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豆芽菜」——國人對體操界流傳最廣的一個誤解

在2016年奧運會後,不少觀眾抨擊中國體操隊的選材,說為什麼國外的運動員一個個身材高挑、舉止優雅,而中國運動員卻一個個彷彿「豆芽菜」,長著五短身材毫無美感?就不能選擇一些身材更好的選手來參加比賽,非要讓那些未發育完全的女孩登台丟人現眼?我見過很多罵得很難聽的話,很多國人對體操界一直有一個誤解,就是練體操長不高。然而,實際上真的是這樣么?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和我交流,說想送孩子去學體操,但是聽說練體操長不高,擔心孩子發育受影響,男的長成矮冬瓜,女的變成豆芽菜,一個個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看著就很心疼。可以說,造成這一點的原因完全是中國體操隊對外宣傳的不作為,讓很多家長都對這個項目產生了不小的誤解,進而沒幾個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去學體操,以致於中國體操界的選擇面日益狹窄,最終成績越來越差。現在,以我個人的理解,來談談練體操與身高的關係。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鍛煉身體的體育訓練與在奧運會世錦賽為國家爭金奪銀的體育訓練是完全不同的。任何體育項目,如果上升到大賽的競爭,那很可能會伴隨傷病。體操如此,難道其他項目不是一樣么?經常跑步顯然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大賽運動員很多都伴隨不少傷病,比如劉翔這種不照樣練得一身大傷小傷?平時不少人喜歡乒乓球羽毛球,但乒羽運動員也不免常年有傷病隱患,難道說練習乒乓球羽毛球都會受傷?對體育項目而言,傷病是經常發生的,跑步如此,乒羽如此,體操亦如是。作為健身型的鍛煉與競技型的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完全不同。這些年,由於宣傳的原因,導致體操項目成為不少觀眾眼中的「惡魔項目」,簡直是對人類身體的摧殘,更有甚者會認為只要練習體操就會導致腰椎斷裂半身不遂,再加上二十年前對桑蘭的宣傳,更是加重了國人對體操訓練的心理陰影。以我的個人的經驗來談,體操整體上說並不是一個特別容易導致傷病的項目,甚至不一定超得過足球籃球。人們只注意到桑蘭意外摔成殘廢,有多少人知道普埃爾塔在踢足球的過程中猝死,湯淼在打排球的過程中頸椎骨折導致殘疾?人們只注意到個例的現象,加上某些媒體為了爭搶流量導致的惡意宣傳,讓體操運動在人們眼徹底妖魔化了。我們看看如今大家曾經比較熟悉的小花小草,除了程菲確實是胖了點,李小鵬退役後享受生活體型發福了,其他哪個不是活蹦亂跳地出現在鏡頭前,你們能從中看到多少傷病的痕迹?

整體上說,中國比較缺乏練習體操的場館與教練,導致除了專業性訓練外,業餘的練習渠道較少。但這一點並不能說明體操運動本身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害。在國外,許多孩子本身就有比較強烈的練習體操的意願,中國講究的更多是XXX需要我練,而美國則是我自己想練,這點可能是近幾年來美國體操發展迅速的根本原因。練習體操可以較為有效地增強體力與身體的柔韌性,當然還有臂力、腿力、空翻與轉體能力,就算最不濟,也能讓自己在將來過性生活的時候多解鎖幾個姿式不是嘛。

另外容易造成誤解的另一個原因,與中國體操隊的訓練方式有關。前段時間中國體操隊赴美訓練,其中提到了中國體操訓練與美國的訓練方法有很大不同。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於,美國隊的訓練里有50%的訓練時間用於提高身體素質,而中國隊用於身體訓練的時間只有20%,其他時間則用於技巧型的訓練。中國隊訓練更多的地方集中在扭臂、拉柔韌、綳腳尖等地方。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比賽場上,美國運動員往往表現出更強的力量,可以做出更高的空翻高度與更難的大空翻,但卻在跳步開度上有所欠缺,某些運動員在姿態上不是盡善盡美,會出現一些分腿、絞腿、屈髖等細節問題。這種現象並非偶然。當然,有些媒體對此進行大範圍的惡意宣傳,更是惡化了體操訓練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據我所知,曾經有媒體進行體操隊探營,專門揀孩子拉柔韌的時候拍照,拍出來的照片孩子一個個面目睜眝(廢話,你要揀人擠青春痘的鏡頭去拍拍出來的照片我想說不定面目會更睜眝),還對孩子們說誰要是訓練能哭出來就給誰獎錢,以此拍出了幾張邊訓練邊哭的照片,以此惡意宣傳大肆抹黑體操隊來營造熱度。出了這種事後,原本開放的各省隊訓練館以安全起見謝絕了各種訪客與媒體,完全自顧自的封閉起來,導致家長看到體操隊一個個集中營式的管理,誤解繼續加深,最終一個個讓孩子珍愛生命,遠離體操。

回到最初的話題,體操練習真的會讓孩子身高變矮么?其實,就是在中國隊中,體操運動員的身高都是有高有矮。像楊伊琳、劉婕妤等女運動員,身高都能達到一米六以上,而男運動員中知名的張成龍,身高也在175cm左右,不會造成身高減分點。就世界上來看,你們真的覺得霍爾金娜、科莫娃、穆斯塔芬娜、柳金、馬龍尼這些運動員很矮?當年的單杠奧運會冠軍卡西納,身高達到180cm以上,一樣在大賽上摘金奪銀。有人說這就不對了,以他的目測,體操運動員的平均身高確實不高啊,幾個個例不能拿來作數啊。這麼說當然也有道理,那我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在我們的印象中,體操運動員似乎身高都很矮。

1.重點關注隊員的問題。在00年,你肯定不會覺得體操運動員一個個全是矮冬瓜,因為在那一年,獲得團體前三的隊伍,羅馬尼亞、俄羅斯和中國,領軍人物都是身材較為高挑的隊員。羅馬尼亞的阿瑪納、中國的劉璇與俄羅斯的霍爾金娜,都是很標準的高挑身材。而在2016年,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原因是中國的領軍人物商春松與王妍,美國的領軍人物拜爾斯都是身材矮小,人們不會關注大面積的運動員數據,只將目光集中在少數運動員身上,那自然會產生一些片面的印象。

2.選材淘汰的問題。在這裡首先和大家講一個段子。曾經有一個科學家研究表明,吃豬肉可以有效地防止人體自爆。為什麼呢?因為他調察發現,身體爆炸的所有人里,98%都沒有吃過豬肉。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先驗與後驗概率並不一樣。我們看到的運動員,與參與了這個項目的運動員,身高比例是不一樣的。許多身材高挑的運動員是因為沒練出來,而並不是沒有練。並非是因為練習體操的原因把原本能長到很高的運動員練矮。另外因為訓練方法原因,中國的教練相對比較喜歡挑一些較矮的運動員,也是原因之一。

3.發育延緩問題。練習體操會不會影響身高?我認為是會的,但這種影響,更多的體現在減緩發育上。比如,原本在16歲時就能長到身高上限,但練過體操之後,需要20歲才能長到身高上限。在練體操的那幾年裡,因為訓練量較大,導致身高發育較緩,來適應動作變化。中國不少運動員退役之後,都有身高顯著增高的現象,如楊伊琳等,所以並不是這些運動員不長了,相反,很多體操運動員二十多歲還在長個兒,只是她們或他們此時已經不在你們視野里看不見而已。同時,對體操運動員來說,有一個詞很重要,就是發育關。很多運動員在經歷發育關後,身高變高,原本做的很輕鬆的動作做不了,難度與完成大幅度下滑,也就因此失去了競爭力,淡出人們視線。而人們關注的仍是他之前較矮時候的水平與難度,導致在人們印象中,他或她一直是那麼高。

4.中國教練的訓練喜好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歐美運動員中,越來越多的高挑運動員在大賽上爭金奪銀。俄美等國已基本找到了如何調教高身材運動員的方法,從現有的比賽成績來看,高身材運動員完全可以做出比矮瘦型運動員更難更精準的動作。不過,由於訓練經驗原因,我國的教練在選材與訓練時,仍然更傾向選擇瘦小的運動員,這樣更符合他們的訓練經驗。中國並非沒有高挑運動員的苗子,比如湖南隊的羅友涓,之前曾獲得全錦賽平衡木銀牌,空翻能力與動力十分出色,跳馬與自由操是強項。但在國家隊挑選運動員時,因為羅友涓身高過高,沒有人願意教這樣的運動員,因此這樣的苗子竟然無人問津,最終落選國家隊。而男隊的張成龍,當年也差點因為身高原因落選國家隊。我們看到的都是國家隊的運動員,所以對觀眾而言,覺得整體偏矮,這是正常的。如果把視線放大到全世界,這樣的視覺感觀並沒有那麼強烈。

總之,練習體操會讓身高變矮這種說法廣而存在於人們的印象中,但很可能它是國人對體操最大的誤解,影響了很多人對體操的偏好的選擇。對這個事情,要有更加理性的分析,否則就像吃豬肉可以防止人類自爆一樣,得出一個看似有理論依據實際並不科學的結論。

推薦閱讀:

中國隊奪得 2016 里約奧運會體操男子團體銅牌暴露出了哪些問題?
漫談「老妖精」——女子體操高齡運動員,兼談2012年中國女子體操之殤
美國也有愛國賊:體操奧運冠軍被逼著道歉,被網友罵
美國運動員選拔機制是怎樣的?
如何完成雙力臂動作(Muscle Up)?

TAG:体育 | 体操 | 身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