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宗教最可取的部分是不是基本重合的真理?有什麼必要把永遠存在且恆定的真理套上宗教外殼?營銷手段?
02-05
如果A是真理本身,B是經過包裝後的加殼真理(不局限於宗教,可以是任何自創的充滿術語的理論或老祖宗的思想精華),那為什麼依然要推廣B?因為療效更好?因為聽眾慧根不夠、興趣缺乏所以需要多姿多彩的改裝歪曲型真理?
假設題目成立,一個很常見的情況是,B不承認A的存在,有可能是因:1,自己能力有限確實不知道A的存在;2,唯我獨尊,過於自信。 這時對於A與B的區分依然不重要嗎,B依然面目和善嗎
首先,宗教的核心還是不同的。佛教,是緣起無我論,不先驗性的假設一元多元的「元」。一神宗教,一般安立這種元,但是對這個「元」的認知,則有是否有人格、人格存在是什麼形式、是N位一體還是獨一無二等區別。還有各種二神,多神.............就更不一而足。
至於說宗教為什麼要有宗教的形式。
假設一個情境,一個人,自認為見識到了宇宙的真相,然後默然,自守一生。百年之後,你不會知道這個人的存在了,也不會了解他所發現的真相。情境二。 一個人,自認為見識到了宇宙的真相,然後廣泛的為他人宣說,逐漸有了追隨者,但是他禁止任何對其語言的記錄,禁止他的追隨者互相溝通聯繫,他對其追隨者的行為也不作任何和其他世人不同的要求。那麼百年之後,他的追隨者們沒有可繼承的思想,沒有可交流溝通的團體,也沒有自身獨特的行為模式。於是這個思想隨著追隨者們的死亡也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了。情境三。一個人, 自認為見識到了宇宙的真相,然後廣泛的為他人宣說,逐漸有了追隨者。他允許追隨者記述自己的言論,然後通過追隨者們互相之間的溝通聯繫加以傳播,他對宇宙真相的認知不同於他人,因此認識論所導致的行為模式也就與世人有所差別,他的追隨者接受了這些思想,也就同樣的遵循了這些行為模式。在其百年之後,記載的言論就成為了宗教的經典,追隨者們的溝通聯繫也就形成了教團形式,特殊的行為模式也就成了戒律。於是就產生了我對此的認識,我們看到的宗教形式,經常並不是刻意的包裝,而是人擇的結果。沒有宗教形式的已經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而在宗教興旺的地區,這當然可能是一個大家習慣性的認知,主動的成立教團,記述經典,設立戒律。因為凡是宣說者,多半都希望真理的傳播能傳播的更廣泛,更久遠。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知道,宗教不是活在真空中,周圍的世界千姿百態,凡是存續下來的宗教,必然會和所在時間、信眾、所在社會環境形成的道德、法律、人文環境形成互動,如果徹底不容於世,也就會被消滅。傳承的足夠長,經過了世事變遷,一個宗教中所容納的各種互動產物可想而知的多。不過,對於信仰的核心,有生命力的宗教都是會清晰的將其和周圍閃爍的暈華做清晰的區隔,否則被徹底世俗化的宗教也會因為失去其本身特有的內涵而逐漸泯滅。沒錯,營銷手段。現在要把4個人分別送回3000年前的古代,分別送到不同大陸的不同文明,其中有你一個,給你的任務是教會他們認識科學,請問你如何做到?抓住一個人,從認識數字開始講起?要麼被打死,要麼被餓死。
怎麼辦?
可能終你一生,能教他們個皮毛就不錯了,最後只能連蒙帶騙,只做個基礎科普就完事了。而這四個啟蒙者,到各地去教學,必然要根據各地的情況做不同的調整,有的可能要偏重哲學,有的可能要偏重信仰,有的可能還要設計一些儀式,總之,為了實現教育的目的,啟蒙者總是要不擇手段。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