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狂歡或者聚會之後會有一種落寞感?


1)狂歡或聚會本身是一件很費體力和心力的事,在狂歡後會產生身體和心靈上的一種疲憊感,這種疲憊感會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2)狂歡的時候會暫時離開平時需要扮演的角色,暫時逃離了責任和壓力,當狂歡結束後,又要重新帶起面具,面臨壓力和責任,可能也會產生負面情緒。


熱鬧的社交活動讓你與其他人發生了大量的聯繫,讓你感覺溫暖,被溫暖的感覺緊緊地包裹著,你在其中會獲得「存在感」。有點像在母體子宮裡滴感覺。

結束之後,這些聯繫一下子斷開了,你彷彿就到了只有你一個人的孤零零的大荒漠,好像剛從娘胎里,從溫暖的子宮裡出來,來到一個只有稀薄的涼涼的空氣里的世界;你覺得不安全,不溫暖,你想要繼續和母親在一起(和人發生聯繫)。

以上,純屬個人扯淡。


因為孤獨本是人類的原始狀態。

你試著想想我們從出生落地的那一刻,直到最後年老衰落撒手人世,不都是孤身一人地來到與離開的嗎?

你想用片刻的喧囂來熱鬧本是與生俱來的孤獨,本就是不科學的事。

生活的本質是,在你看透了生活之後,你能坦然接受,並且依然深愛它。


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


內向的人不會,外向的人會。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狂歡前後極大的心情落差造成的,突然的清凈會讓人一時間轉換不過來。其二,在熱鬧的社交場合中,人們宣洩積累在心中積累已久的不快而獲得「痛苦」,同時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容易讓人記起一些不高興的事,等到散場時,腦海里會重複這些事情,產生不快,正所謂「樂極生悲」。。。(不懂心理學,隨便扯扯)


寂寞的人才會喜歡這種狂歡,內心充實的人都不太會喜歡這種瘋狂的聚會。

這個問題是反向因果關係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