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盲品中是如何判斷酒的產地、葡萄種類或者年份的?


@藺佳 親妹妹,讓不讓人好好寫書了!

盲品實際是一個利用你觀測的數據結合經驗以及葡萄酒知識做的推理。舉例來說吧。

比方說我們喝到了一個酒,中等寶石紅,紅色水果香氣為主、略帶黑色水果、香草、香料等香氣,酸度中等、酒體厚重、味道豐富、口感甜美、回味持久,品質高

斜體部分是我們的直觀感受帶來的數據,我們要對這個數據加以分析,然後得出儘可能準確的結果。如果你要更準確的結果,就需要更加精確的信息,比如更精確的香氣類型等等。在此舉例,就略掉一些細節,大家就看看大概的推理過程。

首先,從「紅色水果為主」的果香入手,推測出幾個最可能的葡萄品種:美樂、黑皮諾、歌海娜、佳美、佳麗釀,等等,其實很多,舉例我們就用常見的。

然後逐個利用條件來分析

1 「品質高」且是「中等深度的寶石紅」:如果是美樂,高品質的美樂顏色較深,應該會是深寶石紅,排除。剩下4個品種顏色較淺,都有可能。

2 有少量「黑色水果」香氣,排除黑皮諾、佳美,因為黑皮諾和佳美基本不會帶有黑色水果香氣,且在「高品質」的酒里不會與其他品種調配。

3 在剩下的歌海娜和佳麗釀里,因為香氣中帶有「黑色水果」且有「香料香氣」,則很有可能是某個品種和西拉的調配,由西拉帶來一定的顏色深度、黑色水果香氣、香料香氣(也有可能是橡木桶陳年帶來的),這個時候看組合,歌海娜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我們還可以接著看。

4 「香草」的香氣和「口感甜美」,我推測大概率是新世界的葡萄酒,那麼基本就鎖定大範圍了:佳麗釀在新世界很少有高品質的作品,基本上可以判斷是歌海娜為主的調配。

5 由於歌海娜在新世界,主要的高品質酒都在澳大利亞,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把目標鎖定在澳大利亞。高品質、厚重的酒體、濃郁的口感都指向南澳的經典產區,我們把目標鎖定在 Barossa Valley 和 McLaren Vale,其實到這裡,上面的信息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儘管我們可以說,Barossa的氣候比起McLaren要更熱一點,但是實際上,風土條件具體到這種差異上,即便是Barossa Valley內部,也有冷有熱,不同的生產商的影響更大,如果不是對當地生產商和酒非常熟悉,再進一步基本就是靠猜。這種猜已經不丟人了。

6 最後來看年份,除非你對這個生產商或是產區非常熟悉,否則很難判斷具體的年份。通過顏色可以有大概的判斷(然而也經常受酒庄陳年方式的影響),寶石紅嘛,品質又比較高,香氣還是果香為主所以陳年時間並不長,三五年時間。

最後得出結論是:歌海娜為主的混釀,可能是GSM(歌海娜、西拉、慕合懷特),南澳,Barossa Valley 或 McLaren Vale,2010-2012。

實戰過程當中,並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這樣典型,有很多酒專家也是無法盲品出個什麼結果的。


謝謝 @藺佳 邀請。

雙盲試飲(將「盲品」的概念縮減到「雙盲」更方便說明)最考驗的是試飲人的理論知識水平,試飲經驗反而在其次。

個人經驗,在作雙盲試飲時,當試飲人已經收集到樣品的香氣、酒體、口感、味覺、餘韻等信息並綜合得出結構與風味的特徵後,就要對上述這些信息進行分析了。

按照我自己習慣的優先順序排列,依次得出對於試飲樣品的:

(1)葡萄酒的種類,是否加烈,動態還是靜態,干、半干亦或其他,混釀還是單一品種;

(2)主要或者單一葡萄的品種,有時還需要與之後對工藝、產地、產區的判斷互相印證並調整判斷結論;

(3)釀酒工藝以及產地信息,有時還需要與葡萄品種及產區的判斷互相印證並調整判斷結論;

(4)產區信息,有時還需要與葡萄品種及工藝的判斷互相印證並調整判斷結論。不過在此處能否具體到特定村莊或田地幾乎完全依賴試飲者的理論知識水平與試飲經驗了-他/她必須至少有一定的該產區特徵性葡萄酒的試飲經驗並且對這些經驗印象深刻,此外還要看一定的運氣了;

(5)酒庄、年份的信息,進行到這裡幾乎就是助興節目了,完全依靠試飲者是否飲過樣品酒庄及年份的葡萄酒而且他們還得對此留有深刻的印象。

葡萄酒行業公認的最難考試應當是葡萄酒大師資格,該考試中的試飲環節就是雙盲測試,考察重點是參考人對葡萄品種、產地特徵及對應的釀酒工藝的掌握程度。再細緻到特定產區、特定酒庄及具體年份沒有實際意義。

以我最愛且比較熟悉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舉例,假設在業餘的雙盲試飲中遇到(所謂業餘即試飲人只知道樣品有幾個,而事先並未被告知酒庄、年份、產地、產區等信息):

1、樣品A-古典奇昂帝地區而非蒙塔爾奇諾的IGT-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靜態干紅葡萄酒;

(2)紅櫻桃、紅色及黑色漿果的氣息,有泥土、香料、黑巧克力類香氣,優雅、酒體中等,高酸、單寧明顯,幾乎肯定能判斷是桑嬌維賽葡萄。是否有其他葡萄品種參與?假設是義大利中部地區的桑嬌葡萄酒,常見的混釀葡萄有赤霞珠、西拉。黑巧克力、香料類氣息來自西拉亦或是經過一定桶陳或陳年的桑嬌香氣?待會再看看吧;

(3)沒有明顯的法國橡木桶陳的風味,整體結構是複雜、優雅向的,嗯……應該沒西拉什麼事了,估計是100%桑嬌,那麼是蒙塔爾奇諾還是古典奇昂帝的IGT(古典奇昂帝的DOC與DOCG法定混釀,迅速排除好爽)。

嘗起來、聞起來好有勃艮第的風範,那麼應該是大桶陳年吧?再聞聞……雖然是花果香氣的主調,但土地、香料、某些陳年類氣息好明顯,肯定不是不鏽鋼罐發酵的,不是大木桶就是水泥罐發酵。

再聞香、嘗味,我靠!我愛的香波蜜思妮啊!好明顯的礦物質感與泥土香氣,如此細膩、安靜的酒,高海拔、礫石、但有白堊土嗎……有!

它是「大壁虎」!肯定不是,不可能用這麼貴的酒……蒙塔爾奇諾的子產區鎖定中……

已經錯了!佛羅倫薩旁邊的Montevertine酒庄就是高海拔庄,土質與某些蒙塔爾奇諾的頂級庄相近!

2、樣品B-Baricci Rosso di Montalcino

(1)靜態干紅葡萄酒;

(2)紅櫻桃、黑櫻桃、黑色漿果主調,但泥土、香料、黑巧克力的香氣好濃郁,堅實、厚重的酒體,高酸、單寧明顯,明顯的桑嬌維賽,這種風格的……不是混釀;

(3)沒有明顯的法國橡木桶陳的風味,整體結構太龐大、密實了!大木桶或水泥罐發酵、大號斯洛維尼亞橡木桶陳年,它是蒙塔爾奇諾的!再聞香、嘗味,我靠這酒體、結構與風格,嗯?土地、礦物質的信息好清晰,鹹味這麼明顯!它是北區的高海拔田地吧?

(4)醒不開、醒不開,真是!算了,猜吧!IL Marroneto、Altesino、Baricci、天堂?泥鍋泥碗你滾蛋,Baricc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又錯啦!Baricci的Rosso與Brunello都來自同一片田地,同樣的釀酒方式與陳年方式,不同只是藤齡與陳年時間而已。

在正規的雙盲試飲中,我能走過第三步-工藝與產地判斷-我自己就心滿意足了!

--------------------------------------------

看到有一個答主說得挺有趣的,60款,嗯……梅多克1855列級確實挺不錯的,很好的入門學習材料呢……

知友中從事葡萄酒行業且平時工作就需要用到試飲的,一年中不計那些各種業餘品酒活動,正規試飲品鑒樣本低於600個的請舉手吧。

--------------------------------------------

做什麼事情都不要質疑那些比你行的人,請一定先搞清楚是別人真得故弄玄虛還是自己實在差勁得緊。

想好好玩一件東西,如果沒有老師教,那麼就多讀書,飲酒也一樣。

-------------------------------------------------------------------------

存放自己試飲筆記與分享文章的地兒:

試飲筆記 - 知乎專欄

鏡陽秋的微博_微博


只講點理論,很個人,希望有幫助。

盲品前提是要所選的酒具有典型的品種性以及充分反映風土。否則盲品很難開展,所以對於選酒很重要。

自己的經驗而言,先從品種開始,這是最容易區分的部分,全球種植面積大於2%的品種只有8個,其中美樂,赤霞珠,霞多麗以及西拉和艾倫又佔了80%以上。這幾個品種的典型性又相對突出。比如赤霞珠的生青味,西拉的香料味,美樂的黑色漿果等等。

然後是產區,這個就需要花點時間去研究,關於產區的釀造工藝(過桶?過桶時間?新舊桶比例?過濾?浸漬時間?法定混釀品種?等),產區風土(鈣質grave還是sablo?或者花崗岩?海拔?氣候炎熱抑或冷涼,水條件好與差?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多喝,多記錄總結是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對相同的酒的記憶構建和回想方式都不一樣,只有用自己的方法構建自己的味蕾記憶才不至於再次遇到時,感覺什麼都會又什麼都判斷不出來。

再強調一遍,別人的品酒筆記只能作為參考。因為人感官是很容易被誤導的,當你看到別人筆記上說有檸檬味,你再去聞,腦海里就會去強調這種香味的存在,也就是說此時你的主觀閾值降低,而此時你聞到citron只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物質刺激而成。而經過訓練後,每個人的物理閾值是固定的,因此下次你再遇到一模一樣的酒,你還是聞不出citron味。

最後是年份,這個意義沒有前面幾個大,根據顏色變化(顏色除了用來區分品種,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來判斷大致的年份,磚紅和紫紅就是兩個典型),老酒新酒的典型香味(老酒:灰塵土味,新酒的果香花香)大致能判斷出年份就可以,如果真要吹毛求疵的話還是得多喝,研究每個產區歷史年份的特點。但個人覺得意義不大。因為相同酒不同存儲運輸條件,裝瓶時間等等都會對酒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總之,不要忘記盲品的目的,它只是為了更好更高效的幫你記憶酒款特點,加深對不同酒的印象。最終也只是服務愉悅自己的手段,還是那句話,不要為了盲品而盲品,那就失去喝酒的本來的意義了。

不多說,多說多摺疊。


我之前也對這個也特別好奇,那時候我非常單純的覺得是不是那些人有著遠遠超乎常人的記憶能力,使得他們可以把樣品很精確的跟腦子裡的「酒庫」對上號從而得出記憶里這款酒的相關信息。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這種情況出現在「超級大腦」里做一個項目差不多,因為就我個人體會而言對香氣的記憶是很困難的,香氣實在太多了。。

先說結論,能夠正確的通過盲品得到樣品酒的葡萄品種、產區、年份需要以下4個條件:

1.準確的品鑒能力

2.對各個產區標誌性葡萄酒的基本了解

3.樣品必須是具有代表性的

4.運氣

下面一個個解釋下,最後舉個例子:

1.品鑒能力是基礎,就像 @迷糊哥說的「盲品實際是一個利用你觀測的數據結合經驗以及葡萄酒知識做的推理」,如果想要得出盡量靠譜的結論,那麼首先你要保證的是你觀測的數據都是相對準確的,不然就只能靠運氣了。品鑒能力是可以靠不斷的練習和「校正」來提升的,至於具體的太麻煩估計得另開一題了,但想要做靠譜的盲品這是基礎。

2.因為涉及到判斷產區,所以要起碼對世界上比較知名的產區有個基本認識,到不了產區級別到國家級別也行,或者只是區分新舊世界也行,這個要看對自己的要求了。所謂基本認識就是要知道這個地區或者國家比較知名的葡萄品種還有他的風格。除此之外最好再有一點關於葡萄酒的基礎知識,比如酒精是糖分轉化的,多少克的糖可以轉化成一度的酒精等等這些,對你的分析都會有幫助的。

3.對於一個要讓別人猜品種、產區的樣品酒而言,「代表性」是必要的。假如我去市面上買一筐巨峰迴來讓他自然發酵,之後再兌點白蘭地進去把酒精度提高到一個正常範圍,然後再填點橡木精進去,最後得出來的這種酒誰都不可能猜出來。當然我也不會拿這種東西去給人盲品,容易遭雷劈。。

4.運氣非常重要,運氣非常重要,運氣非常重要。因為即便你寫下了很準確的筆記,也很容易出現判斷錯的地方,因為有些葡萄品種種植範圍很廣,幾乎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種植,這樣就導致不同地方會生產同一風格的酒,除非你有過專門的練習,否則有些是完全區分不出來的。但這種情況下猜錯是沒什麼的,因為這已經到了一般人的「極限」了。

舉個例子,現在我有這樣一款酒:

深檸檬色,很濃的新鮮且成熟的水果香氣,比如黃桃、菠蘿、荔枝,還有一些玫瑰花香和姜的香氣。半甜,低酸,中高酒精度,酒體飽滿,餘味較長。總體質量比較好。

一般分析都是先分析葡萄品種,然後再去推測產區,這款酒的這些信息其實明眼人大概看一下就知道是什麼了,都有小技巧在裡面。

顏色一般用處不大,首先看香氣,成熟的水果香氣,一般比較常見的有麝香Muscat,瓊瑤漿Gewurztraminer,雷司令Resling可能也算吧,起碼對於我而言雷司令有比較明顯的荔枝味。

然後看口感,半甜+中高酒精度這兩點其實就把Muscat排除了,這個葡萄如果做成中高酒精度是應該不會有什麼殘糖的。低酸把雷司令Resling也排除了,因為這個葡萄無論種在哪酸度都是高的。

所以通過排除選出了葡萄品種是瓊瑤漿Gewurztraminer,產區肯定就猜阿爾薩斯Alsace了,因為全世界目前知名的瓊瑤漿產區就這一個地方,當然肯定也有別的地方有,但請相信我,拿給你盲品的酒一定都是要有代表性的。

當然以上這是比較理想的正確的推理情況,事實上經常會出錯,比如上面這款酒你在品嘗的時候沒有很好的判斷酒精度(一般對於甜的酒判斷其酒精度和酸度都是比較困難的),把酒精度判斷成了中低或低酒精度,那麼你在分析的時候麝香Muscat就是一個完全合理的答案,這個分析過程是很合理的,而且最後你很可能還給出一個正確的產區答案——阿爾薩斯Alsace,因為這也是一個很標誌性的麝香產區。。

至於年份判斷一般意義並不大,因為其實盲品的酒大多數時候都是你沒有喝過的,所以怎麼可能知道靠近兩年的差異。而且大多數酒其實都追求比較穩定的風格和品質,所以年份差異並不大。更多時候年份判斷只是給個範圍,非要給具體年份酒蒙吧,像上面舉例這款酒因為你聞起來多是些新鮮水果的香氣,並沒有陳腐或者氧化的感覺,所以你給個2-4年的範圍多是正確的。至於很多大師盲品年份我也是相信的,術業有專攻嘛,我說的是普通的「泛盲品」,很多大師做的可能是比如一級庄20年內的盲品,這兩者是不一樣的,那個是肯定要靠記憶的。

還有些葡萄酒以外的東西可以幫助你判斷,比如你在街邊看到一個免費的「葡萄酒盲品趣味競賽」,這時候你猜葡萄品種肯定就猜最最常見的,產區也猜大產區,因為肯定不會是什麼特別好的酒,而且除非有什麼特別因素,不然主辦者肯定不會拿什麼神索Cinsault,慕合懷特Mourvedre之類的給你猜。還有比如可以結合著你報名品酒活動的價格或者主辦方的經營範圍猜,這些小技巧有時候挺有用的,雖然我挺想顯得專業一點,但我也不會假裝我不會這些。。

上面有說到小技巧,說幾個想得到的:「貓尿」或者草本味道特別重且酸度比較高的白葡萄品種一般都是長相思Sauvignon Blanc,汽油味多是有一點年頭的雷司令Resling,香蕉味道是博若萊新酒的典型味道,一款跟哪個知名產區甜酒都掛不上的甜酒就猜白詩南Chenin Blanc吧,在盲品中「中庸」的白葡萄酒多會是霞多麗Chardonnay,黑色果香加上一點草本味道多會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暫時想到這麼多,歡迎各位評論補充,既然是技巧就不是絕對的,需要結合其他的要素去看,但多數會是這樣。


盲品算是最能考驗葡萄酒知識儲備的一種方法了吧。需要有:1.理論基礎2.品鑒的經驗3.品酒筆記

通常盲品需要猜的是:

品種variety

國家地區region

年份vintage

品種在盲品中是最重要的,通常也占最高的分數,一般品種猜對了至少也就對一半了。

地區需要對品種和風格的分布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同樣的品種在不同地區的表現是怎樣,比如Sauvignon Blanc長相思 在法國、美國、紐西蘭、智利都有種植,但是風格差異是很明顯的。

年份通常通過葡萄酒的發展程度來判斷,如果是知名產區比如波爾多、勃艮第、巴羅洛這樣,產區當年的氣候也是一個重要線索了。

盲品的步驟與品酒的步驟相同,就是三步:

看——聞——嘗

一.看

「看」的步驟中,可以分辨出兩個重要的信息:顏色和深度。顏色是推斷年份的重要根據,通常來講紫色(Purple)邊緣代表葡萄酒較為年輕,寶石紅(Ruby)代表發展中,石榴石紅(Garnet)代表有一定的年份,如果是棕色(Brown)是比較老年份的酒了,在盲品中也比較難遇見。不過顏色判斷中也是有一定的例外的,比如Nebbiolo內比奧羅這個葡萄年輕的時候就會有石榴石的橙色邊緣。

顏色深度也會提供一些線索,比如紅葡萄酒中的淺色系Pinot Noir,Gamay,Mencia,Nebbiolo,深色系的Shiraz,Nero D avola,Alicante Bouchet等等。白葡萄酒像Sauvignon Blanc會有一些綠色邊緣,Gewurtztraminer會呈現金色等等。

如果通過顏色就推斷出來品種了,那不是送分題就是陷阱題。

二.聞

「聞」是最能在品酒筆記上體現出來的部分。酒的風味絕大多數都在聞的環節暴露無遺,品種的香氣,釀造的香氣,熟化的香氣等等。

而有些品種具有的獨特味道一旦被捕捉到,就會變得非常容易。比如Riesling雷司令的汽油味,Gewurztraminer瓊瑤漿的荔枝味,Sauvignon Blanc長相思的生青味,Shiraz希拉的黑胡椒和黑巧克力味。這種獨特氣味被識別後,依舊是送分題。

可是難就難在通常很少有人給這些送分題的品種,會有很多迷惑性的,同風格的酒放在一起。同樣的檸檬蘋果小白花味,同樣的黑醋栗香草味,品酒筆記風味這一塊都很相近,找氣味細微的差別就變得非常難了。

三.嘗

「嘗」來感受的是:酸、單寧(白葡萄酒不考慮)、酒體、酒精度、回味。

酸是需要靠感受口中口水的分泌來感受,這點在甜酒和重單寧的酒中會很難,因為高甜度或者高單寧都會或多或少干擾你對酸的感受。

單寧是要靠感受酒在牙齦的抓力來察覺,而且單寧的抓力也會有細緻的區別:細膩(細密的顆粒感),粗糙(大塊顆粒感),緊緻(力度強,而且很難散開),圓潤(抓一下很快就消散)等等。

酒體是靠壓舌頭的重量來體會,這像是你喝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的區別。

酒精度是靠喉嚨的辣感體會,不過喝很多款酒以後已經很難感受酒精了,通常我會看一下掛杯(掛杯流下越慢代表酒精度越高)來小作弊一下……

回味是很有趣的東西,一方面既要感受它停留的時間,又要感受回味中是否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常見的Pinot Grigio會在回味中留下苦杏仁的味道,過美國桶的酒在回味里會留下椰子的味道,這些都是重要的線索。

在「聞」環節未確定的因素,再結合葡萄酒的這些因素,就大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了。根據這些因素就可以準確的推斷出葡萄酒的風格了。

所有的這些因素都體會完畢,就是一道推斷題了。

盲品的酒簡化成了這樣:

已知葡萄酒:

中等深度寶石紅;

濃郁香氣強度。草莓味,紅豆味,泡泡糖味,很強的甘草味,橡木味;

干型。中等酸度,粗糙的中單寧,中等酒體,中等酒精度。回味中等長度,很多藥草感。

這是什麼酒?

於是答案是一款11年的博若萊村級佳美。

以上


多喝多喝多喝,如果記性不好,還需要做筆記,就這麼簡單,我沒見過不做筆記的。。。

一個公安,在公交車上掃一眼基本就能看出誰是小偷,靠的是什麼?多年的辦案經驗~

別說你小時候開始從沒作弊過,其實老師看一眼就知道誰作弊了。。。經驗而已


盲品就是一個推理的過程,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性的葡萄酒才能體現推理性,不然很難。很多不了解的朋友一聽說盲品都以為是隨便一喝就能曉得牌子、年份、品種,也是一種誤解。


以我的經驗來說喝一口就肯定能知道葡萄品種,就像吃一口水果判斷是蘋果還是梨子一樣這是最基本的。混釀的話可能會麻煩一點不過波爾多左岸和右岸還是很好分辨的麻煩的是GSM,GS,SM這幾種組合。

第一關過去之後再接下來是葡萄酒產區的氣候環境,炎熱產區種出來的和寒冷產區種出來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這一步經驗很重要,沒喝夠足夠多的酒即使背下來了葡萄在不同產區下的表現也很難判斷。

最後這步我覺得就比較唯心了,判斷具體哪塊田哪個酒庄。判斷一個酒庄之前你首先要喝過這個酒庄的酒,然後對比你印象中的酒來判斷。

年份忘了說了,判斷出大概年齡很簡單。3年以內3-8年,8-15年,15年以上判斷這些範圍非常容易。但是要判斷出精確的年份就需要你對該地區各年份的表現有十分準確的了解了。


判斷產地是關鍵,如何判斷產地呢?

俗話說見多識廣,多品酒就是最好的辦法。判斷出了產地以後就知道品種了,各個產地都有自己的法定品種,就算是相同品種的不同產地酒我們也可以通過地區特點來判斷。

然後是年份,這個有點難,但是並不是不可能的,熟知各個產區年份的最佳方法也是通過品嘗來實現。看顏色只能猜個大概,並不是很靠譜。

扯別的都沒用,多品酒才是關鍵。

但是記性也要好,品過以後忘乾淨了也只能白搭。

另外,盲品不是扯淡,但是如果產區還沒弄明白,名兒都叫不上來,什麼品種都不知道,那就都是白扯。


糾正一個很多人存在的誤區:「品酒大師猜出品種、產區、年份等是直接聞出來或喝出來」。

葡萄酒太複雜多樣,生長的氣候、土壤、種植方式及釀造、窖藏不同都能導致口味氣味差異。實際上品酒大師品酒時通過看、聞、品後,靠「記憶」「經驗」用「排除法」推理出葡萄酒的品種、產區、年份,而並非一聞一喝能猜出來。(除非很明顯的)

具體判斷方法:

1)看外觀:顏色、顏色強度、澄清度;

2)聞香氣:香氣特徵、香氣濃郁度、發現狀態;

3)品口味:甜度、酸度、單寧、酒體、酒精度、風味特徵、風味濃郁度、回味長度。

沒有隨隨便便就能成功,遇到多位葡萄酒大師,他們都會有不計可數的筆記本詳細記錄了他們品嘗過的葡萄酒。


首先我覺得我們應該先弄清楚盲品的定義,即不讓飲酒者看見葡萄酒的標籤及酒瓶的形式,較為常見的兩種盲品為蒙瓶和使用盲飲杯。蒙瓶還可以觀察酒體顏色,而盲飲杯則為黑色,品鑒時連酒體顏色也無法觀察出。

1.首先,個人認為我們確實應該認識到盲飲的一部分客觀性和公正性。在現有的紅酒市場中,盲飲確實能使我們拋除酒本身特性以外的干擾因素,專註於酒體本身,拋卻偏見和固有印象,就酒體本身進行評價。

2.其次,個人認為蒙瓶尚且可以接受,但是使用盲飲杯則實在有些太過。因為葡萄酒是一種綜合藝術,帶給我們的並不是單純的味覺和嗅覺的感受,視覺感受在其中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個人認為類似於中國對美食『色香味俱全』的多元追求一樣,酒體顏色本身就是酒特質中的重要組成,如果進行單獨拆分,比拼的目的達到了,享受的環節就有了缺失。

3.再來,飲酒目的也是我們應該事先想明白的,把飲酒作為享受還是把它作為考試。個人認為對酒的認識和喜好程度都是十分主觀的事情,難以很準確的判斷出高下,即使有判斷出高下,也很難稱其客觀公正。個人的飲酒習慣是事先了解清楚酒瓶身的所有信息,了解酒的大部分深層次文化,時常因為了解的信息對某種酒充滿期待,也時常因為瓶身及酒標設計等心情愉悅。期待和愉悅往往能帶給我們更加的飲酒感受。單純的盲品感覺更像考試,而且是答案並不統一的考試,欣賞時反而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

4.最後,來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能力和水平問題,我覺得盲品時因為一些經驗和獨特記憶推斷一些簡單信息是有可能的,但是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和大量的品鑒經歷。但是在這個葡萄酒全球化的時代,想要通過盲品來品鑒出產地,產區,年份,酒庄等具體信息的話,我覺得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之前喝過這款有獨特記憶的酒,另一種只能是之前閱讀過酒標,知道答案。


盲品我不行,因為經驗不夠,了解得不多。

想要追溯一款酒的來源,需要許多知識和經驗作支撐,喝過的酒可能可以靠記憶,沒有喝過的酒,主要是靠排除法。

之所以可以盲品出來是因為這三方面是可以影響葡萄酒的顏色、香氣和口感的,而且這些影響通常具有普遍性。

推薦閱讀:The Secret to Blind Tasting? Know "The Grid"

推薦觀看《Somm》系列紀錄片


有點需要說下,並不是每一個產區的酒,大師們一聞,一看,一俯仰就能判斷出來是什麼酒。只有來自那些經典產區的經典葡萄品種會經常出現在盲品的考試或者盲品的局裡。


以上這些都喝不出那些大師所說的那些玄學各種果香 13年的露仙歌和之前的差距千百萬里能盲品出來? 每年60個庄每個年份不同時期都喝過?

——————————

更新線

世界上紅酒確實千奇百類但是喝到最後有錢的收藏的都殊途同歸是為什麼呢?

那些西拉梅勒適應期有多久呢?

2015年就出2015年的酒了這都是新釀酒術吧 -_-#吐槽臉

2012年機緣巧合被關了幾小時先是認識了某做紅酒的前小夥伴開始了新世界之

旅。在同時被關的某北方土豪的引導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恩油漆味 橡木桶味

巧克力 櫻桃蘋果 各種味道紛至沓來不知不覺貢獻了不菲的軟妹幣

在某年冬天幡然悔悟投入了1855的懷抱

額我不會告訴你我上某酒網某黑東察覺我

被坑的的事實的

我不反對能喝出來葡萄品種,有這能力很這正常,但是年份產地這些捫心自問能喝出來嗎?更別說酒庄了

----------—————————————

看一下樓上嘲諷我的那位筆記里也沒啥好酒

估計等你把左右岸一級特級喝完我就要通關了

等40在開始達陣康帝里鵬

新世界紫天使活靈魂也就那樣 bin什麼的炒作看看就得了

目前沒目標本命酒也就三四瓶

故弄玄虛我也會寫有意思嗎?

騙什麼也別騙自己 水平高低我也是笑了 靠錢堆的好嗎?

會嘗酒算啥本事會釀酒才高…………


2016第十屆煙台國際葡萄酒博覽會 10月15-18 邀請您來免費參觀 免費哈酒 更有精彩活動等你參與


唉,也不知道是哪位發明了盲品,雖然很有趣,但是感覺很費勁。

個人不是很贊同盲品都是靠經驗喝出來的說法,沒有基礎知識作支架,盲品似乎就沒有多大樂趣了。因為盲品就是運用這些知識去玩轉。所以很多時候聽到的那些品酒詞,其實跟風土有很大關係。

風土說白了就是農作物生長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其中土壤、降雨、日照佔決定因素。它決定了葡萄的生長路線,並延伸至葡萄酒的釀造當中,造就葡萄酒的香氣和風味。不同的地方因為自然條件的不同,風土也是不一樣的。

風土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氣候

從大氣候到微氣候統統囊括,包括溫度,濕度,降水量等等。氣候決定葡萄成熟期的長短,成熟時含糖量多少和酒精度的高低。熱帶地區總有較高的酒精度就是這個道理。

2. 土壤

土壤的成分和結構包括土壤的組成,表面土壤是什麼,深層土壤是什麼,礦物成分的組成和含量,這決定了土壤排水性的好壞和是否能夠給葡萄酒複雜的風味。

3. 地理位置

這個可以決定葡萄園的溫度,受光程度和排水性。有一定坡度的葡萄園總能出產比較好的葡萄酒,也就是因為坡地能夠改善排水性。地勢較高的葡萄園溫度適當,而朝向東方和南方的葡萄園的光照條件比較好(北半球)。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勃艮第的Grand Cru(列級名庄)都是在山坡地帶,朝向東或南方的坡地。而它的延伸地段,坡度較緩位置較低的葡萄園只能是Premier Cru(一級庄)。

這三個大方面決定了風土的基本特點,還有些小的因素決定了更細節的風土。比如微生物環境,葡萄的種植方法,釀造的傳統工藝等等。

風土不僅決定了酒的風格,從根本上說是決定了適合種植的葡萄品種。例如Cabernet Sauvignon(卡本尼蘇維翁)就不適合在勃艮第種植,它需要帶有礫石土壤的較溫暖的環境,所以波爾多選擇了它。Pinot Noir(黑皮諾)需要涼爽而長的生長期,以便這種早熟的葡萄能夠充分形成複雜風味,而其他也需要石灰石土壤讓它生長,所以在勃艮第安家落戶是理所當然的了。

當然,更細緻的風土區別也會讓酒體現出更細緻的風味的區別。這些信息讓盲品變得有據可依,再次強調,多樣性就是葡萄酒的最大魅力!謝謝!


這個問題有難度,首先要了解舊世界新世界各個產區的葡萄酒的特色,芳香,單寧,酸度,圓潤度等等指標。

還要有品酒經驗。實戰!品的多了,就能摸出來規律了。


說白了,盲品是經驗,要是從來沒遇到過,特別是小眾釀酒方法的酒,誰都難判斷


打個比方,其實超市裡面那麼多不同牌子的瓶裝水,其實口感是有差異的。多喝自然就能分辨出來,葡萄酒也是一樣道理,但是葡萄酒多了香氣,要多喝加味覺記憶強力自然可以記住。但是有人問沒喝過怎麼辦,這個就要依仗你的經驗,第一判斷品種,第二判斷產地,最後才是猜年份。但是即使是老手也很難全部盲對,所以對於盲品不要害怕,要大膽猜測,這就是我認為的盲品精神。


蟹腰,需要大量的經驗吧。

就像我吃羊肉能分辨出來,這是山羊還是綿羊,哪個品種的,在什麼緯度的牧場,長到了多少斤,宰羊的時候晴天還是陰天,師傅是不是左撇子。

反正你也不知道。


看了幾個答案有種無機實驗考試題的觀感


除非是經典,或者特點鮮明,不然很費勁。

舉個例子,一般維歐妮和西拉混釀在羅訥還有澳洲都能看見,上次居然有人拿了一款智利的!excuse me?

求陰影面積。


推薦閱讀:

第三屆國際盒裝葡萄酒(Wine In Box)大賽!
用品洋酒的方法品白酒,合適嗎?
開紅酒時,瓶塞斷了怎麼辦?
關停廠-黑暗中的舞者之Littlemill 1988年份26yo Firstfill Sherry Butt,Hart Brothers(IB)試飲筆記

TAG:葡萄酒 | 品酒 | 葡萄酒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