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憤青:在金融業的大趨勢面前你要做一個另類
1月24日,白沙泉「一言」主題演講分享會在白沙泉併購金融街區一樓展示館準時進行,現場座無虛席!「江南憤青」陳宇現場都說了些什麼?下面就為大家分享。
1
「江南憤青「談IPO的兩個能力
關於IPO,大概十年前我想過幾個有意思的邏輯,現在回頭看,我自己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不太願意關注細節,更關注大的趨勢性機會的很重要的原因。最初PE這個市場,剛起步的時候,其實沒有完全充分競爭的,這種不充分競爭的領域裡,比拼的一定不是精耕細作的專業能力,比的是跑馬圈地的人,所有藍海市場剛出現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壓根不需要比拼專業性,差不多就行了。那時候的IPO,我們總結出來就是兩個能力,這兩個能力都是高中生就能做的事情,壓根不需要斯坦福、哈佛的金融高材生來做,第一個能力就是全國尋找合適標的物的能力,這個還不簡單,根據上市標準,全國範圍內搜索合適的企業,然後忽悠他們去上市。第二個能力就是過會的能力,這個說白了無非也就是公關和勾兌的能力,這兩個本質都不需要太強學歷和專業的能力,跟現在很多企業發債,你們很多在座的都是投行,金融市場同業的人,你們問問自己有什麼專業能力么,領導說發就發了,領導說不發就不發,我去市場看上看一些發債的報告,錯誤頻發,數據混亂,黏貼複製一堆堆的問題,都能發出去,要什麼專業性呢?
所以,在那個年代做PE,就是跟賣白菜蘿蔔一樣的道理,人家十倍PE,你就喊十五倍PE就行了,價高者得,然後碰上創業板放開,一堆人賺取了一二級市場的套利,這種情況下,誰最野蠻,誰賺錢最多。一樣,誰成本低,誰利潤空間也高,為什麼九鼎會被認為是PE工廠,因為他抓到了這個趨勢性機會,當很多人還裝逼要坐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每天裝模作樣挑項目的時候,人家清楚的知道,挑誰都一樣,這個時候一定是跑馬圈地的投資機構賺錢是最多的。所以很多人不爽九鼎,但是不得不承認,人家在這塊業務上就是做得好,超過很多市場其他同類機構,沒什麼好不服氣的,人家就是抓住了這種趨勢機會發展起來,現在每次有人跟我說,九鼎怎麼把一個很高大上的投行搞成一個跟拉皮條沒什麼區別的事的時候,我就會反問他們,難道投行的本質不就是拉皮條么。不就是全國範圍內批量找到可以上市的企業,然後批量的推上市么,把個性化的一年做幾單的高暴利行業直接拉成了工廠流水線生產的模式,從而讓行業利潤大幅度下降么,也就是讓一幫裝逼的人在也無法裝逼了,讓大家不喜歡是有道理的,但是問題是現實的情況是九鼎不這麼做,別人也會進來這麼做的,中國人最牛逼的本事不就是把賺錢的行業幾年搞成不賺錢么。市場永遠是對的。
2
「江南憤青」談之前的投資市場
我在13年參加過一次全球天使投資峰會,在峰會上,我說回頭看中國十多年的天使投資的過程,我們發現其實很多牛逼的投資機構,真不是機構本身有多牛逼,而真的是時代給予了太多的機會。在06、07年的時候,整個中國只有百來家投資機構,天使階段的投資機構就更少了,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即將爆發的數以萬億計算的新興市場,那真是一個野花盛開的年代啊,任何一人身處那個年代,在投資的領域裡,其實日子都不會過的特別差,業績也不會差,這個跟後來移動互聯網大爆發的年代裡,身處在移動互聯網的人基本上也不會太差的邏輯是一樣的,更形象點說,如同14年你只要站在股票裡面,你哪怕就是傻逼,你也會業績很好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那是個股神橫行的時代。
所以06、07年你作為任何一個投資人,你去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十家同樣模式的企業找到你,讓你去投它,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你投了誰誰就成了,而拿不到錢的企業,基本就死了。所以紅杉曾經說過,我們投電商,跟阿里站在一起,投資團購跟美團站在一起,他想體現的是他選擇的眼光很強,看人能力很准,雖然我從來不否認紅杉真的很牛逼,但是反過來想個邏輯,真相可能不是因為誰牛逼,他才投誰,而是反過來他投了誰,誰就牛逼了。不牛逼也變得牛逼了,因為你去想非常簡單的邏輯,在一個投資人很少的時代里,錢是稀缺品,很多企業拿不到紅杉的資本,然後跟拿到紅杉資金的企業同樣競爭的時候,誰會勝出?想都不用想,拿不到錢的人,不用打自然就出局了,雷軍曾經說過創業要燒不完的錢,很多時候競爭看上去是團隊運營能力的競爭,其實在我眼裡更重要其實是資本的競爭,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請到足夠牛逼的團隊和人來運營,自然也就有更多的機會,你有錢可以任性試錯,而沒錢就要步步走對,那得多難啊。
過去幾年很多人問我怎麼看一些企業,我基本上就說,壓根不用看企業商業模式,也不用看創業團隊,只要看爹是誰就行了,例如共享單車,那麼多共享單車,我其實就只看摩拜,為什麼啊,因為爹牛逼啊,好爹不容易讓兒子死,找了好爹基本不用擔心生存問題,問題再怎麼大,都能找到辦法給你吊著命死不掉,就這麼回事。如果這麼牛逼的爹都活不下去,那別人更活不下去。時代在發生的變化是什麼呢?是本來有錢人就那麼幾個,現在有錢人不斷增加,爹和爹之間的競爭也開始充分起來了,以前機構有錢,但是後來發現比機構更有錢的是很多企業資本,這些企業,虧錢壓根無所謂,機構的生存難度在大幅度增加,他們再怎麼有錢,也比不過機構有錢啊。金沙江投了OFO,機構有錢吧,但是有毛用,騰訊更有錢。其實紅杉曾經還投資過一個企業叫搖搖招車,最後被誰搞死了?被騰訊投資的滴滴搞死了。曾經牛逼閃閃的爹,在更牛逼的爹面前其實也沒什麼用。這個也是為什麼這幾年資本大爆發以後,很多曾經很牛逼的機構曾經展現出來的光環在不斷褪色的核心原因,因為資本不斷增加,競爭充分,更牛逼的人也進來做投資了,專業投資機構的生存困境在出現,所有時代給予的紅利在消失。
找融資,越來越不鼓勵找專業機構,鼓勵找產業資本。
這兩年在投資上,我們其實不太鼓勵我們投資的企業去找專業機構去融資了,更鼓勵他們去找跟他創業方向上的競爭對手或者行業上下游去融資,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個原因其實是產業資本投資並不單純看一個企業是否有未來的機會,而更多看戰略上是否有協同性或者階段性是否有戰略意義。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投資了你,你牛逼最好,哪怕你不牛逼也沒事,只要死前對我有用就行,貌似雷軍曾經說過投資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過投資構建起壁壘,讓別人不能輕易進來,也是很有價值的。甚至還有一些產業資本都沒有戰略協同效應也會進行投資。為什麼,甚至會考慮對衝風險,我就見過好多產業資本投資一些看上去沒有任何機會的公司,目的就是為了對衝風險,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很多人不斷進來競爭,蠶食你原有的商業模式,這個時候跟他們打固然是要打,但是萬一打不過怎麼辦呢?乾脆剛開始就投資一點,然後該打就繼續打,萬一打不過,你還是他爹,最終還是你贏,所以現在很多大的產業資本,商業公司都設立了戰略投資部,投資一些他們的對手或者上下游來鞏固自己的優勢,這種時候你哪怕再不靠譜,你都可能獲得一些投資。但是專業投資機構不是,他們必須有長期價值才會下手,這個時候往往難度會很大,除非你真特別靠譜,否則很難拿到投資。
第二點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投資機構很多從業人員都是看上去很懂,其實啥也不懂,投資其實跟新聞記者很像,都屬於廣度很廣,但是深度很難深下去的領域,這兩年我見過很多行業從業人員,大學剛畢業一兩年然後就是資深投資經理,三四年就是投資大咖,你跟他們聊些什麼東西吧,大部分都屬於不懂裝懂瞎扯淡玩,壓根不切實際,說白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你們想做的事情,也不可能真懂,所以最後往往都是一堆不靠譜的建議,然後否了你的項目還自帶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但是產業資本不是啊,很多產業資本對自己的所在的行業是有很深的理解的,你只要稍微跟他們大概說下,應該就基本上能對得上話,這個就跟我們做投資,都會去找這個行業相關的人來問問的原因一樣,大概的基本邏輯是很容易弄明白的,至於是否有商業價值,這個判斷另說至少不容易被忽悠,也能同一頻道對話。
第三點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投資機構相對短視,因為他們的錢不是他們自己的,所以他們的成本是很高的。從投資角度來看,都力求穩妥,流程冗長,從接觸到投資到資金到位,沒有個大半年根本下不來,最後錢還沒有搞定,你可能就被拖死了,這種情況要多不少,但是產業資本的錢都是自己的,他的策略更多是用小錢去博一些不確定性。所以流程相對簡單,而且對你們的干預約束都會遠遠小於投資機構,你更能發揮你的創業優勢,關鍵在一些長期價值的判斷上,你更有餘地發揮,而很多投資機構只關心今天投資了多少,明年能變現多少,迎合市場,逼迫你往往放棄長期機會,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原因,我這裡就不扯淡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黃奇帆的「P2P 金融像開賭場」這句話?
※日本經濟蕭條時期,證券業從業者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銀行主營業務有哪些?
※「2017全球藝術銀行行長高峰論壇」核心觀點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