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跟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原創/
餘生,願我們跟喜歡的人,去做喜歡的事。這,奢侈嗎?
記得大概是2014年秋天左右的時節,我在《青年文摘》的微信公眾號中,偶然讀到了張嘉佳的那篇《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故事的大致內容我還記得,主人公的名字也記得,管春和毛毛,兩個人繞了一圈,兜兜轉轉,經歷了生活的磨礪和物質的誘惑與考驗,最終覺得依故是舊人好,終於是因為真愛才再次走在一起。寫的很美。其實,這世上,也的確有真情在。還記得故事即將結尾的時候,管春的世紀點頭,「這是我見過的最隆重的點頭,一公分一公分地下去,一公分一公分地上來,緩慢而堅定」,我還記得張嘉佳的這個描寫。覺得張嘉佳這些文字寫的很有氣質,很有味道。不愧是高手。一口氣看了三遍之後,轉發朋友圈了。
從此也記住了張嘉佳的這個金句。其實,在內心深處,我很欣賞張嘉佳這個金句:「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這山間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古城道路上陽光一般的人,溫暖而不炙熱,覆蓋我所有肌膚。由起點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很簡單。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寫的很唯美。很雋永。很飄逸。其實,這也是很多人都希望的感情生活,是自古而來很多人的感情願望,也是很多人追求的感情目標。
在未來,在餘生,能夠一起走過始終,能夠跟自己喜歡的人,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真能得到,是很幸運的,甚至還有點「奢侈」。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把精神層面看得重於物質的人,這種人是把內心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另一種是把物質這些實際的東西放在第一位,有了物質就可以把精神方面忽略的人。在我看來,張嘉佳說的這種人,大概就是第一種,是把精神層面超乎於物質以上的那種人。上帝是很公平的,給了一個人全部的物質,不可能再把精神方面的也全部都給同一個人。之所以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或大或小的缺憾,就是因為生活本來就不是完美的。
我們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目標。
不過,物質上的更容易追求到。而精神上的,卻是最難得的。在茫茫人海中,能否遇到,是否存在,能夠精神上相融的人。這種美麗的結局,在現實生活中,你我能否中彩。
人這一生,前面的路無論遠近,都已走過。年華已流走,追不回。無論之前是幸福,是富足,或是辛苦,是酸楚,是失望......都已成為過去時。
歲月很美,生命絢爛,可是太容易流逝。人生短暫。餘生,如果可以,能夠與喜歡的人,游遍這世間的青山,踏遍這世間的公路,看遍這世間的風景,聽遍這世間的音樂,寫遍這世間的文字。這樣的生命內容,在我看來,很精彩。
這個冬天,經常有一種衝動,買張機票,隨意到南方某一處,沒有認識的人,不用顧及周圍,只是隨意把自己去放逐,去漂泊。不再留意時間的流逝,不再過問距離的遠近,不再關心別人的目光。只顧自己,能夠隨意的想,隨意的看,隨意的行。棄絕塵世間的喧囂,尋覓精神的家園。不敢追求長久的寧靜,只求短暫內心的靜謐。
其實,我只想追求一個場景。那就是,與喜歡的人,在夕陽中,隨意坐在清澈的小河邊,聽水聲輕輕流過,看周圍綠色環繞,草香瀰漫,隨意的坦然的聊起前半生所遇到的人和事,隨意的聊著途中的所見所聞。一起靜待那漫天的繁星的出現,一起等待那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身上和水面上,一起期待那黎明的曙光。待拂曉,已經發白的月亮,掛在天邊。清晨的風,輕輕地吹在臉上,涼爽,清雅,毫無夜的困意,只望剛剛發白的天空。以定格這清涼人世的瞬間……
未來的餘生,追求的這一點,奢侈嗎。其實,在很多時候,在夜的內心深處之問,金錢,真的沒有這場景重要。何況用金錢也買不到內心深處的這個場景。但我會時常夢見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對話,這樣的河水,這樣的星光和月亮。不過每次醒來,卻什麼也沒有。只見一片夜的漆黑,再聞一片香氣——那是自己的發香,在枕邊還依然圍繞。
還好,初心未改。還好,儘管在外漂泊多年,但是內心依然堅守著當初般的清澈。還好,心在歸來時依然會是少年時的模樣。所以此刻我突然決定,一定要在這個夏天,重回一次故里,再次走進年少時的記憶,走進記憶中的那個院子。也會像當年出發前一樣,坐在門前那塊周圍青草芬芳的石頭上。讓心底,也依如年少讀書時的透明和清澈。
所以我想,無論外界多麼的繁雜,有多少紛爭,保持內心深處這種狀態,就是生活的最佳狀態,應該是我們的最佳目標。如何能夠做到,儘管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方式也會不同,但最後的效果是相同的。
其實,也有很多人,迷失在追尋的路上。找不回自己的最初。所以對於誘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能夠保持內心的清澈和安寧的方式。不安寧的內心就會活的不健康,會很累,會找不到自己。
願我們,在餘生,都能夠與自己喜歡的人,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推薦閱讀: