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科書是不是故意寫的難看以使大部分人失去對政治的興趣?

發現從小到大學過的政治教科書可讀性都非常差,空話套話一大堆,我在想是不是故意這樣做使大部分掌握知識的人失去對政治的興趣,方便統治階層統治國家?


個人不太贊同Albert的看法,籠統的認為「肉食者鄙」,恐怕忽略了不同歷史進程與時代背景下的差異性,

簡單說來,現今的政治教科書寫的並不難以理解,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政治課程的教學方式

下面僅就中國共產黨政權下的政治理念傳播得失、政治教學的難題以及可能的努力方向簡單扯一扯,可能會用到其它史實並有大量引用,歡迎批評指正,也許讀起來會比較累,甚歉。

————————————————————————————————

教學方式的僵化,我個人認為古往今來,幾乎都是與生產關係的固化相伴而生的,希臘城邦制、羅馬共和時期、憲章運動、法國大革命、十月革命、包括五四運動期間,社會動蕩,新的組織形式正在崛起,時代前端的知識分子忘我著書立說,城市廣場的集會熙熙攘攘,人們大聲疾呼,如饑似渴地閱讀這些開啟民智、鼓舞鬥志的讀物,這種時期的政治教學,並非主要發生在象牙塔中,但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的普羅大眾,所以,它所最需要的語言,就是最為邏輯清晰而通俗易懂的語言,比如:(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或者謂法人當日之奔走呼號,所索者「自由」,俄人今日之渙汗絕叫,所索者「麵包」。是法人當日之要求,在精神在理性之解放,俄人今日之要求,在物質在貪慾之滿足。俄人革命之動機視法人為鄙,則俄人革命之結果,必視法人為惡。且在法國當日,有法蘭西愛國的精神,足以維持法蘭西之人心。而今日之俄國無之,故法人雖冒萬險以革命,卒能外御強敵內安宗國,確立民主之基業,昌大自由之治化,將來俄人能否恢復秩序,重建組織,如當年法人之所為,殊為一大疑問。不知法蘭西之革命是十八世紀末期之革命,是立於國家主義上之革命,是政治的革命而兼含社會的革命之意味者也。俄羅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紀初期之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社會的革命而並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時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質自異,故迥非可同日而語者。

嗯,如果就這麼放在這裡,這麼一大段,應該很少有人會靜下心去細細的讀,可是如果按照演說的方式來處理呢?(以下本人模擬)

有人說,法國人當年革命是追求自由,俄國人現在的革命,不過是要填飽肚子;俄國人革命的原因看起來,遠不如法國人,結果還能比法國人強么?

還有人說,法國人革命的時候,人人都愛自己的國家,所以革命之後,還能擊退侵略者、保家衛國,而俄國人呢?將來能不能恢復秩序安定下來,好像都很成問題呢

可是他們不知道,革命是分很多種的,法國大革命在十八世紀末,是為了強盛國家、讓百姓更多參與政治的革命,這個革命影響了法國全社會而已。俄國的革命就在現在,一開始就是奔著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去的,是社會的革命,最終要影響的是全世界!時代不一樣,革命也不一樣了,我們現在不是要在貴族和資本家的機器里謀生活,而是要把我們的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從這個小例子,或許可以有這些結論:

1、以新文化運動為例,即便與民眾接觸較多的李大釗,撰寫的描述十月革命之根本意義的文章都相對生澀,難以讓學生青年之外的工農接受,這也是新文化運動逐漸轉入低潮、新民主主義革命從理論逐漸轉向實踐的開始。

2、演說氣氛通過對書面文章的修改,措辭上會更加通俗易懂,結構上也會弱枝強幹強化主要邏輯,無形中會讓圓潤厚實的文章變成匕首和投槍,比如下面這個例子:(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拿洗臉作比方,我們每天都要洗臉,許多人並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後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你們看,這是何等地有責任心呀!他們寫文章,做演講,只要像洗臉這樣負責,就差不多了。

這種在一定幽默性中、使用生活化語言的辛辣諷刺,一下子就讓人記住了,教條主義也就從此開始被逐漸批判、人浮於事敷衍了事的現象也有了很大改進。

反面的例子呢?請比較下面幾則大會報告:

(《七千人大會劉少奇同志的口頭報告》)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我們這幾年提出的過高的工農業生產計劃指標和基本建設指標,進行一些不適當的「大辦」,要在全國建立許多完整的經濟體系,在農村中違反按勞分配、等價交換的原則,刮「共產風」,以及城市人口增加過多等等,發生這些嚴重錯誤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上面確定的任務過高,要求又過急,就使下面感受很大的壓力,於是,他們就完全依靠命令辦事,進行瞎指揮

同時,在黨內和群眾中,又進行了錯誤的過火的鬥爭,使群眾和幹部不敢講話,不敢講真話,也不讓講真話。這樣,就嚴重地損害了黨的生活、國家生活和群眾組織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使上下不能通氣,使我們在工作中的許多錯誤長期不能發現,長期拖延不能改正。

雖然對於自身錯誤的反省很不徹底,但報告本身非常公正客觀,而且不講冗語。

(林彪在九大上的政治報告)

我們黨根據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根據毛主席制定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進行了緊張的戰鬥。到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社會主義革命能不能繼續前進的緊要關頭。毛主席鑒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修正主義的猖狂和我國階級鬥爭的新動向,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部偉大著作中,提醒全黨:「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餘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針對劉少奇在一九五六年提出的所謂「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的謬論,毛主席特別指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鬥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這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和實踐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還存在階級和階級鬥爭,無產階級還必須繼續革命。

雖然頗有阿諛之嫌,而且已經有了不少空話,但觀點還算清晰明確。

(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

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現象就產生了。

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比如說,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變成了「一切統一口徑」。違反中央政策根本原則的「土政策」要反對,但是也有的「土政策」確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得到群眾擁護的。這些正確政策現在往往也受到指責,因為它「不合統一口徑」。

思想一僵化,隨風倒的現象就多起來了。不講黨性,不講原則,說話做事看來頭、看風向,滿以為這樣不會犯錯誤。其實隨風倒本身就是一個違反共產黨員黨性的大錯誤。獨立思考,敢想、敢說、敢做,固然也難免犯錯誤,但那是錯在明處,容易糾正。

思想一僵化,不從實際出發的本本主義也就嚴重起來了。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轉。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立起來。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

很生動,而且對於十年不正常的黨內氣氛造成的遺留問題指出的非常尖銳。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會的講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很對不起,我仔細看了很久,也沒太找到可以加粗的地方……不過看一看主要描述的內容,關鍵性的詞語幾乎完全被湮沒在華麗的辭藻里了……

所以大學的時候上級黨組織號召學習此文的時候我這個支書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

————————————————————————————————

寫到這裡,似乎寫的更是「如何更好地向公眾清晰傳達政治理念與主張」,從方法論而言,似乎有兩套方案:

1、具備內容上的清晰完整性,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

2、不太具備清晰完整性,但通過情感因素與心理壓力,進行宣傳式引導,使群眾認為自己喜聞樂見。

很明顯,或許一位演說家可以蓄起小鬍子,煞有介事地利用方案二,達到踏平歐洲挑戰世界的目的;但是,論到政治的教學,那就不得不慎而又慎,這是關係到一國一族公民長久素質的問題,除非是目光短淺尸位素餐朝生暮死之輩,否則實在很難有任何「肉食者」在基礎教育上採取方案二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畢竟,這是自絕於民,也是自掘墳墓;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

那麼,問題的難處在哪兒呢?

如果教育部門試圖採取方案二,民眾的博弈對策就應該是通過仔細的研讀辨析發現漏洞,然後公之於世廣泛傳播,製造反向的壓迫,促使重新回到方案一,這一路是民眾的主動權;

如果教育部門採取了方案一,那麼問題就在於,考慮到學術嚴謹性和傳播學的漂變,教科書不可避免的要使用相對嚴格的、顯枯燥的描述,這就與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傳播需求矛盾;

不過主動權仍然在教育部門手裡,那麼應該如何使用呢?

論及教育,作為成型產業,自然有上下游之分,所以對應的方案似乎也有兩種:

1、在上游教科書編排上提供更大的向下兼容性,減輕基層教師的授課重組織壓力;

2、在上游的教科書使用較為嚴謹學術的專業化處理,鼓勵下游基層教師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教學。

似乎路徑是很清晰的,可是為何政治課就是讓人提不起興趣呢?

————————————————————————————————

八十年代的大學校園,會有學生大聲疾呼搞起「回到康德」的哲學倡議,男女同學約會甚至會帶上一本哲學書/詩歌以示底蘊,(請原諒下面一段不好說的太明確…………)

後來由於一起從反對腐敗官員參與物資倒賣開始、歷經六年起伏而最終轉為政治訴求、並成為一部分人的謀權工具的、非常不幸的風波,再加上「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改革出現了較明顯的局部擱淺,一些隱性的癥結也不斷被放大,以至於今。

社會的「大環境變化」,造就了兩代甚至更多的、漠視政治與哲學、認為經濟就是一切的人,

這是生產關係再調整滯後並在市場自發性下嚴重畸形的必然結果,卻也是時代的悲哀,

而更可怕的是,全球化的大潮,幾乎將所有人都裹脅進了「新思維」的虛無主義漩渦之中,

「我們看不起政治,那是骯髒的,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我們和民主燈塔的兒女們一樣文明而進步!」

呵呵。

那麼,我是準備把這種「歷史大潮」批判一番,做一個螳臂當車的暴徒么?

不,與其回首往昔自怨自艾,遠不如實事求是、在實踐中尋找辦法。

————————————————————————————————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因為我個人的興趣,初二的暑假在家中讀了讀辯證唯物主義原理,于是之後的政治課真心覺得TOO SIMPLE(老師講的還是很好的,也很生動),整本政治書就不知不覺翻了個遍,許多裡面的生動的小例子也都有了印象,於是有一天中午大家在一塊兒吃飯,聊著聊著我不自覺就用了一個梗,結果——

不用說,大家幾乎都不知道我在說啥。

無意鄙視,更無意炫耀,只是覺得很可惜,這麼好的書,鐵子們啊,稍微用用心,真挺有意思的!

可是終究到畢業了,不知道的,還是不知道,反正最後都去學理了,never mind。

所以,下面就是我的SOLUTION:

1、起源——政治是用得上的

這是一個彼此溝通的世界,這個世界人與人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去看階級和國家如何產生的吧;

這個世界為什麼有的東西這麼便宜,有的東西這麼貴,有的便宜貨在別的地方就貴,vice versa?

去看看政治經濟學吧,還能告訴你憑什麼這個東西一塊錢,那個東西就一百萬;

這個世界為什麼曾經那麼野蠻,為什麼這些野蠻人不喜歡那些想要幫助他們變的文明的人?

去看看歷史唯物論吧,相信你會找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彼可取而代之也」誰更正確的答案;

這個世界為什麼竟然會存在,那些所謂自然規律為什麼會是這樣,人真的可以與天奮鬥么?

去看看認識論和辯證法吧,別忘了把形而上學的東西也看看,它和「不行就放學」可沒關係;

這個世界……

我暫時想不下去了,不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有著政治的影子

因為政治說穿了,就是在講一件事:人和人究竟是怎麼組織在一起,穿越千年走出文明之路的,

以及,「我們去哪裡呀?」

當然,這樣的興趣,不可能指望一覺醒來所有人就都有了,所以還需要——

2、發生——講課是不含糊的

基層教師,不是個養老的地方,這件事從那些拿著鐵飯碗的老奶奶老爺爺們退休之時開始,就應該明了了;不過中國人的智慧,尤其是偷懶的智慧,那真是無人能及的:

魏晉時期,你有「品正」,我就有「門閥」,

隋唐時期,你有「科考」,我就有「舞弊」,

明清時期,你有「監察」,我就有「朋黨」,

到了天朝,你有「考核」,我就有「糊弄」。

所謂人情社會,便是如此,人情不是好東西么?顯然是,人情如美酒,不覺而醉;

可是都特么醉了,誰還辦事兒啊!

這一方面,除了真真正正深化教育改革、嚴格執行,並建立完善公平的學生反饋制度,提高其權重,同時積極推進基層教師的校際學習、集體創新,放棄慘無人道而又效率低下的「趕指標」,採用抽樣公開、跨區考評等新形式,並嚴厲打擊教育腐敗,方能逐漸見成效;

指望基層教師們一夜之間都變成骨幹精英,也不可能,那麼還可以做的就是——

3、收束——投入是不會枉費的

平心而論,我國現今通行的政治教科書,還是都寫得很嚴密的,可是問題也不少,

(以下不論及考研政治等應試書籍以及學術文獻,因其內稟屬性決定其必須嚴密而樸實)

小學的政治課以教化人心引領正路為主,是啟發式教育,課本也以實例為主,不需要多說,不過小學生對社會的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因此教科書或許更需要緊追現實進行刪增,確保課本的趣味性和帶入性,寓教於樂;

中學的政治課關係到升學考試,因此會開始出現功利性行為,在教師則是「撈乾的講趕進度」,在學生則是「講的太干聽著鬧心」,教輔材料與學生補充材料的開發或許會有所幫助,不過橫向類比語文科目,似乎收效不大,或許可以在考試上做文章,如在考試中加入無範圍不定向題目、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組織可選的、獎勵性質的口語學科加試等等,這些只是個人淺見,或許可以一試;

大學的政治課……作為知識積累暴漲時期,用繁複晦澀的課本實在不太相宜,因此對於通識性的思修、馬原、近代史、毛鄧三四門學科(順便一提,毛鄧三是一本寫的比較全面的書,不算言之無物,但由於過於突出主體意識,反而導致太多冗雜的描述,所以個人認為,完全可以與馬原合併側重於理論創新,或者與思修合併側重於價值觀的宣揚),實在應該在綱要指出盡量簡明,在說理之處盡量平易,同時,應該引入一些其它政治科學工具,如基礎邏輯、西方近代哲學流派及其利弊等等,我就不信大學生們不會對這些東西好奇………………

————————————————————————————

時代在變化、世界在聯結,然而有些東西似乎仍在原地踏步,

還記得樓主提出的問題是什麼么?(卧槽我扯了這些有的沒的居然還買這種萌真是找打啊……)

「政治教科書是不是故意寫的難看?」

不,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沒人有空故意寫一本這樣的書,

可是,政治學科本來就是複雜的,它的基本單元線性而清晰,然而編織成的,卻是一張大網,

人們盡最大的努力,把這張網的絲線一條條的分辨開,再一點點的畫成圖畫,潤色成語言,

還要好好地謹慎考慮,怎麼能夠把這三維的網,投射在每個學生那二維的白紙上,

已經很不容易了,僅僅就書籍本身而言,已經很儘力、很儘力了;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改變,也必須改變,

讓教科書的綱目清晰無贅余、讓生動活潑的例子充分地接地氣,

讓尸位素餐的傢伙滾蛋、讓基層教師的頭腦彼此武裝起來、讓課堂充滿有趣的互動與變數,

讓政治在每天的生活都放出光彩、讓欺上瞞下的暗箱手段、偷梁換柱的鍵盤革命、人微言輕的報國無門這些現象,都不再發生,

我會等著這一天的,最起碼,從自己能做的開始。

(完)


我們一直到高中的政治課內容,實際上分為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唯物主義世界觀,包括:關係、矛盾、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量變到質變等等,都是樸素的世界觀,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是正確的廢話。高中沒必要把這種問題往哲學方面去代,我只告訴學生這些是正確的就可以了,就好像數學,我們只教歐氏幾何一個道理。

2)馬克思主義社會觀,包括:商品、價值與價格、經濟、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等等。這些都講得很簡單,並沒有特別的地方。一些關於馬克思主義和其他社會哲學相衝突的部分,現在基本上都刪除不講了。

3)社會主義思想及中國的社會主義體制。包括:我們的民主制度、我們的國家制度和我們的社會制度。這些也沒有任何的欺騙性啊,其實都是說的實話,只是高中生讀不懂而已。

~~~~~~~~~~~~~~~~~~~~~~~~~~~~~~~~~~~~~~~~~~~~~~~~~~~~~~~~~~~~~~~~~~~~

對於高中生來說,以上的簡單知識模型都屬於社會學和經濟學甚至哲學的基礎,問題就在於,這些基礎是無法使用的知識。——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絕大部分人在這三個方面受到的教育,就只到高中階段為止了!

~~~~~~~~~~~~~~~~~~~~~~~~~~~~~~~~~~~~~~~~~~~~~~~~~~~~~~~~~~~~~~~~~~~~

初高中政治,已經把相關知識簡化到了一個除了背貌似沒有什麼好辦法去學,也根本無法使用的環境里,就好像在學生人生的道路上給了他一包工具,他不知道如何使用,只知道很重,背著很難受,在某些時候他可能會嘗試使用這些工具或正確或錯誤地去解決一些問題。

——一切都只是這麼簡單而已。


你覺得聖經、古蘭經枯燥么?政治課本同理。政治課本的目的就是讓你放棄思考,但又去信這套東西。所以政治課本首先不想引起你太大興趣、也不希望你加深了解。但同時政治課本也不能引起你懷疑,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錯、言多必失,也就可以理解了。

-----------------------------------------------------------------------------------

@蘇昕 可能我上面的表達缺乏一點基礎,直奔結論了。你的回復及回答,我認為不無道理,但我這裡說的政治課本不想引起你太大興趣、也不希望你加深了解」,實際上是TG一種無奈的選擇。也就是說,不是TG不想讓政治課本變得有趣,而是在經過權衡之後,TG認為,把政治課本講得好反而有害

為什麼這樣說?前三十年,政治課本可以講得很有趣,因為當時的政治課本可以和當時的政治形勢結合得很好。如何結合?舉個例子,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但是,經過後三十年對前三十年的逆轉,我們發現,雖然政治課本中的基本原理依然和前三十年保持一致,但我們目前的社會已經不再依靠這套理論體進行運轉了。資本主義倒牛奶,我們也倒牛奶。中國這三十年學美國,今後恐怕還要繼續學美國。換言之,政治課本中的體系已經與現實的中國社會脫節了。政治課如果繼續按照政治課本里的那一套進行宣講,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疑問,造成思想的混亂。毛左的言論之所以有市場,不還是因為國家依然承認這套理論的合法性么?反之,雖然也有很多人試圖將馬克思的那一套和中國現實捏合在一起,但是成功了么?現在有多少人認為中國依然是社會主義?

所以,去把政治課本講好、對這個已經脫節的體系進行修修補補,遠不如另起爐灶來得容易。如何另起爐灶?無非是從當代主流價值觀入手,重拾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要麼就是保守主義。畢竟相比起來,還是經濟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穩定、強國夢、星辰大海、西方國家亡我之心不死更深入現代人的人心。所以,符合當局審美的政治老師,不是照本宣科、把馬哲講得多麼鞭辟入裡的那種,而是這樣的: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在浙大黨課上的演講 讓你重新認識共產黨

有人或許要問,那為什麼不幹脆拋棄原來那套,重造一套理論呢?呵呵,雖然TG已經背離了祖宗的傳統,但祖宗的牌位依然是要的,否則TG如何解釋自己從哪來的?不認祖宗之後下台的某鄰國共黨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呢。因此,中國的政治課程,既要強調祖宗的牌位,強調TG的正統,又要弱化祖宗說過的具體內容,以防自抽。於是,造成題主所說的怪像也就不稀奇了。


乙方對甲方需求估計不足。


政治的「政」指行政,「治」指吏治,也就是管理官員和制衡權力,教科書並沒有切入這兩點,所以壓根就沒有講解政治。


如果為了方便統治階層統治國家,不如不教。


本人工科男。原來我也覺得政治課是假大空,現在覺得上面說的大多都是對的,並不完全是自我抬價,其實我覺得政治才是理科思維的高度體現,表現在極度追求語言表達的精確性、對現象的本質分析、對理論的運用......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已經到了該懂事的年紀仍然極度鄙視這門學科。


歷史、地理一樣難看!高中的美術音樂教材一樣難看!(因為文科太無聊而投身理科我會亂講?)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首「負」王健林:萬達地產負債達4205億,已抵押2780億資產》這篇文章?
如何評價 FIFA 主席布拉特辭職?
美國民眾是怎麼看待美國政府的霸權主義的?
預測未來26年
中國的大型水壩數量站佔世界總量的50%,這對中國利大於弊還是相反?

TAG:歷史 | 政治 | 社會 | 人文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