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存在的問題是否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希望觀點不要太片面


不請自來,偌大一個我航就沒有人正經一點回答問題嗎?

1.中美之間存在的問題是否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答:

因為中國人現在非常「珍惜中美海軍之間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非常熱切的期望中美兩國「應共同為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並且中國需要穩定的環境發展經濟,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句話不只是說說而已的,這是國策,所以短期內我們也不會和任何國家開戰。而美國想要保持霸主地位,他要防備的不僅僅是中國而已,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都是他的潛在對手,如果和中國死磕,他就會失去霸主地位,得不償失。所以無擦槍走火的可能。

2.美國對中國周邊的影響?

答:

政治軍事方面: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權主義國家,冷戰結束後,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企圖以經濟實力為後盾,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採取軍事威脅、政治滲透兩手並用,實現其獨霸世界和「消滅共產主義」的野心。美國統治集團認為,社會主義中國日益強大終將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威脅」, 美國視我為其稱霸的主要障礙,明確將我列為2015年後美全球戰略對手之一,因而始終對我懷有敵意。其對華政策的實質是誘壓兼施,兩手促變,歸根到底是企圖最終將中國納人西方體系。政治上,美將繼續利用台灣、西藏、人權等問題對我進行牽制,加大西化、分化的力度。

經濟上,企圖按美國的模式將我納入美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在攫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加強對我的經濟滲透、控制與打壓。

軍事上,對我全面遏制和防範, 美國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近年來,利用其絕對的經濟和軍事優勢,加緊在我周邊地區投棋布子,對我進行預防遏制的戰略部署.

經濟方面: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越來越頻繁,合作領域和層次也隨之不斷拓寬和加深。但是更深刻的現實是,美國仍然不放棄任何機會對我國實施經濟制裁。

文化方面:

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居世界首位,成為最大的文化輸出國,面對美國消費文化,尤其是媒體衝擊著中國文化市場,中國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國化,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價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看到,美國在戰略上視中國為潛在戰略對手,這一點是長期不變的。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及文化各方面對中國施加壓力是一種戰略行為,對此我們不應該抱有幻想。

3.防禦性的國防策略?

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軍事戰略方針一直是積極防禦。但在不同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內容有所不同,而且根據形勢的變化,在不斷發展之中。

第一階段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是從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發展演變過來的。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自衛性和防禦性。強調實行戰略上的「後發制人」,主張「在防禦形勢之下戰勝敵人」。其基本的原則,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另一個是積極性。即把戰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主張在戰略防禦的形式下,積極主動地同敵人鬥爭,能動地奪取戰爭的勝利。其主要表現就是防禦、進攻的有機結合和內線、外線的靈活運用。這裡既包括戰略內線防禦時的戰役戰鬥外線進攻,也包括適時將戰略上的內線防禦導向戰略上的外線進攻,使整個戰爭的發展過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宏觀上統一進行籌劃與指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軍事戰略進行過幾次大的調整。儘管每次調整的背景不同,內容不一樣,對戰略方針的表述不盡一致,但都沒有離開積極防禦這個總的大綱。中國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戰略上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

第二階段

  為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1993年,中央軍委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在戰略指導上實行重大調整,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這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重大發展,也是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的深化。

  這一方針立足於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這是綜合考慮到了海灣戰爭等顯示出來的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趨勢,以及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各種因素,著眼於做好最複雜和最困難情況下的防衛作戰準備。

  這一方針又注重遏制戰爭的爆發。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中國軍隊將靈活運用各種軍事手段,與政治、經濟、外交等鬥爭密切配合,改善中國的戰略環境,減少不安全和不穩定因素,努力遏制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的爆發,使國家能用好和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

  這一方針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思想。如果有人把戰爭強加在中國頭上,中國將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這種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即為人民而戰,而且堅決依靠人民群眾去進行戰爭。中國將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中國軍隊將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創造現代條件下人民群眾參戰的新戰法,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將貫穿到中國各軍、兵種的戰略中去。在繼續重視陸軍建設的同時,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為重點的作戰力量建設,謀求作戰力量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以及戰略反擊能力。推動火力、機動力和信息能力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軍隊的威懾和實戰能力。

  中國海軍實行的是一種「近海防禦」戰略。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任務。「海軍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加強、完善海戰場建設,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突出海上作戰兵力特別是兩棲作戰兵力建設。加快更新海軍武器裝備,重點發展新型作戰艦艇,以及多種專用飛機和配套裝備,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和海上綜合保障能力。」

  中國空軍戰略正在逐步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的任務。「空軍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的要求……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信息作戰手段和空軍指揮自動化系統……提高空中打擊、防空作戰信息對抗、預警偵察、戰略機動和綜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總體規劃適度、編成結構合理、武器裝備先進、系統配套編成、信息支援和作戰手段完備的空中防衛作戰力量。」

  第二炮兵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現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力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中國的核戰略實際上是一種最低限度有效核反擊戰略。中國核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任務」。中國自擁有核武器之日起就鄭重聲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後又承諾無條件地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一直推動所有核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上述承諾。中國對發展核武器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中國核武庫的規模僅保持在自衛所需的最低水平。

第三階段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的發表表明,近年來,中國形成了充實完善的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這一方針內容包括: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遏制危機和戰爭,著力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

2002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首次系統表述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立足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遏制戰爭的爆發,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思想。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認為,充實完善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仍然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但在具體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從立足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到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這樣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確,因為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戰爭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陳舟說。

同時,戰略指導重心從遏制戰爭的爆發轉向遏制危機和戰爭。將「遏制危機」置於「遏制戰爭」之前,顯示了軍事戰略指導重心的前移。

「遏制戰爭,首先要積極遏制和應對危機。」陳舟說,「現代戰爭雖然進程加快、時間縮短,但戰前往往都有一個明顯的危機爆發和升級階段。危機處置得當,可以因化解而逐步轉向和平;危機失控,則可能因升級而迅速走向戰爭。」

陳舟說,中國的安全環境十分複雜,存在發生危機的現實可能。為實現遏制戰爭、維護和平的目的,軍事戰略必須前移戰略指導重心,著眼於積極預防和化解危機,堅決懾止危機的爆發和升級。

充實完善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還進一步明確了軍隊建設的任務和方向,即著力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並把國際安全合作和軍事交流納入軍事戰略。

這一方針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思想作為中國軍事戰略的基礎和本質。

「中國的軍事戰略歷來是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鄧紅洲說,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以這一戰略為指導,打敗了國內外強大的敵人。新中國成立後,這一戰略又在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鬥爭中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的根本戰略思想。

陳舟認為,在堅持戰略上後發制人的同時,人民解放軍還應堅持服從國家利益的大局觀、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開放合作的姿態。

4.不戰而屈人之兵?

答:

明確:因此,百戰百勝還算不上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方屈服,才算得上高明之中最高明的。(有些拗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說:打了一百場仗都勝利了,算不上戰術策略中最高明的;不動一兵一卒就是敵方屈服,才算得上戰術戰略中最高明的。)

孫子認為戰爭的理想境界可以用四個字概括「知—全—先—善」,善是最高境界,那麼「不戰而屈人之兵」比「百戰百勝」高明在何處?

「百戰百勝」,只要是戰爭,就要有殺戮,即使勝利了戰爭會造成人員傷亡、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

●環境污染,既讓百姓民不聊生,又削弱國家實力

●交戰雙方人民成為敵人,給一代或幾代人民造成陰影

●「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毫無損失,對人民而言,是利大於弊。

事例證明: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諸葛亮巧用空城計逼退司馬懿

美國和俄國軍備競賽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一年,晉平公想攻打齊國,便派范昭出使到齊國去觀察情況。范昭來到齊國,齊景公設國宴招待他。酒酣之際,范昭說:「希望能用君王備用的酒樽飲酒。」景公不敢怠慢,趕緊吩咐人說:「把我的酒器斟上酒,進獻給客人。」范昭更不推辭,端起就喝。坐在一旁的晏子站起來厲聲說道:「把君王的酒樽撤下去,換成別的。」下人就把酒器全換了。范昭無可奈何,假裝喝醉了,搖搖晃晃地站起來,醉醺醺地對奏樂的太師說:「能給我演奏周王的樂曲嗎?我來跳舞。」太師說:「我不熟習周王的樂曲。」拒絕了范昭的要求。范昭討了個沒趣,只好裝醉快步跑出門。

  范昭走了,景公有些擔心,就對晏子說:「晉是大國,來觀察我們的國政,現在你得罪了大國使者,該怎麼辦?」

  晏子果斷地說:「范昭的為人,不是鄙陋不懂禮節,而是想試探我們君臣,所以要拒絕他的無理要求。」

  景公又埋怨太師說:「你為什麼不給客人演奏周王的樂曲呢?」太師回答說:「周王的樂曲,是天子的樂曲,演奏它,一定得是君王跳舞的時候。今天的范昭是個臣子,想聽天子的樂曲跳舞,所以我不演奏。」

  范昭回到晉國,向晉平公彙報說:「"不能攻打齊國。我想試探他們國君,晏子識破了;我想觸犯他們的禮儀,太師看透了。」晉平公也覺得齊國法度不亂,國內應該比較穩定,而且有人才,不能貿然行事,就打消了進攻齊國的念頭。

  孔子聽說這件事,感嘆道:晏子在宴席之間就將敵人擊敗在千里之外了!

  漢景帝初年,匈奴又大舉入侵。景帝劉啟憂慮萬分,派李廣率軍阻擊敵人。有一天,李廣率領百騎左右巡視陣地時,突然發現了數千騎匈奴兵。李廣軍中許多人大吃一驚,主張撤退。李廣率領百騎前進,在匈奴陣前二里處停下來,然後下馬,命令部下解鞍。兵士們都很恐慌。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會逃掉。但我們卻解鞍表示絕不逃走,匈奴才會深信這是引誘他們的手段。」

所以,我國應該借鑒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做法如下

第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第二,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第三,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

第四,樹立新的安全觀念,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

第五,謀求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第六,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七,努力學習,繼承傳統,使自己國家強大

5.特朗普當選以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乃至今後中美關係的走向?

答:

無論是民主黨的希拉里當選還是共和黨的特朗普當選,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戰略短期內不會改變,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不會改變。

特朗普是個富豪、生意人,和希拉里政客出身不同,相對來說會更加務實,中美合作可能會邁向新台階和新領域,爆發直接對抗衝突的概率相對更低一些。但是正因為他不是政客,所以他可能會做出一些違法政治常識的決策,譬如他就曾說過他當選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進行貿易保護云云,以及最近的特朗普和台灣的蔡英文通話事件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更高。不過,特朗普上台初期或許會和中國有一個磨合期,但經過博弈後雙方會不斷深化合作,更符合預期。

手裡碼字,累的一比。

以上。


不請自來。

利益相關:南航本科生在讀

前面兩個學長寫的已經很好了。

我從就從時事上抄一下吧(新聞來源忘了……)。

對於現任總統特朗普,我們可知,他上任後對華政策不會出現逆變,其積極面不會比前任少,消極面不會比前任多,中美關係不會受大的衝擊而出現大的起伏,甚至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積極變化。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特朗普政治哲學與外交理念的核心是「美國第一」和「改變」,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有正面效應。 為體現這一核心,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前兩任總統大肆對外擴張政策,推行收斂擴張相對內向的外交新政。他嚴厲抨擊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是一場「災難」,說美國在中東捲入的幾場戰爭使美國數以千計的軍人喪生,耗費了數萬億美元而一無所獲,還落得恐怖主義泛濫成災,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他表示為了美國的利益,要用「和平外交政策」取代奧巴馬造成混亂的外交政策,說他同其他總統不一樣,「不會到國外去傳播普世價值」和「推廣民主」,還強調要同中俄「建立友誼」。特朗普這些外交理念和觀點有新意,無疑是理性和明智的,如能付諸實踐,將開創美國外交新局面,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

其二,水乳交融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中美關係積極發展的基調不會改變。 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大國,相互關係狀況攸關雙方發展大局和安全全局,以至影響兩國的前途命運。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不會冒損害中美關係大局的風險。據美國權威機構統計,同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合作每年可使美國GDP平均提高0.7個百分點,物價平均下降0.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省支1000億美元。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金融合作和貢獻,美國經濟增速要下降1/3,物價要上升1/3,美元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將會動搖。

其三,特朗普本人意識形態色彩不重,對華偏見較少,且他在參選前旗下即有八九家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成為中國企業的良好合作夥伴。

60年來,中美關係跌宕起伏。從敵對到和解再到戰略合作,中美關係走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如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美國則是全球頭號發達國家,利益交匯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回顧歷史,中美關係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展望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仍不可避免,但不會是兩敗俱傷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如何處理好各個方面的矛盾,努力實現合作共贏才是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的發展之道。

黑字加粗部分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學弟學妹們可以就這幾句話進行拓展。

xixixi

為什麼大家都表白學長都不表白我╭(?ˉ? ˉ??)╮

謝謝大家的表白,么么噠。

晚上航概加油


不邀自來 利益相關 南航大四

複習專業課剛好到這裡 學弟學妹們加油

手機碼字 提供些思路和史實吧

有錯歡迎指正 (考研狗智商下降啊)

(1).中美關係現狀分析

中國和美國都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家,兩者關係定位即是「利益攸關者」也是「戰略競爭者」,中美自1972年關係解凍,1979年正式建交以來,兩者的關係在曲折中前進。中美目前利益衝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 台灣問題,從聯合公報到八一七公報,台灣問題一直是兩國關係的敏感問題,歷屆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態度或許會直接影響中美之間關係走向。

2 人權問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聯合國等多邊外交場合美國曾多次以「人權」為噱頭製造反華提案,但均遭到挫敗。

而美國之所以將中國定位為「利益攸關者」是因為在911之後,美國需要在反恐等問題上加強與中國對話,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實力的不斷上升,一味地對抗是沒有出路的。

(2).戰爭可能性分析

1.戰爭的概念:戰爭作為國際關係最激烈的表現形式,往往指的是國家間大規模的衝突。

2.中美間戰爭可能性分析

1950--1952年的朝鮮戰爭是兩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交手,但朝鮮戰爭的爆發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在冷戰結束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在逐漸降低。尤其是進入21世紀,兩國的合作逐漸加深,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因此短時間內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極低。

(3).啟示

兩國關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來之不易,希望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全面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希望美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如南海問題 台灣問題 上保持一貫態度,堅持一個中國立場不動搖,謹言慎行,不樹敵,不對抗,開創兩國關係新局面。

補一張圖 湊合看


都匿什麼名啊,

軍理還沒背,我在寫工圖。

慫什麼

考前冒死更一波

1.不分時間段都是耍流氓

2.不分衝突點都是耍流氓

3.不考慮trump以及他的班子都是耍流氓

4.不談論國內需求的都是耍流氓

5.不考慮日本的有危險

-------------

考完了,就是這個題

請叫我賭神


明天,軍理還好,怕是航概要完啊


不請自來的三院學渣一枚……軍理還好。。。航概沒背 請問航概說是選修課,它的績點對各種考核有影響嗎?


南航觀光團+1

在4201通宵自習室發來賀電

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就不知道什麼是絕望


剛剛院群傳送過來的

原本以為會有大佬

沒想到都是自己人


同學你好,我是你的軍理老師,你這門課的成績已經被取消了,希望你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南航觀光團+1


可能性當然有。而且概率很大。

中美擦槍走火隨著中國轉變為積極擴張的海空防衛策略,與美國擦槍走火的概率開始不斷增大。因為碰撞的次數開始增多。據昨天日本駐華大使的數據,今年只是空軍就有超過500次的出海演練,這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恐慌。

而且這個可能性並不會因特朗普的原因發生變化。


哈哈,南航觀光團


滴,南航觀光團打卡


大家還是要靠自己積極思考啊!祝你們明天考個好成績


作為題主室友,同求大神回答


南航觀光團+1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