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最沒存在感的景點,竟是全球3億東正教徒的精神中心?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這個以藍色清真寺聞名的地方,怎麼都不像一座基督教城市。

也許有人會說,藍色清真寺旁邊不是還有座「聖索菲亞大教堂」嘛?

沒錯。然而每位光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遊客,都會讀到這樣的歷史: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僅存的都城君士坦丁堡,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大軍攻陷。一個曾經橫跨亞歐非的輝煌帝國,隨著「君士坦丁堡」這個響亮的名字一起灰飛煙滅,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坦布爾」的新名,與被硬生生加上四根宣禮塔,改建成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所以那曾經的一切都已經徹底消失了?

錯!

所有遊客都不知道的是,儘管聖索菲亞大教堂已不復以往,可教堂的「香火」卻一直悄悄延續到今天。而地點,不是別處,竟然就在幾公里以外!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說不清理還亂的基督教

我們都知道,今天的基督教有三大教派:

  • 羅馬天主教,又叫公教會,是最大的一派,大家都很熟悉。住在「世界最小國」梵蒂岡的教宗(教皇),便是其中的最高領袖。
  • 新教,就是在中國被叫「基督教」的那個,由大小獨立教會組成。他們之間誰也不服誰,自然也沒有「最高領袖」之說。
  • 而剩下的一個:東正教,這個誕生於拜占庭帝國,當今整個中東歐地區都廣泛信仰,擁有近3億教徒的教派,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

很多人一定先想到莫斯科紅場上,如童話般美輪美奐的聖瓦西里主教座堂。

沒錯,俄羅斯的東正教會,是東正教的自治教會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領袖「羅斯正教會牧首」,確實也被認為是東正教里實權最大的一位。可就算是他,見了伊斯坦布爾這座小教堂的牧首,嗯,現在這位名叫巴爾多祿茂,還是得尊奉人家是全東正教最高領袖——就像英國首相見了女王那種感覺吧。

和奧觀海同志親切交談中的巴爾多祿茂方丈,啊不,牧首(圖:Pete Souza/Wikipedia)

甭管「東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早就沒有了,東正教在伊斯坦布爾,現在連門前三尺都管不了 ,可人家牧首還是用著那個無比震撼的名字:

尊榮的君士坦丁堡總主教,新羅馬和普世牧首

這令人瞠目結舌的反差,真是太想讓人去他的座堂一探究竟了。


小教堂里的大歷史

從伊斯坦布爾的中心,聖索菲亞大教堂附近隨便搭上一輛開往Fener渡口的公交車,不堵車的話,10分鐘以後你就會來到一座金角灣畔綠樹掩映的小公園。

別費神在公園裡找教堂了。看到馬路對面的小賣部了嗎?還有一座小清真寺的宣禮塔呢!

從這巷子進去,走20米,能看見一座有點古老的房子,門口還有個崗亭。

沒錯,就是他了。進去吧,不要票。

別在房頂找十字架了,沒有。也別找大批遊客了,要不是碰上東正教徒組團來朝聖,你大概能遇見的遊客也就2,3個吧。

什麼,你說這個還沒我家小區會所高的房子,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繼承,東正教名義上的最高教堂?

Excuse me?

是的,這裡就是全世界近3億東正教徒的精神中心

讓我們再看一眼人家天主教的精神中心,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

圖/Diliff@Wikipedia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就算你推門進去,也不會有太大驚喜。

傳統風格裝飾的門廳,儘管還算華麗,可在大小教堂里也絕算不上驚艷。

大殿,還沒有很多大學的教室大,儘管被裝飾得富麗堂皇,可還是難掩昏暗。

然而其中的藏品卻是大有來頭:

聖金口若望和聖額我略·納齊安,兩位基督教早期重要聖人的聖髑(遺骨盒)。它們曾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被掠奪至羅馬,直到2004年才由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歸還,作為東西方教會重修於好的象徵

和教皇在一起的牧首先生(圖:Nir Hason/Wikipedia)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產生很多疑問:

既然拜占庭帝國已不在,土耳其人為什麼會容許基督徒繼續在這裡呢?

既然這座教堂的地位如此重要,又為什麼會如此簡陋呢?

這得從奧斯曼帝國的政策說起了。伊斯蘭教法里有「齊米(dhimmi)」的說法,翻譯過來就是「被保護民」,它容許同樣信奉一神教(如基督教、猶太教)的異教徒合法居住並受到保護。當然這種被保護也有代價,比如要繳納穆斯林不需繳納的稅款,另外還有一條便是:宗教場所的高度不能高過對應的清真寺。

就這樣,聖喬治座堂,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聖座,蝸居在這座曾經的小修道院,在奧斯曼帝國和清真寺宣禮塔的夾縫中生存了300多年。直到上世紀初,世俗的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受到的限制才有所減少。

聖喬治門,教堂曾經的大門。1821年,曾經的牧首格里高利五世,被奧斯曼皇帝穆罕默德二世以「阻止希臘獨立戰爭不力」為由絞死在這裡,屍體在門楣上掛了三天三夜。自那時起,這扇門就再也沒開啟過。

畫作中描述聖格里高利五世被絞死前的一刻


在聖喬治座堂看一場彌撒

和很多教堂只在周日彌撒不同,這裡竟然每天下午3點都有彌撒(禮拜)。時長一小時,不僅可以免費參觀,還能任意拍照、攝像(不影響他人即可)。

禮拜的過程很簡單:

先由唱詩班在講台(Kliros)唱詩:

旁邊空著的位置就是屬於牧首的。

然後神父持香爐繞場一周:

最後,神父會走進聖像屏風中打開的王門,向信眾和唱詩班的神職人員講經:

一切都莊嚴肅穆,彷彿還能看到拜占庭帝國昔日的榮光。

只是這上座率……

(順便說,這是少數提供椅子,信徒可以坐著參加彌撒的東正教堂)

也難怪,現在伊斯坦布爾的基督徒只剩下不到2000人,而絕大多數遊客甚至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神秘的教堂存在。


伊斯坦布爾的基督教堂們

其實伊斯坦布爾藏著不少大小基督教堂,在聖喬治座堂旁邊的街區里就有不少。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蒙古瑪麗教堂」。

蒙古人當然不信基督教,可這「蒙古瑪麗」,說的卻是拜占庭帝國的公主,遠嫁蒙古大汗的瑪利亞·帕列奧洛吉那。在大汗去世後她又回到了故鄉,修建了這座教堂隱居於此,直至去世。

這裡還有另一個名字:血腥教堂——因為這裡曾是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最激烈的地方。正因如此,這裡也成了現在伊斯坦布爾唯一一座從未改為清真寺,一直保持開放的基督教堂。

連奧斯曼蘇丹(皇帝)都沒辦法,只能發給許可允許他們存在:

圖:A. Fabbretti/Wikipedia

沒錯,就是這個長得像鄉村民宿的房子:

旁邊雄偉得多的則是希臘神學院,是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土耳其最重要的基督教學府,直至今天:


推薦閱讀:

西方媒體眼中的土耳其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解讀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政治生涯
20 世紀土耳其的「伊斯蘭主義」
自建立以來敘利亞羅賈瓦的黨政軍權力結構與內部關係是怎樣的?
土耳其爆炸——革命終將灼燒自己的母親

TAG:旅行 | 土耳其 | 旅行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