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戰爭武器可能在戰爭中迅速補充么?
到二戰後期,各國的飛機、坦克都是每年成千上萬架的造,驅逐艦一造動輒上百條,連家底最薄的日本都爆了上萬架零式出來。可是現在的技術裝備這麼複雜,三四代戰鬥機一年上百架就是超高速生產了,TG造十幾條驅逐艦就算暴兵了,像中美這樣的國家哪怕轉入戰時體制不用顧忌裝備的研發成本,把整個國家的國力用在爆裝備上,一年能像二戰一樣爆出海量的軍隊來么?現在可不像原來汽車廠改改就能造飛機了吧?
再進一步說,現代戰爭比幾十年前是不是消耗/積累的比例拉開了很大,攢了幾年的家底一個月就能打光,兩個大國馬力全開對耗幾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一定是可以提升的,但是所謂的迅速是要迅速到什麼程度呢?
產能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願意投入多少錢。
很多先進武器擴大產能的關鍵瓶頸都應該是在於生產線不夠多,而且往往不是總裝生產線不夠,而是一些核心部件的生產線太少。因為這些核心部件在和平年代裡面只要1-2條生產線就夠了,而你想提高產能可能需要花一段的時間來建造新的生產線。如果生產生產線的設備的設備如果也很有限,那麼還需要先投入提升生產生產線的能力。這個中間鈔票需要的可不是一點點啊,
個人感覺,如果真的開戰,進入消耗狀態,各國還是會基於自己的工廠可以生產的工藝水平重新設計武器系統。比如戰艦好了,高級戰艦可能會受限於高級的發動機或者其他配套設備無法從普通造船廠批量生產,但是可以採用退化設計得到一個大部分造船廠都可以生產的版本。不就是發動機差一點(慢一些些),裝甲弱一點(反正是炮灰)嗎?
而且即使是二戰美國也不是珍珠港被炸完馬上就爆出一堆堆武器裝備好嗎?人家也是經過一兩年才慢慢把生產武器裝備的能力提升到頂峰的啊。這還是建立在之前美國已經接下了很多英國的訂單,生產能力高於和平時期的前提下的。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有兩個強國之間打到全面動員好幾年的地步。現在的武器進攻能力太強了,就算不考慮核武器,單是石墨炸彈定向打擊所有變電站,就足以讓工業體系癱瘓了。
非常困難。以美軍F35為例,和平時期每天一架的生產速度冠絕全球,可是即便在戰時體制下加速生產,由於其大量組件並非在美國製造,美國一國進入戰時體制也無法讓戰機的零部件供應都跟得上更高的生產速度,所以大幅度的提升產能是不可能的。
可以
以坦克為例 據我所知我國有很多條坦克生產線 但其中絕大多數是不開造的 這事實上就是戰備 假設戰爭爆發 那麼非常多的生產線很快就可以投產 將資源轉化為實際戰鬥力 這就好比預備役 人在那放著 有需要時就立刻組織開赴前線 各國此類的戰備生產線都有很多 同時 由於大規模投產之後相應成本會降低 也許原型機成本很高 但量產機改進技術改良生產就會相應的降低成本 進而匹配大規模生產贊同暫排第一的回答
雖然可以「爆兵」 但這同樣需要時間,這就好比星際里你造了很多兵營 但是生產兵仍就需要時間ps 也有像日本這樣 一條軍艦使用幾年立刻退役封存 等待日後使用,事實上我國也有此類戰略存儲 56式步槍蛋夠打到世界末日.....什麼85年冷凍生豬......所以戰時突然冒出一堆武器裝備不要驚訝 也許是以前生產的...先說結論,以裝備單價為標準計算,只要資源儲備足夠,爆髮式裝備製造達到二戰水平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更加可怕.
只要對現代軍事有點認識的朋友估計都會注意到單從數量方面看一支現代軍隊高技術含量部隊的數量規模和二戰相比少了很多,單從軍事戰略角度展開,主要由幾個原因共同影響.
1.裝備單價提升:舉個栗子.在包含了裝備之後,現在美軍M1A1主戰坦克的單價在500W美元左右,而二戰美軍M4主戰坦克單價在當時大約44000-48000美元,約合現在230W美元,M1A1差不多整整貴了一倍.
2.人力成本增加:繼續用美軍做例子,二戰時期,基本上只要會開車,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謝爾曼坦克駕駛員. 而現在,坦克駕駛員首先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坦克專業機械理論學習,並且需要學習其他諸如通信,協同作戰理論等知識學習,並且要認識並且熟練操作比二戰坦克整車儀錶盤加起來數目差不多的各類儀錶面板. 二戰時一個坦克車組經過幾周的訓練就能上戰場,如今需要大約半年才能形成戰鬥力.
3.戰爭形式改變:在核武出現之前,人類的戰爭基本上是誰人多誰大殺器多就誰贏.自從核武出現之後,特別是冷戰後期,核捆綁形勢穩定之後.大國之間基本上就達成一種共識,這就是大國之間在未來大規模消耗人力的常規戰爭幾乎不可能再出現,但是地區性的小規模衝突依然會長期存在. 所以常規武器的研發方向逐漸從過去的大規模裝備為方向的要求逐步轉變到精確優質高效的要求中.
以上說明了導致裝備單位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工業能力問題,二戰結束到今天已經差不多70年了,但是德國依然擁有除俄羅斯以外,全歐洲最強大的常規戰爭潛力.原因正是德國依然具備最強的輕重工業綜合實力. 二戰時鼎鼎大名的克虜伯鋼鐵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強的高性能鋼鐵生產商之一,而萊茵金屬製造著目前這個星球最精準的火炮.一旦戰爭爆發,賓士,保時捷,寶馬等汽車生產工廠,只要稍作調整,立刻能變成軍用裝備生產商. 20年前簡氏防務在德國統一之後做過一個評估:如果德國的生產不被干擾,德國在4個月以內就能生產出當時歐洲除俄羅斯以外所有國家加起來還要多的技術裝備,一年後就能超過當時的俄羅斯,效率遠比二戰德國最強盛時強大.
最後總結就是,並不是由於消耗/積累比例的變化,而是戰爭形式改變,大量消耗的常規戰爭已經很難並且沒有必要打起來了.
因為現代的很多武器裝備都是為大國虐小國的局部戰爭設計的,大國之間要打起來直接扔核彈了,誰會給你機會暴兵。像衛星制導的巡航導彈這種高度依賴 GPS 的武器,大國之間打起仗來肯定直接先把這些衛星給打掉,導彈也就是廢鐵了(當然,慣性制導的不受此影響)。航母這種東西開出去打打小國那是很給力的,可對付大國效果就不咋地了。一句話,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導致大國之間的戰爭,不需要常規軍事力量來碰撞了。
不是可能,而是必須,這是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的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武器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誰的手裡,就聽誰的。因此專門毀掉武器在是在戰爭中是很愚蠢的行為。戰爭消滅的是不會聽話的,而不是會聽話的。
不可能,二戰時生產民用設備企業轉產軍事設備很容易,這放現在是不可能的。現代戰爭後方過於危險,用超越二戰戰略轟炸的方法摧毀對手軍事工廠是不難辦到的。
不用縱向的和之前比, 只用橫向的和對手比較就行。中美俄這些大國都是BUG國家,中蘇都是用空間和時間換翻盤的典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