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投票是否有悖於公平?
進大學之後接觸到了很多活動,有時作為活動參與者有時作為活動組織者。為體現活動的競爭性,對選手評判高低無可厚非。投票分為多種,嘉賓老師點評,現場投票,場外投票(網路投票包括在內)。
活動總是伴隨著選票進行的,或者先於活動,很多決賽在公布比賽結果之前,選票就已經結束了。場外的選票當然靠的是人脈,我所見的有些真是令人大跌眼鏡,明明場內表現的非常出色,嘉賓老師評價極高的選手往往會被場內表現一般場外得票極高的人比下去,我認為這大大破壞了比賽的公平性。類比的當然是更先進的網投,微博微信,網頁投票。親戚多朋友多人脈廣的人這方面的優勢尤其突出。學校的網投的活動不是太多我也不是太了解,但是很多時候會在自己班級群里看到有老師發消息說幫他或她同學女兒兒子什麼選票什麼,一點進入多半都在前五名之內,一般頁面上沒有詳細的作品信息,看到相應的名字我就會投票,我想大多數人和我都是一樣的心理。最最恐怖的事是近幾天全國在搞一個什麼中國「網事」的一次投票,學生會的群里經常有老師放出通知讓各班為學校投票,由班主任敦促。前天班主任說我們學校從第二名掉到了第七名讓我們每天投票,結果昨天點進網頁一看,我們學校一下子躥到了第一名,由一十萬漲到一百萬票。而相比感人程度來看我校事迹並不比排名靠後的其他學校更甚。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網投是否對競選或者比賽公平?規則指定者是否意識到或者如何規避這種不公平因素?
我認為,通過網路投票來選的,都是無關緊要的,或是早就內定的。
作者:Ke Jiang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咳,雖然有點對不起題主,但小磕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樣的:
年輕人啊,你還是太天真了……我分三個層面來說吧。
第一,比賽的目的是什麼?你以為比賽的目的是選出特定水平最高的選手,比如歌唱最好的,舞跳得最棒的,小朋友中畫畫最好的,好人好事中最感人的,等等,但主辦方的目的呢?學校舉辦比賽並不是為了選出專業選手,而是活躍大學生生活;而網上的機構舉辦活動往往好的時候也只是活躍粉絲氛圍,更有可能的是為了自身推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不在意選手的特定水平高不高,卷進儘可能多的人才符合實際的目的。在他們看來,網路拉票不是歧路,而是正道。
第二,假設這些比賽真的是為了選拔選手,那麼決定一個選手好不好的是什麼呢?是那些特定水平嗎?我們見過太多唱功不錯但被埋沒的歌手、演技佳但不被重用的演員,也見過太多唱功爛or演技爛,但因為長得好看大受歡迎的歌手和演員。如果你是唱片公司或者演藝公司,你會簽怎樣的選手呢?很簡單,最受歡迎或者認為未來最受歡迎的選手,不管他 / 她受歡迎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商業利益是很現實的。
不要以為演藝圈殘酷,外人看起來專業的金融圈也一樣。現在很多證券分析師會把自己每次的分析報告做成音頻或者視頻放到網上,然後美女分析師的點擊率就是比別人的高一大截。很快女性分析師不夠用,有些證券公司還去找了美女來包裝成分析師……
第三,國人受「少數服從多數」觀念影響已經是根深蒂固,很多人認為得票多的天然就具有正當性。小磕記憶猶新的是大三快結束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當時德語課(二外是外國語學院的「必選」選修課,也就是說,雖然是選修課,但你一定得選#這些年我們見過的奇葩規定#)學期內容已經結束,複習課上完,老師問大家,你們想下周五還是下下周五考試呀?大多數人都想著早考早結束,但是小磕和兩個同學當年上國際金融副修,下周二三四五每天考試,而且如果下周五考試的話剛考完另一邊已經開考,還要趕去另一座教學樓,實在應付不過來。於是老師聽了兩方意見之後說,這樣,你們投票吧。。。投票結果么,大多數人依然選下周五。。。要不是小磕等課後又跟老師反覆據理力爭,少數同學就這樣毫無意義地被多數人犧牲掉了。大家可以想像當時小磕的感受。
還別說國人,今年以來英國和美國的中老年人陸續選擇了年輕人不想要的將來,靠的也是投票。要是美國的founding fathers泉下有知,不知會怎麼想……那些policital correctness也是,以人類現在的水平,還遠設計不出完美的民主。
好了不說太遠,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你以為這樣是公平,別人可不這麼認為。所以呢?還是喝下這杯心靈硫酸,趕緊長大吧,小孩子才論對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