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條道路的歷史並不長,每次變化卻牽動著太原人民的心!

現在的太原,已經和以前完全有了大變樣,高架橋越來越多,馬路也越來越寬。說到這裡,我今天想給大家講一講太原建設路的歷史。關注我的小夥伴可能通過我每天的文章,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太原很多。今天請大家繼續跟隨我,聽我細細解讀太原歷史。

我們把時間調回到明朝時期,當朱元璋的三兒子朱棡被封為晉王時,太原就成了重鎮。朱棡受封不久,朱元璋就給他修建了晉王府,並擴建太原城,城外城壕深10米。那個護城河就成為了建設路的前身。

歷史總是在變化,隨著太原人出行的需要,這條城壕被人們走出了一條狹窄的土路。太原市就在這土路的基礎上開闢了一條南北幹道,當時被稱作「城東幹線」。到了1953年,那個時候的太原建設路還沒有成型。太原市就決定在曾為明府城護城河的位置上修建這條路,並鋪7—12米寬的碎石。恰好趕上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所以「建設路」的名字就產生了。1955年以太原五龍口為分界劃分南北兩段。原路段為建設北路,向南延伸的路段則為建設南路。

60年代初期,建設北路大東關街至小東門街路段被拓寬為寬48米的道路,建設南路在寬度未變的情況下把碎石路面鋪設為瀝青路面。70年代初期期,建設路重新規劃幹道。建設路大東關街至太原火車站站前廣場路段,按規劃拓寬至50米,其中車道寬14米,兩側設綠化隔離帶,屬於三塊板路型。拓寬後的路面,機動車道及非機動車道為瀝青路面,人行便道為鋪設水泥磚。

80年代,太原建設路迎來了第二次大劃分。此次劃段是以太原火車站為界,太原火車站以北為建設北路,北至勝利街;以南路段為建設南路,南至長風街。直到今天,建設路還是依此執行。現在,建設路上跨七段高架橋、下穿四座通道,並建有四座人行天橋。和太原老城區的那些道路相比,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年的老街道,建設路只有60多年的歷史。但60多年卻讓建設路由窄變寬、由短變長、由平面變立體的變化。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孩童成長的過程。

一條道路,對地圖來說,它只是一條線;對我們而言,它意味著一段風景;對太原來講,它見證著城市的成長。

推薦閱讀:

為什麼山西越來越落後?
老太原街邊的這兩家銀行,你還認識嗎?
聖誕老人光臨太原,他在外牆上「瞄」什麼呢?
比得過晉祠難老泉!太原這裡的水泡出的茶慈禧太后喝了都點贊

TAG: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