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友情、親情、愛情的關係以及輕重的差別是什麼,如何對待朋友、親人和情侶的關係?


發乎於心 順其自然。每個人,每個人生故事,每個階段,對於親情、愛情、友情都會有不同的認知和感悟,從而導致不同的行為,而且對這三種感情的側重也有所不同。隨著人的成長,人生故事的發展變換,這三種情感在我們的心中會發生變化,比如重視程度的改變,表達方式的改變,就像心電圖的圖譜一樣,是有波動的,但是,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這種變化同樣像心電圖一樣是圍繞著一條直線的,這就是人的良知和情感的最本源。所以 不用考慮那麼多,發乎於心,得失在外。得到,是一種前進;失去,是得到的價碼。我們常常在失去中,得到了進步。不管這三種感情如何此起彼伏、此消彼長,都是必然的過程。自然的流露,輕輕的呵護,最好。


只要是情,都很重要,不分仲伯。因為人生的重要意義(或說目的、任務)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謀得多高地位、取得多大名氣,而是學習、掌握與人溝通、相處的藝術,廣泛建立不分親疏、相親相愛的關係。快樂、幸福不是由外在性、物質性的東西決定、左右的,它們產生於由人與人之間的互愛導致的人際關係的和諧,又由此和諧的人際關係導致的個人內心的安全、滿足、充實、喜悅、平和、永恆等美好感受。

對於不同的人,各自需要加強的「重點項目」不一樣。

多數人,由於血緣的力量,親人間會自然相愛。最容易出現的愛的授受關係是長輩愛子孫,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愛。相對較難實踐的是子孫對長輩的愛(比如往往父母愛子女超過子女愛父母)。但即便是沒什麼大礙的親情中,也會爆發矛盾、爭吵、暴力,需要人們學會以和平的方式相處,解決摩擦。另一種相對少見的情形是親人之間天然地生有間隙,如同天敵,特別嚴重的甚至勢不兩立、不斷互傷。他們彼此間的關係還不如他們各自與非血緣關係的人親近、要好。對於他們,改善、修復親情關係比之愛情、友情,是更重要的課題。

多數人,因為性的力量,夫妻之間、情侶之間也會自然相愛。愛情的特點是易逝,因為性的本質是喜新厭舊,不論男女。所以,如何經營愛情,讓愛情保鮮、持久、不半途而廢,或者讓每一份愛情都不相互糾結、衝突,各自開花結果,是多數人一生都要做的功課。

多數人,究其一生,會把親情看得最重,愛情次之,友情放到最後。但友情是應當放到與親情、愛情一樣重要的位置上。親情、愛情都是為人設定了特殊的附加條件,讓人學習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友情的附加條件最少——只需情趣相投、互相欣賞。因為缺少軟「強制性」,友情會讓人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例如拋棄利益,把友情建立在超越利害、功利的基礎上(因為關係越親近,越易產生利害關係)。由此可讓人超越血緣、婚姻(性、經濟利益、愛的三位一體)的狹隘,進入無私的、我與人同、愛人如己的境界——擴大人性的高度。對於多數人,友情是最難的功課。

只要內心依然存在親人、情人、友人的親疏遞減排序,我們就不能超越自私,不能踐行人人平等,從而完成精神的凈化與進化。只有每個人都一樣美好了,人性惡才能剷除,人類社會才會真的變得十分美好。

但還有比友情更難的功課,就是將無差異的愛給予與我們關係更遠的陌生人、仇人、敵人。每一個在你的生命里跟你產生交集的人,都是與你有緣的人,不是可有可無、無關痛癢,或理應消滅的人。無條件地愛別人、寬恕別人,慷慨地、不求回報地幫助別人,便能完成這門看似非常不可思議、難度巨大的功課。


親情,愛情,和友情是三種不同的情感,但是他們又有共同之處。尋找一個互相理解和互相關愛的對象是人的情感需求的本質,是愛情(注意是愛情不是婚姻)和友情的根基,也是親情升華的要素。

友情的需求可以說是最發自內心的,它不像愛情有生理需求的驅使,也不像親情有血緣紐帶的束縛,因此友情的特徵最能反映人類情感需求的本質,也就是渴望被了解以及被愛。

愛情在友情的基礎上多了三個特點,性行為,更強的排他性以及責任,但是最根本的產生前提還是渴望被了解以及被愛。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友情是愛情的子集。

親情是所有感情中最牢固的,因為它的根基是我們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而不是我們的情感需求。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有保護自己基因以及保護與自己基因相似的個體的本能的生物能更好地存活下來。那些不會保護相似基因的個體更容易滅絕,所以倖存下來的生物大多都珍視親情。換句話說,這種保護與自己相似的基因的慾望就是親情的本源。

友情和愛情是社會化的產物,而親情是生物本能的產物。

Dr. Robert Waldinger 在TED上有過這麼一段話:

The clearest message that we get from this 75-year study is this: 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 Period.

Weve learned three big lessons about relationships. The first is that social connections are really good for us, and that loneliness kills. It turns out that people who are more socially connected to family, to friends, to community, are happier, theyre physically healthier, and they live longer than people who are less well connected.

And we know that you can be lonely in a crowd and you can be lonely in a marriage, so the second big lesson that we learned is that its not just the number of friends you have, and its not whether or not youre in a committed relationship, but its the quality of your close relationships that matters.

And the third big lesson that we learned about relationships and our health is that good relationships dont just protect our bodies, they protect our brains.

上訴內容的主旨就是,在溫飽的情況下,良好的情感關係是人類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重點在情感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關係質量的體現在於兩個人相互理解以及相互關愛的深入程度,而這種情感是建立在社會性的關係上的。由於剝離了安全需求和繁衍需求,友情是情感需求本質體現。這或許是為什麼很多教育家倡導父母要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以及讓伴侶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原因吧。

-----------------------------

以上是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或許跑題了。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啟發吧。


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是會有一定利益驅使的,利益會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而精神利益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獲得更長遠的關係。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有希望得到子女的認同,情侶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你能滿足他/她某方面的需求,朋友之間更看重人脈、資源、經驗、知識,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容易成為更親密的朋友,當你看重的利益變少了友情也會因此變淡。

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並不需要得到你的報答,而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但並不是代表不希望得到你的認同,你的認同可能會讓他們的付出得到欣慰,你的回報會認為他們的付出感到沒有遺憾,對我而言,我應該還算是一個從小缺少關愛的人,但也沒有很好的形成獨立與自由的思想,即使認為自己內心對周圍的事物會敏感一點,但也不擅長把這些表達出來。很多本該與父母展示的想法也會憋在心裡,父母與子女也需要產生更親密的關係,需要彼此更深入的溝通吧。很害怕生一個男孩,與兒子以後不能親密溝通那該怎麼辦啊,我覺得父母能做到的有可能妻子也能做到,這是我的看法,父母的確是無條件為你付出的這是真的。

結婚與談戀愛是不一樣的,結婚更需要考慮到雙方三觀是否相符合,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大概就是門當戶對的意思吧。其中最主要就是三觀的符合程度,越相似的人,越會有更多思想上的交流,找一個相似的人結婚這是我從沒改變過的看法。可是你有可能你也會遇到一個心中的女神,女神一定是比自己高2個段位以上的異性,自己目前肯定會達不到對方的要求,自信的人會讓自己提升2個段位來讓自己配得上女神吧。也有可能你和你談了很久很久的女朋友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你的段位高出她段位2個級別那該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哈哈,應該會一起升級吧,或者提早發現對方適不適合,早一點提出分手而不耽誤對方。如果在你還是白銀的時候你遇到了一個鑽石的女神,可以大膽追求,但是成功的幾率不足百分之一,如果真成功了大概會是所有男生的夢想吧。談戀愛的話,希望自己在結婚之前可以多談幾次戀愛,與不同的人親密接觸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性格的人,產生親密關係之後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別人,通過這個人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人成熟了會發現真心沒用,感動沒用,吸引才是正確的做法,再說一個我現在的想法,我真覺得百分之八十的男人婚後會出軌,剩下的百分之十九是沒能力的,剩下的百分之一是傻逼。一個男生如果太積極的追求一個女生,應該只是想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吧,針對同等價值。或者與價值低於自己的女生在一起也是這樣。男生女生價值的評判大多是一個外咋條件與家庭背景結合產生的一個綜合評分。不排除有真心喜歡的,幾率也會不足百分之一。長期的吸引形成的戀愛關係才會更加的持久吧,除非遇到女神了,對了,我還有沒談過戀愛,有些看法可不準,我覺得妻子是人生與自己親密時間最長的人,也是最應該珍惜的人,會是我最愛的人。

朋友之間最好是有相同的愛好、價值觀,或者有一些物質利益存在才更容易產生長期的友情關係。條件或者觀念相差很大的兩個人也能產生朋友關係,多半是一個人能在另一個人身上獲得什麼,通過和條件比自己差的朋友互動,獲得認同、價值感。擴大自己的朋友圈,與各種人接觸,增加自己的閱歷,好朋友也不需要太多,有就夠了,有幾個不錯的朋友一輩子聯繫挺好。

由於閱歷與知識面不夠,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部分想法表達不回到位,容易產生誤會,請諒解,希望得到不同意見,更好的完善自己對這方面的看法,然後更改自己的答案,得到更好的答案。


個人覺得:親情大於愛情大於友情

因為親情是不可分割的血緣(這裡我把婚姻視為泛血緣關係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愛情雖然也能表現出無條件這種現象,但相對來說還有有一定條件的;友情則更傾向於有條件的,偉大的友誼畢竟是少數,而且友情的保持必定是建立在武利害關係之上的。

個人覺得對待親人和對待情侶(當然是那種將來能結婚的那種情侶)是可以放在一個層面上的,而朋友則可以尋求幫助,但不能完全依靠


親人關係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這個社會強加給你的,你被迫成了某某某的孩子,某某某的兄弟姐妹,某某人的某某,這些複雜的關係都不是你可以自主選擇的。而友情和愛情才是你忠於自己、自由意願的選擇。


每個人生下來就會被一些人愛著無微不至保護著放在手心捧著 這種感情就是我們所稱的親情 沒有道理可言 因為我們是人類 這算是一種本能

而三者中最公平的就是友情 彼此性格相合 興趣愛好一致能聊得來 就可以做朋友 而友情 就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東西 你把自己毫無保留的真心交出去 一定會獲得對方的真心

至於愛情 是最讓人傷腦筋的 可能你花十年八年時間去愛一個人 對方依舊不會愛你 愛情沒有公平可言 不是說你付出多少就一定會得到你所想要的的 歸根究底 還是緣分 不要過於執著受傷的人只會是自己 不要看的太重了

而就本人而言 我認為親人和朋友一樣重要 至於愛人 要看情況來說 如果是你認定了的愛人 你非常愛對方 那我認為愛人能和親人朋友在心中地位持平 如果沒有愛到骨子裡 愛人只能排在最後


以下內容,完全是個人的理解,歡迎討論,拒絕噴。

1. 友情、親情、愛情的關係

友情:

兩個人之間在某些方面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同

(志同道合 or 道不同,不相為謀)

親情:

長時間的共同生活,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

(我在很多方面,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但依然有強烈的依賴感)

愛情:

兩個人之間在某些方面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同

長時間的共同生活,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

性的吸引

2. 友情、親情、愛情的輕重差別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三者孰輕孰重是不固定的。

對於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來說,三者孰輕孰重是不固定的。

以我為例: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出軌,鬧離婚,由於種種原因,沒成功,但家庭已經破裂了,因為父母間實力的差距,多年來,我和母親不得不忍受父親的某些惡劣言行。

所以:

1)我希望自己以後可以不再受制於人

2)我修復不了這個家,因此期望能組建自己的家庭,逃離現在這個破碎的家。

那個時候,我認為愛情是最重要的。

但,經歷了極大的努力和漫長的等待,愛情失敗了,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實力的貧弱。

(沒有愛情的麵包,味道不會很好,沒有麵包的愛情,會被慢慢餓死)

所以:

1)我希望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不再受制於人。

2)我希望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不再受制於物質。

現在,我認為實力是最重要的。

3、如何對待朋友、親人和情侶的關係

請學習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靈活運用在生活中。

1、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對於哪些是對方在意的,決不能碰的,心裡要清楚)

2、互不侵犯

(不損害對方的利益)

3、互不干涉內政

(不要過度干擾對方的想法)

4、平等互惠

(誰都不欠誰的,要互相尊重,共同奮鬥,爭取把日子過得更好)

5、和平共處

(和和氣氣、開開心心、長長久久)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親情 友情 愛情分的那麼清楚 情感沒有公式 不是在某一時間定了某種關係就套進一個固定的規則里 清醒的符號化的行事

親情 基本在人生里陪伴你最久最穩定最毋庸置疑的東西 不講其他的 那股血濃於水的感情是刻在骨子裡的 一生銘心 長久的生活 他們是最了解你的人(也許不) 唯一幾個看著你從小長大的人 多年的照顧與陪伴 我們都是容易在一定時間只沉浸在一個世界的人 所以這種家庭的力量在20年的時間裡足夠潛移默化 就算以後的很多年你覺得當初最熟悉的人會有些陌生 但是那份感情幾乎永遠也不會貶值 變質 因為有一條鐵律已經在你的心裡 潛意識裡牢牢存在著

友情 如果說親情是一種無意識的本能 那麼友情就是衍生 最開始 它沒有親情那種積澱 從陪伴開始 慢慢的磨合交心 這個過程是有選擇的 性格 興趣 觀念 都左右著這段關係 舉個例子就是 如果我們的感情有三個生命值 那麼親情最後一個值是滿分 前兩個是加分項 如果沒有重大變故 那麼最後一個值會一直是滿分 而友情 一開始最後一項是零 通過前兩項的加分 最後一項慢慢增長 一直逐漸到近似滿分 友情對前兩項的分數是沒有特別多的要求的 最後一項加到接近滿分的知心朋友並不多 但是普通朋友就有很多 所以分給每個朋友的時間 感情也就沒有那麼多 同樣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多 因為這就是朋友 只有在這個層次才是朋友 而不是我們不在這個層次 說了做朋友就是真正的朋友了 說是情侶了就是真正的情侶

愛情 為什麼一個人的朋友那麼多 但是所謂的愛人只有那麼幾個 因為「質量」不一樣 簡單例子 大班課和一對一的區別 只不過在複雜的情感上這個區別是幾何倍數增長的 有質量的感情所需要投入的東西就越多 投入的經精力 時間 感情 關心 交流 我們想要掌控的也越多 而且也越複雜 因為愛情也許就是感情的最高境界 就像光速一樣 在它以後的東西是未知的 沒有定義的 就像愛情 我們可以把它升華到無限 而下一個境界就沒有了 突然想到bdsm 它太複雜 也太簡單

無論是愛情 友情 親情 超過了一定得層次與境界 那麼這份感情也許該換個名稱了 也許有時候在現實中看來並不合適 但是你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在變成為那個真實的層次里的東西 受到的傷害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已經改變層次的事實而增加減少半分 同樣付出的精力也一樣 所以不去計較朋友 愛人這種單純的刻板規律 而去發現自己 結果想必會更真實吧

至於如何對待 那就是自己考量的了 反正如果母親和女朋友同時掉進水裡 你不救母親 就是不作為罪 不救女友 良心的愧疚 等等一些 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事 所以善良的做到最好就夠了 不必太苛責


就自身來看,親情(父母)>愛情>友情>親情(七大姑八大姨)


我們於友情中相識,於愛情中相知,最終於親情中相伴一生。


每個人對這三種感情的排序都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親情是人一出生就會跟隨一生的,但是親情也是因為上一代的結合才有了自己,而上一代的感情來自於兩個人的愛情結合,接著才有了第二代。而當我們長大,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愛情,在此基礎上生兒育女。當然,子女也會長大,成立他的家庭與小孩。所以個人認為,愛情應該排第一,親情屬於愛情的附屬感情。在親情和友情之間就看個人的理解了,親情與友情有時候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總之,待人待物以誠為主,必然會得到相應的回饋。祝你幸福!


你開玩笑嗎 這和「你和我媽同時落水你先救哪個」有啥區別


囧 這個問題也有人問啊?

我覺得~友情、愛情、親情的關係就是他們都是情……

輕重當然要每個人自己把握權衡……在不同的階段輕重也不一樣~你剛出生的時候你只有親情么……等你青春期的時候可能失戀就想死了,親情友情都不顧了……

如何對待朋友、親人、情侶么……認真對待唄~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這中間一定會發生矛盾啊,比如你今天是和朋友去逛街還是和男朋友去看電影還是在家陪老媽吃飯,這種事只要是人都會遇到吧……這就看你怎麼處理了,看你覺得哪個重要,總之盡量平衡唄~總要有取捨的~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呀~^_^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哲學 | 情感 | 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