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一家銀行業體制下的科技公司
原作者|聶一洲
2017年11月15日,由招商銀行和《零售銀行》雜誌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零售銀行金融科技論壇」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盛大開幕。此次論壇以「新物種、新生態、新零售」為主題,討論在「金融科技」、「人工智慧」以及新型的消費支付與信貸環境下,零售銀行在未來的發展。
在此次論壇共一天半的議程中,與會主講嘉賓就「移動支付」、「大數據應用」、「互聯網時代的風險控制」以及「人工智慧」等熱門話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對此,無論是主講嘉賓還是台下觀眾都表示受益頗多,但其實最大的受益方莫過於此次論壇的主辦方招商銀行。
在此次論壇中,招商銀行雖然依舊是以一家銀行的身份扮演主辦方的角色,並且還邀請了同行業的其他銀行高管參加,但本次論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互聯網與金融科技。招商銀行就像是借著主講嘉賓的分享,一方面向同行「炫耀」自己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向同行宣告自己的「野心」:招行在未來不僅是一家銀行,更將是一家像「阿里」、「騰訊」一般的科技公司。
為什麼招行這麼著急「第一個吃螃蟹」?
根據MBA智庫對於「金融科技(Fintech)」的定義:「金融科技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
可能很多人是近幾個月才在財經網站頻繁看到「金融科技」與「Fintech」的字眼,但實際上這個概念早在2011年便已提出,且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是依託這個概念蓬勃發展起來的。如今國內的金融市場「支付寶們」遍地走,現金貸們滿天飛」已然成為常態,傳統銀行業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眾所周知,銀行業向來保守且對新事物保持一定距離,即使現在互聯網金融快將傳統銀行業市場蠶食殆盡時,很多銀行還在新技術與傳統體制間徘徊。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年度《全球金融科技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搶走大型金融機構24%的收入。這對於傳統銀行業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於是傳統金融機構謀求轉變成了業內共識。在國外,高盛和摩根大通都在全面引進金融科技,並對外聲明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國內銀行業由於體制限制,大多對這場世界金融變革反應較慢,若不是有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步步緊逼,國內銀行推進金融科技變革的步伐還會放慢。
那為何招行會成為國內零售銀行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根據招行在今年半年報中提到的,在零售金融領域,招行堅持「手機優先」策略,截至報告期末,招商銀行 APP 累計下載客戶數 4,805萬戶,年度活躍客戶數 2,855 萬戶;掌上生活 APP 累計綁定用戶數 3,753 萬戶,年度活躍用戶數 3,195萬戶。而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將達到5.6億人,而支付寶僅在今年一季度市場規模佔有率上便達到53.8%。與招行公布數據相比高下立判。所以招行目前迫切需要加快追趕支付寶們的腳步,於是全面引進「金融科技」的招行便成為國內傳統銀行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消費信貸業務中金融科技的「矛與盾」
隨著現在國內中產階級人群數量的不斷擴大,以及新生代消費客群消費觀念的變化,導致消費信貸成為目前金融行業最「熱門」的業務。所以信用卡開卡率和移動支付APP滲透率成為衡量相關金融機構業績好壞的標準,增加客群數量,提高消費信貸成為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業績目標。
在此次論壇中,多位主講嘉賓在提到相關金融科技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用戶體驗」,提出「體驗為王,關注客戶體驗的變化趨勢」,即使是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消費信貸業務依然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於是發展客群、運營客群便成了發展消費信貸業務的一個關鍵要素。有別於行業傳統的廣泛營銷模式,金融科技的加入,使得金融機構在發展信貸業務時擁有了一把鋒利的「矛」。
在依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科技,金融機構如今可以通過對客戶進行相關數據採集,通過多元化的對客群進行細分,對不同消費人群進行準確的客戶畫像,達到對不同消費群體的精準營銷,並且通過細分客戶可以將所有客戶數據進行整合,即可以抓取新客群擴大用戶量,又可以維護已有的存量客戶,進一步挖掘現有客戶價值。對於招行此類亟待轉型的銀行,還可以通過線上優質服務,帶動線下信用卡發卡量的提升,這也是發展「零售銀行」的關鍵所在。
談到消費信貸便不得不提及信貸風險。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參與針對客群的現金貸業務的現象越來越多,隨著趣店赴美上市,不斷壯大的現金貸公司已經成為各大金融機構不得不重視的存在。現金貸公司以其高年化收益率被其他人「羨慕」的同時,其高風險性也在被人詬病。
不同於傳統銀行放貸採用的人工審核機制,如今現金貸公司大多是依託線上審核借款人信用評分來決定放貸與否,而這便會導致「借貸欺詐」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將同樣存在於轉型線上後的招商銀行。
對此,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審核成為了信貸「反欺詐」的關鍵。與傳統風控業務系統與風控系統分離不同,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評估將跨行業、跨平台整合借款人的消費行為等信貸特徵,並對借款人進行的信貸評級進行打分,以此降低線上借款人違約因素給銀行帶來的不良信貸風險,為零售銀行未來線上進行消費信貸業務打造堅實的「風控盾牌」。
招行未來是銀行還是科技公司?
招行此次主辦的零售銀行金融科技論壇給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會議無時不刻都在體現招行對金融科技的無限嚮往。這不禁讓人產生遐想,招行究竟在想什麼?想變成一家金融科技銀行還是直接變成一家科技公司?
在此次論壇最後,主辦方還另加了兩個「圓桌會議」。來自招行的主持人向之前上台的主講嘉賓提出問題,關於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傳統銀行的優劣勢在於何處。對於這個問題,嘉賓提到,傳統銀行的優勢在於傳統銀行存量客戶以及客戶信貸表現數據是經常長年積累的,這是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不能比擬的,大數據便意味著轉型後的銀行將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和降低不良貸款率。但傳統銀行的劣勢也很明顯,各大銀行受到傳統銀行體系約束,同業之間尚無數據關聯且沒有形成有效的資金與消費生態圈等等。
雖然「分論壇」是關於傳統銀行優劣勢的討論,但不難看出,這個議題的答案同樣適用於解答招行與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差異。
招行與支付寶最大的差異在於,支付寶擁有一套從淘寶天貓到日常商店購物的完備的「線上+線下」封閉式消費生態圈,而支付寶則是其中支付環節的工具,而且由於支付寶的便利性,所以其可以形成被動引流,增加客群。
而招行面臨的是在傳統銀行體制下,來自同業銀行的競爭以致無法在市場形成僅有招行產品存在的封閉生態圈,所以只能通過提高用戶體驗自上而下引流客戶來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而目前招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全面引進金融科技,以此來形成其與同行業其他銀行的競爭優勢。
所以招行在未來可能變成不了像支付寶一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但是招行或許可以成為像J.P. Morgan一樣的金融科技公司。
推薦閱讀:
※工科生 招商銀行 中海油下屬研究院 何去何從?
※招行每月贈送的4晚喜達屋酒店住宿,你領取了嗎?
※招行西紅柿炒雞蛋:三觀不正卻故作溫情
※銀行卡被人開通了快捷支付並被盜刷應當如何追回損失?
※如何看待招行總行管培2017年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