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車企降價成為日常?真降or假摔?

這年頭,車企官方降價逐漸成為一種常態,不降個價都不好意思出門了,而像平常的優惠、免稅、免息等手段都貌似拿不出手了。2015年上半年就開始打算換輛車,結果看到一堆官降,就等啊等,等到了現在,2016年上半年也是看到了不少車企降價,那麼對於官降變為日常,時不時來一發,我們這些准車主應該如何來看,現在買?怕降價。現在不買?怕錯過了。另外,車企降價的背後又是否真正的給了我們實惠呢?求各種客觀建議。


車企降價其實是市場發展到現在的一種必然,也是由激烈的市場所決定的,就以SUV為例,大家都說SUV是未來買車的主要選擇,而車企們也紛紛推出新款SUV,但對於如繁花般的市場,沒有競爭力無疑會被市場淘汰,而價格戰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手段,所以,個人覺得,官降還是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優惠的!


最近想換車,所以多走了幾家4S店,降價是常態了。

不過請注意:網上標紅的最低價格,絕對是買不到的。

拿賓士當例子,所謂的4S店報的最低價格,還需要加上免費保養的費用1.5W,裝潢包的價格1.88W,上牌費、服務費等等,如賓士b200動感,報價18.55W,實則需要23W+,這還是裸車,保險+購置稅就已經到了25W多了。

作為準車主,我覺得首先心態要好,不要著急買車,多做做功課,例如馬上要出新款了,是考慮買新款,還是等新款上市買老款折扣更多。

其次還是在淡季買車能拿到的折扣比較多,但你還是真想抄底還是算了吧。這個跟股市一個道理,作為一名散戶,你永遠不可能抄底。但你可以盡你所能花最少的錢買到心儀的車,就夠了。


從實際上來玩,官降並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太多優惠,所以不要迷信於官降,看好了就買,汽車本身就是消費品,雖然比較貴,相同配置,逐年下降才正常,不降反倒是異常,

關於某人說的品質下降,這個是必然的,這個有幾點說明,降成本是每個設計頭上的一把刀,每年都有固定的目標,所以每年都是降降降。

但是對於某人說的降標準,這個不敢苟同,至少我們公司的要求是品質不變,價格降低,標準沒人敢隨便說降的,因為一個標準的降低了,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但是肯定有人質疑,那tm的為啥後來的車型都沒有以前的品質要好呢?

這個一方面是因為新車型使用更多的電子產品,這個穩定性本身就低於機械產品。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只是TM的標準沒變,不代表品質不變,假如標準是100,新車的時候很多都可以達到120,150甚至200,現在我要降回到100即企業標準或國標,你說品質降低了嗎,確實是降低了,但是你說降低標準了嗎,不好意思,沒有,,有時候即使降了品質,也是高於國標的。

所以看準了就買,你所買到的品質永遠和你付出的錢成正比,我想用Polo的錢買個布加迪威龍,你覺得可能嗎?


降價也買不起啊 我就是個杯具啊。


先說結論,大多數情況下,官降並沒有帶來太多實惠。

大學畢業後在車企總經理辦公室干過兩年。從車企辭職之後,進入汽車媒體之間,我在某品牌4S店幹了很長時間,而且有朋友是開4S店的。經歷多了,見得就多,就談談我的認知吧。

以往降價優惠都是終端經銷商為了吸引客源的一種常用手段,經濟學基本定律——價格由供需決定,經銷商賣不出去,當然就降價銷售(相反的,當年的途觀、如今的漢蘭達都是加價提車,供不應求)。而今降價卻成為車企競相上演的一種營銷手段,這其實也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賣方市場由買方市場轉變的必然。

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車銷量增速一直呈現整體回落態勢,而2016年甚至有機構預測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或會低於5%。市場新車銷量增長空間的壓縮、各種新車型層出不窮競爭加劇,無疑成為了汽車市場大規模降價的直接導火索。2014年在售的新車相較於2008年時增長達到數十倍。進入2015年一直到2016年,這種新車上市速度也一直呈現加速度。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2014年上半年時都還可稱得上供不應求的小型SUV市場,到目前已經成為接近競爭飽和的一個細分市場,去年同期那種「不愁賣」的情況已經開始向「不好賣」過渡。連某城月銷近4W的神車,都官降了,可以看出市場的情況到底如何(看起來挺矛盾的是不?其實不然,月銷數字是批發數,也就是車企壓到經銷商手裡的數字,如果賣不出去,全壓在經銷商庫存里了,只能官降緩解經銷商壓力)。所以,對於車企競相上演的降價,其實不必有過多的意外。

買車,說白了,對大多數人來說,除了對車的外觀、操控配置在意外,其實最敏感的無疑還是車的價格,你看得上的車未必買得起,買得起的車未必看得上,而價格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看出車企們對消費者的心理無疑下了一番功夫的,降價就是他們最好的拉攏,但價格降了,車還是原來你看上的車嗎?其實這裡面大有門道,買的總是不如賣的精!

今天下午我還在另外一個問題里回答過。

如何看待本田思域和傑德出現斷軸的情況? - 崔磊的回答

當然,我不是針對本田,而是基本上所有的車企都是這樣的,降價意味著品質縮水。

許多車企官降,但降價的多是老款,或是為了去庫存車,或為新款鋪路,或是官降了以前的優惠少了,這些還算有良心的。有的卻以次充好,例如車內的液晶顯示屏,可能官降之前的車型所配備的是價值10000元的產品,而優惠車之後車型所使用的就是5000甚至更低價格的產品,這兩種產品的差別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還有官降減配的,這也是常用手法,很多車企在價格競爭中,不想利潤縮水,偷偷拿下一點配置,價格再下調一點,甚至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布又推出一款新車。

其實,一句話總結:價格戰的背後是成本戰,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一件事是我目睹的,有一次朋友的一輛千里馬發生剮蹭,駕駛側的前葉子板變形了,朋友走保險去四兒子換新的,等件到了,發現新的葉子板比舊的明顯薄了,最後朋友猶豫再三還是把舊葉子板鈑金噴漆又裝上了。這可以說明羊毛出在羊身上,汽車降價有時候並不是通過降低銷售利潤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各種方式的降低成本來實現的。

不過,現在汽車官降也是大趨勢,也是車企吸引潛客的最直接和重要的手段,這裡面有很多貓膩,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有些車企官降並不是為了去獲得眼前的利潤,而是為了長遠的未來,這個就要大家仔細去區別了,趕上了,把握了,就是自己得到真實惠了。

像2016年首個官降的車企觀致,它觀3全系降價,但是在品質上還是沒變。這一點,我也陪想買車的朋友到4S店親身看過。年前看的和年後看的,同一批車,降價了,朋友高高興興省了一筆錢,這也是我朋友趕巧趕上了,年前沒急著提車。像觀致的這種官降其實一分析,可以發現和現在觀致的處境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我在這個問題里也提過,問題:夫妻加起來月薪兩萬買什麼車好? - 汽車

原因很簡單,並不是觀致不想簡配,觀致在主觀上也有降本的壓力,而且不小。但客觀上,觀致跟別的車企一樣,零部件都是批量採購的,通常按照十幾萬銷量規模採購的零部件,以觀致目前的銷量短時間內是用不完的,因此他們降價後的車,實際上消耗的還是之前的零部件,品質是一樣的,這一點從觀致的財報里也可以看出來(非常龐大的應付賬款,而如果用更低造價的零部件,以前的零部件就浪費了不是,而其他品牌銷量大的車型,老狀態的零部件很快消耗完,然後就切換到便宜的新狀態零部件,干過車企的人都懂)。當然,觀致作為一個比較新的車企,只有在質量上保持品質才能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玩貓膩會死得更快,而降價則是觀致適應市場需求的一種體現。當然,這也是觀致為了優化和調整企業整體價格體系布局所作出一些讓步,最高2.6萬的優惠力度(終端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多優惠)還是讓不少消費者獲得了實在好處的。

所以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如果買降價後的新款車型,那麼實惠肯定沒有多少,價格降了,品質上也縮水了。如果以降價後的價格買庫存車,拋開部分件老化的問題,那麼實惠是有的,但問題是庫存車到底品質自然損失多少,不好評估。


特斯拉才三萬五起

福特野馬V8也是三萬五起


有真降,也有假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咯,很多像觀致這樣的都是真降,從讓利四兒子變成直接讓利消費者。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車企和四兒子都存在很多貓膩,有很多看似真則假,題主要多留點心!樓上提到的觀致,我也關注過。


勸樓主想買車就可以買了。

官降確實是真降,但只是把之前經銷商的終端優惠轉移到官降而已。

比如之前優惠3萬的,現在官方把指導價降了1萬,實際終端就只優惠2萬了。

官降更多的影響還是在遠期,一個品牌,不足以支撐那個定價,常年優惠。通過官降,可以讓指導價更符合其實際價格。

這樣在換代車型上市時,直接就是降價後的指導價,愛買新車的消費者就不必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成為新換代車型的撇脂對象了。


買的人少了 降價促銷 。買的人多了 加價提車。 如此而已,哪有真假。


樓主還記得當年的長城,熊貓,牡丹,西湖,金魚,等等。。。。品牌的。。。

彩色電視機嗎?


這個要自己好好觀察一下


有真降,也有假摔


真會降價嗎我怎麼感覺就是天方夜譚呢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日常生活 | 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