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動說 | 技術變現也有套路!

聲動派專欄「聲動說」首發上線,專註「新媒體科技」傳播,為你分享大連接時代的一切!

本文大約 6900字 閱讀需要 17分鐘

你知道,近幾年全球巨頭們都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我們是一家技術公司」。

喜歡說這句話的公司包括國內巨頭BATJ、獨角獸小米、滴滴、螞蟻金服、今日頭條,甚至包括金融巨鱷高盛、摩根大通。

為什麼這些巨頭不約而同地開始給公眾洗腦「我們是一家技術公司」?

本文概要:

1、技術引領時代發展是趨勢

2、技術變現的3種模式

3、技術變現的套路

一、技術引領時代發展是趨勢

需要新的增長動力

中國的很多互聯網公司,一開始都是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快速崛起,吸收了海量用戶,服務好這些用戶本身就需要在技術上不斷投入,以滿足業務的不斷發展。但是,單純的業務紅利逐漸弱化時,它們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技術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項。

阿里巴巴成立iDST、發布NASA計劃、成立達摩院,騰訊成立優圖實驗室、WHAT Lab、AI Lab,百度成立美國研究中心、百度研究院、發布Apollo計劃……

除了這些高調的動作之外,它們還在不斷地進行投資。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投資的數量分別是:113、45、39,其中包括不少技術型企業,如商湯科技、寒武紀、Magic Leap、塗鴉科技等等。

這種擁抱技術的戰略顯然獲得了市場和資本的認可,2017年,以BATJ為首的中國科企,股價幾乎從年初漲到年尾,氣勢驚人。截至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BATJ整體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全年市值的增加值近乎等同於一個亞馬遜。這一年,四大巨頭可謂風光無限。

圖∣2016年與2017年BATJ市值對比

技術發展的需求條件不斷地滿足

不只是中國的變化,全球整體環境也因技術發生巨變。全球市值最高十大公司,今非昔比,科技公司從2007年的3家增長到2017年的7家。

這10年也是互聯網發展的輝煌十年,互聯網公司逐漸取代傳統行業公司,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風向標,這一切是因為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條件已經或正在被不斷地滿足。

圖∣2007年與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對比

基礎設施條件的完善

互聯網從20世紀末開始迅猛發展,網路環境從數據機到寬頻、光纖再到3G、4G,硬體環境從PC到手機再到穿戴設備,設備計算能力的成熟、計算成本下降,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人們獲取、交互信息已經沒有門檻,技術環境已經十分完善。

人口的變化

最先接觸到IT互聯網的是70、80後,90、00後在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地接受互聯網的影響,而這些人正是現在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

圖∣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認知的升級

由於基礎設施條件的完善與人口的變化,使得人們的認知升級,對互聯網習以為常,嚴重依賴互聯網,新鮮事物極容易被接受、被傳播。

海量數據的沉澱

全球有幾十億人口每天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海量數據,而這些數據正是很多技術得以發展的基礎,將原本幾十年的成果壓縮到幾年甚至幾個月進行裂變,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如人工智慧,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出現,經過互聯網十多年的數據沉澱,近兩年才得以爆發,標誌性的事件是谷歌研發的AlphaGo以4:1戰勝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將人工智慧推向的大眾面前,人工智慧開始突飛猛進的發展。

筆者認為,技術引領時代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技術已成為核心競爭力。

大家每天都會聽到各種新技術,當下最火的無非就是人工智慧、區塊鏈、自動駕駛、5G等,曾經火過的有3G/4G、雲計算、大數據、AR/VR等。

這些技術基本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經常在媒體上出現的很酷炫的黑科技,很吸人眼球,但它們還未找到合適的場景落地,更多是概念或資本炒作形態;

另一種是已經讓人們習以為常,雖然提不起什麼興趣,但卻支撐著科技公司們創造絕大多數的營收和利潤。

有趣的是,往往一種創造巨大價值的技術都先經歷了第一種階段再到第二種階段。

一項好的技術,除了技術本身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之外,還要很好地產生價值。如何讓技術產生價值是科技公司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公司追求與努力的方向。技術變現的速度越來越快,門檻越來越低,也意味著現在的競爭比以往更為激烈。

二、技術變現的3種模式

技術變現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提供技術服務、做一個產品、軟體外包、代理銷售等等。決定每個公司要用哪種方式進行技術變現,因素有很多,包括公司的戰略目標、有什麼樣的技術人才、技術是否有壁壘、商業模式是什麼樣等等。筆者從技術門檻、落地方式、戰略目標、發展可能等4個方面,總結技術變現的模式為以下3種。

1、技術驅動型

典型公司有Microsoft、Google、Tesla、今日頭條等,以Google為例

技術門檻最高

擁有「強到沒朋友」的技術,或擁有「技術強到沒朋友」的人。

必須有突破革新的技術,技術研發成果領先市場甚至引領技術風向,通過技術驅動帶來新的產品和可能性,在某些行業實現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引起行業的革命性變革,除了自身的市場價值之外,社會價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Google基於獨創的PageRank演算法推出了強大的搜索引擎,成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廠商,不斷地追求顛覆性的技術,擁抱開源,先後公布了MapReduce、BigTable、GFS、Spanner以及創造了AlphaGo的TensorFlow,如今,Amazon、Facebook、BAT都在大規模應用Hadoop,而Google已經從2010年開始遷移到新的三駕馬車Caffeine、Pregel、Dremel上了。可以說Google的技術領先了世界很多年,帶來的新技術改變了世界。

圖∣2012年12月10日Google首頁塗鴉

在這裡,要額外提一下,發明搜索引擎的不是Larry Page 或 Sergey Brin,而是蘇格蘭斯特靈大學的 Jonathon Fletcher。在科技界,真正獲得財富的常常不是發明家,而是擁有商業頭腦的人,這種人筆者把他稱之為技術商人。

落地方式

走差異化路線,做出技術強到沒朋友的產品或服務。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興起,人們檢索網路信息是一個很大的需求,所以搜索引擎應運而生。Google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搜索引擎,但搜索引擎不是Google第一家做的,網頁廣告也不是Google首創,當時最強的是Yahoo。

Google跟Yahoo競爭搜索引擎和網頁廣告市場,做了兩件事情:(1)Yahoo做目錄搜索,Google做關鍵詞搜索;(2)Yahoo去做門戶,Google外包Yahoo的搜索引擎業務並推出基於競拍的AdWords廣告系統。

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發,Yahoo全面衰退,而Google卻高歌猛進,堅持搜索的方向和理想,把搜索做到了極致。專註適合技術落地並發揮優勢的領域,才能挖掘最大的價值。

戰略目標

技術的領先性與不可取代性。

技術驅動型的公司時刻以技術潮流導向來驅動發展,提前投入布局,敢於試錯。

2007年,Google推出Android手機系統,現在是世界份額最多的手機系統;

2012年宣布「Mobil First」戰略,至今有數款用戶超十億的產品;

2017年宣布「AI First」戰略,在持續「統治」人工智慧領域的同時,不斷擴大智能手機軟體、虛擬現實以及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創新。

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就是只有我的技術做的出來,你想抄都抄不出來。

發展可能

改變世界,沒有邊界。

只要一直保持旺盛的技術創造力,技術驅動自然而然會產生新事物,有各種可能性,改變市場格局,改變人們的生活,改變世界。以下為Google在2015年成立的母公司Alphabet架構圖,可以看出想像空間有多大。

圖∣Alphabet公司架構

2、產品驅動型

典型公司有阿里巴巴、騰訊、Amazon、LinkedIn等,以阿里巴巴為例

技術門檻慢慢變高

在產品上強到沒朋友,技術是背後強有力的支撐。

產品驅動型是以產品為導向,針對某一行業需求提供優秀的產品服務,表現為:產品設計優秀、完美運用好現有技術、運營手段多樣化。在產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品、運營的壓力要求技術革新,不停地驅動技術同步發展。

阿里巴巴在2003年瞄準了電商市場的巨大前景,準備開始做電商網站,但是沒有強大的技術團隊,網站哪來?那就是:買一個。

當時阿里巴巴從美國買了一個PHPAuction,但買了不是直接能用的,需要很多本地化的修改,改了一個月,淘寶網就上線了,然後就開始了阿里巴巴的傳奇。

傳奇是由技術支撐起來的,阿里巴巴2003年最初的3個工程師修改買來的網址;2004年請Sun的一群工程師把淘寶從PHP遷移到Java,又做了支付寶網站;2006年開發淘寶自有CDN;2007年正式上TFS;2008年開始」去IOE「;2009年阿里雲啟動;陸續公開了150+開源項目,包括RocketMQ、JStorm等進入Apache項目……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擁有分布在全球各地上萬人的研發團隊,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產品和業務的快速發展驅動著技術不斷地演進。

落地方式

同樣走差異化路線,靠產品功能與體驗佔領市場。

2002年,因為國內非典的肆虐,人們都不敢出門,特別是商場這種人流大的地方,最早出現的C2C網站易趣很火,不過很快被eBay收購。

當時淘寶網允許買賣雙方進行同城交易並留下聯繫方式,操作簡單輕鬆。而eBay為了收取交易傭金,是禁止這樣的操作,增加了交易過程的難度,它還為了全球統一,把易趣原來的系統替換成了美國eBay的系統,用戶體驗全部改變,操作更加麻煩。

除了功能之外,淘寶的客戶服務也更好,店小二在論壇中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快速響應著用戶的各種需求,如果是技術上能解決的,幾個人商量一下,馬上就開發、測試、發布上線。

反過來對比一下,易趣被eBay收購之後,系統更換成了全球通用的版本,響應用戶的一個需求需要層層審批,反應速度自然慢了下來。淘寶毫無疑問地從eBay手中搶走了用戶,2006年eBay退出中國市場。

產品驅動模式一開始不需要很高的技術門檻,需要深耕某個行業,靠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獲得用戶的好評、建立良好的口碑,才能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築高行業壁壘。

戰略目標

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在互聯網行業中,大多數行業第一名的市場份額超過50%。2017上半年中國B2C網路零售市場(包括開放平台式與自營銷售式,不含品牌電商),天貓排名第一,佔50.2%份額,但較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3%。互聯網競爭十分殘酷,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反撲,瞬息萬變。

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可以佔領的時間有限,同一個產品基本上只會用自己覺得最好的那個,所以互聯網的第一名往往遙遙領先第二名,更別說後面幾名了。羅輯思維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羅振宇分享了一個觀點讓筆者十分認同「中國互聯網產業進入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時代」。美團、大眾點評合併,滴滴、快的合併,攜程、去哪兒合併,因為燒了很多錢搶第一名,可是彼此搶不下來,還不如合併一起當老大比較划算。產品驅動型公司成為行業龍頭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發展可能

大者恆大,強者恆強,廣闊的邊界。

不得不承認,中國互聯網巨頭大多數是靠產品驅動型的商業模式創新而崛起的,但同時,技術實力也在不斷趕超甚至世界領先,特別是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我們可以很自信地說是全世界No.1,甚至連矽谷都承認,中國的模式正在被美國複製,很多中國的創新正擴散到全球。

產品驅動型的公司往往將觸角伸向多個領域,多種功能融為一體,增加了用戶黏性,比模式單一的創新產品更具吸引力,特別是技術的價值作用愈發明顯,技術可以催生根本性改變,它真的不僅僅是讓商業做的更好,而是有拓展商業邊界的能力,結合資本運作,不斷拓寬商業版圖。

圖∣阿里巴巴商業版圖

3、市場驅動型

典型公司有微盟、銷售易、鬥魚、易企秀等,以微盟為例

技術門檻較低

瞄準市場需求,迅速開發。

市場驅動型是很強烈的市場導向,用戶很明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市場上可能沒有或已經出現很多類似競品,需求上風險較小,與競爭對手差異性不大,產品功能與用戶體驗對於技術沒有過高的要求,可以快速迭代開發並且不需要太龐大的技術團隊。

微信公眾號2012年推出,微盟作為微信公眾號第三方服務商,最早採用模塊化設計推出不同行業微信運營解決方案,享受了微信的巨大流量帶來的一波公眾號流量紅利。

落地方式

專註垂直細分領域。

由於垂直用戶很清晰自己的需求,由用戶需求驅動產品發展,需要讓用戶參與,並分析他們的需求,價格和服務是主要的市場競爭工具,市場驅動型模式必須專註垂直細分領域,做的足夠縱深專業才有一席之地。

微盟深度挖掘電商、餐飲、外賣、美容、汽車等數十個相關行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搭建微網站、做粉絲互動、數據分析等,從而實現良好的客戶關係管理。微盟的微汽車、微房產、微電商、微餐飲、微外賣等已經成為行業內標杆運營模式,是業內爭相模仿的對象。

戰略目標

佔領市場份額。

垂直細分領域的競爭往往是最激烈的,技術、市場等門檻較低,只有快速佔領市場才能生存下去。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化,更多的用戶需要的不再僅僅是單獨的工具,而是一套能夠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市場驅動型的公司需要提供更多定製化的服務。

經過4年高速發展,微盟已由最初的微信開發服務商,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微信公眾服務平台,以跨界領域的軟體開發、廣告營銷、電商、金融、投資和大數據,形成戰略整合,打造智能商業服務生態。

發展可能

一定成熟度後尋求轉型,局限的邊界。

大多數的垂直細分領域的市場體量是比較小的,當市場達到一定飽和程度時,市場驅動型企業的發展肯定會受限,一般都會尋求轉型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7年,微盟戰略轉型,致力打造中國版的Salesforce,成為中國最大的企業服務商,助力中小企業向智能商業轉型升級,用技術驅動商業革新,讓商業變得更智慧。市場驅動型企業也在向技術變現靠攏。

三、技術變現的套路

前文通過技術門檻、落地方式、戰略目標、發展可能等4個維度歸納總結了3種技術變現的模式,而這些模式從本質上來看,都有相同的套路,如出一轍的發展規律,這4個維度分別對應「定位」、「生存」、「縱深」、「縱橫」4個階段。

圖∣技術變現的發展規律

定位

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首先,公司必須要思考清楚幾個問題「我要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接著認清一件事實「我的技術門檻到底有多高?可不可以被取代?」,這個事實會立刻告訴你可不可能成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

其次,考慮核心團隊優勢,如老闆的特長與經歷、核心團隊的人才架構、是否有技術大牛,如果這些都是技術佔優的話,那恭喜你,你有望成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若不是,那你就不要希望成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因為團隊的基因決定了可以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最後,根據公司團隊的優勢、擁有的資源、所要切入的市場等因素,決定你要成為產品驅動型還是市場驅動型公司,從而決定了你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生存

根據自有優勢,做減法,切入合適市場,先活下去。

當你思考清楚公司的定位後,那接下來要思考如何先活下去,一定要設立很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我們要先有用戶」、「我們要先打敗競爭對手」、「我們要讓用戶更活躍」、「我們要先活下去」……這都不是明確的目標,因為沒有「時間」和「量化」。

明確的目標應該是這樣的:「我們要在6個月內拉新10000個用戶」、「我們的市場份額要在1年內搶奪對手的市場,從30%漲到50%」、「我們要讓DAU從5000漲到10000」、「我們要在年底前融到A輪5000萬」。

創業公司一般都活不過3年,融不過B輪,所以你要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同時要擁抱變化。

縱深

專註完整的商業閉環,設好邊界,縱向發展。

當下的大環境,已經過了人口和流量的紅利,當你還不夠大的時候,要懂得做減法。比如滴滴,堅持專註於出行領域,從計程車、快車、專車到順風車、代駕、公交、單車、二手車,越做越深,業務之間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如今成為出行領域獨角獸。當你擁有一定的市場和用戶時,不要開始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繼續挖掘你的用戶的價值,拓展更深更廣的周邊市場,讓商業閉環從小變大,但不能超過你可以承受的邊界。

縱橫

建立更高的技術、產品、市場壁壘,擴大邊界,橫向發展。

大者恆大、強者恆強,不管是哪種形態的公司,做的足夠大的一定會遇到增長瓶頸,此時也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橫向發展,也不僅僅局限於自己擅長的領域,跨界合作、投資、收購等等方式,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建立更高的技術、產品、市場壁壘。

筆者認為,方法論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更理性地分析問題、看待事物的發展。定位階段,個人建議可採用Design Thinking,思考清楚「我要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生存、縱深、縱橫階段,可使用商業畫布,梳理清楚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的。也請記住商業的本質——「所有關於商業模式的解釋,萬變不離其宗,宗旨都是兩條:客戶價值主張和盈利模式。」,這是張瑞敏大神總結的。

存在即合理。技術沒有優劣之分,技術變現的套路亦是如此,主要看你能不能用對技術、走好套路。

筆者曾經也是個碼農,如今奮鬥在產品前線,深知一個好的產品需要強大的技術進行支撐與裂變。

只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帶來價值的技術都是好技術,而懂得讓技術發揮更大的價值才是好的技術變現套路。

今天分享的淺見,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發。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數據來源自CNNIC網等網站。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傳統零售業等著馬雲和劉強東拯救?這裡是自救法寶(上)
商業史上有哪些【降維打擊】的經典案例?
討論如何通過講故事讓商業模式變得更加形象生動
如何評價Wikipedia 與bilibili的商業模式?
Grab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何能夠獲得軟銀和滴滴領投的 25 億美元融資?

TAG:变现 | 互联网商业模式 | 独角兽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