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面對世界的不公平的?

這個問題縈繞了我很多年。

在即將步入社會之際越來越不能說服自己。為縮小題目範圍我特指物質方面。

我朋友拚命努力考上了研,暑假為了維持家庭要去兼職賺錢沒有周末。

也有朋友線都沒上卻能讀研,暑假各種到處旅遊在網路上瘋狂曬照片。

類似例子我相信每個人周圍都有很多很多

初春的開學,有人的手因為玩電腦過度生了凍瘡,也有人幫家裡做家務長滿了凍瘡。

最近的實習期間,也見到了很多很多。我是學土木的,見到了太多太多的工人,也見到了太多太多吃喝嫖賭的XX。

我知道我這個提問很矯情,這就是現實,我只能接受。

但就是心裡很不舒服。想知道大家是怎麼說服自己的。


If u think something is unfair,

Work harder and fuck them back.

Otherwise nobody would give a damn shit on what u fucking think.


這世界,生來就無法平等。

我親眼見過跟我同齡的女孩,住著價值幾千萬的別墅,拿著北歐某個傳說中除了結婚根本不可能拿到的綠卡,至少在三個國家讀過書,不需要工作,只發愁該嫁給誰家的男孩才不掉身價,國內國外玩兒一樣的飛來飛去。

也見多了同年紀的女孩,每天披頭散髮擠地鐵,省吃儉用算計那點可憐巴巴的收入,養家糊口,自己供房貸、供房租、養孩子,沒錢也很少旅遊,偶爾去趟餐廳一定要拍照曬出來,心裡還覺得自己過的不錯。

一出生,你的家庭、地域、國家都是你的屬性,沒有兩個人完全相同。所以公平這個概念就像社會主義和世界大同的一樣極端。不過人類不給有生之年找點事情做,豈不是太無聊了嘛?追求人生而平等,好歹聽起來是個上的了檯面的說辭,比某黨的教條靠譜多了呢~


高一的時候,我認識過一個姑娘。

姑娘的名字很普通,叫做王歡。你的同學中很可能有個這樣類似名字的姑娘,她們學習不錯,待人熱情,經常穿著白色兜帽衫,然後把白色兜帽放在校服外面,總會有手比較欠的男孩子會去扯一下帽子,然後跑開。她們總是在放學後和閨蜜一起回家,在路上一起買一些好吃的街攤,然後家裡有可口的飯菜。

可是我認識的這個姑娘,並不是我的同學。

王歡是在德克士吃東西的時候認識的,她是德克士的服務員。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會放學以後去游泳,然後在游泳池對面吃德克士,有時候周末有時間也會去那裡做作業看書什麼的。至於到底怎麼認識的,已經不記得了,不過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這也不重要。

王歡比我大三歲,當然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是個御姐控,御姐這個詞那個年代還不是很普及。


說下當時的我吧,適齡年齡上小學,然後在家附近上初中,理科很好,英語比較差,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運動,被女孩子追過,被老師批評過,成績也就是班級十名上
下。中考之後輕鬆考入當時市內前三的高中,經常被父母責怪不夠努力,考不起最好的高中。總之就是一個普通高中生。或者說,在周圍人眼裡是一個普通的高中
生。

王歡雖然比我大三歲,但是並沒有上過高中。這一點對當時的我來說蠻不能理解的。雖然我也認識一些退學的,出國的人,可是上高中畢竟對於周圍人來說還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王歡這個人很聰明,能和我討論高中作業,不像個成績差到不讀書的人。

所以我甚至在最開始態度不太好的詰問過,為什麼不念高中就出來工作。王歡的答案也很簡單。她的家鄉很偏僻,小學讀完以後,只有成績最好的人才能去遠一點的地方上初中。她就是那個最好的人。到中考的時候,只有全班前兩名才能考起高中,很可惜她不是。所以就沒有念書了。

她經常叫我好好念書,我經常叫她別上班了。後來她從服務員做成服務員主管,又調到學校附近的德克士做店長。經常會給我一些會員卡,內部打折卡之類的。

不過從來不給我聯繫方式,她說,不希望我和她有什麼關係,我好好讀我的書就行。

有一天,她的同事說,她離職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她教會了我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世界不公平,但是誰在乎呢。至於問的問題,我想已經回答了。


我的思考:

1.Focus on ourselves.

你的生命軌跡和別人永遠都只是平行線,你無法插手,更無法改變,將關注點放到別人身上是徒添痛苦的的行為。

2.Accept everything.

不論我們經歷了什麼,不公平也好,被阿貓阿狗評判也罷,你都要記住,你的所有抗拒都會持續。我們在經歷了這些糟糕的事情後,唯一的選擇就是選擇接受,Accept everything happened around us,on us.(Because everthing is beyond our control except ourselves.)

「接受」一詞是非常抽象的辭彙,你也許早已聽過該詞,但你並不能準確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接受。接受的狀態,是種十分富足的狀態,令你能夠感受到呼吸的平靜,能感到細微之處美好的的狀態。

3.Hope

所有的感受都是暫時的,你的委屈也好,你的憤慨也罷,你的念念不忘會延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哲人說,Everything is under the best arrangement.(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你記住,不管狀況多糟糕,你的Happy Ending一直在等你。

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成長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讓你明白最主要的是什麼,最不重要的是什麼。

而這個世界上,我最重要。

我們經歷,我們痛苦,我們感受,我們思考,

這就是生活,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皆是普通人,不管一個人擁有著怎樣的背景。我曾想要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掙很多錢,享受生活。哈哈,別笑,我就是這麼現實,btw,我的目標最終變成了一種偏執,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了「靈魂暗夜」,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又是一個故事。),

卻不曾想到(當然現在知道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嘛~)更美好的生活其實就在眼前。

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而在我看來,想達到優於的地步,你必須接受舊版本的你,現在的你。

並且我們在追逐我們想要的的同時一定要不斷加強我們感受生活的能力。若你忽略或者撤銷,你會付出嚴重的代價。例如我,嚴重的精神危機。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

我們要把我們當做人,而不是機器。

我們要做我們作為人能做的,那就是感受。

希望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能有所共鳴。

願,與君共勉。


一手爛牌能打好也是本事,宇宙間各種事情有的科學可以解釋,有的卻不能。

我們能遇到的各種不公平和各種好運氣、和所謂公平的事情造就了我們有意思的生活,學會接受也是一種人生態度,畢竟不是化學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

還有,今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大胸妹子的某個評論收到的贊比我所有回答的贊都多,我覺得很不公平,但是我覺得挺好的,畢竟她上圖了。


我曾有過很多美好的夢,但都沒有實現。我也做過很多很噩的夢,慶幸它們都沒有成真。所以內心的自我平衡很重要,別總責怪生活沒有成全你,別忘了,它可能已經足夠善待你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泰戈爾


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

如果在不公平情境中沒有優勢地位甚至利益受損,那我們就不得不去相對公平的情境中優化自我的地位以致保持利益。

出身是人生的第一戰。我的分類是,一優二平七負。即,資源傾向於一,與二持平,七承擔全部虧損。

這場戰爭決定了百分之七十的人的命運,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有機會脫離所處的階層。

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狀態不適用於此,因為當時的階級沒有成型。而今的階級已經相當成熟了。

百分之三十的底層晉陞者,他們的成功取決於自身的實力,以及一優二平階級的相對沒落。

其中,底層有百分之之三十的流動空間,中層流動空間更大,高層流動空間最大。正是由於中高層有很大的流動空間,才能為底層提供百分之三十的機會。而擁有這些機遇的少數底層,最終也許會有百分之三十逆襲成功。

所以從這裡看,是有十分之一的底層能夠完美逆襲的,隨著時局變化,概率會圍繞著十分之一而起伏。

底層的人生並不那麼灰暗。

由於底層無法參與大多數社會規則的制定,那麼即便多麼公平的場合,對底層也是不公平的。

底層逆襲者要盡量縮小這種不公平。

那麼,世界哪裡最公平呢?

答案是,市場化的經濟舞台。

市場是最血腥的,也是最公平的。政府在諸多場合都搞一言堂,唯獨對經濟網開一面。很多場合,取得優勢地位的利益集團都會強化自身的地位。但在經濟中,作為市場壟斷的唯一可能者——政府,卻非常尊重經濟自身的運行,並且對一切的壟斷可能者作了諸多的限制。

百年來人類經濟迅速發展,是由於市場化的公平產生的活力,創造力,那麼,經濟非市場化的國家就會逐漸被淘汰,這就是政府對經濟市場化敞開大門的原因。而其他場合,完全沒有經濟如此強大的活力。

在市場中,每個人都能影響市場,雖然力量微小。由於沒有壟斷者,每個人都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市場化就像一家沒有股東持股超過十分之一的企業,非市場化就像一家大股東持股過半的企業。由於大股東持股過半,小股東便完全處於弱勢地位,只能忍受大股東的剝削。小股東對企業的方向完全沒有影響。而市場化的企業,由於沒有主人,所以人人都是主人。大股東想完全讓企業按照自己的願望運轉根本不可能,他會儘可能的拉攏各方的力量,哪怕你僅持有千分之一的股份。

在市場中,哪怕你力量再小,你也可以討價還價。如果脫離了市場,在政治上,你會和領導討價還價嗎?如果你出版一本書,你能對政府相關部門的規定提任何要求嗎?顯然不可能,儘管你的要求是有理有據的。

所以說,如果不公平情境對你不利,當然,這對大多數的人都是不利的,你不能繼續玩這樣的遊戲,就像我奉勸各位不要買彩票一樣,除非你計算出,在某種情況下,你的贏面大於百分之五十。

鳳凰之隱,待時而飛。


如果拋開世界本身不公平這一陳腔的話,我更願意說:難道別人長輩努力了幾輩子,卻不能為子孫帶來一點優勢才叫公平么?

PS:本人純屌絲,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its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still love it.

只求理解這些不公平,但仍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并力求改變。

公平沒有絕對。只有更公平。


我一直把除我靈魂之外的當成世界,哇塞世界有美女呦,哇塞世界有好多東西,我沒有把這些人和事當成和我一樣平等的存在。我只是在想我可以做些什麼。玩些什麼。於是我開始開開心心的找東西做。

每個人都有不快樂,但千萬不要因為那些外在我們改變不了的東西去讓自己難受。

看到有些噁心的人,我從沒有把他們當人看,這就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腐朽的景,趕緊跳過去做我喜歡的事。我來地球旅行一場,我要愛,要創造!

人生很短,心裡一定要記著那個最好的時刻的自己,抓緊做想做的事。我從小就明白,那些爭搶的同學其實都走不長遠,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愛,後來他們有的人高中就不學習了,有的大學完全不學,一輩子都在那個小縣城裡為了一點小東西勾心鬥角,自己也不快樂。而我一直在享受知識的路上,現在在準備考研,想考去復旦。

你要明白,越好的地方越鼓勵享受創造。更要明白,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關鍵是要愛自己!享受自己的每一天。


最近在我身上就發生了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具體的事情我不好po到網上,裡面關乎暗箱操作,人情關係等等。我想說,當整件事生硬得砸在我面前時,我還是很不爭氣得在公共場合幾近梗咽。

「不患寡患不均」,這是所有人的心理。我對不公正的事情更是深惡痛絕,但是現在我還是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只能默默的接受,妥協。

在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通哭訴以後,在跑到經辦人面前「質問」一氣毫無收穫甩臉走人後,我還是逐漸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事情里對我有利的一面。人也只有處於逆境時,才會激起鬥志想要改變現狀。

現在的社會還是有政策保證群眾最基本的權益。只要抓住這些機會,韜光養晦十年,終有可以捲土重來,將曾經陷你於不公的人和規則掀翻在地。所以所有身處不公正環境下各位,要憤怒,要把這種憤怒化為奮鬥的能量,使自己強大到可以在逆境里自強不息,安靜等待屬於你的時代。


從來都是我喜歡別人,沒有別人喜歡我,可是我還是會去喜歡別人。


1有的人有錢,吃喝玩樂,有的人沒錢辛辛苦苦

有的人有個逗逼爹,導致生活一直都很快樂,有的人家庭不和睦,天天被家裡人打罵生悶氣

最可怕的是人生還有有個馬太效應,這只不過是表像而已,有錢的會打扮,一大堆愛慕之人

,沒錢的一個追求者都沒有,家裡不和睦,心理有缺陷,各種抑鬱不擅溝通,沒朋友,不懂分享,之後影響了整整二十年的人生,逗逼的總是很happy的生活著,而且逗逼的人總會有一堆朋友,然後也是二十年,漂亮的和不善良的,有資源的沒資源的,有有錢的沒錢的等等,有好爹有好娘的,等,人就只有一輩子,為什麼生而為人對不起呢,真的是天然的怒氣。

這本就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上帝管不著也沒辦法,這依然是個靠親情維持的社會。

不過這社會是8020法則,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可是他們在有交集補集,到還是錢分劃的比較靠譜,底層永遠都是大多數。好多規則道理也只適用於底層

果然人生而不平等

怎麼辦?

1畢竟已經存在,怨念抱怨無用

2自己用盡辦法爬上去

3比你慘的人還有,比你好的人也有,想想還有比你慘的人,就優越吧

4前二十年是由父母決定的,儘管後面會有些影響,有的甚至影響了一輩子,不過你要是有錢行啊,沒錢影響一輩子那就慘了,還是有可能上去的不是,還是有點希望的,儘管希望不大

5人本質上活的是一種感覺,一種記憶,快樂,難受,等,所以去找感覺吧

6人就是有不平等才有了多彩多樣人,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社會的運轉與維持,那些不好的活不也有人幹嗎,也許不平等也是一種美,但是美裡面有好有不好,畢竟誰都喜歡好的生活

7那些歌,那些書,那些影視,你不也一樣能聽能看嗎,儘管有時不能買

8現在互聯網的世界,給了那麼多資源,為什麼不去改變呢,至少讓我知道了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知道了那些地方是有多美好

9人家長輩努力了,你的長輩沒有努力,也是一種詭異的公平?

10沒錢去努力的掙錢啊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這個問題呢。。世界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和正義,嗯就用樓主說的物質方面來說。。A比你家有錢,可還有比你家窮的C啊==

A為什麼會比你家有錢呢?他父母有錢啊

他父母為什麼比你父母有錢呢?他父母更厲害或者運氣更好或者他父母的父母有錢啊--

嗯你身邊有家裡貧困但努力奮進的人,他們總會有一天會在物質上能寬裕,至少會有所改善,而他們的後代就會因為他們對家裡物質條件的改善而有更好的生活啊。

總的來說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啊


[心結]:面對自己苦幹實幹,卻拼不過那些投機分子,我就一肚子不爽

「她私底下一直抱怨,但一看到經理來了,就馬上變成另外一個人。經理也吃她這一套,真是奇了怪了!我在公司的年資比她還久,這次成交我跟進的時間也比她長,結果最後她領到的獎金竟然比我還多,經理完全被她欺騙了。」小羅(假名)說的義憤填膺,他總是對我抱怨職場上遭遇的各種不公。

「我可以感受到你的不滿,我記得上一次你也談到自己付出被忽視的情形,這種被忽視的感受,從你在職到現在,一直存在嗎?」我想了解小羅的長期感受,因此問。

「我跟你說,除了經理,我們公司的法務也是個對人大小眼的傢伙。媽的!我真搞不懂……」

小羅完全不理會我的問題,他繼續抱怨,就像前一次對談。

我沒有打斷他,面對他人的抱怨,如果我們很重視這個人,期望自己能幫助對方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方法:「主動聆聽」。

§主動聆聽:兼具理性與情感

在來談者踏進咨商室之前,每一位咨商師都有自己「熱身」的一套方式,好面對接下來持續五十分鐘左右的對談。咨商師要付出的除了體力,還有心力,並且無可避免的,每一次的對談都充滿各種不可預測性。那種感覺就像每一次踏入電影院之前,我們只知道電影的片名,對電影內容一無所知,但我們卻不得不踏入其中,坐在位子上等待放映,之後還得繳交一篇影評。

可以預測的對談,也不等於就能放鬆面對。像是面對完全不理會咨商師,徑自喋喋不休的來談者,某種程度上咨商師的工作看似簡單多了,根本沒有插話的空間,只需要扮演聆聽者。有時,單純的聆聽者能給來談者幫助,我們無須過份假設來談者的背後都有一個龐大複雜的故事,有時人們只是需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面對一個信任的對象吐吐苦水,就足以讓他恢復內心的健康。

相對地,也有複雜的情況,咨商師得保持高度專註,以及一顆敏感的心靈,去感受來談者表述時的內容(包括他口說的內容、身體傳遞的各種訊息,以及某些來自直覺的觀照)。我們是聆聽者,但我們是主動的聆聽,接受並解析著來談者傳遞而來的信息。

所謂一個好的聆聽者,基本就是能做到主動聆聽。聆聽乍看是被動的在聽,實際上我們是用一套我們的認知系統(我們的觀念、邏輯和價值觀)主動的將聆聽的內容加以整理。這不僅可用於咨商師,更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如果今天你想要了解喜歡的對象,扮演一個主動聆聽者有助於你洞察對方的內心——不是光知道他喜歡什麼對穎,而是搞懂他為什麼喜歡某些電影——而不只是擷取信息。

面對小羅的問題,首先我發現他的抱怨不是針對特定個人,而是一種狀態,也就是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並且他抱怨的情境集中在「職場」,而非家庭。當然,後者的判斷,受限於他不願意談及工作以外的情況。

進而,咨商所要處理的問題,主要是來談者的感受問題。這不僅僅是面對來談者的情緒,情緒多數時候只是感受的反應。我們要處理的是感受背後,引發感受的價值觀,有些價值觀,既是先天的,也受後天影響。

§正義與正義感

小羅對於工作上,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有所不滿,我想可以從一種人天生的內在感受來談,就是「正義感」。

近幾年探討這個話題最為人熟知的人物,莫過於探討正義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

正義的核心概念是「分配」,這項活動每天發生在我們的周遭,不斷進行。我認為正義感,和進行分配的能力都是天生的,並且隨著人類的歷史,在我們的基因中沈澱,形成比過去的人類更善於應付不同分配情況的稟賦。

如美國神經學家柏特(Candace Pert)的觀點,她提出「情緒分子」概念,認為人的情緒會散落在人的肌肉中、細胞中,就像榮格所談的集體無意識。許多我們肉眼不能看見的精神性的、抽象的感受被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份記錄下來,隨著基因的傳遞而傳承,靜默的在世代交替間成長。

談及天生的正義感,對熟悉儒家的華人來說絕不陌生,孟子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人天生有分辨是非善惡等內在感,是生而固有的。照這個思路,人們應當非常善於處理分配的問題,在個體與群體間尋求一個最適切的方式。然而,除了正義感,人們的私慾也從未離開過人性。

人生而自由,而追求個體的卓越,在有限的資源中獲得更大的控制權,同為人們嚮往的一個目標。

正義感,成為一道在追求滿足的道路上,不至於對他人造成過份危害的方式,法律是將這套理念具體化的遊戲規則。故法律的意義是保護,而非限制,用以基本權益,而不是主導分配的進行。

在這個基礎上,我試圖幫助自己和小羅進行洞察,了解小羅的不快是否來自正義感的不滿足。

§公平很重要,因公平問題引發的情緒同樣重要

因為不公平而引起的「情緒」只是現象,但不處理這個現象,很難真正妥善處理公平的事件本身。

正義的核心是分配的公平與否,而正義感的核心是對自己所得是否公平的感受。這無關乎實際多寡,而是內心的滿足感。舉例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輛車代步,甚至有些人還不會開車,但有些人儘管自己不需要、不會開,他可能還是會因為看到別人有車而忌妒,或對自己沒有車而感到自卑。

錯誤的正義感,是一種「以自私為出發點的公開審判」,也就是將自己置放在相對他人的制高點,而非真正從一個「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的公開論壇」

當一個人進行自私的公開審判,是將自己視為分配的支配者,他的出發點是自身的利益,而非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平,無法建立一個道德的普遍標準。此外,他的態度是審判者,在公平中摻雜我對你錯的主觀批判,但分配往往很難真正釐清一個絕對的對錯,必須因時、因地與因人制宜。好比急診室的《急診檢傷分類》,醫護人員按照病患不同受傷程度,排定就診的先後順序。

正確的態度是能夠換位思考,並且納入開放性的討論,與他人共同協商分配的方法。但分配不是妥協,不能完全靠多數決,這當中的智慧,是分配最困難之處,也是正義是否能彰顯真正民主意義的關隘。

另一方面,正義感含有情感的成份,所以貌似公平的分配,若是照料不了人們的情感,同樣會引起反彈。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做了表面對的事情,卻沒有辦法獲得他人的支持。就像小羅,他和多數人一樣,既不是絕對的審判者,也不是公開論壇上的主持人。他渴望被公平對待,用我的說法,便是小羅內在的正義感在理性情感面,皆渴望得到滿足。

光懂得以理服人,實際上沒辦法說服任何人。人際交往除了理,情感上的交流更為重要。這也是我在努力的,我主動聆聽,而不對小羅所說的多做批判。我還在跟他進行情感上的連結,那包括信任與其他人際之間的連結力量,這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解語]:每一位被不公平對待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皆渴望理性與情感的滿足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