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塊大洋換來的祖傳翡翠碗,專家直言價值驚人……
02-05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段鑒寶欄目的翡翠故事。
這是一位美女帶上鑒寶台的一對翡翠碗,
是她的曾祖父留下來的傳家寶,
當初花了20塊大洋典當來的。
看到如今翡翠行業的火熱,
就來請專家看看,
值不值當初的二十大洋。
專家抬起來一看便兩眼放光,
直言這對翡翠碗非常好,
在近十年的藝術拍賣品上沒有出現過。
是個十分罕見的東西。
這對翡翠碗,屬於老坑冰種翡翠,
而且綠得驚人,用手電筒一照,
十分通透,猶如玻璃一般。
兩隻翡翠碗,碗體較大,
做工精美,手摸起稜線分明,
這無疑是清初的做工。
專家保守估價是三百萬到四百萬,
是個非常好的寶貝。
當然,對於這對翡翠碗,
除了自身獨一無二的翡翠特性外,
還有它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翡翠加工工藝並不發達,
翡翠碗的加工成品率僅為百分之二十。
而且要達到翡翠碗薄如蟬翼的效果,
必須使用玉雕中最難掌握的薄胎玉雕手法。
所以這樣的翡翠碗十分罕見,
而薄胎玉雕手法等工藝,
也將成為翡翠史上永遠的絕唱。
那麼什麼是薄胎雕刻手法呢!
清朝乾隆皇帝是這樣形容的,
「薄遏片刻銖,輕於舉鴻毛,
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
薄胎雕刻手法,也稱水上漂,
它輕若鴻毛,薄如蟬翼,
堅比鋼鐵,亮似琉璃,
是翡翠雕刻行業中最高深的工藝手法。
對於薄胎器皿的雕刻,技術要求十分苛刻:
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 胎壁必須厚薄一致,不然色不均勻。
② 掏內膛時不能留死角,否則會影響美觀。
③ 器皿外部的刻花點綴要與器具的輕盈特色相符,達到和諧一致。
只有當成品各部位厚薄一致時,
才能整體色澤一致,均勻透亮。
所以,厚薄均勻也是評價薄胎工藝是否合格的重要標誌。
薄胎雕刻手法,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也是中華玉雕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工藝手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