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會「墮境」嗎?果位會「掉」下去嗎?

證了四果的聖人梵行已立,遠離一切煩惱

這時候還有持戒的必要嗎?

如果已經證了四果,結果又起了貪愛之心,

會從四果降下去嗎?


阿羅漢到底退不退,不同的部派有不同的看法,有部認為是會退的,經部和南傳認為不退。

初果是決定不會退的,阿羅漢再怎麼退退到初果就不能退了。

俱舍裡面說阿羅漢有六種差別

六種分為兩類

一、時解脫阿羅漢

這是鈍根,需要好時好緣才能證阿羅漢

就是說要吃好的睡好的才能得阿羅漢

有一個公案,某居士請僧團去應供(請吃飯),僧團給居士開示完了之後,居士得了三果,然後觀察這些比丘發現他們居然還是凡夫(或者初果二果),還沒有自己厲害-.-

後來用神通觀察發現他們是伙食太差了,身體不行,所以證不了阿羅漢。後來給他們整了幾頓好吃的,一個個就都得阿羅漢了。

故事是聽老師說的,記憶有偏差見諒。

在律藏裡面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客比丘過來掛單,阿難尊者負責接待。這位外來的比丘吩咐阿難給他準備上好的房間,上好的飲食。阿難跑去問佛,佛讓阿難照做,第二天就看到這個比丘飛走了……

意思就是這比丘第二天就得了阿羅漢,示現神通飄然而去。(也是聽老師說的)

時解脫阿羅漢有五種

①、退法種姓

五緣退 1.經營事業 2.喜歡說閑話 3.吵架 4.喜歡遠行 5.得了很久都不好的重病

一切的不善有覆無記法都有可能讓他退到初二果

②、思法種姓

想著自己好不容易得了阿羅漢,要是退了怎麼辦,老想自殺(在阿含經裡面可以看出佛陀對活不活不太在意,重要的是有沒有解脫。經常可以看到某居士某比丘在佛陀開示後得了聖果,轉眼就被瘋牛給撞死了,佛陀表示大丈夫問題ない)

③、護法種姓

好不容易得了阿羅漢,可不能退啊,得好好的防護,小心謹慎。

④、安住法種姓

遇到了可能會導致退的因緣,不防護也不會退,但是不努力也不會進步(進步成俱解脫,三明六通,滅盡定之類)

⑤、堪達法種姓

這個種姓的阿羅漢有堪能性,喜歡修「練根」,很快就能夠變成不動種姓。

至於練根是什麼根,不知道。

以上是時解脫阿羅漢

二、不時解脫阿羅漢

不需要好時好緣也能得阿羅漢,利根

⑥、不動種姓 絕對是不會退的。

這是有部的說法,在阿含經裡面也是能夠找到事證的,如喬底迦比丘,六次得了阿羅漢又退了,第七次得了之後怕再退就自殺了。

當然其他的部派有不同的解讀,認為前面六次都沒有得阿羅漢。

根本說一切有部雖然認為阿羅漢有退的,但是他們也認為這些阿羅漢即使退了,在命終前也會再次證得。


阿羅漢有退無退」這是一個兩千年老問題,各部派的主張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

「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本宗同義者,謂四部同說,...預流者有退義。阿羅漢無退義。... 說一切有部本宗同義者,... 預流者無退義,阿羅漢有退義。... 化地部本宗同義,...若非有因,預流有退,諸阿羅漢定無退者。」

說一切有部是認為有「退法阿羅漢的」,如《大毘婆沙論》說:

「如契經說,阿羅漢有二種:一退法。二不退法。又契經說,由五因緣,令時解脫阿羅漢退,隱沒忘失。

云何為五?一多營事業、二樂諸戲論、三好和鬪諍、四憙涉長途、五身恆多病。又契經說,有阿羅漢名瞿底迦,是時解脫,六反退已,於第七時恐復退失,以刀自害而般涅槃。故知定有起煩惱退。」《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60 (CBETA, T27, no. 1545, p. 312, b16-24)

《俱舍論》中說,阿羅漢有六種,前五種會退,稱作「時解脫」阿羅漢,最後一種不退,是不動「不時解脫」阿羅漢。文長,列出鏈結:T29n1558_025 阿毘達磨俱舍論 第25卷

《成實論》中有一品討論阿羅漢退法的主張( 退品第二十八 ),下一品則討論阿羅漢不退法的主張( 不退品第二十九 )。文長,列出鏈結:T32n1646_003 成實論 第3卷


見道(初果)即不退,其他的各種異說,歷史上紛紜複雜,但怎麼說呢……還是自己多看看雜阿含經和相應部吧……而且對於阿羅漢是否退墮的問題,其實已經不是人家阿羅漢自己退不退的問題,說這個事,並從其中認為阿羅漢可退可墮的人們啊,看看自己,想想自己的身心實況,最深層的問題動機……願今生見道!


退法阿羅漢 退的是定境罷了。果是不可能退的。沒啥可討論的。煩惱永滅,才叫做阿羅漢。

退法阿羅漢 也煩惱永滅。

不過相對於俱解脫阿羅漢而言。

不過,定境本來就是可退的,這又有何奇怪?


你這問題邏輯有問題,貪嗔痴無餘滅盡的才叫阿羅漢,能起貪愛的就不叫阿羅漢。阿羅漢肯定不會存在有意識的觸犯戒律的問題。


退法阿羅漢,受種種逆緣即失無學位而退轉。


部派佛教異議無邊,以下為引用:

佛教弘誓學院 佛教弘誓學院

「證果的聖者既已斷除的煩惱雜染,是否仍會現起而退失道果?部派佛教中,有三種說法:

一、大眾部、化地部主張「預流者有退義,阿羅漢無退義」;
二、有部主張:「預流者無退義,阿羅漢有退義」;
三、經部師認為:「預流果無退,阿羅漢亦無退 」

根據該篇的說法,阿羅漢是否會退果位,和論師是持「三世實有」還是否定「三世實有」的論義有關。三世實有是「說一切有部」的論義。


不會退轉,這是必定之法,不會破戒,不會生起。


從心之所行,諸行不逾矩,

心無戒,行不破戒,合來生戒?


果位不退

退法阿羅漢,是一種描述錯誤,比如說修苦行的佛陀,拜師學無所有處定的佛陀,後人就會誤解為,佛陀是有師傅的,佛陀是修苦行成就的,但是這時候,佛陀並不是佛,只是一個凡夫。同樣的,退法的不是阿羅漢,而是成就阿羅漢之前的人


貪愛是有,阿羅漢是不受後有


四果阿羅漢已是究竟,不在退轉,也無處可退,想退轉也退不了,


問題不錯,補充就不對了,已證四果,不持戒,也破不了戒,不用刻意持戒,戒已是本身,不持自持,何來破持一說,已無有戒可破了,正所謂隨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個問題,四果已證,生起貪愛之心,會不會退轉,這個問題不究竟,按一般常理來說,不會,因為已經是斷除煩惱我執貪嗔痴了,而且四果是無餘的,但有一個東西需要注意,隔陰之迷,所以說退境不退果會更貼切一些,不退轉分三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只有達到破一品無明的法身菩薩的時候,三種不退轉才能證得!(所謂圓滿證得三不退)這個是八地菩薩的境地果位。

為什麼說退境不退果呢?下面我說一說幾種不退的情況。

一般我們說的不退轉果位,是指第八地菩薩(阿惟越致)。

其實,在大乘佛教里,42階位的菩薩細分,有幾種不退轉菩薩,如:

信不退,第六信為信不退位果位,此地菩薩相當於須陀洹,已經斷除見惑,永遠信佛的真理。

住不退,第七住為住不退位果位,此地菩薩相當於小乘阿羅漢果位,永超三界,不再輪迴。

證不退,初地以上為證不退位果位

行不退,八地以上為行不退位果位

八地以上,才沒有了隔陰之迷啊,那是堅決不退轉的。

為什麼會退轉?證果,其實就是斷惑,就是在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完全斷除,就是割草未斷根,還會發芽生長。徹底斷除,連根拔除,就是不退轉。否則還是有退轉的可能。


他們阿羅漢自己就是戒,他又怎麼破戒?人格分裂?


當年佛教第一次分裂就是因為這個,大眾部認為阿羅漢還不究竟,當然也會墮境,於是到後期演化成大乘佛教,認為阿羅漢境界上面還有菩薩,且只有修菩薩道才能成佛,上座部認為阿羅漢是究竟的,從佛經里世尊對阿羅漢境界的描述梵行以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我更傾向於阿羅漢不會墮境


世上可有哪位哲學家失去過哲學家身份的?


能退啊!佛經里不是寫過有個阿羅漢退轉了好幾回,最後退怕了,結果為了不在退轉自殺了。


果不失,心還會動搖?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子不語還是草堂筆記里記載過,轉世之後墮落的活佛.

那些說不會退的多數連修行的門坎都沒踏入,

青溪就是踏入修行門坎退下來的那位;當你否定了你的認知,功行自然也就退了,更別說修行路上那麼多魔劫.


我一個玩音樂的你居然問我佛?


推薦閱讀:

南傳佛教怎麼看耳根圓通這種法門?
「法念處」是怎樣一種體驗?
關於原始佛教「無我」觀念是哲學解釋還是實證學說,以及輪迴觀念和無我觀念的問題?
《唯一路》
如何能系統地學習戒律而不被繞暈?

TAG:上座部佛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