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徒怎樣評估他們選擇了正確的教派?

基督教(Christianity)主要有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許多規模較小的派別。每個派別里(尤其是新教)也有大量教派,不同教派對基督教教義有不同的詮釋,有一些被另一些稱為異

端。從歷史中,可以看到許多教派/教義被後來的推翻,有些作出「更正「,有些教派消失。

那麼,基督教教徒怎樣評估他們選擇了正確的教派?

漫畫翻譯:

黑板:歷史中的教會及基督教運動。

這是我們的基督教運動的由來,終於能正確地理解聖經了。

好在有我們,耶穌真是幸運。


事實是,不同傳統中的基督徒是無法所謂 客觀地向別人證明他選擇的基督教信仰傳統就是正統。

因為當他選擇這個信仰的時候,他就先入為主地認定了這個信仰是正統的,而之後他所提出來證明信仰合理可信的說辭,其實就是他在所選定的信仰體系內,自身方法論下對其信仰自洽性的敘述和對延伸或補充自洽性所做的努力。

我們首先要知道,在不同信仰之間,如果從客觀地角度(如果有的話)來看,信仰體系是相對的;而只有從主觀的角度來看時,信仰才是絕對的和排他的。這取決於觀察者自己的主觀立場和即時處境所需。

假設我們擬定:A是我們個人選擇的【信仰本身】,而B是我們選擇這個信仰的【理由】。

那麼人選擇信仰的過程就是先接受A,然後再通過處於認可A的這一個大框架下,去闡述和推論B,以這個方式來證明A是可信的。但是必須注意B本質卻不能成為人接受A這一行動和作為結果的事件的源頭。

同時,我們就會發現,如果假設一個理想狀態,A不需要被接受它的人辯護,沒有來自否認A的其他事物的威脅。那麼,我們完全就不需要B

所以,當人以自認為某個信仰可信的諸多理由去勸誘他人的話,希望他人接受自己也接受的信仰時,如果他人對明確的世界觀並沒有自己的概念,在信仰的選擇上實際是處於一種空白的狀態,他人就有可能通過被演說某信仰的合理性/可信性的方式,首先地做出選擇這個信仰的行為(但產生他人決定的並不是信仰可信與否的理由)。之後繼承或者深化其信仰的自洽性來鞏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這大概就是普遍情景中 傳教成功 的例子;

但是如果某人已經擁有了某種與此信仰不同 或 衝突的哲學觀,那麼面對規勸,人就會在基於自己已經選擇了的這個信仰的範疇下,否定來自別人的精神入侵(洗腦)。自己所選擇的信仰的自洽性正是在這種過程中發揮作用,也可能因此得到進一步發展。

那麼,就拿基督教信仰傳統舉例,我們發現:天主教Catholicism),正教Orthodox),抗議宗Protestantism)。這三個傳統在面對非信者時,將會是處於一種各執一詞,令外人無法找到絕對的準則和權威來判定孰是孰非的情境。天主教常認為自己與正教有相同的平台可以『不服來戰』,與抗議宗則完全無法溝通。但實際上三者都沒有相同的領域來斗個輸贏。

正教徒指責天主教異化教會論,教化皇扭曲伯多祿榮譽首席權的概念時。

天主教徒可以引經據典證明伯多祿宗徒之長的首席權職並不因伯多祿本人設立聖座而傳於繼承者(亞歷山大里亞/安提約基亞),而是伯多祿在何處殉道,其首席之主教權職就賦予何處主教,並找出教父的信函為羅馬教化皇之首席地位作證。

正教徒又抨擊天主教們擅自將「和子句」添加進尼西亞信經,「和子句」所導致的聖神論既不正統,而這種行為又僭越大公會議的權威還藐視整個教會的最終決定時。

天主教徒可以揚言,若按照古代傳統,大公會議需要由羅馬教宗的權威來召開方為合法有效,那麼教宗亦有權定奪信經的組成部分。並且他們可以找到文獻證明,整個西方拉丁教父沒有人否定過「和子句」所表達的信仰,上到真富奧斯定,還有希拉流,再到聖盎博羅修和德爾圖良,他們都提到了「聖神發自父與子」,只是在諸大公會議時期,教父們皆認為「和子句」是顯而易見的正統信仰,人盡皆知,根本無須多提。而將和子句添加進尼西亞信經,正是保證了其完善性。

天主教徒批判正教徒不服從教化皇那由基督親賜的權柄,分裂教會時。

正教徒辯護說,實際上是天主教徒擯棄了舊羅馬的正統信仰,舊羅馬聖座上的繼承人不再持守古代聖教宗們的寶貴遺產,給聖裴特諾以及榮譽首席的光榮蒙上羞辱的灰塵,教化皇把自己變成了某種古羅馬神皇,試圖用極權主義的魔掌遮蓋包括西方教會直至東方教會的天空,將五大牧首區和睦共制的大公教會,竊入自己的私囊之中。榮譽首席的第一羅馬本來是眾教會之兄長,如今卻搖身一變想成為奴隸主。

天主教徒批評正教會常受東羅馬皇帝隨心左右,墮為玩物,崇拜皇帝為偶像。

正教徒則證明基督教與皇權的妥善互助正是合上帝意志之事,皇帝/皇后不乏聖人,殉道殉國者,正統信仰的保衛者,大公會議的召集人,秩序的監管者,並且正教會一脈相傳神聖的舊約傳統,給正教皇帝授膏敷聖油,尊重虔誠基督徒君王在教會中的地位。

當抗議宗新教徒指責正教和天主教不以聖經為中心(「唯獨聖經」),遵循異端或異教的傳統時。

天主教正教會強調說聖經的權威完全基於教會的權威,聖經是聖傳的一部分,教會才是唯一的根基,將教會和聖經分離是顛覆一切信仰的惡行。

新教徒們指摘天主教和正教拜聖母瑪利亞為神明時,它們倆能異口同聲反駁到 聖母論是基督論的必然發展,聖母是上帝的聖殿,聖母參與救恩的工程給與主耶穌肉體,當是光輝耀世,備受尊崇,馬丁路德也對聖母有很高的敬意,一直以來完全沒有人視聖母高於基督,更不可能有人視她為上帝!

新教徒們在否認天主教和正教對聖人以及聖像敬禮時,它們兩者又會同樣批判新教徒無視基督內生命的聖化,人類成聖本體論的完全改變,故而也拋棄從古代教會傳衍至今對聖髑聖像的虔敬和珍視,這無異於否認上帝的真實做工。

通過胡亂援用一些確切的真實案例,我們就可以明白了,三者的信仰首先都是因為成體系的,他們本身都有足夠嚴密的邏輯鏈使自己合理化,無論各自有何開端,他們的信奉者中都有源源不斷的高人為其完備理論基礎,無論它們使用什麼樣的材料(聖經,聖傳,教會史,教父著作等),因為存在極大的詮釋空間,他們都能通過理論體系尋找到有益的證據為自己辯護。所以在它們自身的邏輯內,它們三者完全都可以是符合理性的(相對性),但因為信仰內容不同,互相又都指認對方是錯謬的(排他性)。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天主教、正教,或抗議宗和東方正統教會,對於世人來說,它們皆為可接受的世界觀,它們所要求接受者所過的生活都是於人類可以奉行一生不渝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們互相之間的爭鬥,吵鬧將是毫無意義,因為不會有結果。

縱使主觀上我們認為這個或那個是錯誤,不可信的,但是無論如何總有人會篤信這個或那個「錯誤」的信仰。因此,我們所面對的未解之謎其實就是:到底為何一個人會選擇某一種信仰?也許是因為成長的家庭環境,也許是由於社會背景,也許甚至是文化品位。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對這樣人類內心世界的重大活動結果難以探明。用主流的言語來說,人對信仰的選擇大概需要就是 心靈中的縱身一躍吧:做出選擇!


其實,雖然基督教各個宗派在儀式或組織結構上有不同看法,但是基要信仰都是按照聖經的教導為原則的。

因此,只要不是異端,我們不能說別人是錯誤的,自己是最正確的。基督教各宗派都相信三位一體的上帝;相信基督是神人二性道成肉身的中保;相信聖靈是上帝;相信耶穌基督是童貞女生,為我們死而復活,而且還要再來審判世界;相信我們藉著相信悔改能夠成為得救的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是要再來的君王;相信全本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基督教有這麼多宗派產生,與歷史與地理背景有很大關係。16世紀歐洲掀起宗教改革運動,馬丁路德從羅馬教廷手中將信仰帶回正統,因此脫離了羅馬天主教形成了新教,即基督教。但隨後在世界各地,因為不同的歷史而產生不同的基督教宗派。

其中保留馬丁路德改教之信仰者在德國形成了路德宗,或稱信義宗。

聖公會起源於英格蘭,因為英王亨利八世在1534年宣布脫離羅馬天主教而自立教會。 17世紀一部分清教徒主張每個教會直屬於主耶穌基督,不受君王或主教管轄,應當獨立自主,因此被稱為獨立教派,或稱公理會。另一群人採納成年信徒受浸的作法,他們認為一定要行浸禮而不是點水禮,他們後來建立了浸禮宗的教會,後稱浸信會。

改教家慈運理、加爾文的跟隨者在瑞士和荷蘭各地建立改革宗教會。而「長老會」起源於蘇格蘭,創始人諾克斯承襲加爾文主而所建立「長老治會」的教會,日後傳播至北美及世界各地。

由此可見,這些宗派的形成都是因為16、17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以後,脫離天主教教廷的基督教在各自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

https://www.ai-wen.net/?q-328.html


雖然有不同的教派,但對信仰最基本的東西都是一致認可的,比如承認三位一體,相信耶穌是神,等等。一個比較好的總結就是使徒信經。如果對信仰的基本都不能保持一致,那就不用考慮了。不同教派之間的差別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很多都是對聖經一些細節的理解不同,或者是對一些事情的側重不同,還有一些習慣的不同,比如有的教會因為年輕人多,所以聚會時候唱的聖歌比較「現代」一些,而有的老年人偏多的教會就唱比較「傳統」的詩歌,等等。

然後不代表別人,純粹說下自己的選擇吧。我從Tampere搬到Espoo的時候,主要考慮過有4個可選的教會,兩個是芬蘭語的教會,兩個是中文的教會。因為不懂芬蘭語,所以很快就排除了一個芬蘭人的教會。最後選擇一個華語的教會,是因為這個教會需要人做工,所以就願意留在這裡。


謝邀。

的確像問題所說,要確認自己信的對於不對是必要過程。因為關係到生死(太7:21-23)。

就基督教而言,簡述一下拋磚引玉。

按照聖經,得永生的前提是:約17:3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認識ta們不是知道聽說過就了事,而是確切知道關於他們的聖經真理並在生活上實行出來(提後3: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後3:17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

確認教義。按照聖經的方法。徒17:11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聖經稱讚人「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也就是看看教義是否來自聖經。如果其教義不是來自聖經而是人的教訓和傳統,那就屬於「不是」了。

再看看顯出來的果子。

耶穌教導人根據行為判斷其信仰是否正確。

太7:16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里豈能摘無花果呢? 太7:17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太7:18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太7:19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里。 太7:20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看看這個宗教的發展歷史,如果充滿血腥,那肯定沒有遵守聖經約13:3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約13:35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看看信仰這個宗教的人,整體而言是否表現出聖靈果實加5:22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加5:23 溫柔,節制。

所行的是否符合:

約17:16 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約17:17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

以上,供參考。


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我先陳明一下我所處的地位。我自從得救以來所受的教導就是,以聖經為標準,所以我不太在意傳統,也不太在意個人觀點,只想回到聖經,看主對這件事怎麼說。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真實的歷史,但不該就我們自己的偏好做出判斷,而應該尋求主的心意。

總體來說,在神的眼裡,宗派是邪惡的,宗派的實行分裂了基督的身體。所以基督徒不該有選擇,其實也沒有選擇。

聖經里只有教會,沒有天主教,沒有東正教,甚至也沒有基督教,也沒有長老會浸信會路德會。那麼聖經對這件事怎麼說呢?林前一章十二至十三節:「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分開的么?」

在神的眼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包含了所有在基督里的真信徒,宇宙性只有一個獨一的教會,聖經中也說到顯在地方上的各城市的眾教會。但由於天主教的背道,改教之後,跟隨改教的人就自然脫離了天主教,卻行程了無數的宗派團體。無論是天主教、東正教、還是各種團體,都是在基督身體里畫上了各種大小不一的圈圈,圈住了一部分的人,但這個圈圈並不等於基督的身體——聖經中所說的教會。一個地方任何的分開都是分裂。

在歷史上,主並非沒有作為,借著一些弟兄從聖經中所得的亮光,這件事逐漸在被恢復。300年前,在宗派林立的歐洲,神興起了新生鐸夫和摩爾維亞的弟兄們,他們來自不同的各宗各派,因著迫害走到了一起,最後放下了宗派間的陳見和道理的爭執,實行出了基督身體的一。到了200多年前,神在英國興起了弟兄會,達秘原來是英國國教聖公會的牧師,但最後因著看見宗派的邪惡,脫離了聖公會,重新起頭聚會,在這個聚會中因著認識聖品階級制度的邪惡,信徒互相稱為弟兄,外人稱他們為弟兄會。他們也開始宣講宗派的邪惡,要求人脫離公會。到了100多年前,更是有無數的基督教自由團體興起,他們也看見了一點宗派的不對,開始有了一個「奉主名聚會」的實行,放棄了各樣分裂的名。

首先我們就看到了,根據聖經,宗派是邪惡的,分裂是神所恨惡的。但是問題是,脫離宗派就夠了嗎?脫離了宗派,打破了圈圈,可是基督身體仍然是分開的,缺乏一的實際和實行。所以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看見,如何蒙拯救脫離分裂的光景。

100年前,主在中國興起了倪柝聲弟兄,他從主領受的託付就是建立起主在地上的見證,就是在地方上的教會。今天很多人知道倪柝聲弟兄,承認他是相當認識主又認識聖經的屬靈人,但是對倪弟兄所最看重的卻未必接受。我稍微講講從倪弟兄和一班同工所進一步看見的事情。綱要如下:

關於教會的合一:

壹 合一的本質

一 是聖靈自己

二 是「一」,不是聯合

貳 合一的事實

一 一身一靈一主一神

二 一望一信一洗

叄 合一的不可分

一 不可以屬靈偉人作根據而分(林前一12~15,四6)

二 不可以得救的由來為歸屬而分(林前三4~8,21~23)

三 不可以「我是屬基督的」為理由而分(林前一12~13)

四 不可因道理的見解不同而分

1 道理的見解不可當作基本的信仰

2 以道理立異,與人相分,乃是肉體的行為

3 即使有人吃素、守日,聖經仍要我們接納

4 聖經容讓人在道理上有不同的見解,但絕不許可人因道理見解不同而分派分會

五 不可因種族不同而分(林前十二13)

六 不可因國籍不同而分(林前十二13)

七 不可因階級不同而分(林前十二13)

八 不可因屬靈情形軟弱或錯誤而分(啟二~三)

簡單來說,就是幾乎沒有什麼可分的,唯一分開的依據,應該是地理位置。就好像紐約和北京不方便同聚。

下面講到關於教會的交通。

壹 根據合一的事實(弗四3~6,約十七21~23)

貳 是合一的交通,不是分而聯合的交通,也不是各自分立、而互相來往的交通(徒二42)

叄 是「身體」的交通,不該是「地方」的(林前十16~17)

肆 是出於生命的(約壹一2~3)

伍 是屬於聖靈的(林後十三14,「感動」原文是「交通」,腓二1)

陸 從交通革除的條件

一 有林前五章的罪(林前五9~13)

二 越過基督的教訓(約貳7~11) 註:指關於基督身位的教訓,簡單來說基督既是神,又是人。說基督是父神之外的一位神、或者是三位神、或者是次神、或者說基督不是真正的人、或者說基督雖然是人卻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都屬於越過基督的教訓。

三 其他的失敗、軟弱、錯誤或不正確的見解,都不能構成革除的條件

下面講到宗派的問題

宗派的構成

一 有特別的名稱

二 有特別的信條

三 有特別的交通

四 有孤獨而非宇宙性的交通

五 有在同一地方上分開的行政

六 有屬於任何組織的背景

談談我們的態度。其實上面大綱包含了我們的態度,我們願意無條件接納所有真信徒(接受了基督的生命的,沒有構成革除交通的條件的),這一點是我們在弟兄會基礎上的進步。弟兄會的一個分支,閉關弟兄會將所有跟公會有牽連的都革除,但是這個沒有聖經根據。

合一立場的地方教會實行是一條路,你看見了聖經里有這個真理,又願意接受就實行。沒有看見的話我們也不因為這個否認你是真信徒,因為聖經沒有講這個是構成得救的條件。但是我們如果只顧得救,那就是完全為我們自己。要有教會,實際上是付代價為著神。你裡面相信主在地上有一個合一的建造的對嗎?如果有人告訴你,主放任這種情況,許可宗派的分裂,我請求你不要信。

也有人問說大家相互是分開的,為什麼好像是我們離開你們,不是你們離開我們?好像你們是對的,我們都是錯的?上面也講了,您這一個聚集只要拿掉了構成宗派的幾個要素,那就是聖經里所說的教會了,不需要我們承認,主都會承認,事實上我們也會承認。

聖經里還有一個預表,以色列人被擄到離開耶路撒冷巴比倫,然後散居在各省。但是以色列國只能在耶路撒冷。你當然生來已經是以色列人,但若要成為以色列國,那就只能回到耶路撒冷。今天也是一樣,你接受主了,就是得救的人,但是可能還不在基督的身體里,你所在的宗派就好像被擄到巴比倫的神子民的小團體。有的人看見宗派不對,形成奉主名的自由團體,那你可能已經離開了「特別的名稱」這個擄掠人的巴比倫,但仍需要回到耶路撒冷去實行合一。浸信會有一個合一,長老會也有一個合一,但是這個合一就好像巴比倫某省或埃及的被擄以色列人聯合會,還不是以色列國。你不是跟隨我們這幫人,而是走一條路,回到神所喜悅的道路上,回到耶路撒冷,建立神的聖殿。

有的人還說了,人認識真理了,自然要分宗派,選一個最對的。第一,聖經沒讓我們因為道理分開。第二,題主給的那個圖很有趣,分很多岔的一個樹圖,那我們今天呢,凡是聖經有的,我們都接受:長老治會我們也接受,但我們不是長老會;浸水的道理我們也接受,但我們不是浸信會(我們雖然贊同並實行浸水,但不同意只有浸水才是得救的,許多加爾文宗的聖經教師確實有從神來的亮光證明了這點);因信稱義我們也接受,但我們不是信義宗(路德會)。所以如果要把我們放在一個分支下面啊,你要把所有分支的合聖經的正確成分全都連進來。這個圖看起來就會不一樣了。主不要這許多的分支,祂只要一個身體。

上面提到綱目,但具體講究可能還不夠清楚,下面提供各種資料的傳送門,以及一點詳細講究的信息。

倪柝聲文集——工作的再思——第六篇:

http://www.lsmchinese.org/big5/07online_reading/nee/read.asp?no=2-10-06

教會的見證與立場:

http://gracefinder.com/folder/books/index356.htm

下面引用一篇。

———————————————————————————————————————————

第四篇 宗派的問題

我們現在再來看宗派的問題。我們若要透徹認識教會的立場,也必須明了宗派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與教會的立場有非常切身的關係。

壹 神的心愿

我們要看宗派的問題,還需要從神的心愿看起。我們若在神的光照之下,把新約聖經仔細讀過,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來,神在宇宙中那個永遠的心愿,就是要在人類中間得著一個教會,要這一個教會有祂的自己,有祂的兒子,並有祂的靈,而成為祂安居的所在,並彰顯的憑藉。祂這樣作,用我們人所能領會的話來說,就是要這一個教會成了祂的一個身體。我們曾說過,一個人乃是住在他的身體裡面,也是借著他的身體來表現自己。比如今天晚上我站在這裡,我這個人就是在我的身體裡面,並且也是借著我的身體把我自己表現出來。照樣,這一位三而一的神,在宇宙中也是住在祂的身體裡面,並借著祂的身體來彰顯祂自己。祂這一個身體,就是祂所揀選並重生的教會。祂從亞當的子孫裡頭,從千萬的世人當中,從東,從西,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揀選出一班人來,就在祂的兒子,和祂的靈里,進到這些蒙揀選的人裡面,叫他們得著重生,而成為祂的一個身體,作祂在宇宙中的彰顯。

我再用電燈作比方。電的本身是看不見的,但是今天晚上,這裡有這麼多的電燈,讓電通過而發光,因此就把電彰顯出來了。用比方的話,也可以這樣說,這些燈泡合起來,就是電的身體。電就在這些燈泡裡面,這些燈泡就成為電的彰顯。你看見這些燈泡,也就看見電照耀在這裡,彰顯在這裡。同樣,神在宇宙中,要得著一個教會,祂的用意也是要教會作祂的一個身體,作彰顯祂的一個團體器皿。到聖經末了,你看見這一個團體的器皿,完成了,顯出來了,那就是新耶路撒冷。神在那一座城裡,借著這一個團體的器皿,就得以把祂自己完全彰顯出來了。

神永遠的心愿,就是要在宇宙中得著一個新耶路撒冷所代表的教會,作祂一個團體的器皿,來彰顯祂的自己。神怎樣完成祂這個心愿呢?就是來到時間裡,特別是來到新約時代里,借著祂的靈到各個地方,興起一班一班信祂兒子的人來,而把這些人建造成一個一個的地方教會。祂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個地方教會,到安提阿又建造了一個地方教會;到以弗所建造了一個地方教會,到哥林多又建造了一個地方教會。神在新約的時代,就是這樣在一個一個地方,建造起一個一個地方教會來。宇宙教會好比一隻大雞,地方教會就好比一隻小雞。每一個地方教會,都是宇宙教會的一個雛形。形狀雖然小,性質和原則卻一點不差。神就是這樣,要一個一個的地方教會,在她們所在的地方,作祂宇宙教會的雛形,作祂宇宙教會的代表,好叫祂在各地都有一個彰顯祂自己的器皿。

你看初期的教會,無論是在耶路撒冷,是在安提阿,或是在別的地方,一個一個,都是這樣。每一個地方教會,都是一個雛形,代表宇宙教會,在那個時候,在那個地方,來彰顯基督,以彰顯神。這一個就是神在新約這個時代里所要作的事。每一個認識聖經的人,都不能否認這件事。這是神的心愿,這是神的目的。神所以拯救罪人,就是要得著人作建造地方教會的材料。神所以造就聖徒,就是要把祂所救來的人,建造起來成為教會。

我們都看見人用石頭造房子的故事。人先是從山裡把石頭打下來,運到基地,作為準備建造的材料。然後就來了匠人,把石頭厲害地對付對付,凡是三角六棱,合不起來的,這塊打掉一點,那塊鑿去一點;若仍不行,就再打一打,再鑿一鑿,為要把石頭建造起來,成為房屋。照樣,神也是先借著福音把人救來,帶到教會裡,作建造教會的材料,而後就來造就聖徒,為要把我們建造成為祂的居所。聖經說,我們都是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前二5)。神要建造我們,也必須用厲害的手來造就我們,對付我們,等到對付好了,才能建造。神在新約時代,在一個一個地方,都作這個建造的工作,結果就在各地都得著一個地方教會,一面作祂的居所,使祂能得到安息,一面也作基督的身體,使基督得到彰顯。這就是神在地上的心意,也就是神在今天所要作的事。這在新約聖經里是很清楚的,每一個認識聖經的人,都承認這件事。

貳 教會的分裂

但是聖經又給我們看見另一面的事,就是撒但不甘心,要來破壞神所作的這件事。這也是教會的歷史所證實的。神要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建造起地方教會,撒但也就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來破壞這個教會,分裂這個教會。所以今天在各地擺在我們跟前的,不是一個合一的教會,而是一個分裂的基督教。許許多多的分會都在這裡。弟兄們,請問當初在耶路撒冷,你能找到這許多的會么?你若是去問彼得,聖公會在哪裡?安息日會在哪裡?長老會在哪裡?路德會在哪裡?他就要說,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在耶路撒冷沒有這些東西。在耶路撒冷只有基督耶穌的教會。在耶路撒冷雖然有很多得救的人,一天三千人得救了,再一天五千人得救了,以後繼續得救的人更多,也許有多少萬,卻只是一個在耶路撒冷的教會。行傳八章一節所說「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原文是單數的。這證明當日在耶路撒冷只有一個教會。

當日在耶路撒冷只有一個教會,到了安提阿也只有一個教會,到了以弗所也只有一個教會,就是到了哥林多,雖然分了四派,卻沒有分會,還是只有一個在哥林多的教會。在林前一章二節,保羅稱他們作「在哥林多的教會」,還是單數的,還是一個教會。所以聖經所給我們看見的,乃是一地一個教會。每一個地方的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在那個地方的一個代表,在那一個地方上顯出基督來。可是今天的光景亂了。一提起教會,人接著就要問,你在什麼會?你看,教會分了。今天在地上,我們所看見的教會,不是一個合一的教會,乃是一個分裂的教會,並且是分裂得不象樣子了!

叄 分裂的責任

當然教會今天這個分裂的光景,誰都得承認是絕對錯誤的。但我們要追問,這個分裂的責任到底是誰負?在這麼多的分會裡頭,到底哪些分會負這個分的責任?到底哪一個錯?哪一個對?這怎樣測定?

我想在這裡用一個比方來說,也許會更清楚。比如一個學校要學生們到操場集合,操場就是他們集合的場所,也就是他們集合的合法立場。但是到集合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集合在宿舍里,有一部分學生集合在課室里,有一部分學生集合在大禮堂里,還有一部分學生集合在飯廳里。這樣,大家就分開了。剩下一部分學生,也許是少數的,他們照著學校的規定,跑到操場來集合。表面看來,這少數的一部分學生,也和別的學生分開了。原來大家是應該合的,但是現在分了,一部分分在宿舍里,一部分分在課室里,一部分分在大禮堂里,一部分分在飯廳里,還剩下一部分在操場里。這種光景的確是分了。但我們要追查這個分的責任。弟兄姊妹,請想看,在操場上的這一部分學生,負不負這個分的責任?他們是不負的,因為操場就是學校定規的集合場,是學生集合的合法立場。所有正當的學生,聽話的學生,守規矩的學生,都要到這裡來集合。若是所有的學生都聽話,都守規矩,都到操場這裡來集合,就沒有分了。但現在竟然分了。從表面看來,連在操場上這一部分的學生,也是分了。但是究竟誰負這個分的責任?這是很清楚的,是那些在宿舍里、在課室里、在禮堂里並在飯廳里的學生,負這個責任。在操場里的這些學生是不負的。

在二十年前,一次一位老年弟兄請我吃飯,在座的人幾乎都是公會的老首領。那時,我已經起來替主說話了。他們那些老人家,一面看見我這個青年人起來事奉主,也不能說不好,但另一面又覺得我這個青年人,有一些討厭的地方,就是總和人家分,不和人家合。在他們看,好象我一直在那裡講合一,一直在那裡說,教會不該分,教會分開是錯的,但我自己卻一直不和別人合,一直領頭和別人分。他們裡頭實在相當討厭我這個青年人。因此那一天,他們看見機會來了,就要打我這個問題。大家剛坐下吃飯不久,有一位就質問我這個問題了。我說,好,今天真是好機會,我們大家就談個清楚吧,我們把這個責任弄清楚。他們說,好,好,好。我說,我很懂得你們諸位父老的意思。在你們看,我講教會應該合一,我卻不和別人合;我講教會不應該分,我卻領頭帶著人和別人分,所以你們就很不以為然。我這樣講的時候,他們那些老人家都點頭,都說,一點不錯,就是這樣。於是我就請問他們說,當日在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有的說,我是屬保羅的;有的說,我是屬亞波羅的;有的說,我是屬磯法的;有的說,我是屬基督的;結果他們都受了使徒的責備並定罪,是不是?他們說,是。我說,既是如此,那麼今天你們能不能叫我去屬長老會?能不能叫我去屬浸信會?能不能叫我去屬中華基督教會?他們都說,不能,不能。我就再問他們說,那麼你們叫我去屬哪裡?他們說,我們什麼地方都不叫你屬。我說,總要把我放在一個地方,不能叫我作一個飄蕩的人!你們把我放在哪裡呢?

他們沒有法子解答。我就再問下去。我說,主憐憫我,祂的恩典感動我,我能不能不為祂傳福音?他們說,一定要傳福音。我說,那麼傳福音有人得救了怎麼辦?我能不能把我傳福音帶領得救的人,送到這會去,送到那會去?我自己不去,要別人去,這個講得通么?他們說,不能,不能,不能這樣作。我說,那麼要把這些人送到哪裡去?他們又沒有話說。我說,既是沒法送到任何地方去,那我能不能不和他們聚會?他們說,不能不聚會,一定要聚會。我說,到哪裡去聚會?他們又不肯答覆,他們不能解答。我在那裡不和他們那些老人家講道理,我是在那裡和他們算賬。我說,到末了怎樣呢?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大家去租一所的樓房,在那裡聚起會來了。我們就好象那些到操場上集合的學生。我們說,弟兄們,來吧!不要在宿舍里,不要在大禮堂里,也不要在別的地方,要到操場這裡來。不要在浸信會,不要在長老會,不要在中華基督教會,不要留在任何公會裡,要脫離宗派,而來到教會這個立場上,這樣,你們就說,我們和別人分了。但我們要查查看,這個分的責任誰負?

我接著說,今天你們幾位老人家都在座,我請你們答應我一件事。你們若回去,把長老會,把浸信會,把中華基督教會,這些不同,這些分會,統統去掉,我就回去,請求弟兄們把那個聚會的地方先關門。若是弟兄們不肯關門,我是第一個脫離他們的。那些老人家說,這個實在作不到,實在作不到。那時,我這個年輕人就厲害起來了。我就對那位領頭質問我的老年弟兄說,某某先生,作不到還有什麼話說?作不到你們就要負責,不是我負責。這個分裂的責任,是你們負的,不是我負的。你們把一部分的人拖去了,成立一個長老會;又把一部分的人拖去了,成立一個浸信會;再把一部分的人拖去了,成立一個中華基督教會。你們都把一部分的人拖去,各自成立一個牢不可破的會,那麼要我們這些青年人到哪裡去?我到你浸信會,就和他長老會分了;我到他長老會,就和你浸信會分了;我到中華基督教會,就和浸信會,長老會也都分了。那怎麼辦?也許你們說,你今天不到浸信會,不到長老會,不到中華基督教會,和大家也是分的。我就在這裡,請求大家追查這個責任。到底主要我們在哪裡合一?要我們跑到長老會去合一么?越跑到長老會去合,就越是分的。要我們跑到浸信會去合一么?浸信會也是一個分開的立場,你一跑進去,就是分了,不是合。那麼,你到中華基督教會去,是合一么?那也是一個分裂的立場,你跑進去,也不是合,乃是分。那一天,我說過這段話之後,那些老年弟兄就沒有一個人再說什麼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的合一,乃是一個立場的問題。所以要把教會的立場看清楚。學校集合的地方,乃是操場。你不要跑到大禮堂去,那裡的人雖然多,但你跑到裡頭去,不是合,反而是分了,因為他們的立場是錯的。照樣,那些在宿舍、在課室、在飯廳的人,他們的立場都是錯的。所以大家都得放棄自己的立場,而集合在學校的立場上。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放棄公會的立場,宗派的立場,而集合在教會的立場,就是合一的立場上。

這些年來,常有人來質問我們說,為什麼你們說,只有你們是教會,別人都不是教會?我們就告訴他們說,沒有一個人會愚昧到這個地步,說,只有他們自己是教會,別人都不是教會。人若能這樣說,未免太愚昧,人能信這種說法,也未免太簡單、太天真了。我們承認,各宗各派的人,甚至連羅馬天主教的人,只要是得救的,都是教會裡頭的人。我們從來沒有說,只有我們是教會。不過我們願意說一句話,在我們覺得,我們是站在教會的立場上。這件事我們倒是說的,不只是說的,並且是堅持的。

今天教會錯誤的立場太多了。你明明看見有長老會的立場,有浸信會的立場,有美以美會的立場,有信義會的立場,以及其他許多會的立場。不錯,我們和他們都分了,但不能說,這個分就是不對了。要查看這個分的責任,要查看這個分的立場。立場對了,就不負這個分的責任。

肆 分辨的需要

所以我們要分辨,什麼立場是分的立場,什麼立場是合一的立場;什麼立場是對的,什麼立場是不對的。我們若分辨清楚了,就應該棄絕那些不對的立場,而回到一個對的立場。我們若是清心愛主,就會蒙拯救,脫離那些錯的立場,脫去那個分裂的責任。

我們今天作神的兒女,不該說,哦,我只要信主愛主就可以了。請大家記得,我們一信主,就變作活石,就是一個肢體,就不能單獨作基督徒,總要在教會中和眾弟兄姊妹配搭來作。但是今日的教會,已經分作好多種不同的會了。原來是一個教會,是惟一的,人得救了,就是在這個教會中,那很簡單。但是今天就複雜了。擺在我們眼前,很明顯地有天主教,還有更正教的各宗、各派、各會。現在我們得救了,到底要在什麼會裡頭?一面我們不能不作基督徒,並且作基督徒又不能單獨,必須在教會中。另一面,今天的教會又分裂了,分成許多不同的會了,我們究竟該在什麼會裡?弟兄姊妹,在這裡我們不能作模稜兩可,無所謂的人。我們既是要跟隨神,要作一個討神喜悅的人,要在地上照著神的心意而行,我們就不能不注意這件事,不能不仔細分辨。

弟兄姊妹,我們豈能不分辨么?從大處來說,我們能否承認,作一個天主教徒是對的?我們願不願意去作一個天主教徒?我信弟兄姊妹都要說,我不要作天主教徒。你為什麼不要作天主教徒?天主教的人,豈不也說他們是教會么?你說,那個教會是錯的。那麼,我就請問你,什麼教會是對的?更正教的教會是對的么?更正教的教會這麼多,擺在你跟前的都是對的么?所以你看見在這裡不能馬虎,也不能隨著你的心愿說,哦,這一個地方我覺得很有味道,道也講得不錯,弟兄姊妹們拉起手來也很親熱,並且這裡還有我的熟人,我就在這裡吧。或者有人說,這個地方沒有我用武之地,又不給我講道,也不給我作首領,我要去另外一個地方,好活動一下。凡敬畏神的人,凡清心要主的人,都知道這個態度是不對的,這個存心是錯誤的。教會不是為著合乎你我味道的地方,教會更不是為著你我用武作首領的地方,教會乃是神的家,乃是神的居所,乃是基督的身體,乃是神得安息的所在,乃是基督得彰顯的地方。你我要討神的喜悅,要在這個時代里體貼神的心意,就得有一個清明的分辨,辨明到底怎樣一種的教會才是對的。教會原來是一個,後來分裂了。教會從前不亂,後來紊亂了。今天擺在我們跟前的,不再是一個惟一的教會,乃是各種各樣的「教會」,各形各式的「教會」了。我們既然是一個得救的人,我們既然知道神所要得著的乃是教會,並且我們也定規要在教會中事奉神,我們就應該清楚,到底哪一種的教會是神所要的。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件事上,你我不能不慎思明辨。今天晚上,主要把一個真理的度量衡交給我們,要我們去把一切所謂的「教會」,都度一度,量一量,衡一衡。主要把聖經的尺寸交給我們,我們可以用著去量量天主教,量量更正教的各會,更量量這裡的這個聚會。凡合於這個尺度的,就是合於神話語的,也就是神所要的;凡不合於這個尺度的,都不是神所要的。這是真理,是不可以模稜兩可的。

伍 宗派的構成

在前面我們已經看過,教會是惟一的,是合一的,乃是鐵定的原則。誰也不可以把教會分了,分了就是錯。這個分的錯,在聖經裡頭,就叫作「宗派」。說得露骨一點,就是分門別類;說得文雅一點,就是宗派。不過今天神的兒女有一點懂得,連這個宗派也是一個定罪的說法。若是今天你對人說,你們這些基督徒是宗派,他馬上很難過,這是定規的。可是實際上他們的確是宗派。

什麼叫作宗派呢?就是分門別類。什麼叫作宗派呢?就是分宗分會。什麼叫作宗派呢?就是不一。教會原是一,是一個身體,有一個靈,一個主,和一個神,還有一個信,一個洗,和一個指望,一共是七個一。教會所有的都是一,沒有二。教會一切都是一,是不應該弄成不一的,但現在卻是不一了,分作許多個了,這許多個就是分門別類,就是宗派。教會只是一個,是絕不可分的,一分就是分門別類,就是宗派。

宗派是怎樣構成的?怎樣就算作一個宗派?宗派的構成,是有它的條件的,一具備了那個條件,馬上就是一個宗派。這好象律法上的條文,是非常確定的。

按真理和事實說,宗派的構成,最少有六種可能的條件。這六種條件,有了任何一種,都會構成一個宗派。我們現在要把這六種條件,分別地來看一下:

一 有特別的名稱

第一種構成宗派的條件,乃是有特別的名稱。教會無論在宇宙中,或是在地方上,都是一個獨一的東西。我們都知道,一個獨一的東西,是不需要再有特別名稱的。就如月亮乃是一個獨一的東西,不必再有什麼名稱。月亮就是月亮,用不著再用別的名字來稱呼它。照樣,教會就是教會,也用不著一個特別的名稱來稱呼。一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就構成一個宗派。因為一個名稱,就是一個範圍,就是一個圈圈;一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就把一部分的信徒劃分出來,圈在一個名稱裡面,而使他們和其他的信徒分開了。你看今日基督教里,那些分門別類的光景,頂明顯的就是那些特別的名稱。有的是以人名為名,如路德會,衛斯理會;有的是以國名為名,如安立甘會(即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有的是以信仰為名,如信義會、聖潔會;有的是以制度為名,如長老會、公理會;有的是以禮節為名,如浸信會等等。這許多不同的名稱,都是把一部分的信徒劃分出來,圈成特別的一派,所以都是把教會分了,因此也都是一個宗派。

我們千萬不要輕看這個名字的問題。名字是個大問題。我們信主得救,乃是求告主的名(羅十13)。我們受洗,也是奉主耶穌的名(徒十九5),而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太二八19)。所以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為什麼你們說,你們是屬保羅的?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么(林前一13)?奉誰的名受洗,就歸於誰的名下,就是屬乎誰的。你們是奉基督的名受洗,而歸於基督名下的,所以你們只該屬於基督,而不該屬於保羅。

不僅如此,就是我們基督徒聚會,也該是奉主的名(太十八20)。奉主的名,原文的意思是歸於主的名。我們應該歸於主的名下而聚會,不應該歸於任何別的名下。

還有,你記得主耶穌臨離世以前,為我們禱告說,「父啊,求你在你所賜給我的名里,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約十七11,原文)主這禱告的話,清楚給我們看見,教會的合一,乃是在祂的名里。所以什麼時候,基督徒一在主的名之外,有了別的名,就把教會分了。但是你看,今天馬路上那些牌子,有的標著基督教這個會,有的標著基督教那個會。好象光有基督的名還不夠,還必須再加上一些別的名。這些加上的名字,都是特別的名稱,一有了其中任何一個,就夠構成一個宗派的條件,也就使自己成為一個宗派。

二 有特別的信條

構成宗派的第二種條件,乃是有特別的信條。叫我們得救成為教會一分的,乃是以弗所四章五節所說那「一信」的基本信仰。彼得說,這是我們大家所同得一樣的寶貴信心(彼後一1)。我們所有得救的人,都有這個寶貴的信心。但是,今天人在這個「一信」的基本信仰之外,又加上了好些別的信條,就如受浸、點水、守安息日、守主日、災前被提、災後被提等等。這些在「一信」之外加上的信條,就是特別的信條。今天基督教的各公會,差不多都有他們自己特別的信條。比如聖公會的信條就有一條說,我信聖公會。這實在是一個特別的信條,是所有得救的人沒法共同有的。你信聖公會,我不信聖公會。你信聖公會,不能多得救一點;我不信聖公會,也不能少得救一點。但是有一個信心,是你有的,也是我有的,是你我共同有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非有不可的,沒有這一個信心,你我就不能得救。這就是那「一信」的信心。在這個信心之外,不應該再加上別的東西。不然的話,浸信會的弟兄們說,我信受浸;信點水的弟兄們就說,你信,我不信;這樣,難處就發生了,分裂就開始了。所以這一類的特別信條,是絕不可加進來的,一加進來就使信徒分裂了。這一類的特別信條,所代表的見解,有的雖然是對的,是合乎聖經的,但不可當作信徒交通的條件。若當作信徒交通的條件,就成為特別的信條,使信徒分門別類。所以信徒一有這一類的特別信條,就成為一個宗派。我們要棄絕宗派,就只能要「一信」,別的都不能管。

三 有特別的交通

第三種構成宗派的條件,乃是有特別的交通。什麼叫作特別的交通呢?就是在教會的交通之外所有的一種交通。所有得救有基督生命的人,既都是教會裡的人,就都有分於教會的交通。若以人得救有基督的生命還不夠條件,還必須相信一項或一些特別的信條,才能有的一種交通,就是在教會的交通之外,所有的一種特別交通。

我作小孩子的時候,曾清楚看見,有的公會,要分聖餐的時候,牧師就站起來報告說,凡不是我們這會的教友,請一概退去。你看見,分聖餐了,他們要有他們的聖交通了,分別就來了,是他們那個會的教友,就可以在那裡有分,不是他們的教友,就不可以有分。這就叫作特別的交通。

有的弟兄姊妹,相信信徒是在大災難前被提,就不能接納相信災後被提的人。他們的接納,是根據他們所信的那個特點。凡不信那個特點的,他們就不接納了。這一個憑特點的接納,就是一個特別的交通。

你今天若是要到安息日會去,就非承認安息日不可,否則他們就要說,我們不能接納你,我們這個安息日會,不能要信七日第一日的人;信七日第一日的人要來,就必須改信仰,必須信第七日。他們也有他們的信條。你若要加入他們的會,就必須承認你信安息日。你這樣承認,才能被他們接納,算作他們的一個會友。所以你在這裡看見,這就是有特別的交通。這種特別的交通,不能接納一切神所接納的人,不能象基督那樣地接納一切相信祂的人(參羅十四1,3,十五7),所以是違反神心意的。

浸信會也是如此。你要作浸信會的教友么?你必須信受浸。你若不信受浸,他們可以承認你是基督徒,但他們不能承認你是浸信會的教友。這也是特別的交通。這個特別的交通一有,就是分門別類,就成了一個圈子,所以也就成了一個宗派。

今日基督教的每宗每派,每一個公會,都有特別的名稱,都有特別的信條,也都有特別的交通。所以他們都是宗派。不要說這三個特別的東西,他們都有,就是他們只有這三個當中的任何一個,他們也就夠成為一個宗派了。所以憑著這三個特別的東西,很容易認出,今日基督教的各公會,無可疑問地都是宗派。

但是今天除了這些公會之外,還有一些散漫的小團體,所謂無宗無派的人,所謂脫離公會的人,有的是在家庭里聚會,有的是在另外的地方聚會。他們說,我們沒有特別的名稱,我們沒有特別的信條,我們也沒有特別的交通,所以你們不能說我們是宗派。我們是無宗無派的,我們是大同的,我們承認神所有的兒女。但是光這樣還不夠,還要用下面的三種條件量一量。

四 有孤獨而非宇宙性的交通

我們首先還要查看,他們的交通是不是孤獨,而非宇宙性的?如果是孤獨,而非宇宙性的,就也是一個宗派。因為在宇宙中教會是一個,教會的交通是一個,在地方上教會的出現也是一個。人不能在那裡說,我們沒有特別的名稱,我們沒有特別的交通,也沒有特別的信條,我們就是這樣一班人在這裡聚會事奉主,不管別地方的信徒,也不和各地的教會有交通。如果是這樣,就是一個地方宗派。他們雖然沒有特別的名稱,沒有特別的信條,但是他們的交通乃是孤獨的,和各地的教會沒有交通,所以也是一個宗派。教會在地上乃是一個,不管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雖然在各個地方上有個別的出現,但每一個地方上的教會,卻不是孤獨的,乃是和各地的教會,就是宇宙的教會有交通的。所以凡是有孤獨而非宇宙性交通的,凡是有一個交通,只限於一個地方上的一班信徒,而不和其他地方的教會有交通的,也是一個宗派。

五 有在同一地方上分開的行政

我們還要查看一點,就是他們有沒有在同一地方上分開的行政。有的聚會,雖然沒有特別的名稱,沒有特別的信條,也沒有特別的交通,這些都沒有,好象是無宗無派的,但他們的行政,卻和在同一地方上其他無宗無派的聚會是分開的。他們不和同一地方上別的無宗無派的聚會合在一起。比如在台北,可能有三個小團體,都是沒有特別名稱,沒有特別信條,也沒有特別交通的,但他們三個,行政卻是分開的,是各自獨立的。這也是宗派。因為按聖經的啟示看,一個地方只能有一個教會,一個教會裡頭只有一班長老,這一班長老就代表一個行政。聖經說使徒們在各教會選立長老(徒十四23),也說使徒吩咐人在各城設立長老(多一5)。這給我們看見,一個教會的長老,就是一城的長老;一城的長老,也就是一個教會的長老。使徒並沒有吩咐在各馬路設立長老;若是這樣,我們就可以承認有馬路的教會。使徒是吩咐在各城設立長老。所以一個城,只可以有一班長老,只可以有一個教會的行政,不可以有兩班以上的長老,不可以有分開兩個以上多個教會的行政。雖然有時一個地方的教會,因信徒多,可以分開聚會,可以分在許多地方聚會,但行政仍該是一個。

但是今天在台北,竟然有了某某路的長老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就是說出教會的行政分了。行政的分,更是事實的分,本質的分,本體的分,所以更是一個宗派。你雖然沒有特別的名稱,沒有特別的信條,也沒有特別的交通,但你是獨立的行政,分別的行政,特別的行政,所以也是一個宗派。

六 有屬於任何組織的背景

還有一點,我們也必須查看,就是他們有沒有什麼基督教組織的背景。教會在各地,都該是一個單純的地方教會,不該屬於任何基督教的組織。雖然應該和別地的教會,有在基督里的交通,但不該和任何基督教團體有組織上的關係。一有任何基督教組織的關係,就有那個組織的背景,所以也就成為一個宗派。可能有一個聚會,在表面看,沒有特別名稱,沒有特別信條,也沒有特別交通,並且在那一個地方,就是他們一個聚會,也沒有分開的行政,這好象沒有什麼問題了,但是你再一查就發覺,它背後有一條線,背後有一個基督教組織上的關係,組織上的背景。它所顯出來的姿態雖是無宗無派的,背後所牽連著的那個基督教的背景,卻實在是一個宗派。也許那個背景是遠在外國,是屬於某個宗派的,不過在這裡沒有把那個牌子掛出來而已。哦,我們是沒有特別名稱的,我們也沒有特別信條,特別交通,特別行政,在這個地方上,就是我們這一個聚會。但是你們背後卻連在一個宗派上。這樣一來,你們也就變作一個宗派了。

以上這六項就是宗派構成的條件,凡有其中任何一項的,都是一個宗派。因為這六項任何一項,都是分裂基督身體的,有了任何一項都會使信徒成為一個宗派。我們若用這個尺度,來量許多基督徒的團體,就看見他們差不多都具備這些條件,而構成了一個宗派。這許多宗派,就使教會這一個大圈裡面,有了許多小圈,而使教會分裂了。但是在教會這個大圈裡頭,還有一部分人,光是在這個大圈裡面,卻不在任何的小圈裡面。凡是在大圈,又在小圈裡面的,那就是一個宗派,因為把教會分了。凡是在大圈,而不在小圈裡面的,就是沒有分,就不是宗派。也許小圈裡面的弟兄們說,你們和我們也分了。我們要承認說,分實在是分了,不過這個分不是我們負責,乃是他們負責,因為這個分的圈子,乃是他們加在自己身上的。若是他們肯把他們身上的這個圈子去掉了,他們和我們就不分了。所以分,不是分在我們身上,乃是分在他們身上。象我們在前面所說學生集合的故事一樣。集合場乃是操場,你若跑到禮堂去,那是你分了,並不是我們在操場上的人分。

我再多說一點。我們畫一個大圈當作台北。現在來了長老會的傳教士,他們在台北這裡傳了福音,有人得救了。這些得救的人,很自然地就是在台北的教會。他們只在台北教會這一層圈裡。但是長老會的傳教士,不只給他們救恩,還給他們套上一層小圈,就是「長老會」。這樣一來,他們雖然沒有分,只是一班人,卻是在兩層圈裡。過了一些時候,聖潔會的弟兄們,也到台北來了。他們傳了福音,也有人得救。很自然的,這些得救的人也是台北教會的人。照理他們和前一班得救的人,都是同在台北教會這一層圈裡。但是很可惜,聖潔會的弟兄們,也給他們套上一層小圈,就是「聖潔會」。又過了一些時候,浸信會的弟兄們也來了。他們傳了福音,也有人得救。這些得救的人,也就是台北教會的人,本該在台北教會這一層圈裡也就夠了。但是浸信會的弟兄們,卻給他們也加上了一層小圈,就是「浸信會」。後來又有弟兄們來了。他們是無宗無派的,也在台北傳了福音,救了一些人。你看這些得救的人,應該放在哪一個小圈裡?當然,無論放在哪一個小圈裡都不對,結果只好把他們留在台北教會這個大圈裡。現在教會在台北這個局面是分裂的。但顯然的,這個分裂的責任,不在這些弟兄們身上,乃是在那些劃各樣小圈的弟兄們身上。

我另外再形容一下。這個大圈還是代表台北。長老會的傳教士是最先來的。他們傳了福音,有人得救了,他們說,這是在台北的弟兄們,就是在台北的教會,不要給他們加上長老會的名字,他們只在台北教會這一層圈裡就夠了。又過了一些時候,聖潔會的弟兄們來了,在這裡傳福音,也有一班人得救。他們也看見,在台北得救的人,就是台北教會的人,不該屬聖潔會,不必另給他們一個名稱,另給他們加上一個小圈。再過一些時候,浸信會的人來了,在這裡傳了福音,也有人得救了。他們也說,在台北得救的人,就該交給在台北的教會,不該算他們是浸信會的人。你看,雖然是三班人來傳福音,所救的人卻是不分的,大家都是只在台北教會這一個大圈裡。那麼有一天有一班無宗無派的弟兄們,也到台北來了,並且也帶領一些人得救了,他們說,我們到了台北,就是台北的弟兄,因此他們也就自然地和前三班的弟兄們調在一起,合成一個在台北的教會。這樣,大家來的時間雖有早晚,結果卻是不分的,都是合一的。如果這樣,就是何等美麗的一件事!

但是今天的事實,卻不是這樣。今天在台北這裡,信徒是分的,多是在兩層會裡,而不僅是在一層會裡;多是在教會這個大圈裡,又在一個宗派的小圈裡,而不僅是在教會這個大圈裡。我們原來是世人,沉淪在世界裡,有一天主把我們從世界裡救到教會裡,我們就是教會這個大圈裡面的人了。保羅在這裡面,路德在這裡面,你也在這裡面,我也在這裡面。這就是大家只在一層會裡。但是現在難處來了。有的人覺得這一層會還不夠,一班人就加上一層長老會,另一班人就加上一層浸信會,也有人加上一層別種的會。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兩層會,兩層圈。本來在他們身上只有一層會,一層圈就可以了;他們是屬教會的就可以了。現在他們覺得屬教會還不夠,還要屬「長老會」,還要屬「浸信會」,或屬別種的會。這樣一來,一加上另一層會,立刻就成為一個小圈,立刻就分裂了,就成了一個宗派。

有一次,一位弟兄碰到另一位信徒,相談之下,知道彼此都是基督徒,大家就很喜樂。但是再談了一會,那人就問說,你是什麼會?這個問題,真叫那位弟兄為難了。他實在說不出一個什麼會來。他說,我的會很難說,保羅在裡頭,彼得在裡頭,改教的路德在裡頭,你也在裡頭,我也在裡頭,我的會就是這麼一個會。那人聽了,以為他是跟他開玩笑,就說,哪裡有一個會,你在裡頭,我也在裡頭?我和你根本沒有見過面。他說,是的,我這個會,你也在裡頭,不過你那個會,我卻不在裡頭。在這裡你看見,那位弟兄是只在教會裡,也就是只在一層會裡,但是那另一位信徒卻是在教會裡,又在一個公會裡,所以也就是在兩層的會裡。這是不對的。

所以,如果各宗各派的弟兄們,只把福音帶來,只把救主帶來,只把聖經帶來,而不把他們的會別帶來,大家救了人都歸給當地的教會,而不設立自己的一個什麼會,那就很簡單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但事實上,難處就在他們多帶了一點東西來。他們帶了救主來,帶了聖經來,也帶了宗派來,也帶了會別來,結果就是分門別類,把教會弄得紊亂不堪。

那麼,在今天這種光景之下,我們作神的兒女,應該怎樣呢?我們要作智慧的人,要作明亮的人,要看見雖然教會分裂了,宗派產生了,但我們只能是教會裡的人,不能作任何一個宗派里的人。這些宗派最好能去掉,若是根深蒂固去不掉,那我們就只好從這些宗派的小圈裡跳出來。這就是脫離宗派,脫離公會。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多年來,我們在神的兒女中間,所遇到的難處,就在這裡。因為我們絕對不承認分門別類是對的,我們也絕對不承認人在分門別類的公會裡是對的。我們一直照著神的話語說,凡是體貼神心意的人,都應該脫離宗派,站在教會幹凈的立場上。最好各宗各派,都能把它們的會別去掉,那就省事太多了。但事實上,他們的會別是根深蒂固,沒有法子去掉。因此,我們就只得盼望神的兒女體貼神的心意,從各宗各派里出來,脫離宗派。就是因著這一個,我們就討了人的厭,人就說,我們是偷羊的。哦,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看這一幅大圈和小圈的圖畫,就清楚了。我們實在不是偷羊,乃是把羊領回來。羊已經被偷走了,現在不過是把羊再帶回來。神的兒女必須清楚看見,我們作基督徒該在的一個地方,乃是在教會裡,而不是在公會裡,不是在宗派里。基督徒只該在一層圈裡,不該在兩層圈裡,只該有一層會,不該有兩層會。

或者有人說,我是在長老會得救的,是長老會傳福音帶領我得救的,我豈不該歸屬於長老會么?我已經說過了,連保羅傳福音給你,你也不該說,你是屬保羅的。你不應該以得救的由來作為歸屬的根據。你應該感謝神,也謝謝長老會的弟兄們把福音給了你,把救主給了你,把聖經給了你。但你應該對他們說,實在對不起,你們不應該把長老會也給了我。請原諒我說一個小比方。有肺病的人,生了兒女,把生命給兒女,這是對的,但若把肺病也給了兒女,那就不對了。兒女可以對父母說,你生我、養我,我感激你,但是你所傳給我的肺病我要去掉它。弟兄姊妹,西方的弟兄們遠涉重洋,把福音送給我們,把救主送給我們,把聖經送給我們,也把基督的生命,借著聖靈傳給了我們,這些我們都該好好地感激他們。但是他們多帶來了一點東西,就是把會別和宗派也帶來了,這是我們不能要的。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說,我們一面感激他們,一面要脫離那些不該有的東西。我們得救了,是教會裡的人,不能變作宗派里的人。我們只能是教會的人,不能是公會的人,只能在一層會裡,不能在兩層會裡。在兩層會裡,就破壞了神的教會,破壞了神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脫離,必須從這第二層會裡,從這第二層的小圈裡出來,和那些在教會幹凈立場上的人,共同事奉神。

這就是我們所以不能留在任何公會裡,而另有聚會的原因。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不過是在那麼多的基督教團體中間,多了一個聚會而已。也許你覺得這個地方比較好一點,比較屬靈一點,比較叫人得造就一點,所以你就到這裡來了。這一個態度還不夠,還必須看見,為什麼我們另有聚會?為什麼我們不在天主教里,也不在更正教的任何會裡面?我們必須看見,我們所以另有這個聚會,乃是因為那些會別,都是宗派,都是分門別類,都是二層會,都是破壞神的旨意,破壞神的教會,所以我們要脫離乾淨,而回到教會幹凈的立場上,不屬於這一會,也不屬於那一會,只屬於教會,只作教會裡面的一個人。

所以,我再說,弟兄們,我們不能閉著眼睛,糊裡糊塗地作基督徒,隨隨便便地到一個聚會裡去,只要覺得那裡有聖靈的帶領,就把它算作教會。我們不能這樣!我們要作明亮的人,要作清楚的人,要實在知道,到底什麼叫作教會,什麼叫作宗派,什麼叫作分門別類。我們要清楚,我們要慎思明辨,我們要脫離那些不對的,而回到那對的上面!


只要符合聖經,符合基本法,就是墜吼的。


怎麼評估自己的選擇正確,這麼主觀的問題,當然是憑自己的感覺了。

大部分人估計也也就挑這幾個流派最大的不同點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世界觀。

對於死理性派還是來個在線評估系統最靠譜,把所有評價維度做成選擇題讓他們選,然後推薦一個流派給他們最適合了。。。 貌似很有市場的樣子,來個APP吧


基督教里所有的教派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正確。所以,選擇一個看上去錯的不那麼太離譜的教派即可。


隨心所欲


休謨說:經過足夠長時間考驗的主流教派才值得選擇。


我就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想問什麼……能舉個例子嗎?

---------------------------------------------------------------------------

這問題太複雜了,我只能就我了解的一部分歷史來回答——從早期教會到拜占庭時期的教會史。

這一段時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開會——召開基督教召開全體會議(大公會議)集體決定。

前4次大公會議(截至卡爾西頓公會議)基本上是大多數基督教派都會認同的。當然,現如今也有不認可卡爾西頓公會議的亞美尼亞東方教會,埃及科普特教會,甚至包括流傳到中國的景教(聶斯脫力派,現如今已經重歸於天主教了),等等。有意思的是,這些教會反而都非常古老。當然他們不支持卡爾西頓公會議的結論,並不是說他們的思想就和支持卡爾西頓的教會差距很大,實際上這裡面的神學差異,只有內行才能理解。


我相信聖經里說的,神就是愛,凡有愛心的,都是從神而來……所以我也不想屬於哪個教派,我是屬上帝的。上帝把誡命刻在我的心板上,我信自己是上帝創造的,也相信上帝查看萬有,我所做的一切都在上帝的眼目之中。我知道自己是罪人,我也願意,也希望自己能聖潔。但我也知道若沒有上帝憐憫幫助,自己絕不會與救恩有份。一方面,我願意為主而活,一方面我卻不能攻克己心,但若我是上帝的揀選,我就堅信自己一定會得救。總之我願意敞開在上帝面前,遵從自己的心,敬畏卻不懼怕。凡事相信,凡事感恩,凡事都看是否出於愛。聖經里關於愛的詮釋就是我生命所追求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這就是我的信仰,與宗教無關。


東正教沒接觸過,在中國天主教就是天主教,基督教就是基督教。

基督教里有很多教派,好像保潔公司有很多品牌,比如飄柔、海飛絲、潘婷,等。

選自己是什麼派,主要考慮一開始在哪個派得救,在哪個派聚會方便,在哪個派最有益處(比如被污鬼纏磨,一般去靈恩派趕鬼),心裡喜歡哪個拍。

每個教派相當於一個細分的市場,堅持自己的特色,和而不同,有耶穌在天上為CEO。

當然也有一些假冒偽劣的異端邪教,那些是魔鬼撒的稗子。外人雖然不好分辨,但是我們內部還是很容易分辨的。


推薦閱讀:

中國不需要基督教
有信仰的人,信仰崩塌了該怎麼辦?
基督教的「禁慾」和佛教的「色戒」,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轉載】何光滬:基督教信仰讓我永不絕望

TAG:基督教 | 天主教 | 宗教哲學 | 基督新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