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

孩子唱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現在,到二十八都找不到過年的感覺。

人最痛苦的兩件事,一是想要的沒得到,二是想要的得到了。

沒有期待的生活,是最沒意義的日子。

想吃什麼,就敞開了吃,想買什麼,就盡情剁手,天天都是過年。

每年春晚廣告,都有這麼溫馨的一幕:

天降瑞雪,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家人圍在餐桌吃團圓飯。

突然有人敲門,父母看到來者,如雕塑一樣遲疑了片刻,瞬間老淚縱橫,原來是闊別多年的小兒子回來了。

那種久別重逢的激動,溢於言表。

記得有首歌唱道:

那時候車馬慢,郵件也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

如今,通信、網路這麼發達,哪還有這樣的不速之客降臨,哪還有驚喜?

我們都在追求速成、便利的同時,失去了慢慢等待的幸福感。

記得小時候,臘月十六就要蒸饅頭,這可是一個大工程。

凌晨3點就要起床,全家總動員,我最小,貓在被窩裡睡懶覺。

為了把面發的更好,揉一遍之後,要放在我被窩裡捂著。

酵母發酵時散發出酸酸的味道,伴隨著院子里燈火通明,和大鐵鍋上騰起的熱氣,一併變成腦海里摸不去的幸福記憶。

現在呢?

只需要掏錢,多少饅頭都可以瞬間得到。

提著用精美禮盒包裝的大饅頭,卻有種莫名的失落。

這就叫過年?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一位朋友,每年都要貼灶王爺。

在這個現代化城市裡,裝修成奢華北歐風格的廚房裡,他只有看到版畫的灶王爺,才有家的感覺。

燒上一炷香,才有過年的感覺。

還記得小時候,春節的空氣里,瀰漫著焰火的味道、檀香的味道……

以至於幾十年後,再聞到這種氣味,都能迅速回憶起那幸福的感覺。

這種存儲在心靈深處的味道,就成了一個幸福的按鈕,當你聞到這熟悉的味道時,都能迅速回憶起那幸福的感覺。

以前過年,要把祖先的牌位擺上,子孫都要磕頭行禮,這是很隆重的儀式。

大年初一要早起,給鄰居長輩磕頭拜年,大人孩子都要放鞭炮。

看似迷信的事情,其實讓我們更有儀式感,告訴我們這件事是隆重的,有別於平常的。

現在呢?

我們缺少的是儀式感。

城市禁煙火、燒香磕頭是迷信、春聯不用寫、年夜飯去酒店。

一切都是速成的,就像平常日夜奔波,過年也剎不住車陀螺。

好懷念,慢下來的日子。

讓自己做一件有儀式感的事,

好幸福。


推薦閱讀:

魚的細小的刺在身體里是怎麼分布的?
誰能想到,流傳數百年的「綠帽子」竟然是皇帝發明的!
足球運動中 11 名場上球員的規則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現在大街上多了很多戴口罩的妹子?
司馬光砸缸救的那個小孩是誰?他是怎麼掉缸里的?

TAG:冷知识 | 情感 | 家庭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