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e J,完爆了99%的華語歌手

撰文 | 剝皮魚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2018年,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歌手》,請來了一個叫Jessie J的英國歌手,與眾多華語歌手同台競技。

幾場比賽下來,整個中文互聯網都處於一片震驚之中。有人說結石姐只發揮了三成功力,就吊打全場;還有人驚呼這是奧運會選手來參加小學生運動會,是榮耀王者匹配到了倔強青銅,還是外星人的降維打擊。

還記得《歌手》第三期張天唱的《Hello》嗎?無論是和阿黛爾本尊,還是Jessie J的高音區比起來,張天的聲音都不寬厚,聽上去力量也不足。

儘管第四期屈居第二,但Jessie J依然以三期超過27%的平均投票率、連續三期周冠軍告訴我們,中外歌手的歌唱實力存在明顯的差距。這究竟是為什麼?

語言決定音樂

拋開個人偏好,中外歌手在音域、音色表現上的差距是很明顯的。

Jessie J讓中國人眼前一亮的歌唱技巧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超高音區,另一個是真假聲轉換技術,這些是絕大多數華語歌手的技術短板。華語歌手以自然發聲音區為主,有的全憑喊唱高音,歌聲撕心裂肺,可謂聞者流淚。

Jessie J 在昨天的節目上展示「閉嘴唱歌」技巧 / 《歌手》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要歸結到漢語母語的發聲機制上。在漢語中,語言決定音樂,語言的發聲機制決定了唱法。

通常我們把語言分成兩部分來看,即輔音和母音。比如在「啦[la]」這個詞中,l是輔音,a就是母音。輔音是氣流受到某個器官的阻擋形成的,發音方式多,也不利於唱歌;母音發音的時候,聲帶一直振動,口腔里沒有阻礙,可以開得很大,因此適合唱歌。

為什麼人們常說義大利語是最適合唱歌的語言?就是因為母音比例高,同時發大部分母音的時候口腔都是大開的。在漢語里,人種的骨骼結構先決定了我們的口腔容積要比歐洲人小,形狀也更加淺。即使是同樣的音,也因為生理區別,不能達到同樣的飽滿程度和音量。

另外,漢語中母音和輔音發音的特點,決定了發聲器官的動作,舌頭位置偏前偏高,咽喉通過舌骨和舌頭相連,喉部也就自然抬高了。

漢語常用[i]這種舌頭位置偏前偏高的母音做字音結尾。看上去我們的母音和義大利語一樣,都是以a、e、i、o、u為基礎,音色上卻有差別。[i]在漢語里是舌面更高,要緊咬臼齒才能發出。而且,漢語一般在發輔音的時候,舌頭也是在口腔前部較高的位置發生接觸,形成阻礙的。

從這個圖可以看到,如果我們發[i]的時候,把舌頭放到後部,把喉嚨降下來。氣流通過的時候,口腔和聲道的形狀就會改變。這樣母音音色也就不一樣了,咬字就不清楚 / Wikimedia

長久以來,漢語的傳統唱法的發展,都建立在這種舌頭靠前抬起,喉位偏高的發聲機制上。

在漢語傳統的戲曲唱法中,青衣和老旦擔當戲曲演唱的主要部分,多用「人辰」、「言前」等前鼻韻和「一七」、「姑蘇」等高母音韻轍。他們在演唱時要發高音的話,就更進一步,將喉頭位置進一步上移,聲道變得更短,追求咬字清晰和明亮聲線。

這種唱法也有利於輔音音色的呈現。由於舌齶距離近、腔體短,輔音成阻、持阻、除阻都很方便,聲韻相連,動作幅度比較小。說和唱之間都是以自然喉部發聲的狀態為基礎,傳統戲曲中說、念、唱的音色也能統一起來。

而我們今天愛掛在嘴邊的諸如氣息、共鳴、腹部發聲等要求,其實大部分引自舶來的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建立在義大利語上,母音和輔音都在口腔後部形成,唱歌的時候喉頭下降保持穩定,口腔打開,因此能加大低、中頻波振幅,高音區的音色表現也寬厚且具有穿透力。

對於母語是英語、義大利語的歌手們來說,這種發音靠後的唱法和他們自然說話的發聲機制是統一的,操練起來就很自然。

漢語美聲歌唱家,為了追求咬字清晰,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聲音質量。圖為「中國三大男高音」魏松、戴玉強、莫華倫同台演唱《我的太陽》 / 視覺中國

因此,華語流行歌曲中大多數歌手發聲位置靠前,音色明亮甜美,寬厚和力度欠缺,聲區轉換不流暢,不能達到我們心目中對氣息和發聲位置的標準,是和漢語語音特徵有關,發聲機制有先天的差別。

如果一定要在漢語中實現歐化發聲,可以通過精心選擇唱詞韻母來支撐聲音位置,像是崔健的《一無所有》則選擇押ou韻,來達到發聲位置的靠後和音色的深厚。或者是在實際演唱中加入發音位置靠後的母音來實現。像是華晨宇《齊天》中「就叫做齊天大聖」句尾高音「聖」,口型明顯已經從/e/轉為/a/了。

扼殺在音樂的搖籃里

除了先天不足之外,中外的音樂教育情況,可能是歐美歌手碾壓華語歌手的另一大元兇。

與Jessie J同台的華語歌手,一批是在國外接受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教育和訓練,如張天、張韶涵等。另外一批如汪峰、李泉等,也是中國國內音樂專業教育背景頂尖的歌手。但是無論怎麼看,Jessie J的聲樂訓練和表演無疑更加成熟。

歌唱這個東西,首先得看天賦和拼爹,比如歌唱能力的第一次區分,是在學齡前家庭環境中發生的。由於社會經濟和家庭音樂背景不同,兒童們在節奏、音準、音域上開始出現了不小的差距。

唱歌能力的區分。Kirkpatrick調查了116個學齡前兒童,讓他們聽同一段歌曲並進行模仿。他根據兒童們模仿的音準、節奏等把116個兒童分成了歌唱者、部分的歌唱者、非歌唱者三級。圖為三組兒童歌唱的音準情況 / Kirtpatrick

不過這種家庭環境造成的歌唱能力差距,只要不是生理缺陷,完全是可以被學校內後天的教育和訓練彌補的,各路研究證明五音不全並非無藥可救。例如有研究找到了186個被認為是五音不全的小孩,其中90%只是缺乏幫助而已,只有2%確實存在神經發育上的問題。

然而建國後的頭幾十年,中國的大多數學校沒有音樂課可上。後來雖然在數量上迎頭趕上——199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開課比就達到80%,農村也高達70%,教學質量卻並不樂觀。

中國的音樂課堂設置,總的來說還是以師教生唱為主,聲樂基礎理論和視唱練耳的科學方法銷聲匿跡。很多學校的音樂課不過擺設,有的農村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室和樂器設備,甚至都沒有定教材,全靠教師發揮能動性,自找歌曲。

音樂教師也很為難。在職稱評定過程中,音樂教師獲得高級的機會極少。編製也是擺設,小縣城老師身負每周高達15-20課時的教學壓力。四川省某鄉中小學學生800多人,只有專職教師各1名以及2名教授主課併兼職音樂的老師。

某留守兒童進京活動,孩子們都沒有接觸過小提琴 / 視覺中國

2013年一份對贛州市章貢區1000多名中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總體情況顯示,五線譜和簡譜完全不懂的學生比例竟然高達55%。華語歌手們,和被扼殺的未來歌手們,大多數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基礎教育的問題不斷累積,已經影響到專業教育的質量。

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楊燕迪曾經感嘆,從當年黃自的作曲班到吳伯超的幼年班,再到學院的七七、七八、七九三屆學生,其中湧現大批樂壇的中堅力量。然而今天大量考生沒有音樂基礎,聲樂功力相當不夠,不得不從精英教育到降低教學要求的。生源也導致了師資上的青黃不接,教學達不到國外的標準。

至於流行音樂,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的位置更是相當尷尬。中小學階段,學生同時能夠接觸到的作品和五十年前基本沒有差別,和20世紀以來的音樂發展完全脫節。

一份上海1730名12-17的學生調查顯示,學生們想要接觸的中外流行音樂,和教學中各類音樂教學的比重幾乎是完全倒置的 / ISME

中國的專業音樂學院,依然延續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傳統的課程設置,作曲、表演等學科,對20世紀最新的音樂發展關注很少。直到2012年2月,中央音樂學院才開設了一門爵士樂的課。通俗唱法更是從七八十年代從港台迴流後一直被藝術院校聲樂教學放在次要的位置,定義範圍相當混亂。在聲樂訓練中,倒更重強調韻味表情因素,輕視技法的總結和訓練。

流行音樂在外國音樂教育中,則又是另一番光景。

Jessie J 從小在音樂氛圍濃厚的倫敦長大,讀中學期間去到專門的柯林表演藝術學校進修,並被選派出演韋伯音樂劇《風中的哨聲》,從此確定把興趣發展成為目標。16歲時進入以培養流行歌星聞名的英國倫敦表演藝術與技術學校,阿黛爾和Leona Lewis都是她的同班同學。

在美國,自1986年Tanglewood宣言確立流行音樂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後,帶動高校流行音樂學院和專業,而且成立了IASPM等流行音樂研究中心和學術期刊對流行音樂進行總結和研究。流行音樂由上到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一個美國4-18歲的學生,要是有流行音樂的興趣,除了學校必修課程,還有地區性的活動,比如田納西州的MMU,紐約的 Amp Up NYC,都是公立中學系統組織的項目。各大高校也開設項目,方便學生接觸到大量的流行音樂成果,並且能夠參與到實際表演和音樂工業中。

2014年田納西州那什維爾地區Music Makes Us項目(MMU)是由公立學校系統組織的,定期展演嘻哈、搖滾、藍草音樂,同時也鼓勵學生加入創作之中 / MUSIC MAKES US

流行就是一個穩字

讓華語歌手全面落後歐美歌手的,還有流行音樂的大環境。華語歌手的風格和唱法,壓根就沒有多少發展空間。張韶涵童顏凍齡,歌聲甜則甜矣,她卻始終局限在一兩種唱法和曲風上,很難有所突破。

張韶涵《夢裡花》 / 視覺中國

中國流行音樂與西方流行音樂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今天西方的流行音樂,基本上在爵士和搖滾的基礎上發展。

二十世紀初,美國新奧爾良的管樂隊和黑人布魯斯、拉格泰姆鋼琴來了幾場即興合奏,誕生了最初的爵士樂。1917年,一支白人樂隊模仿他們,在美國的夜總會中引起了轟動,從此席捲家用留聲機和商業無線電台。

與城區相對應的,鄉村中流行的是搖擺樂和搖擺舞。這一類樂隊更喜歡使用高音號,同時加快節奏炫技,增加了很多說唱的歌詞。1942年,《告示牌》把這些快節奏的歌稱為「搖滾」。萌發於英國市區的小樂團後來居上,全世界的年輕人找到表情出口,為其中性、政治話題躁動不已。

布魯斯是爵士和搖滾的重要源頭。布魯斯音符集中體現了它在旋律上的一些特點。在大調音階中加入bmi和bsi兩個音級。大概降半音,並且經常同滑音、顫音相結合,從而讓曲調帶上一點憂鬱的色彩 / 鍾子林

在演唱技法上,美國黑人音樂非常講究超高音區的使用和聲區轉換技術。同時,依靠這些音高變化來推動音樂,不像傳統的音樂按照樂譜穩步進行。爵士樂和搖滾樂在節拍、樂器、演唱、表演上的特點,成為了流行音樂的主流,甚至也部分改變了古典樂的形式。

這個時期,西方現代音樂也進行了大量先鋒的實驗。

傳統的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模式經常被大膽打破,以前音與音,和弦與和弦之間,基本都有主從和依賴關係。而一批年青的作曲家,像是布列茲、斯托克豪森,不再講究調式和調性,在節奏上也大膽突破重複、對稱的結構。音樂的進行,可以通過不同的音程、力度、發音來推動。

現在在表演上,是從精確標記到提示輪廓,演出被賦予了更多的即興性。在實驗中,音色的表現力也被不斷挖掘。喊叫、嘆息、喘氣的人聲,電子機械、儀器的聲音都可以被納入音樂。今天統治kpop半壁江山的「EDM」,電子舞曲,就是電子音樂的一部分。

謝菲爾的電子音樂工作室 / preparedguitar

80年代以前,中國的整個樂壇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方傳統音樂框架,作曲有「四大件」,和聲、復調、曲式、配器,基本在十二平均律的範圍內採用民族調式和旋律。早年在唱法上,主要是以文工團為代表的「土」嗓子早年和學院的義大利美聲「洋」嗓子大家,後來則是戲曲和山歌發展出來民族唱法攜政治文藝之勢,制霸全場。

80年代後,港台和日本都向大陸吹進流行音樂新風,「打口碟」從香港廣州到北京,貓王、披頭士、老鷹樂隊等歐美流行音樂人物在年輕一代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94年後,內地有崔健、魔岩三傑、黑豹搞搖滾,老狼、高曉松做民謠,陳琳唱都市情歌,「京文」、「美卡」趁勢崛起。

流行樂壇看起來欣欣向榮,事實上,當我們分析這個時期大陸流行和原創的音樂作品,會發現這些作品依然圍繞規矩的旋律、節奏、和聲上,在演唱技法和表演形式上,都沒有很大的新意。

它們的旋律以古典音樂和民間曲調為基礎。像是有古典歌曲特點的《最後夜快車》的旋律平穩嚴謹,《小城的故事》則和民間歌曲更加接近,樂句還是以五聲音階為主。在這兩個旋律基礎上,引入一些爵士舞曲節奏,但是也比較對稱和規律。和聲上,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傳統和聲為基礎,沒有很大的突破,並且按照這個規律和系統編寫電子琴和合成器的和聲結構。

演唱則基本以自然發聲為主,音域有限,很少使用美國黑人音樂的超高聲區技術。雖然有一些調整,比如調動氣息,發明了如含聲唱法、氣聲唱法,技術性在次,主要是為能更好地表現抒情歌曲的音色。

鄧麗君在唱歌中就常用到氣聲唱法。在演唱中讓氣流通過還沒有完全振動的聲帶,從而讓音色略顯暗淡,更能凸顯深情,適合速度慢的抒情歌曲。

《在水一方》是鄧麗君使用氣聲唱法的典型作品。/ 《通俗歌曲》

後來「西北風」的勁歌喊唱,曾經一度被譽為中國新唱法,在各大比賽舞台上大力出奇蹟。這種創新唱法,既不像美國黑人音樂用真假聲轉換,又不像美聲那樣運用氣息。基本上在自然發聲的動作基礎上繼續施壓喉內外肌上,來維持聲帶高音所需要的頻率。長此以往,聲帶長期緊繃容易撕裂出血。

從起始階段,華語流行音樂在節奏、旋律、和聲模式上就比較傳統單一,形式和技法上也很少創新,到今天依然陷在困局。也無怪乎聽歌的時候,總有種又吃了一盆冷飯的感覺。

今天,中國的流行音樂本身,可能才是歌手們需要去思考和摸索的問題。這可能也正是為什麼華晨宇贏了的原因。雖然他發高音的時候口齒不清,rap聽上去也怪怪的,在唱功上妥妥要被Jessie J碾壓——但是大家實在太需要一位歌手,能讓我們寄託一下華語流行的可能性了。

微信搜索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閱讀原文請點擊:Jessie J,完爆了99%的華語歌手

參考文獻:

[1]Atterbury B W. Childrens singing voices: A review of selected research[J].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84: 51-63.

[2]Kirkpatrick W 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inging ability of prekindergarten children and their home musical environment[M].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Publisher], 1979.

[3]Law W W, Ho W C. Popular Music and School Music Education: Chinese Students Preferences and Dilemmas in Shanghai,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2015, 33(3):304-324.

104]Moog H.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experience in children of pre-school age[J]. Psychology of Music, 1976, 4(2): 38-45.

[5]Powell B, Krikun A, Pignato J M. 「Something』s Happening Here!」: Popular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2015, 5(1):4-22.

[6]Jessie J: Im a hard worker. I want to be great at everything I do. theguardian, Sun 29 Sep 2013.

[7]傅顯舟. 漢語唱法問題[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89 (4): 40-46.

[8]劉建君.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贛州市章貢區為例[D]. 贛南師範學院, 2013.

[9]鍾子林. 1945年以來的西方現代音樂與我國音樂創作的關係[J]. 人民音樂, 1984(10):49-55.

[10]鍾子林. 談美國爵士樂[J]. 人民音樂, 1981(4):46-48.

[11]張銅柱, 翟繼峰. 通俗歌曲理論與應用——作曲·演唱·伴奏編配[M].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

推薦閱讀:

從「李榮浩疑似抄襲事件」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如何看待光良在《歌手2017》第二期被淘汰?
古風圈是否拯救了華語樂壇?
林俊傑從出道至今,其唱功與唱法都經歷了哪些進步與改變?
如何評價Charli XCX單曲《boys》的MV?

TAG:流行音乐 | 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