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觀世界 方有世界觀

斷斷續續的一個人出發,在路上三年之餘。

一件事情做久了便會習慣性去思考原因,這次 ,也不例外。對啊,為什麼要出發,為什麼不趁著大好假期去實習賺錢,為什麼要一個人出發,不叫上最好的朋友或是暗戀許久的小男生藉此機會培養更深厚的「友誼",為什麼要去這兒而不是那兒,很多的為什麼,但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總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卻有無數個可以解釋的理由。

有些事情的發生,可能也是無計可施。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玩,並沒有很文藝亦或是很高端的理由,僅僅因為沒有約到志同道合的人。但也是這次,向野的心一發不可收拾。

看到很多人在問著同樣的問題「女生一個人出去玩會不會不安全?」有句話不是說「no zuo no die」晚上結伴出行,不要被好奇心驅使 ,然後,我現在還是健健康康的活著。只想說優點而不想提及劣勢。私以為同出行的人越少越可以滿足自己的欲求。累了便睡覺,刺激味蕾就去吃辣,親近自然就一腳下水,太過精神就隨意的去蹦迪,身體是自由的,靈魂是自由的。見不同的有趣的人是炫耀的。一群新認識的陌生人幫你修改出行計劃,訴說著一個又一個不曾在攻略上瀏覽到的值得一去的地點;手殘和大師級廚師一同做一頓豐盛的或可口嘴上笑嘻嘻,心裡媽賣批」的晚飯 ;狼人殺搓麻將鬥地主看劇總悄悄話,以為第一次生活在一個圈子裡面,骨氣傾訴平時不敢說出的一肚子的秘密;行李箱還會莫名其妙多出來一些特產;就算一面之緣翌日分別,還會在微信裡面保持聯繫,相互交換著一場新的旅行。

每個假期都急迫的要出發,喜歡自己做攻略的過程,但更喜歡學生證的能量發揮。「物盡其用」怕是暗中催促出發的原因。四年的保質期,過了還哪裡有像現在這般優越感呢,每一次半價都很像是撿了寶藏。惡性循環還是良性循環是模糊的存在。我爸一直給我灌輸的思想都是「錢要花出去才是錢,要懂得享受」。就是這樣的想法,既然省下了一半的門票錢,那就可以再多去一個地方了啊。

忘記在哪裡看見,一對情侶計劃著去世界上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喜歡美,才怕失去,更怕在有生之年,後悔沒去到聽說不見過的地方。可腳步趕不上消逝的速度,只能更抓緊時間,就這樣,走走停停。

不動不動,欲擒故縱。不像其他家長會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出行,我從小被放養慣了,倒不是他們心有多大,只是沒有那個多餘的精力來理我,不過也好啊,在沒有人管的間隙能去做更多熱衷的有意思的事。

不負往生,在路上,去遇見。


推薦閱讀:

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虛擬世界觀?
「文明 5 」設計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像包法利夫人這樣的女性應該怎樣過好這一生?
中國人真的不存在在種族歧視嗎?
為什麼「壞的旅行」同樣重要?

TAG:国内旅游 | 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