羽焚了秦始皇的王宮。

兩者合作,古書基本消亡。不要真以為農工的書就沒收,很多政治理念都是從農工里總結出來的,其書中即有政治也有技術,農家、墨家就是典型。你認為這些書收還是不收?

書收了,燒沒了,到了漢代只能靠背出來,都是一些老叟了,他們已經儘力了。兩個人被罵了千年,現在居然有人問是不是被刻意放大,下面居然還有人說不是。嗯,都是儒家的鍋。敢情諸子百家就只有儒家,焚書焚的只是儒家的。你們高興就好。不過這種人一直都有,倒不是什麼新鮮事。


刻意放大?感覺沒有。

很多人之所以產生是後世儒者「刻意放大」的印象,是因為他們完全不了解儒家的政治觀點和政治哲學。

以焚書為例,最主要的打擊對象就是一些儒家經典,尤其是《尚書》、《禮記》,直接造成後世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對立,影響十分惡劣。普通人覺得這不過就是兩部古書而已,何必較真?但在儒家學者看來,這相當於秦朝統治者當眾宣告,自己要自絕於華夏的「道統」。更深一層次的含義是,作為華夏大地的新統治者,秦朝要放棄自己對國民道德上的責任。這樣一個政權,絕對是不得華夏先賢和上天護佑的。

與秦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漢從光武帝到漢和帝時代的八十多年,尊儒尚法,風俗醇美,政治清明,國力強大,堪稱治世典範。尤其是漢明帝,簡直就是《尚書·洪範》中帝王之道的模範實踐者,與之相比,秦朝統治者的短視和殘暴一覽無餘。


推薦閱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什麼首先統一了文字?
秦始皇和秦孝公比誰的功績大?
先秦諸公子傳|扶蘇:兩千多年前,一位真正的皇長子
一直覺得要說對於當今中國奠定基礎的人非始皇帝莫屬,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拿著焚書坑儒使勁詆毀呢?
有沒有可能秦始皇當年找到了長生不老葯?而且現在還活著?

TAG:秦始皇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朝代 | 秦朝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