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日食記」——鍋蓋面:品讀鎮江傳統美食!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鎮江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今兒,小蔥和大家一起解密鍋蓋面的前世今生!

鍋蓋面的歷史由來: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沿著古運河南下由西津渡登岸,帶了一名隨從太監,一路尋到鎮江名氣最大的張嫂子伙麵店坐下。動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氣客套、體態端莊的張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遞熱毛巾。乾隆的隨從傳下話:「要吃鎮江伙面!」不知是因為乾隆皇帝來得早,還是張嫂子起得遲,待吩咐傳下後,裡邊面還沒跳好。張嫂子直催還在跳面的丈夫:「快,動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樣嗎?」那邊,張嫂子就趕快舀水下鍋,往灶膛里點火。但這天好像什麼都變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難開;越是急,面越難跳好。隨從又進來催了。

張嫂子趕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鍋里的水開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這時,隨從又進來催,張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鍋里撂,邊回話邊趕快蓋鍋蓋,忙亂中,把湯罐的小蓋子撂進面鍋,在水面上飄飄蕩蕩的。還沒等張嫂子放好作料,鍋里的水又滾開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鍋外,張嫂子一見,趕快用勺子舀了兩勺湯罐里的溫水一澆,面鍋里平靜下來。水再一開,張嫂子就用小竹籠子、長筷子將麵條撈進碗里。

正要端,那隨從已一手接過去。忙碌了一陣的張嫂子倚在門外,想聽外面顧客的反應,直聽見那人端起碗吃著,連聲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不爛不硬,噴香爽口!」張嫂子正要轉身再去鍋邊下面,哪知身著便服的乾隆竟踱步進來,乾隆見到情景一聲驚叫:「呀,你怎麼將鍋蓋放在面鍋里煮起來了?!」這一叫,張嫂子才發現自己手忙腳亂,一下子竟將湯罐上的小鍋蓋錯當成了大鍋蓋,連鍋蓋撂到面鍋里還不知道。正在這時,丈夫也過來說:「外面的顧客個個都說今天的面,味道特別好,你是加了什麼好作料了?」 張嫂子指那小鍋蓋說:「怕就是因為面鍋裡面煮鍋蓋吧?」

乾隆光顧鎮江伙麵店連說兩聲味道不錯的故事傳開了,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鍋蓋麵店。

鍋蓋面的家常做法:

原料:麵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仁,八角,香葉,鹽,青頭,熟豬油或芝麻油。

具體步驟: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

2.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

3它冷卻之後,裝入容器裡面待用。

4.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放入麵條。

5.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台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

6.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麵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麵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麵湯即成。

7.青頭,也就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鹵。生的有蒜泥、蒜花、漂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乾,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鍋蓋面不只是好吃,更具有獨特的觀賞性,這就是鍋蓋面的前世今生!


推薦閱讀:

糖醋排骨和糖醋裡脊哪個更受歡迎?
五香油是怎麼煉製的?
米其林餐廳是不是形式大於內容?——什麼才是精緻飲食的正確打開方式
麵包上抹什麼最好吃?
?煲一鍋生滾粥

TAG:镇江 | 美食 | 美食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